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发展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优化一产、做强二产、繁荣三产,促进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预计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7.7亿元,增长23.1%,是2002年的2.7倍,年均递增2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76.8亿元,增长29.9%,是2002年的2.98倍,五年累计实现257.9亿元,年均递增2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868元,增长15%,是2002年的1.7倍,年均递增11.2%;农村人均纯收入实现6467元,增长14%,是2002年的1.7倍,年均递增11%。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各项农村政策得到充分落实,五年累计发放惠农资金1.09亿元,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预计200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实现32.7亿元,增长10.1%,是2002年的1.3倍。粮食总产量达到9.03亿斤,增长2.94%,比2002年增加2.43亿斤。特色高效产业进一步发展。优质水稻面积发展到51.2万亩;南果梨达到300万株;淡水养殖面积达到1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面积达到70.3万亩。五年共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52项,涉农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9家,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4个,带动农户5.5万户。造林总投入7976万元,累计植树2665万株,造林19.89万亩。农田基本建设总投入2.36亿元,实施农建骨干工程168项,完成土石方3859万立方米。农村新能源建设快步发展。建成生物质集中供气工程5处,发展户用沼气池500多个,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5万平方米。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4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47.9%。成立区域性动监所7个,三级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基本形成。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实事工程取得丰硕成果,全面促进了农村经济繁荣。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五年来,全市累计新上投资百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168项,总投资211.2亿元,促进了工业经济快速增长。预计200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实现575亿元,增长25%,是2002年的2.98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300亿元,增长30.8%,是2002年的4.91倍。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90亿元,增加值率32.5%。规模企业总数达到341家,比2002年增加197家;亿元以上企业发展到55家,比2002年增加37家。镁制品等“六大支柱产业”快速发展,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市校企合作企业发展到10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家。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全市共培育出国家、省市及行业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51项。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保证了经济发展的需要。矿产资源整合有效推进,矿山开发秩序明显好转。安全生产工作更加有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实现了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先后组建了耐火材料、硼金铁、建材轻纺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协会,协会作用日益增强。第三产业健康发展。预计2007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80.7亿元,增长24.5%,是2002年的2.4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2.3亿元,增长17.8%,是2002年的2.12倍。五年来,新改扩建了佳鹏煤炭市场、二手手机交易市场、中心市场等专业批发和综合贸易市场,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全面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市“农家店”总数达到274家。积极发展旅游业,通过了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达标检查验收。中介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都得到长足发展,进一步促进了第三产业的繁荣。
各项改革持续推进,对外开放成果丰硕。
五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全面完成了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较好完成了全部免收农业税的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基本完成了农村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信用联社改革。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结束。城市公用事业领域改革成效显著。商、粮、供、物流通领域和交通、水利、卫生等系统改革稳步推进。深化了党政机关和人大、政协及各人民团体机构改革;稳妥推进了镇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市直事业单位体制转变工作;完成了以聘用制为重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以理顺公务员工资为重点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执行了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制度;按核定基数、环比增长、超收分成的办法,调整了市与镇区的财政体制。调整规范了招投标活动,政府投资招投标方式由过去的合理区间法改为最低价中标法,节省投资30%以上;成立了大石桥市同济投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用活了大量社会资金。全面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发展战略,外向型经济初具规模。五年来,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1亿美元,出口创汇15.2亿美元,兴办三资企业93家,进出口经营权企业119家。全市三资企业总数达到185家,进出口经营权企业总数达到161家。预计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200万美元,增长39%,是2002年的1.39倍;出口创汇4.14亿美元,增长14.4%,是2002年的2.6倍。营口南楼和大石桥两个省级开发区已实现“七通一平”,共新上项目476项,总投资107亿元,开发区对全市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认真论证了以铜为计价标准的50万吨有色金属项目,规划了有色金属工业园区,为利用域外资源,加快打造“铜城”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城镇建设实现新突破,城乡面貌取得较大改观。
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五年间共投资1.03亿元,完成道路改造59条,铺设排水管线2.4万延长米,铺彩色道板22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737盏。投资600多万元,完成了云桥、青花、蟠龙三个广场改造。积极推进了供水管网、供热一户一阀改造和城市燃气工程。城市绿化栽植各类树木23.4万株、绿篱植物34.2万株、草花40.5万株、草坪7.4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公用绿地面积达到10.2平方米。城市开发项目共完成38项142.3万平方米,总投资达到19.6亿元;完成拆迁项目28项,涉及拆迁户2885户,拆迁面积28.8万平方米。在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实行了市政、园林、环卫“三位一体”综合管护,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净化、绿化、亮化和美化水平。全面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成立了城市联合执法大队,加强了火车站、兴隆商城、中心市场等地段的综合治理,城市形象明显改观。镇村建设共投入资金4.26亿元,完成了11个镇、21个村的总体规划、建设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完成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小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认真开展了“百村环境整治”活动,建立了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镇村环境质量不断提高。投资5.2亿元,完成县级以上公路建设107项409公里和农村公路网建设97项436公里。投资2160万元,推进和完成了南楼、汤池、高坎等17个镇村客运站建设。投资4.33亿元,完成了博洛铺、南环、望马等变电所新建、改建、增容及电网改造等一批输变电工程,共新增供电容量73.2万千伏安。认真贯彻执行环保法规,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处违法排污行为,推进环境友好企业建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环境质量的基本稳定,金龙集团被评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
财税金融平稳运行,社会保障日臻完善。
强化科学理财,在诸多减收增支因素的影响下,实现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和收支基本平衡。预计2007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44953万元,增长27%,是2002年的3.02倍;一般预算收入实现74659万元,增长30%,是2002年的2.61倍(老体制口径一般预算收入实现9.1亿元,增长54.2%)。国税收入实现85004万元,增长23.3%,是2002年的3.23倍;地税收入实现44892万元,增长24%,是2002年的2.4倍。推进金融生态示范区建设,促进了金融事业的稳步发展。预计2007年,全市各项存款余额实现114亿元,增长14.2%,是2002年的1.9倍;各项贷款余额实现71亿元,增长13.2%,是2002年的1.6倍。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预计2007年,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7000人,比2002年增加35481人;征收保费15000万元,发放养老金21300万元,确保了全市22997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月足额和社会化发放。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6000人,比2002年增加39700人;征收保费4500万元,支付医疗保险金1945万元。五年间,共培训劳动力78737人次,城镇劳动力实现就业再就业66452人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88450人次,域外劳务输出6670人次,全市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下,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良好态势。建立和完善了城乡救助体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35728人,累计支付保障金9888万元;广泛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救助对象达到40320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06万元;深入开展“X 1”扶贫帮困工程,共包扶14932户,投入款物近千万元;为754户灾民和特困户新建维修了房屋;让151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全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五年来,共编制实施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87项,完成专利申请量825件,实施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85项,完成产学研技术合作项目89项,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项目63项,累计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135.6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6%。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4.1亿元,其中,投资2.28亿元新建了高水准的教育城,全市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育水平,我市在全省44个农业县中率先实现了“双高”普九。强化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疫病防控和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启动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90.2%。计划生育率和人口出生率连年达标,出生人口综合性别比趋于正常。城乡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2万户,入户率达到60%。城乡基层政权建设得到加强,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跃上新台阶。举办国家、省级体育赛事50多场,向上级输送体育人才100余人,修缮和新建了金牛山博物馆和虎石沟万人坑纪念馆,组织各类文艺演出1100余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和规范。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五年来,共办复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292件,政协委员提案649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治爆缉枪、打黑除恶、禁毒扫黄等工作,严厉打击邪教活动,建立健全区域监控网络,强化城区巡防,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完成了“四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市工作,“五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市工作全面实施。加强物价管理,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全面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武装、人防、消防等工作都取得可喜成绩。认真贯彻《信访条例》,规范信访工作程序,建立了领导责任体制,实行了领导接待日制度、包案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信访工作排查调处和防控机制、考评和责任追究机制、信访案件三级终结机制,信访工作扎实有效,促进了社会稳定。政府系统廉政建设稳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取得新成果。
五年间,大石桥市连年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2006年进入全国综合发展指数百强县行列,并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市、全国军供站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经济普查先进单位、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和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省“大禹杯”竞赛先进单位、省专利工作先进县(市)、省“绿叶杯”竞赛先进县(市)、省公路建设文明县(市)、省绿化工作先进县(市)、省减轻农民负担先进单位、省农村低保工作先进单位、省社保试点和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乡镇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先进单位、省“双拥模范城”、省平安县、省“四五”普法先进县、省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先进县、省动物防疫优胜单位、省抗洪救灾工作先进单位、省防震减灾先进单位、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省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县(市)等几十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我市五年来取得了令人振奋而又来之不易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五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心政府,理解政府,支持政府,以各种形式对政府工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不断改进工作提供了力量源泉。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驻桥中省直单位和部队指战员,向全社会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大石桥建设和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问题:农业抗灾能力弱,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农民的科技素质、增收致富本领有待提高;工业发展的科技化、规模化进程不够快,工业经济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安全生产、矿产资源整合、环保等工作任务艰巨;第三产业比重还偏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牵动作用不强;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外资项目较少;城市功能还不够完善,城市管理水平尚需提高;财政形势比较严峻,收支矛盾愈加突出;政府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深入研究,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是大石桥市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制定“十二五”规划、加快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五年的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四届四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坚持“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业活市、科技兴市、就业安市、依法治市、和谐建市”的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又好又快发展为主线,以打造“镁都铜城”为中心,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实施项目工程,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实现打造民营经济强县、构建和谐镁都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01亿元,年均递增20%;工业总产值实现1755亿元,年均递增25%,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1038亿元,年均递增30%,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310亿元,年均递增28%,增加值率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25亿元,年均递增25%;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33605万元,年均递增20%;实际利用外资实现1.1亿美元,年均递增30%;出口创汇实现17.5亿美元,年均递增30%;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83亿元,年均递增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8327元,年均递增12%;农村人均纯收入实现10050元,年均递增10%。尽快迈入东部沿海发达县(市)行列,进入全国百强县前50名,力争进入前30名。
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根据“十一五”规划,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97.2亿元,增长20%;工业总产值实现720亿元,增长25%,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396亿元,增长32%,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120亿元,增长28%,增加值率30%;一般预算收入实现89590.8万元,增长20%,力争实现93323.75万元,增长25%(老体制口径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0.92亿元,增长20%,力争实现11.375亿元,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96亿元,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新口径实现3900万美元,可比增长30%;出口创汇实现4.91亿美元,增长18.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48.6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390元,增长14%;农村人均纯收入实现7243元,增长12%。
围绕上述目标,今后五年特别是2008年,我们要着力做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建设西部高效农业、中部特色农业、东部生态农业三个具有集聚效应的优势产业区,进一步做大以优质大米、淡水养殖、蔬菜、水果、畜禽、柞蚕为主导的六大产业基地。继续加大对东部山区及全市特色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重点推进“三果一参”等特色产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全年新栽南果梨等果树50万株,红松果材兼用林1000亩,林下参1000亩,五味子3000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探索“公司 合作组织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省市示范合作社3家;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5项,争取3家企业进入营口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
大力实施科技兴农。认真做好“阳光工程”培训和科技示范村、户培训工作,对30个村开展实用技术普及培训,培训新型农民1500户。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培育、引进和推广,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益农信息网三级联网作用,大力发展网上农业。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开展“三品”认定,注重培育和扶持农业品牌产品。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和作业水平。进一步强化动物疫病防控监督,切实提高防控能力。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编制完成38个行政村的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规划,完成村屯绿化包装50个,植树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2.4万亩,实现县级以上公路绿化全覆盖。加快农村生态能源建设,新上生物质集中供气工程3处,实施“一池三改”1000户。加快实施南楼经济开发区陈家村、钱家村和金桥管理区金屯(杏树)村的整体搬迁和农民新村的规划建设工作。
为农民办好十件实事。
(1)实施常规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测土配方施肥2个农业部项目及苹果非疫区监测等3个省级农技推广项目。
(2)实施省级种猪场扩繁项目和标准化猪场改扩建项目,力争建设省级标准化畜牧小区2个、营口市级10个;全市动物免疫率、发卡率、耳标佩带率均达100%。
(3)治理小流域面积2万亩,完成周家水库、绕山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灌溉水源工程5项、大辽河护岸工程2处。
(4)进一步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计划购置补贴农机具400台套。
(5)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处;为农民改厕800户。
(6)每个镇区设1处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填埋场,行政村都设有半封闭垃圾池。
(7)在2个村实施整体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完成东部山区移民扶贫46户。
(8)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并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接;扶持6个镇区卫生院,对农村老党员、老荣军和特困户的治疗费用实施减免。
(9)新建官屯中学、虎庄中心校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完成一镇一所中心幼儿园建设,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配套工程;完成镇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20个村安装体育健身器材。
(10)增加农户贷款投放资金1亿元,累计达到3亿元,农户贷款投放达到2万户。
(二)以推进项目工程为重点,加快工业强市进程
全力提升项目规模和质量。围绕落实“11251”工程,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做大项目规模,努力提高项目投资效益,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全年新上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至少100项,其中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至少50项。新增规模企业60家,规模企业总数达到40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60家。着力推进奥鼎镁制品、汤池矿业3万吨电解铜、三和矿业4万吨电解镍、丰华公司金属颗粒镁和脱硫喷枪等项目,加快实施合众集团四氧化钛和海绵钛、华夏钢结构4万吨重型钢、鑫博公司深剂白云石和液态二氧化碳、新科集团钛系列产品等项目。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包扶制度、部门联动制度和跟踪服务制度,确保项目按期投产达产。
加快产业集群发展。依托我市资源和产业优势,认真抓好国家镁质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加快镁质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步伐,促进镁质材料产业集群进一步做大做强。着力优化产品结构,完善产业链条,推进耐火材料、镁基化工、镁金属及制品三大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镁制品深加工水平。全年新增符合入园标准的企业20家,实现产值50亿元;镁质材料总产值实现350亿元,深加工产品产值实现195亿元。以重点企业和工业园区发展建设为依托,加快推进新型建材、有色金属、机械制造、化工、服装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逐步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特别是围绕我市打造“铜城”的目标,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加工产业,重点抓好资源储备开发、有色金属工业园规划建设、龙头企业牵动三项工作,使“铜城”建设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总量和水平。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和国际科技合作,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技术进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全年发展校企合作企业30家;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编制实施重点科技计划项目50项,实施科技合作项目20项,开发新产品70种;完成专利申请量150件,实施专利产业化项目20项,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实现44.9亿元。认真落实名牌产品发展规划,积极争创名牌产品,不断提高名牌规模和效益。
(三)以健全服务体系为重点,加速第三产业发展
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发展壮大现有装饰材料、旧机动车、果菜和小商品批发等专业市场,规划建设好煤炭、机动车维修等市场,不断加大市场建设力度,完善市场设施,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全人才、技术、信息、资本等生产要素市场。
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搞好物流资源整合,支持发展物流配送,引导现有物流企业改造提升。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提高服务和监管水平,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强化社区基地建设,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服务实体,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加快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和规模化进程。
大力发展旅游业。按照我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突出大石桥的自然风光和特色,以“三山三库”景点为轴心,以建设黄丫口生态旅游区为突破口,加快旅游景点开发。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尽快完成五星级丽华大酒店建设,切实提高餐饮、娱乐、住宿等相关产业的规划和服务水平,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四)以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为重点,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全面实施和完善电力、水、土地等资源开发和利用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推广资源节约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着力实施镁产业综合节能工程,实现技术节能。强化用水管理,加快实施东水西调水资源出口建设和城市中水回用,缓解水资源短缺危机。加强水质检查,提高供水服务标准,推进供水管理现代化。开展好第二次土地调查和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全面落实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土地收益和利用水平。搞好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加大矿产勘查力度,严格矿政管理,规范开发秩序,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我市被列为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为契机,以坤桥化建、奥鼎、青花、群益等重点企业为龙头,积极开展对低品位矿石、尾矿、矿产品加工废弃物利用等实用技术的开发、引进和转化,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工业园区生态建设,提高废渣、废水、余气、余热的循环利用程度。推进废金属、废纸、废塑料等的回收和循环利用,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利用体系,增强再生资源利用能力。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认真落实《大石桥市2008—2012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方案》,切实做好主要污染源普查工作,按照环境质量属地负责的原则,以主要污染物、污染区域和集中饮用水源保护区为重点,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环保专项行动,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建立健全环保投入机制,拓宽投入渠道,积极争取国家环保补贴,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监管措施,确保明年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企业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坚决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新建项目“三同时”制度,严格项目准入标准,遏制新生污染源。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社区”和优美乡镇、生态村的创建活动,形成浓厚的环保氛围,加快提升环境质量。
(五)以深化改革开放为重点,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和完善农村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信用联社改革成果;加快水利、林业、农机等农业系统改革;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化解村级债务。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做好商、粮、供、物流通领域和城建、交通、卫生等系统所属企业改革及收尾工作。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和引导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推进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列收列支管理及“镇财市管镇用”试点工作为重点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进行国有资产预算编制工作,理顺分配关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抓东北振兴和辽宁实施“五点一线”战略的有利机遇,按照内外并举、以外为主的方针,创新招商方式,扩大招商领域,改善招商环境,加大招商力度,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全年力争引进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5项,世界500强企业2至3家,三资企业总数达到220家。继续发挥营口南楼和大石桥两个省级开发区的窗口作用,完善开发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增强开发区的吸引力、承载力和辐射牵动作用,促进项目和产业集聚。2008年,两个开发区要力争引进资金30亿元,新上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32项。同时,加快“四园两带”的规划建设,拓宽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平台。
全力拓展对外贸易合作。坚持以质取胜和多元化出口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能力,扩大对外贸易,全面提高对外开放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全年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要达到2家,3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要达到6家,进出口经营权企业总数达到200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引导企业充分利用相关政策,积极开展域外投资,开发利用域外资源,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六)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以《城乡规划法》实施为契机,做好《大石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控详规划编制工作。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严禁未批先建,强化规划监管,不断提高规划水平。要依法履行基本建设程序,高度重视城乡建筑质量安全,切实加强施工监管和竣工验收工作。
加快城市开发建设。坚持“总量控制、适度开发、科学合理、建设精品”的原则,加快城市开发改造步伐,完成开发面积50万平方米左右。严格执行拆迁政策,依法履行拆迁程序,保证城市开发建设稳定顺利实施。着力推进中玺泷福苑、鹏源明居三期、阳光小区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切实提高建筑水准,不断改观城市面貌。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燃气工程建设,争取实现管道燃气工程南北主干线管网全线贯通。积极筹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认真执行《大石桥市城市综合管护考核办法》,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巩固和提高“三位一体”综合管护水平。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建立综合执法、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联动配合的管理机制,营造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加大物业管理工作力度,建立健全业主委员会,全面改造弃管小区,实现全市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和全覆盖。强化供热监管,巩固提高供热质量。大力整顿交通运输秩序,严厉惩治黑车及占道经营、破坏市政设施等行为,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认真做好十方面公益事业。(1)建成社保服务大厅并投入使用;推进公共服务大厅建设。(2)完成国家镁质材料检测中心及科研工程创新中心建设。(3)完成职业中专实训基地建设,推进中心医院改扩建工程。(4)完成工农路、长征路等街巷路改造;完成石桥大街东段、繁荣大街附属设施建设和哈大路北段、繁荣大街东段、和平大街东段等主要街路绿化任务。(5)推进云桥广场雕塑和街心花园改造工程。(6)维修公厕20座,翻建公厕5座。(7)实施城市集中供热工程;推进铁路区域战略装车点建设。(8)完成220KV官屯一次变和66KV西环变电所、吕王变电所建设工程,完成66KV旗口变电所主变增容及红峰村电网改造工程。(9)完成沟沿、黄土岭、石佛等11个镇村客运站建设。(10)完成吉高线、新后线、上白线等8项61.6公里县级以上公路和25个村96公里农村公路网建设,实现全市村村通油路。
(七)以增收节支为重点,增强资金供给能力
加强税费征管和财源建设。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堵塞税收漏洞,千方百计增加税收收入。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努力增加政府统筹财力。制定经营国有资产预决算管理办法,加强对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经营收益的管理,抓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管理,规范国有资产产权交易,促进财政收入增长。
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要认清严峻的财政形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认真落实各项节支措施,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全力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强化审计监督,重点做好具有行政性收费职能的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工作。
引导和改善金融服务。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货币信贷政策,支持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加大对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信贷资金支持力度,促进“镁都铜城”建设。充分发挥同济公司担保贷款和邮政储蓄小额质押贷款的作用,加快开发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贷市场,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继续深入开展信用村镇、信用社区建设,营造良性金融生态环境。推动小额贷款,特别是弱势群体贷款,打造民生金融。维护金融债权,压缩不良贷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推进和谐镁都建设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加大保费征收力度。基本养老保险要实现扩面15000人,征收保费19500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要实现扩面4000人,征收保费4680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要达到32000人,征收保费450万元;工伤保险要实现扩面4800人,征收保费180万元;生育保险要实现扩面3000人,征收保费80万元;适时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继续开展好为贫困户援建住房活动,实施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深入开展“X 1”扶贫帮困活动,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面落实《就业促进法》,统筹推进城乡就业。继续依托培训基地强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创业培训。普惠制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2500人,城镇实名制就业8800人;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5500人,实现转移就业56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的人员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广泛开展《劳动合同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劳动维权和监察力度,强化劳动合同签订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专项执法检查工作,规范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强化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大石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认真实施企业安全费用提取、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等制度,切实开展好安全生产培训和各类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层监管体系,严格事故责任追究,确保不出现重特大安全事故,促进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公安“三基”工程建设,提高民警执法水平和岗位技能。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部门全面实施技术防控网络建设。严厉打击涉毒、涉爆、涉黑、凶杀等严重刑事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用最严厉手段,坚决打击有组织犯罪,促进平安县建设。加大对邪教组织的打击力度,积极预防和处置好群体性事件。加强信息排查和稳控,着力解决好信访突出问题,做好重复访、滞留访及历史积压信访案件的处理工作,加大依法治访力度,全力改善信访形势。
加快依法治市进程。积极开展好“五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市工作,不断提高普法宣传和法制培训工作水平。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认真办理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和提案,听取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努力形成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加强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保证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认真落实《大石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极落实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规范医疗行为。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大病救治工作,不断提高参合率和救治能力。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推进消费安全工程建设。继续抓好稳定低生育水平和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快编制消防规划,推进社会化消防工作进程。加强网吧场所治理,实施网吧视频监控。继续推进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举办好大石桥市第七届全民运动会,广泛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九)以提高行政效能为重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强化学习,打造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坚持公务员培训考核制度和各项学习制度,继续实施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考试测评工作,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激发各级国家工作人员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重点学习好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实质内涵,增强工作的方向性。加强法律法规、经济和业务知识学习,增强科学判断形势、做好实际工作、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勤政务实、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执政为民,增强政府执行力。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理念和正确的政绩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解决好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倡导诚信负责的工作态度,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严格考核,奖罚分明,确保政令畅通。
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法制化水平。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进一步完善重大行政行为合法性事前审查和行政工作人员责任追究制度,健全检查监督机制,坚决纠正越级上报、先斩后奏等不规范行为,使政府各项行政管理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标本兼治,扎实推进廉政建设。牢记“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坚决反对奢侈浪费。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廉洁从政教育和警示教育。认真开展行政效能监察,推进行风民主评议活动,严防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坚决制止和严厉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部门利益至上、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建设工程、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各项招投标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从根源上防止和治理腐败。
各位代表,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之年,充满了希望和机遇,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政府的责任重大而神圣,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全市人民,乘着十七大东风,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全面开创大石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过去的五年,是大石桥市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是大石桥市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城乡面貌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能源、土地等要素制约带来的不利因素和非典、禽流感、暴风雪等灾害造成的严重影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务实创新,努力打造民营经济强县,积极构建和谐镁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你好,大石桥市房价房屋均价为4101元每平米,是一个普通居民住宅小区,环境整洁干净,周边交通方便快捷,各类生活配套服务设施如商业、金融、教育、医疗、便民等都很齐全。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你。 价格来源网...
你好,1:大石桥市房产局 地址:营口市大石桥市荣华街与军民路路口东侧 2:大石桥市房产局(旧) 地址:营口市大石桥市振兴北路附近 搭乘4路,302路,950路等公交车即可到达哦。
迎宾花园 文化北路与开元路交汇处 35432元/m² 温哥华山庄 农业路与众意路交叉口 27787元/m² 联盟新城一期 农业东路88号 26897元/m² 永威翰林居 九如东路与龙湖外环南路交汇...
2008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2008年 02月 16日 来源: 信阳市政府 【字体:大 中 小】 ——2008年 2月 16日在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信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郭瑞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去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魅力信阳 的奋斗目标,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发展质量有所提高。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 20亿元,达到 20.3亿元,增长 2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 434.6亿元,增长 40.6%;实现利税 48.1 亿元,增长 55.5%;经济
2008年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
1 2008年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 2月 25日在桂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李志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桂林市人民政府, 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 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2007年工作回顾 在过去的一年里,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贯彻自治区党委、 政府重大决策和中共桂林市委各项部署, 紧紧 依靠全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胜利完成了市 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 746.83亿元, 增长 15.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 22.0∶ 41.2∶36.8 调整为 21.4∶42.7∶35.9;财政收入 72.50 亿元,增长 22.2%,增幅创 2000年以来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0
大石桥市政府
2008年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必将激励和推动全国经济社会进入新一轮发展热潮。今年(2008年)国家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较大幅度地增加对社会保障、卫生、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巩固完善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着力消除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这都有利于我市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近年来,我市优势产业日益壮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实施,为今后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看到,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新增建设用地,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对我们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尽管我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但从总体上看机遇仍大于挑战。只要我们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变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就一定能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
今年(200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目标,积极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带动和创新推动战略,强力推进传统农区工业化、新农村建设、中心城市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四大突破,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致力改善民生,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进出口总额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略低于去年(2007年)实际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9‰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5%左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4.51%和5.7%。
(一)坚持工业强市战略,推进传统农区工业化新突破
积极培育大型骨干企业。认真谋划,扎实运作,依托我市优势产业和省市重点企业,加快企业战略重组步伐,尽快培育催生一批在国内省内有影响的大型骨干企业。重点培育12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骨干企业或企业群体:即以中油天冠为代表的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产业;以中光学、二胶、金光数显为代表的光电产业;以迅天宇为代表的多晶硅及光伏产业;以中南公司为主的超硬材料产业;以河南油田为主的石油化工产业;以二机石油、防爆电机等为代表的机电装备及先进制造业;以安棚碱矿为主的碱硝化工产业;以南纺、新纺、雪阳为代表的纺织及后整理;以龙成、淅铝为代表的特种钢及冶金工业;以宛西、普康、福森为代表的制药业;以中联水泥为代表的新型建材工业;以鸭河火电、方城风电、抽水蓄能、热电、核电为代表的电力产业。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南阳工业稳步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继续筛选确定20家实力强、潜力大、前景好的骨干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实行动态管理、激励机制和目标考核,力争今年(2008年)销售收入10—30亿元的企业达到12家,30—50亿元的达到3家,50亿元以上的达到2家。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能够带动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的企业家。继续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开展“十大纳税企业”、“十大高成长性企业”评选活动,鼓励引导企业家激情创业、追求卓越。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年计划实施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09个,总投资318亿元,今年(2008年)计划完成投资147亿元。继续实施工业“发动机计划”,不分性质、属地和隶属关系,重新筛选确定50个左右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成长性比较好、投资超亿元、今明两年开工竣工的重点项目,在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环境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实行动态管理,健全联动机制,锁定开竣工时间,使之尽快投产达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抓好天冠集团30万吨玉米深加工、南纺一期20万锭新型环纺纱等34个新开工项目和中光学集团10万台LCOS光学引擎、南防大型高效矿用风机等75个续建项目,确保中光学集团年产24万台DLP和二胶年产1600万平方米CTP数码印刷版材等38个项目年内如期竣工,龙成集团400万吨特钢中厚板升级改造、金光数显年产20万台数字高清大屏幕电视等21个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同时,扎实做好南阳核电、天池抽水蓄能电站、鸭电三期、宛西电厂、白河南热电厂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今年(2008年)市财政安排资金1亿元支持发动机计划项目建设,其中1500万元作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光学冷加工基地建设和市区工业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加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提高园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今年(2008年)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区、龙升工业园区新引进超亿元项目各达到6个以上。
加快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光电、光伏、生物能源、生物化工、超硬材料和先进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关键技术研发,突出抓好光学引擎、紫激光、神8工程(TAW增安型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多晶硅、超硬材料、纤维乙醇、可降解塑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力争新增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7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家。积极申报和支持11个国家、省级科技攻关项目。积极倡导实施名牌战略,力争新创中国名牌1—2个、河南名牌5个以上、省优质产品5—10个。深化与中科院、工程院的合作,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力引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借助外力实现技术跨越。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创新人才,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一支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
(二)扎实做好“三农”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新突破
集中搞好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继续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支农强农政策,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主攻单产、提高效益的要求,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牌农业,集中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重点抓好650万亩优质小麦、200万亩专用玉米、70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建设,巩固产粮大市地位。同时,切实抓好200万亩优质棉花、20万亩优质烟叶、450万亩油料、300万亩蔬菜、200万亩中药材、600万亩林果、2亿袋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加快以南阳黄牛、皮南牛、生猪、奶牛为重点的畜牧优势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专业养殖场,建成300头以上畜位的肉牛育肥场30个,皮南牛饲养量达到32万头,新建万头养猪场20个,新建200头以上畜位的奶牛养殖小区(场)15个。加大对南阳黄牛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促进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围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催生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力争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以上。加快众品肉食集团180万头生猪分割生产线、科尔沁牛业年加工屠宰10万头肉牛项目一期、三色鸽乳业二期、河南麒丰乳业二期等新上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建成投产。积极鼓励引导企业申报创建各类名牌产品,搞好皮南牛品种认定和牧原猪等品牌登记注册,尽快打响南阳农产品品牌。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省加大“三农”投入的重要机遇,积极争取各类支农资金,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完成鸭灌、引丹、宋岗三大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旱涝保收田1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15平方公里,解决2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扎实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安置和开工前期准备工作,重点搞好移民安置试点和试验段建设。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0万户。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力度,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8万亩以上,完成9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解决和巩固7万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投资2.2亿元,完成794个通电盲点自然村、13万户农民农网改造任务。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原则,借鉴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经验,在城市近郊和国道、省道沿线等基础条件较好的行政村,选择确定300个试点村和50个示范村,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要求,研究出台相应的建设标准和扶持政策,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捆绑使用各项涉农资金,相对集中投入,确保建一个、成一个、巩固一个,由近及远,由易到难,逐步向非试点村辐射推广。继续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驻村帮扶和“百企帮百村”活动,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三)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新突破,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中心城市建设与管理。一是强化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加强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职能,发挥城乡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城乡协调有序发展。加快与总体规划相配套的城市分区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步伐,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透明度。加大规划执法力度,严格规划监督管理,强化规划执法检查,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城市按照规划有序建设。二是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抓好张衡东路、车站北路、仲景路续建工程,确保今年(2008年)建成通车;新开工建设光武东路、光武西路、独山大道南延等工程;对建设西路、新华路、文化路、工业路、麒麟路等5条主干道部分路段进行综合整治;投资1000万元,完成50条背街小巷整治改造任务;搞好滨河路污水管网改造,启动梅溪河、温凉河等内河综合整治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新建一批垃圾中转站、水冲厕所和垃圾箱;加快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和公园、街头游园升级改造,新增城市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三是加快旧城改造和东北分区建设步伐。坚持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群众自愿的原则,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今年(2008年)着重对城市内河和城市主干道沿线的城中村进行改造,实施300万平方米的改造工程。加快老城区“退二进三”步伐,建设特色街区,大力发展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编制东北分区组团发展规划,启动东北分区建设。四是加强城市管理。继续推动城市发展与管理转型,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全面推行“划定区段、招标承包、绩效挂钩、奖优罚劣”的网格化管理新机制;城管执法按照“两级执法、三级管理、重心下移、以区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提高城管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四城联创”,大力实施“绿、洁、畅、亮、美”工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整治市容市貌、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私搭乱建,营造洁净、优美、文明、和谐的城市形象。坚持公交优先,优化线路布局,增加车辆班次,取缔非法营运,搞好城市交通管理。
大力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鼓励引导各县市区积极开展“四城联创”和示范镇建设活动,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交通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和提升城镇综合功能,努力建设设施完备、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生态宜居城镇。认真落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构建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投资25.2亿元,搞好内(乡)邓(州)高速、岭南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内邓高速开工建设,岭南高速年底前全线通车;扎实做好临汾至三亚、武陟至西峡高速公路南阳段的前期准备工作。投资4.5亿元,完成430公里干线公路建设任务,启动建设南邓一级公路50公里,填补我市无一级公路的空白。投资8.5亿元,完成500公里农村公路改造和1000公里村级联网公路建设任务。加强农村道路管理和养护,着重搞好“村村通”公路管理养护,加大资金投入,组建专门队伍,探索建立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切实把“村村通”公路管好用好。完成南阳机场航站楼改造工程,开辟新的航线。
(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突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壮大
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宝天曼至真武顶旅游道路隧道等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淅川香花至仓房、西峡恐龙遗迹园至内乡宝天曼等旅游公路项目,加快干线至景区的支线道路建设,搞好旅游道路两侧绿化、美化,使主要景区之间相互贯通,尽快形成旅游环线。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和建设,抓好一批文化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南阳市博物馆,完成荆紫关古镇修复建设任务,加快赊店古镇开发保护等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广西峡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模式,引进大企业、大财团和战略投资者,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景区开发建设步伐。
培育文化旅游精品和龙头企业。抓住省里支持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的机遇,实施宝天曼、丹江渠首、恐龙遗迹园三大景区配套完善工程,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代表南阳旅游形象的标志性景区。积极做好桐柏淮源、真武顶、桦树盘滑雪场等景区配套完善工程,加大旅游道路和景区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巩固提高20家A级景区。围绕挖掘、整合、保护、开发历史文化名胜资源,策划包装一批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楚汉文化游、中医药文化游、官署文化游、红色文化游、商业文化游、农业生态休闲游等特色文化旅游线路。推进旅游景区和旅行社建设经营管理企业化、集团化,加大招商引资和资源整合力度,催生一批骨干企业集团。加强以讲解员、导游队伍为重点的旅游从业人员管理培训,全面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强化旅游市场管理,规范整顿旅游市场秩序。
加大南阳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力度。集中宣传资金,创作宣传歌曲,制作宣传短片,在中央电视台、河南卫视等强势媒体黄金时段播放;办好首届中国宝玉石博览会、第七届中医药文化节,利用各类文化旅游博览会、展览会等节会平台,加大对途径南阳的交通干线沿线城市和南水北调受益区等主要客源地的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打响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品牌,扩大南阳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旅行社与重点客源地搞好对接,加强与洛阳、平顶山、襄樊等周边城市的合作,分期分批邀请国内外500强旅行社老总来宛踏勘线路,增强客源引入能力。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亿元。
大力发展各类服务业。编制全市服务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专项规划,研究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发展物流配送、金融保险、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会展、咨询、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步伐,搞好城市市场规划、建设和管理,重点抓好市区农贸市场、龙升物流园区、地方铁路局汽配市场等大型市场和居住小区农副产品微型超市规划建设。加快发展房地产业,注重房地产集中连片开发和规模化运作,支持和吸引有实力的房地产商参与我市房地产开发;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严格实行“竞地价、限房价”等调控政策,抑止房价过高和过快增长。重视金融业发展,积极支持地方金融企业发展壮大;定期向金融机构发布和推介项目,精心组织银企合作洽谈会,实现银企合作双赢;积极争取和支持国内外各类金融、保险单位来宛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展相关业务;认真研究货币调控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各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我市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入,全力支持南阳经济社会发展。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深化各项改革。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扎实做好11家改制企业和15家破产重组企业遗留工作,完成柴油机厂、康远厂破产重组。加快土产公司、五交化等一批条件成熟的商贸流通企业改制步伐。大力推进集体企业改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培植安棚碱矿、二机石油、中南公司等10家A股和福森药业、陆德筑机等9家中小板上市后备企业。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增加国有资产收益。全面清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人事编制,重新界定单位性质和职能,对性质类同、重复设置的机构进行整合,对名存实亡、职能丧失的机构予以撤销。稳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成果,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信用社、供销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全民创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创业辅导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百户民营企业重点扶持工程,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扩大对外开放。依托本地比较优势,策划包装一批招商项目,重点面向国内外知名企业搞好推介,精心筹办第三届豫商大会等节会活动,积极参加第三届中博会、第十一届厦洽会等招商活动,创新招商方式,注重招商实效,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大突破。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借助外力加速发展。抓住天冠与中石油合作重组的契机,积极争取促进中石油与我市在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纤维乙醇、1,3—丙二醇、全降解塑料等方面实现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合作;积极争取中石化加大对河南油田的投入,壮大石油精细化工产业;依托中建材集团对我市建材资源进行整合,打造超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大力发展浮法玻璃、石膏板材、铝合金型材、轻质钢结构多层住宅构件等产品,打造全国新型建材基地;支持金光数显公司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培育壮大南阳数字高清大屏幕电视产业,今年(2008年)形成年产20万台生产能力,并逐步扩大到50—100万台;支持二机石油装备集团与中海油集团实行战略合作,加大生产石油配套调试设备及海洋石油装备出口能力;推动我市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战略合作,打造以超硬材料、专用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为主的“军工城”;与国家电网公司合作,争取开工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和100万伏特高压变电站;与中电投和省投资集团合作,发展南阳核电、火电、风电;积极推动桐柏天然碱资源整合,永煤集团对南阳新旺氯碱公司异地扩能改造,迅天宇与美国国际数据公司、日本夏普公司的战略合作。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800万美元,引进市外资金150亿元。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重点培育机电、特色农产品等一批优势出口商品,努力扩大产品出口,力争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6.5亿美元。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鼓励各类企业走出去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优化发展环境。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真正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精减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时效。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切实做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实行双休日正常办理请办事项制度和企业反映问题周报制度。改进行风评议制度,规范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法人等各界代表评议行风制度。严格实行损害投资环境责任追究制和投诉查实一票否决制,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认真落实招商代办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周到、办事高效的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六)致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办好今年(2008年)省、市确定的十件实事,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就业促进法》和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城镇低保人员、“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帮扶力度,全年开发提供8000个公益就业岗位,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万人,务工总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继续做好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改革。认真落实《劳动合同法》,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清欠力度,全年新增参保职工2万人以上,征缴企业养老保险费6亿元。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参保人数达到60万人以上。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参合标准。组织实施工伤保险“平安计划”和农民工医疗保险专项扩面活动,农民工参加医疗、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2万人和5.5万人。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等问题,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继续做好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40%以上。积极申报争取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综合改革试点市,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市儿童福利院建设步伐,力争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实施“曙光行动”计划,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救助复明手术1万例。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力度,致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加快烈士陵园改造步伐,力争年底前竣工投用。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春季开始为农村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从秋季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提高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筹资5000万元,完成10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任务。继续做好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工作,筹资1.5亿元,新建、改扩建、续建中小学校10所以上。对义务教育阶段新建和改扩建学校免费提供并安装高压供电设备。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实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加快大学园区规划建设步伐。支持南阳幼师升格为专科学校。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鼓励引导大专院校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搞好学科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南阳府衙等8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维修工程和1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搞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市场和新闻出版管理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强化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建设,完成市紧急救援中心、市中心医院综合病房楼建设任务,完善加强11个县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加快中医资源整合进度,组建南阳张仲景医院和张仲景国医研究院,促进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医疗救助体系。扎实开展示范村卫生所建设活动,新建1000个示范村卫生所。加大乡镇卫生院投入,进一步改善医疗条件。做好全国第七届农民运动会申办和筹备工作;抓好南阳体育场开工建设前期工作。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筹资1000万元,完成1000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任务。完成南召、镇平县4万用户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3万户。进一步抓好民族宗教、侨务、气象、史志等工作,全面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新开工项目管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过快增长,今年(2008年)停止审批投资1亿元以下的高耗能项目。切实抓好冶金、电力、石化、建材等重点耗能企业和年耗能5万吨标煤以上企业节能工作,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组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积极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强建筑领域节能,积极推广新型墙材,上半年县以上城市全面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加大对白河流域、南水北调源头汇水区域和制药、酿造、化肥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力度。按期完成鸭电、蒲电脱硫设施建设。确保11个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投入正常运行。开展中心城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在热力管网覆盖区域内4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拆除,区域外全部改用清洁能源,禁止审批10吨以下燃煤锅炉。认真搞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依据国家、省有关政策,制订我市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将节能减排目标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实行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四个不动摇”,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将农村双女户纳入养老保险补贴范围。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计划生育事业费投入机制,确保在全省率先全面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大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严肃查处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严格贯彻落实集约节约用地的强制措施,强力推进土地“三项整治”,全面完成全市697个黏土砖瓦窑厂拆除任务。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节约集约”的原则,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认真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强化矿产资源管理,积极探索矿业勘查开发市场运作办法,建立完善矿产资源管理长效机制。积极引进技术水平高、管理先进的大型采矿企业,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矿产开采规模效益。深入开展矿业秩序治理,坚决遏制低水平开采、私采滥挖、非法转让等行为。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抓好以高速公路为主的绿色通道建设、平原农田林网建设和以退耕还林、长防林、水源涵养林及生态能源林为主的山区生态林建设,新增造林面积70万亩。中心城市要按照“一环一带四片六线”的要求,实施十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新增造林面积5000亩。
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非煤矿山和采石场、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工地、公共娱乐场所等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和事故隐患排查,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继续实施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制度,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和“四个一律取消”,严防农民负担反弹。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专项整顿行动,净化食品药品市场环境。加强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对中心城区水产、畜产品和粮食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健全机构,完善预警预案和装备设施,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落实信访工作各项责任制度,加大立案和督查督办力度,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有效控制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发生。大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命案攻坚、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及追逃等专项活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加强民主法制和国防建设。坚持依法治市,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认真贯彻依法行政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做好全市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探索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的有效途径,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力争使我市城乡社区建设跻身全省先进行列。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法律援助,依法保护公民特别是妇女儿童、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国防教育,积极支持驻宛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继续做好人民防空和双拥工作,努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按照“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把政府施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强思想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提高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水平和实现科学发展的知识水平。始终抱着对事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强化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恪尽职守,务实拼搏,奋发有为,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加强效能建设。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调查研究,搞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提高政府决策水平。认真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推进机关管理创新,严格绩效考评;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确保政令畅通,提高政府执行力。改进目标管理,加强跟踪督查,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加强廉政建设。牢记“两个务必”,坚持从严治政,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厉查处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行为,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探索开展效益审计。牢固树立节俭意识,加强公共财政支出管理,创建节约型机关。各位代表,南阳已进入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民的期望不允许我们丝毫懈怠,时代的要求召唤我们奋发进取。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扬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精神,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1月4日在威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威海市市长 王培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威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