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建筑中国六十年1949-2009·图书卷》介绍:作为一贯瞩目中外建筑设计发展历程及思辨的《建筑创作》杂志社,早在2003年起便与《中国建设报》合作,先后推出时论文集系列“点击中国建设”,由于它们的前瞻性、文献性、批评性,使三个年度“点击中国建设”的《温故2003·启示2004》、《回眸2004·影响2005》、《铭记2005倾听2006》深受业内外欢迎;尔后又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再推出“品牌年刊”《中国建筑设计年度报告》(2005—2006年版及2006—2007年版),它们不仅在理性上更趋成熟,更通过对业内大事的追踪、评述及记录,有效地宣传了中国建筑师及其作品的年度总结。
2008年12月正值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建筑创作》杂志社在忙碌完历经四年之久的第29I苗奥运会的图片、书刊专业化出版任务后,全力投入《1978~2008中国建筑设计三十年》一书的策划、编撰之中。感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老院长、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叶如棠部长的题写书名;感谢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的序言;感谢近百计的单位及学者的积极参与,从而使该书问世后获得强烈的社会反响。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认为,该书的出版在建筑界是第一的作为,它大胆地填补了行业的“空白”,同时《建筑创作》杂志2008年第12期也刊发专辑纪念中国建筑设计30年的征程,应该说也从理论与实践两大层面书写了中国建筑设计的新篇。事实上,也恰恰在此阶段,时代要求建筑传媒人思考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的“大事”及“要点”。如何言说建筑中国,如何评价1949年一2009年60载时光中的建筑中国,是我思考良久的命题,如何将中国建筑60年这一甲子的思想与作品串起来更是个极为复杂的事。为此我先后作了一系列研究笔记计有《建筑中国六十年的历史如何书写》(《中国建设报》2008年1明7日)、《中国建筑设计改革30年的事件与作品述评》(《中国建设报》2008年11月25日)、《新中国建筑文化遗产谁来保护》(《中国建设报》2008年12月18日)、《建筑中国六十年建筑媒体该如何作为》(《中国建设报》2009年2月5日)、《北京当代新十大建筑评选理念及方法建言》(《中国建设报》2009年明1日)等。它们均成为以《建筑创作》杂志社为主策划“建筑中国六十年系列丛书”的标志及要义。下面试从几方面阐述对该系列丛书的策划及组织编撰的戛点。
序:建筑设计历甲子
建筑图书发展综述
编辑学者眼中的60年图书编撰
《中国古代建筑史》编写始末
学史明理温故知新——回顾《中国现代建筑史纲》的编写
《室内设计资料集》与我个人的成长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编辑工作有感
《结构构思论》一书出版情况简介
建筑创作与接受理论
书里书外:《北非花园摩洛哥》
编辑《近代哲匠录》的感想
《城记》的缘起
建筑学人眼中的60年期刊回溯
筚路蓝缕兼收并蓄一记《建筑学报》50年
见证中国建筑50年
《建筑学报》片断追忆
回眸——在《建筑师》杂志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初学记——纪念《世界建筑》的创业
《世界建筑》情结
以学术的名义传播建筑思想——出任《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十载感言
国际思维中的中国命题vs中国命题中的国际品质——《时代建筑》杂志的思考
关于《世界建筑》
他们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编《新建筑》有感于出版工作者的创造精神
关于做好建筑传媒的思考
建筑编辑名人名家
纪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首任总编辑夏行时先生
纪念《世界建筑》第一任社长汪坦先生
敬悼《新建筑》原社长黄康宇先生
建筑文化漫谈
建筑编辑名家杨永生
我的《新建筑》主编生涯
回顾——选题与实施
书评集萃
梁思成《拙匠随笔》的随笔
读《刘敦桢全集》体会
为中国建筑师立传——读杨永生著《中国四代建筑师》
从《张镈回忆录》到《百家回忆录》
读童巂《江南园林志》
一部激励进取的“创作经”——评布正伟《创作视界论——现代建筑创作平台建构的理论与实践》
入门的启示——评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
评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
关于《中山纪念建筑》致建筑文化考察组谢函
推荐保障校园安全的一本书——《保证学校在地震中的安全》读后的启示
《中国古代建筑文献精选》序言
靠特色取胜——评张钦楠著《特色取胜》
建筑国学的建构——评张良皋的《匠学七说》
请向兴亡事里寻——《中国现代建筑史》读后
《中国古典园林史》评述
对工业时代与近期多元论建筑的探索——《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锦》欧洲北部、中部、东部卷读后
阳光普照下的地中海建筑文化——读《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锦》地中海卷
《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锦》编后感
独特的建筑文化——介绍《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锦》第七卷:俄罗斯-苏联-独联体
……
中国建筑图书奖
中国建筑出版机构辑要
优秀图书举要
编前编后:希望是“建筑中国60年”的全记录 2100433B
本书共分20讲,叙述了中外建筑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对中国古建筑发展、古建筑特征、各建筑类型、近现代建筑和国外各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建筑流派、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中外建筑...
本书是根据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工程造价等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本书共13章,包括建筑概述,建筑制图与识图的基本知识,基础,墙体,楼板层与地面,楼梯,屋顶,门与窗,变形缝,工业建筑构造,建筑施工图的识...
《大设计》无所不在。在会议室和战场上;在工厂车间中也在超市货架上;在自家的汽车和厨房中;在广告牌和食品包装上;甚至还出现在电影道具和电脑图标中。然而,设计却并非只是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
作为一贯瞩目中外建筑设计发展历程及思辨的《建筑创作》杂志社,早在2003年起便与《中国建设报》合作,先后推出时论文集系列“点击中国建设”,由于它们的前瞻性、文献性、批评性,使三个年度“点击中国建设”的《温故2003·启示2004》、《回眸2004·影响2005》、《铭记2005倾听2006》深受业内外欢迎;尔后又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再推出“品牌年刊”《中国建筑设计年度报告》(2005—2006年版及2006—2007年版),它们不仅在理性上更趋成熟,更通过对业内大事的追踪、评述及记录,有效地宣传了中国建筑师及其作品的年度总结。
2008年12月正值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建筑创作》杂志社在忙碌完历经四年之久的第29I苗奥运会的图片、书刊专业化出版任务后,全力投入《1978~2008中国建筑设计三十年》一书的策划、编撰之中。感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老院长、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叶如棠部长的题写书名;感谢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的序言;感谢近百计的单位及学者的积极参与,从而使该书问世后获得强烈的社会反响。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认为,该书的出版在建筑界是第一的作为,它大胆地填补了行业的“空白”,同时《建筑创作》杂志2008年第12期也刊发专辑纪念中国建筑设计30年的征程,应该说也从理论与实践两大层面书写了中国建筑设计的新篇。事实上,也恰恰在此阶段,时代要求建筑传媒人思考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的“大事”及“要点”。如何言说建筑中国,如何评价1949年一2009年60载时光中的建筑中国,是我思考良久的命题,如何将中国建筑60年这一甲子的思想与作品串起来更是个极为复杂的事。为此我先后作了一系列研究笔记计有《建筑中国六十年的历史如何书写》(《中国建设报》2008年1明7日)、《中国建筑设计改革30年的事件与作品述评》(《中国建设报》2008年11月25日)、《新中国建筑文化遗产谁来保护》(《中国建设报》2008年12月18日)、《建筑中国六十年建筑媒体该如何作为》(《中国建设报》2009年2月5日)、《北京当代新十大建筑评选理念及方法建言》(《中国建设报》2009年明1日)等。它们均成为以《建筑创作》杂志社为主策划“建筑中国六十年系列丛书”的标志及要义。下面试从几方面阐述对该系列丛书的策划及组织编撰的戛点。
序:建筑设计历甲子
建筑需要评论
评论文萃
把基本建设放在首要地位
反对设计中的保守落后思想
两幢豪华的宿舍大楼
反对建筑中的浪费现象
从节约观点看“四部一会”的办公大楼
华而不实的西郊招待所
加快设计进度,提早供给图纸
反对“建筑八股”拥护“百家争鸣”
新中国成立后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建筑师还是描图机器?
火烧技术设计上的浪费和保守
正确的设计从实践中来
车站与火炬一漫谈建筑艺术的思想性
欲放未放,欲鸣不鸣一从对前三门建筑的评论谈起
北京香山饭店建筑设计座谈会
香山饭店设计的得失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
不容忽视的五个“星座”
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
建筑呼唤评论——建筑评论研讨会综述
“夺”式建筑可以休矣
试将巴黎比北京
城市现代化≠建筑高层化 玻璃幕墙——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
点评北京站与北京西客站
浦东建筑—二评
建筑环境与人民的文化及美育的关系
——评南京、上海及北京新建机场的设计
试析安氏国家大剧院方案的不同评价
我们为什么这样强烈反对法国建筑师设计的国家大剧院方案(摘)
不谐和中的大谐和——简评安德鲁中国大剧院之造型设计
在争论中生存——国家大剧院工程
建筑设计:被忽略的巨大生产力
我们的城市怎么了
上海建筑为何偏好“境外设计”
中国建筑师该醒醒了
挂“洋头”与卖狗肉
东方广场:新的“活化石”
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
暧昧的人民广场
南京:越来越不像自己
建筑物语
真诚:建筑师共同面对——首届建筑创作论坛发言摘要
如何理解地方特色
建筑表现什么
“合作设计”的自省
说说“空儿”和“绿色”
新疆国际大巴扎设计的原创性生命力
万般艰难集一顶
中国当代建筑几种设计倾向
“城”的诱惑
适用经济美观:一个都不能少
角色的错位与破坏性的颠覆
建筑师患上失语症?
“适用、经济、美观”——全社会应当共守的建筑原则
建筑师要端正心态
是什么在让建筑论坛走形
长官意志:建筑师的厄运和幸运
该建的没建,不该建的就别建了_一有感“议会大楼”和新ccTv建筑
中国建筑的矛盾性——建筑的苦恼
中国的钱多得没处花了吗
温故知新话“798”
建筑师应该恪守职业道德
建筑师,妥协与无奈下的焦虑
建筑失忆与城市危局
谁为建筑的未来买单
“短命建筑”与“破窗理论”
从“春茧”到“海之贝”之变
编前编后:希望是“建筑中国60年”的全记录2100433B
《建筑中国六十年1949-2009·图书卷》介绍:作为一贯瞩目中外建筑设计发展历程及思辨的《建筑创作》杂志社,早在2003年起便与《中国建设报》合作,先后推出时论文集系列“点击中国建设”,由于它们的前瞻性、文献性、批评性,使三个年度“点击中国建设”的《温故2003·启示2004》、《回眸2004·影响2005》、《铭记2005倾听2006》深受业内外欢迎;尔后又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再推出“品牌年刊”《中国建筑设计年度报告》(2005—2006年版及2006—2007年版),它们不仅在理性上更趋成熟,更通过对业内大事的追踪、评述及记录,有效地宣传了中国建筑师及其作品的年度总结。
2008年12月正值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建筑创作》杂志社在忙碌完历经四年之久的第29I苗奥运会的图片、书刊专业化出版任务后,全力投入《1978~2008中国建筑设计三十年》一书的策划、编撰之中。感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老院长、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叶如棠部长的题写书名;感谢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的序言;感谢近百计的单位及学者的积极参与,从而使该书问世后获得强烈的社会反响。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认为,该书的出版在建筑界是第一的作为,它大胆地填补了行业的“空白”,同时《建筑创作》杂志2008年第12期也刊发专辑纪念中国建筑设计30年的征程,应该说也从理论与实践两大层面书写了中国建筑设计的新篇。事实上,也恰恰在此阶段,时代要求建筑传媒人思考中国建筑设计发展的“大事”及“要点”。如何言说建筑中国,如何评价1949年一2009年60载时光中的建筑中国,是我思考良久的命题,如何将中国建筑60年这一甲子的思想与作品串起来更是个极为复杂的事。为此我先后作了一系列研究笔记计有《建筑中国六十年的历史如何书写》(《中国建设报》2008年1明7日)、《中国建筑设计改革30年的事件与作品述评》(《中国建设报》2008年11月25日)、《新中国建筑文化遗产谁来保护》(《中国建设报》2008年12月18日)、《建筑中国六十年建筑媒体该如何作为》(《中国建设报》2009年2月5日)、《北京当代新十大建筑评选理念及方法建言》(《中国建设报》2009年明1日)等。它们均成为以《建筑创作》杂志社为主策划“建筑中国六十年系列丛书”的标志及要义。下面试从几方面阐述对该系列丛书的策划及组织编撰的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