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2009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2009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我市遭遇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和强台风强降雨等严重自然灾害,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严峻形势,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战略目标,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克服困难,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面对急剧变化的经济形势,我们科学决策,及时采取了18项扩大内需和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16亿元,增长12.3%。人均生产总值81233元,增长10%。源于广州地区的财政总收入达2477亿元,增长17.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2亿元,增长1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5亿元,增长1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40亿元,增长21%。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广州地区完成进出口总值820亿美元,增长11.5%。其中出口430亿美元,增长13.4%。全市实际使用外资38亿美元,增长10.6%。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大项目带动特点显著,累计批准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达197个。在广州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69家。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829亿元,增长12.5%,占全市GDP的比重达34.4%。尤其是民营工业逆势而上,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产值1543亿元,增长17.3%,高于全市工业增速4.2个百分点。消费市场持续畅旺,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遏制,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9%。

(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确立了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推进“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国际商务会展中心、亚洲物流中心、华南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内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及《关于加快推进广州市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完成了琶洲员村地区、城市新中轴线区域、白鹅潭经济圈和白云新城及周边地区等四个重点功能区规划,加快了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和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步伐,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849亿元,增长13.6%,占GDP比重达59.02%,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6%。我市被国务院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南沙保税港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化解,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384亿元,增长6.2%。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建成投入运营,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3341万人次,增长7.9%。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3.47亿吨,增长1%,居全国港口第4位。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1100万标箱,增长18.9%,跻身全球集装箱港口10强。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和三期投入使用,会展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达13428亿元,增长22.1%,广州“千年商都”优势进一步凸显。旅游业总收入突破800亿元,来广州旅游观光客人持续增长。汽车、石化、造船、钢铁以及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工业加快向高科技、高集聚、高附加值升级转型。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2639亿元,增长13.1%。其中,三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4509亿元。轿车产量达87.94万辆,增长12.3%,跃居全国轿车产区第一;自主品牌汽车研制取得新进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增速达17.7%。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及配套措施,大力支持软件动漫、电子信息、环保节能、生物医药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981亿元,增长18.8%,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6个百分点。年末,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04:38.94:59.02。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增强了我市经济抗风险能力,在保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有新进步。深化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展开。以交通为重点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抓紧推进,白云机场二期、南沙港区三期和出海航道疏浚三期、广州新客站站场及武广客运专线等项目进展顺利。34项道路、隧道、桥梁等工程以及7条地铁线路加快建设,快速公交系统试验段动工建设。完成了我市历史上最大一轮公交线网调整优化工作,方便了市民出行。从去年开始政府分三年每年出资4.63亿元补贴公交企业;出资18亿元,分三年补贴公交地铁票价。出台8项措施,规范了出租车行业管理。新增停车泊位超过6万个。建成了一批电力、供水、供气、环卫和人防工程设施。“青山绿地”和“蓝天碧水”二期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林木绿化率达44.4%,森林覆盖率达38.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01平方米,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为改善人民群众关心的水和空气环境质量,制定了《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继续加大力度推进大规模的治理水环境行动,污水处理系统和西江引水、北部水系补水等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制定了《2008-2010年空气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实施七个方面50项污染防治措施,特别是强化工业企业和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促进空气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4.3%,比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气象部门监测的灰霾天气天数由2007年的131天减少到110天,下降16%。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度,突出抓好百家重点耗能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关停13家燃油小火电、66家小水泥企业和140家挂牌督办违法排污企业。预计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35%,完成省下达的年度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总量分别减排0.5万吨的任务,排放总量分别下降4.8%和3.7%以上。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开发补充耕地66.2平方公里,耕地实现占补平衡,整顿违法用地取得明显效果。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传销、商业欺诈、无证照经营等违法行为,尤其是加大对乳制品市场的监管力度,高效稳妥处置“问题奶粉”事件,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和本地食品、药品安全,而且保证了我市供应北京奥运会的食品安全。探索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启动星级卫生街道创建活动,市容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继续推进社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了“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完成13.9万平方米危破房改造,1800多户居民受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共安装25.6万个监控摄像头,治安视频监控实现全市城区全覆盖,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去年刑事案件下降13.9%,其中“两抢”、“两盗”案件分别下降25.5%和17.3%,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持续上升。大力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和消防安全工作,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全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6.7%和13.5%。

(四)农村、农业和农民工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工作力度,实现农业平稳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社会保持稳定。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90亿元,增长3%;农业增加值168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9828元,增长14.1%。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稳步推进,水利设施、农田、鱼塘标准化改造和规模养殖场建设取得新进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落实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农业补贴标准逐步提高,补贴范围逐步扩大。对5.6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全年转移就业7.2万人。中心镇建设取得新进展,人口与产业集聚条件不断改善。安排6000万元推进镇村医疗卫生机构改造建设,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每个镇拥有了1所以上政府兴办的卫生院。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完善,参合率达99.4%。“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农村生活消费品、生产资料连锁销售网络和药品监管供应网络已覆盖全市行政村,农村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稳步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村务民主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完成了村委会换届选举。

(五)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在交通、水务、地铁、燃气、环卫等城市建设领域组建7个专业投资集团,迈出了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新步伐。推进城管体制改革,整合管理和执法职能,建立了城管局。制定实施城市建设维护工作市、区分工方案,进一步提高了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水务管理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基本实现了政府对水务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为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心镇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稳步推进。着眼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加快股份制改革步伐,国有企业整体改制取得新突破,国有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90%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公司制改造,初步构建起新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国有资产运行质量逐步提高。

(六)抗灾救灾和支援地震灾区工作成绩突出。去年初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春运工作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采取前所未有的措施,连续奋战九昼夜,夺取了抗灾保春运的决定性胜利。春运结束后,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修改完善春运工作四级应急预案,努力提高政府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五六月间,我市又接连遭遇五次强降雨强台风袭击。面对重大灾情,我们全力组织抗洪抢险和灾后复产工作,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我市迅速响应中央和省的号召,组成7支专业救援队伍赶赴灾区展开紧急救援。全市人民奉献爱心,募捐善款16.21亿元,物资价值1.41亿元,创历史纪录。同时,接收救治灾区重伤员175名,按时保质完成了中央和省下达的建设6376套板房的任务。抗震救灾转入恢复重建阶段后,我市又派出前线工作组和专责小组,对口支援汶川县城威州镇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发展经济。首期总投资6亿元的11个援建项目已经启动。

(七)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亚运会筹备工作扎实推进,广州亚运城市行动计划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开展了“还我蓝天迎亚运”和“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等活动。新建改建场馆陆续动工,亚运城正加紧施工,场馆周边及主干道两边环境整治已经启动。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首批25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创建学校通过省的终期督导验收。教师待遇进一步改善。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积极做好扶困助学工作。设立专项资金,推动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取得新发展。我市成为省教育强市,教育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组织发动全市力量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开展12项专项行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深化,我市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首批“全国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志愿工作蔚然成风。文化事业不断进步,市、区、街(镇)、社区(乡村)四级文化设施网络进一步健全。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羊城国际粤剧节、广州民俗文化节等一批重要文化活动项目成为我市文化品牌。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项目获得“世界大都市奖”第二名,成为我国内地首个获此殊荣的项目。完成了《粤剧大辞典》的编纂出版。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四进社区”群众文艺大汇演等活动和免费开放一批博物馆、纪念馆,受到群众欢迎。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取得成效,我市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文化市场进一步规范。体育强市建设扎实推进,群众体育活动日益普及。我市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勇夺首金并创历史最好成绩,成功举办世乒赛等52项国际和全国体育大赛。多个国际体育组织在广州设立机构,体育产业加快发展。人口计生工作“升类创优”活动全面开展,优质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奖励优惠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社区服务取得良好效果,“平安通”呼援服务系统覆盖全市老城区。认真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我市连续第四次获全省老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第一名。国防后备力量工作不断加强,“防空防灾一体化”民防体制建设扎实开展。我市连续第七次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城”。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取得新成绩。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开展,宗教界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作出了新贡献,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区域经济协作和对口帮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泛珠三角省会城市合作进一步深化。打击走私和海防建设不断加强。“信息广州”建设取得新进展,我市被批准为国家首批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城市,市政府网站绩效在全国同类城市评估中名列前茅。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天气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市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的“友城交流合作奖”;行政首长首次以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联合主席身份主持国际会议,提高了广州的国际声誉和知名度。统计、审计、侨务、对台、档案、保密、修志、参事、文史、科普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八)民生福利进一步改善。在继续落实66条惠民措施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17条补充意见,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一步扩大了群众受惠覆盖面。制定实施被征地农民、城镇老年居民、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农转居人员医疗保险等政策措施,实现了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调升了全市56万多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1563元,增长20.51%。提高了工亡补助金和伤残津贴等工伤保险待遇。外来工得到生育保险保障。最低工资标准由780元调整为860元,城市低保标准从330元提高到365元,农村低保标准平均水平从202元提高到220元。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水平进一步提升。统筹做好城乡新增劳动力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外来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登记在册的“零就业家庭”一人以上就业率达100%,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2%,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加快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区药品统一配送和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工作稳步推进,群众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通过入户调查确定了到2012年基本解决77177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目标,去年共推出2145套经济适用房,以廉租房实物配租或租金补贴形式,为2102户新增“双特困”家庭和14649户城市低收入困难家庭提供了住房保障。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职工年人均工资达45251元,增长12.6%,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5317元,增长12.7%。为更好地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排解民忧,我们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开展市、区、街(镇)三级公开大接访活动,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和普法工作得到加强,人民调解和排查调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成功预防和化解了大批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九)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定期向人大通报重要工作,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意见。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777项全部办复,办理情况得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肯定。坚持实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政府法制工作取得新进展,决策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稳步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节省了财政资金。建成市政务服务中心,31个部门和机构入驻,为市民和企业提供行政许可及配套服务事项783项,行政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制定了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公共服务行为投诉处理办法和首问首办责任制,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绩效考评、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政风行风和勤政廉政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受了异常严峻的考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和各方面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穗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广州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城乡发展还不平衡,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城市建设、管理和社会发展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与市民群众普遍满意的要求仍有差距。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外部需求萎缩,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效益下滑,财政增收困难,就业压力加大。我们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

二、2009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广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大困难和挑战的一年,也是蕴含更大希望和机遇的一年。我们既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又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刻认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的重大意义并狠抓贯彻落实,坚持以《纲要》为行动纲领,以省委、省政府“三促进一保持”的要求为工作主线,全力推动广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建设全省“首善之区”,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地位,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以广佛同城化为突破口,促进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全省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当好排头兵。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增长8.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总值力争有所增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5%和3.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重点抓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立足扩大内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保增长是今年的首要任务,扩大内需是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我们要按照《纲要》要求,抓紧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扩大内需的各项部署,抓住筹办亚运会的重大机遇,打好“亚运牌”,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同时努力保持出口和利用外资规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抓紧建设一批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关系重大的项目。今明两年安排重大建设项目投资约3500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5000亿元。其中,今年安排82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806.5亿元,重点投向四个方面:一是推进亚运场馆、亚运城和相关配套设施等亚运工程建设;二是机场、港口、地铁、高快速道路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相关的物流、商贸、会展、汽车、电子、石化、重型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重大产业项目;四是民生工程建设,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农村道路、水利设施、商业网点、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森林公园保护性开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文化、住房保障等。要调动多种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提高投资效益,达到既促进经济发展,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的。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正确引导市民消费预期,完善和落实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品市场活力。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稳定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落实国家住房消费优惠政策,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培育汽车、假日、服务等消费热点,扩展电子商务、网络教育、文化娱乐及体育健身等新兴消费领域,推动消费模式的升级换代。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创新旅游产品,策划推出广州岭南古城历史文化之旅,打造广府文化生态旅游黄金线路,加快建设旅游强市。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完善“万村千乡”市场网络,推进“家电下乡”工作,提高农民消费能力。

  力争进出口和利用外资有所增长。创新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引导企业调整出口目标、开拓新兴市场。优化调整出口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广州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外包,促进贸易转型升级。发挥外向型企业资助资金作用,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充分发挥保税物流特殊监管区的政策功能优势,推动设立白云空港综合保税区,为外贸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创新对外投资与合作方式,加强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贸关系,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境外加工贸易和合作开发资源。深化穗港澳台合作,落实CEPA系列协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引进重大生产力项目,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项目,吸引外资重点投向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优化经济发展的服务环境。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宏观政策的变化,及时掌握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发展情况,增强经济运行调节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各级政府、各部门要落实和细化国家和省、市关于促进经济增长、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协调解决生产经营和重大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企业共渡难关。千方百计做好各项生产保障工作,促进重要生产要素供需平衡。加快清除企业发展的障碍,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均向各类经济主体开放。依法清理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堤围防护费征收,阶段性大幅度降低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及工伤保险的缴费比例,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抓住国际经济结构深刻调整的机遇,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按照《纲要》要求,推进重大产业基地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为抵御经济风险奠定坚实基础。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推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协调发展。重点推进琶洲员村地区、城市新中轴线区域、白鹅潭经济圈和白云新城及周边地区等四个服务业发展重点功能区建设,推进广州(黄埔)临港商务区规划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完善金融产业政策,加大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建设力度,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积极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建设国际商务会展中心,打造国际一流的会展品牌。积极推进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加快建设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规划利用流花交易会旧馆,优化流花商圈,促进现代展贸业发展。建设十三行商圈,提高传统商贸业水平。着眼建设世界一流物流中心,加快白云机场和南沙港等枢纽型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抓紧完善与现代物流业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广州保税物流园区和南沙保税港区在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大宗原材料交易中心功能,加快形成大宗商品的“广州价格”。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培育发展创意产业。做优做强先进制造业。全力建设汽车、石化、造船、电子信息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广州大型装备产业园区,推进省市共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提高参与国际汽车市场竞争的能力。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黄埔石化厂改扩建的选址工作,推进中科合资广东南沙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优化我市石化产业布局,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大力发展船舶工业和海洋工程设备、核电设备制造业及其他重大成套数控装备,加快推进龙穴造船和大岗低速船用柴油机项目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基地。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强化自主创新,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围绕建设华南科技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实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示范工程,推动产学研联合。加快国家级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园区建设,集中力量抓好电子信息产业、现代信息服务业、生物产业、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数字家庭和数字电视六大科技专项,力争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实施“自主创新一区一成果行动计划”,从今年起,市科技经费每年安排6000万元,对12个区(县级市)各支持1个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广州科学城北区、国际生物岛和国家级电子信息、软件动漫、数控装备及生物四大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建设一批公共创新平台,继续办好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培育和引进高层次、国际化科技创新人才。

 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要在政策支持、产业引导和社会服务上加大力度,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广州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加强广州民营科技园建设,鼓励引导民营企业优化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针对当前的经济困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完善担保体系,创新融资产品,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建设,强化中小企业综合性、社会化服务。

  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和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各级政府要带头树立节约资源意识,严格落实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按照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严把项目准入关。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推行绿色制造和清洁生产,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环保产业,开发新能源,推广应用节能节水技术和产品。鼓励企业加快节能节水降耗技术改造。要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开发管理,科学编制土地出让和储备计划,盘活存量土地。积极推动地下空间开发,提高土地科学利用率。完善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标准,严把节约集约用地关口,严肃查处违法用地行为。

  积极推进“双转移”和中心城区产业“退二进三”。加强产业转移规划引导,实行产业转移和企业升级并举。推动一批发展前景良好的“退二”企业入驻承接产业基地,引导一批不适宜在我市发展的企业向市域外转移,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加快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对腾出的工业厂房,在规划允许的情况下,调整功能,进行内部改造,合理利用,鼓励发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产品展示及商贸、餐饮、会议、住宿、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加快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完善“双转移”和产业“退二进三”优惠政策,加强企业职工技能培训和转岗培训,调动企业转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全面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树立城市以环境论输赢的观念,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建设,努力提升城市发展的承载力,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以崭新的城市形象迎接2010年亚运会。

  加强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加快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三个规划有机衔接。抓紧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力争实现全市总体规划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以《纲要》提出的建成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小时城市圈的核心为目标,加快推进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武广铁路及新客运站相关工程、南沙港区三期及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等一批重大枢纽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在建7条地铁线路建设,确保五号线建成通车,力争启动六号线二期、七号线、九号线建设。进一步完善高快速道路网络,重点推进广深沿江、广河、广明、东新、增从、大广等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推进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力争年底投入运营;继续加快公交枢纽站和公交地铁综合换乘站的建设,新增停车泊位5万个。完成黄埔大道支线、广州大道改造等一批市政道路和桥梁工程,改善交通节点,优化人行过街设施,方便群众出行。

 综合整治水环境和空气环境。把改善水和空气环境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作为建设“首善之区”的重大任务,举全市之力,多管齐下,综合整治,到亚运会召开前实现全市水环境和空气环境明显好转。系统推进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河涌综合整治、调水补水、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水浸街改造和依法从严控制污水排放六大任务。继续抓好工业企业、机动车、饮食服务业、工地扬尘等七个方面50项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在加快脱硫工程建设的同时,推进火力发电企业脱硝工程建设。全面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进一步研究灰霾天气形成和消散机理,在省的支持协调下,与周边城市一齐行动,努力减少灰霾天气。

  加快实施花园城市建设行动纲要。巩固扩大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成果,推进森林围城和生态保护计划。重点建设火炉山、帽峰山、王子山、天鹿湖等8个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加大万亩果园、南沙湿地等6个湿地公园保护建设力度,推进采石、采泥场复绿和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恢复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绿化布局,推进亚运城、亚运场馆周边地区和主要道路、城市主要出入口和重要地标周边的绿化景观升级改造;完善城乡公共绿地系统,加强城市社区、河涌沿岸、工业园区和新农村绿化建设,促进城乡绿化一体化,重塑广州“花城”形象。

  大力推进旧城区改造和社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在加强历史街区整体保护的同时,加快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重点推进恩宁路、东濠涌、南华西等旧城区改造和猎德村、杨箕村、花地村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120个社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在全市社区全面推进“五个一”工程,即每个街道建设和完善一个服务中心、一个卫生服务机构、一个小公园、一个群众娱乐场所、一个治安视频监控中心,构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改善市民的生活条件。

  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着力解决城市管理的突出问题,促进城市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实施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认真吸取“瘦肉精”中毒事件教训,完善产品、食品、药品安全和整规打假长效监管机制,建立严格的检验制度,加强安全风险动态监测和执法,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加强城市综合执法,完善市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依法严厉整治和清除“六乱”。加强道路交通组织管理,改善交通状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四)大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大力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着眼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设施化、集约化、科技化和标准化建设,完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体系。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推动乡村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和“农家乐”、“林家乐”加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体系建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延伸现代农业链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比例,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和非农产业经营性收入。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增加农民补贴性收入。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促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抗击风险、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制定实施相关配套政策,创新、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土地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实现农民土地合法权益财产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积极稳妥开展林权制度改革,让林农得到实惠。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完善补偿机制。探索宅基地置换机制,统筹规划农村住宅建设,妥善解决农民建房问题。健全农业投入保障模式,建立政府引导、多方投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探索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加快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改革中心镇财政体制和行政执法体制,支持中心镇发展。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积极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切实提高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着力完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城乡交通设施和水、电、气设施一体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完成全市1138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开展试点村、重点村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广泛开展创建文明镇、文明村、文明户活动,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引导城市志愿者服务农村,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支持北部山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推进重点领域的各项改革,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新发展的关键。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用好《纲要》给予的先行先试政策,抓住时机,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做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和管理服务效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理顺政府、社会、市场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启动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度精简审批项目。在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规范收费项目。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管理权限进一步向区(县级市)下放。

  深化经济领域改革。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和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鼓励整体改制、整体上市。完善董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快国有资本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促进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集中。按照“责、权、利”相统一和“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理顺国有企业领导人管理体制,健全企业负责人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市对区的财政体制。继续推进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培育壮大投融资主体,充分发挥投融资集团的作用。深化广州市商业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改革,积极推进期货市场发展,加快国家级区域性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加快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步伐。推进营商标准与做事规则国际化的制度创新,促进广州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

 积极探索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逐步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规范运行的体制,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抓紧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发展。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完善社区自治体制,增强基层自治能力。

(六)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推进亚运会筹备工作。

  以省委汪洋书记提出的“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为主题,按照办一个创新、廉洁、勤俭的运动会的要求,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全面实施亚运城市行动计划,全力做好筹备工作,把亚运会办成展示广东和广州改革开放形象、高水平、有特色的亚洲体育盛会。

  要立足城市长远发展,统筹推进亚运城、运动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综合整治场馆周边和主干道两侧环境,建设和完善城市光亮工程,美化城市环境。广泛开展“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活动,持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素质,实现“2010年一大变”。抓紧制定和完善亚运会交通通信、安全保卫、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医疗卫生、气象服务等各项保障方案。实施城市志愿者行动,做好赛时各类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加大亚运城市宣传推广和市场开发力度,创新全民动员形式,提高全民参与效果。同步推进广州亚残运会的筹备工作。

(七)大力加强社会建设,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强化社会建设意识,着眼于提高城市文明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理想信念和经济形势任务教育。大力弘扬新时期“敢为人先、奋发向上、团结友爱、自强不息”的广州人精神。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界“思想库”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制定和实施《2009-2011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规划纲要》,全面动员部署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把创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加快建设广州新图书馆、歌剧院、新电视塔等一批大型城市标志性文化设施。推进南越王宫博物馆、辛亥革命纪念馆等重点文化设施和惠及市民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文化进社区”和“文化下乡”公益活动。精心筹划、加紧筹备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以办好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国际漫画节、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声响亚洲艺术节以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羊城书展等文化活动为依托,打造优秀文化品牌。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积极推进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址申报世界遗产。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形成全社会尊重和保护智力成果的良好氛围。

  继续实施教育强市战略。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落实教育惠民措施,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困难地区、困难学生和困难群众倾斜,完善扶困助学制度,认真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充分发挥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市属高校办学水平。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改善教师待遇。

  促进其他各项社会事业新发展。加快推进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和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全力办好2009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赛等国际和全国体育大赛,积极开展亚运体育项目推广活动,促进体育产业加快发展。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加强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认真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继续抓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加强海防建设,坚决打击走私行为。加强防空防灾设施建设,促进人民防空向防空防灾相结合的民防体制转变,推进人民防空事业新发展。加快气象监测网络和监测预警中心建设,提高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能力。认真做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加强外事、侨务、港澳台工作,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认真筹办2009年在我市举行的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世界理事会以及国际友好城市大会。重视加强科普工作,继续做好档案、保密、修志、参事、文史等工作。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福利,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发展越困难,越是要高度关注民生民情,及时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要切实把66条惠民措施和17条补充意见落到实处,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努力做到保民生,促和谐。今年,年度预算专项资金要削减10%,同时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一般性行政经费支出,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党政机关出国(境)费用以及办公经费预算实行“五个零增长”,拿出更多资金增加改善民生的投入。

务必做好就业工作。要把就业放在保民生的首位,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就业的社会环境。全力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稳定。积极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加强失业动态监测,重点做好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力争实现持证失业人员就业率70%以上,登记在册“零就业家庭”1人以上就业率100%,无连续失业1年以上人员。重视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探索“以创业培训带动就业”的新路子。制定鼓励和支持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措施,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宽松的环境。加强对企业劳动关系的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工资分配利益均衡机制,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妥善调解劳资纠纷,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着力构建共享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推进城镇老年居民、被征地农民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出台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办法,实施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提高失业保险保障水平。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切实做好困难群体、老年群体、优抚群体等保障工作。实施农村低保救助、低收入困难家庭救助和困难群众重大疾病医疗救助“三大工程”,调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逐步扩大社会福利的惠及范围。

加快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空间布局,加快卫生资源相对薄弱区域的配套建设,逐步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医,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认真落实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政策,加快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和基层中医院建设。继续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卫生应急工作,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和药品价格管理,努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进一步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健全住房保障制度,完善保障性住房财政投入政策和优先供地机制,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确保在2012年底前使全市77177户在册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应保尽保”。合理调整建设规模,完善分配政策,确保保障性住房的公平性。

扎实做好社会稳定工作。深入开展“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改进出租屋和流动人员、外籍人员的服务管理,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的帮扶。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多发侵财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毒品犯罪。创新完善动态打防机制,促进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健全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提高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能力。

继续做好支援汶川县威州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坚持在受援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抓紧建设和修复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居民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帮助灾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重建家园。不折不扣地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努力把威州镇建设成为灾区恢复重建的样板。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政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认真落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重视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审议通过的议案有关处理意见,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完善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机制,坚持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政府参事的参政议政作用;认真听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意见,充分发挥其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强化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各级政府要强化法制观念,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做好行政立法、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完善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改进公共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建立完善区(县级市)政务服务中心和镇(街)便民服务中心。积极实施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营造公开、公正、规范、便捷的行政环境。加快推行电子政务,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

加强政风行风和廉政勤政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敢于直面矛盾,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完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坚持求真务实,精简会议和文件,强化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继续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加强公务员队伍教育、培训和管理,促进首问首办责任制落实,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加强廉政勤政建设,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治理商业贿赂,强化经济责任审计,逐步推进审计结果公开,坚决惩治腐败。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坚信,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沧海横流更显出广州这座英雄城市的本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开拓奋进,为加快建设全省“首善之区”,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开创广州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附:名词解释

1.三大支柱产业:指我市的汽车、石油化工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

2.“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由商务部发起并实施的农村市场建设工程。即在农村逐步推行连锁经营,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农村商业网点,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流通网络,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3.“家电下乡”:国务院在全国推广的一项扩大内需特别是农村消费的工作。主要通过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特点、性能可靠、质量保证、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并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扩大农村消费。

4.“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省委、省政府粤发〔2005〕19号文提出社区的平安和谐要做到“六好”,即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到2010年珠三角地区80%的社区、其他地区60%的社区要达到“六好”要求。

5.“四进社区”群众文艺大汇演活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活动之一。通过引导组织群众自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并相互交流,将“科教、文体、法律、卫生知识”以群众平日能参与的文化形式送进社区。

6.“升类创优”活动:我省推进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一项评比活动。根据省人口计生委对各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基础分类标准,我市现有8个一类地区,4个二类地区。“升类”即是由二类地区升为一类地区;“创优”即创国家级或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7.“双特困”家庭:指城市住房和收入特别困难的家庭。即本市户口,人均居住面积低于10平方米的低保救济家庭、低收入家庭或特困职工家庭。

8.“三促进一保持”: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所明确的2009年抓落实的工作重点。即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9.“双转移”工作:省委、省政府2008年5月作出决定,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市委、市政府穗字〔2008〕10号文《关于加快推进广州市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实施意见》指出,要积极有序引导我市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力向广州以外地区转移升级。通过推动“双转移”工作,达到优化劳动力结构和人力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

10.“退二进三”:产业布局调整和环境保护的措施。指引导工业(二产)退出中心城区,腾出发展空间引导服务业(三产)进入发展。

11.腾笼换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措施。即将低端、落后、不具发展前景的产业项目转移出去,引进处于产业链高端、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环保的产业项目。

12.城市“六乱”:指城市中乱搭建、乱摆卖、乱停放、乱拉挂、乱堆挖、乱张贴等现象。

查看详情

2009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广州

  • 广州樱(樱花);型号、规格:地径:6cm;品牌:天适
  • 天适
  • 13%
  • 广州天适集团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广州

  • 广州樱(樱花);型号、规格:地径:8cm;品牌:天适
  • 天适
  • 13%
  • 广州天适集团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广州

  • 广州樱(樱花);型号、规格:地径:10cm;品牌:天适
  • 天适
  • 13%
  • 广州天适集团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广州

  • 广州樱(樱花);型号、规格:地径:12cm;品牌:天适
  • 天适
  • 13%
  • 广州天适集团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广州樱花

  • 胸径14-15cm,高度4.5-5.5m,冠幅3.5-4.0m,容器苗
  • 瀚艺
  • 13%
  • 南宁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GTC14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NKR55LLW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BJ1041QC4S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EQ1050T2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广州水表芯

  • DN200
  • 惠州市2010年3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政府工作汇报资料盒

  • A4
  • 106幅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3-17
查看价格

政务外网市政府节点--万兆光模块3

  • 万兆光模块,支持 50/125μm 多模光纤、波长 850nm,传输距离 300m,
  • 28个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6
查看价格

政务外网市政府节点--万兆光模块2

  • 万兆光模块,支持多模光纤 50/125μm 多模光纤、波长 850nm,传输距离 300m,
  • 60个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6
查看价格

政务外网市政府节点--接入交换机1

  • 交换容量≥330Gbps,包转发率≥130Mbps,48 端口千兆以太网电口,4 个万兆光口;支持 802.1X,支持 IPv4/IPv6 静态路由,支持 RIP/RIPng,支持 OSPFV1/V2/V3
  • 20套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6
查看价格

市政府二办配电箱HJAL1

  • 市政府二办配电箱HJAL1
  • 1台
  • 1
  • 询两家品牌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5-10
查看价格

2009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2009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文献

201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格式:pdf

大小:66KB

页数: 45页

1 2012 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 2012年 1月 6日在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上 代理市长 陈建华 (备注:陈建华已于 1月 11日当选为广州市市长) 各位代表: 我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 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请予审议, 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和 2011 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市科学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 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正确领导 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依法行政,积 极履行职责,和全市人民一道,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珠 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 2020年)》(以下简 称《规划纲要》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严重自然灾害等 严峻挑战,全力调结构、促转变、谋发展、惠民生,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2009年余姚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余姚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余姚市政府工作报告

格式:pdf

大小:66KB

页数: 10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 2008 年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 2008 年,是改革开放 30周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 灾害,面对不断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在中共余姚市委的正确领 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 定信心谋发展,开拓创新抓落实,攻坚克难求突破,基本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 务,开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经济运行保持平稳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84.7 亿元,增长 10.4%;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70.2 亿元,增长 10.8%,其中地方级收入 33.3 亿元,增长 1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55.4 亿元,增长 8.2%;

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物价总水平涨幅得到控制;财政收入6.13万亿元,增长19.5%;粮食连续五年增产,总产量5285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财税、金融、价格、行政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进出口贸易总额2.56万亿美元,增长17.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24亿美元。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111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实际增长8.4%和8%。

——全面夺取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极大地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续奋勇前进。

一年来,我们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我们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力度和节奏,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努力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年中,在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针对沿海地区出现出口和经济增速下滑苗头,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并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财税金融措施。9月份后,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明显加重,我们又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转到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三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暂免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降低住房交易税费,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迅速推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争分夺秒地加以落实;接连出台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和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稳定就业等政策措施,加快制定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这些措施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毫不放松地加强“三农”工作。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5955亿元,比上年增加1637亿元,增长37.9%,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达1030亿元,比上年增长一倍。三次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提价幅度超过20%。实施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扶持生猪、油料、奶业发展。这些政策措施在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实施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信息、生物、环保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成功研发支线飞机、新能源汽车、高速铁路等一批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中央财政科技投入1163亿元,增长16.4%。电信、航空等行业重组迈出重要步伐。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全年关停小火电1669万千瓦,关闭小煤矿1054处。加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力度,在能源、交通、水利等方面建成和开工一批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增强。

坚持不懈地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央财政安排423亿元资金,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环保设施等项目建设。全国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149万吨,新增燃煤脱硫机组容量9712万千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59%,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4.42%和5.95%。近三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0.0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6.61%和8.95%。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推进天然林、青海三江源等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完善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加1753万和2028万,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每月新增110元。启动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加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救助人数达到6619万人。及时增加对低收入群体和大学生的生活补贴。大幅度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优待标准。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解决48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促进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对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中西部地区校舍维修标准,国家财政安排32.5亿元帮助解决北方农村中小学取暖问题。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国家助学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投入223亿元,地方财政也加大投入,资助学生超过2000万人;向中等职业学校中来自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和农村的学生提供助学金,每人每年1500元,惠及90%的在校生。

医药卫生改革发展稳步推进。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8.14亿,参合率91.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由上年的88个增加到317个,参保人数增加7359万,总计达到1.17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实施范围继续扩大。

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力举办了有特色、高水平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中国运动员顽强拼搏,取得优异成绩,这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基层民主制度进一步健全。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社会保险法、防震减灾法等8件法律议案,制定或修订了30件行政法规。全面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民族、宗教、侨务工作进一步加强。

(三)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地方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中国农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进行。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房地产税收制度。酝酿多年的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推出。制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并公开征求意见。体制机制创新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提高。大力实施以质取胜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支持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体系。稳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强对外商投资方向的引导。整合建立新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发布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理顺对外劳务合作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境外能源资源合作,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援助进一步扩大。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主要经贸伙伴的经济对话、同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

去年(2008年)5月12日,我国发生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冲锋在前,展开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我们坚持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从废墟中抢救生还者8.4万人。迅速抢修基础设施,果断处置唐家山堰塞湖,避免严重次生灾害发生;全力开展防疫工作,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中央财政安排384亿元救灾款和740亿元恢复重建资金,迅速出台一系列支援灾区的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对口支援。社会各界踊跃捐助款物,广大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奉献爱心,国际社会伸出援手,汇成了齐心协力抗击灾害的磅礴力量。这场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篇章。

过去一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仍未见底。国际市场需求继续萎缩,全球通货紧缩趋势明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经济环境更加严峻,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二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已成为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财政减收增支因素增多,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三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有的还很突出。消费需求不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能源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在扩大。四是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根本缓解,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收入分配、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五是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监管和执法不到位,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食品安全事件和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接连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教训十分深刻。

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2009年工作总体部署

今年(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

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我们的信心和力量,来自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来自已经制定并实施的应对挑战、着眼长远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来自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需求;来自充裕的资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支撑;来自运行稳健的金融体系、活力增强的各类企业和富于弹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来自改革开放30年建立的物质、科技基础和体制条件;来自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和制度优势、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全国上下促进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来自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发愤图强的伟大精神力量。只要我们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够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就一定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做好今年(2009年)的政府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今年(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这里要着重说明,提出8%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综合考虑了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当,落实有力,就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做好今(2009年)年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扩内需、保增长。坚持把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作为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增加有效需求,加强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二是调结构、上水平。坚持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变压力为动力,坚定不移地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产能,整合生产要素,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保增长和调结构、增效益相统一,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三是抓改革、增活力。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造活力。四是重民生、促和谐。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2009年主要任务

今年(2009年)的政府工作,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拟新增1.18万亿元,实行结构性减税,扩大国内需求;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科技支撑,增强发展后劲;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以实施一揽子计划为重点,今年(2009年)要着力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坚持灵活审慎的调控方针,提高宏观调控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效果,尽快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这是扩大内需最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今年(2009年)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必然会使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另一方面,为刺激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和深化改革,又需要大幅度增加投资和政府支出。为弥补财政减收增支形成的缺口,拟安排中央财政赤字7500亿元,比上年增加5700亿元,同时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全国财政赤字合计95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在3%以内,虽然当年赤字增加较多,但由于前几年连续减少赤字,发债空间较大,累计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0%左右,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可以承受的,总体上也是安全的。二是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采取减税、退税或抵免税等多种方式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增强微观经济活力。初步测算,今年(2009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落实已出台的中小企业、房地产和证券交易相关税收优惠以及出口退税等方面政策,加上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投入,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是改善金融调控。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广义货币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二是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信贷投向的监测和指导,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融资难问题。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贷款。三是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证资金渠道畅通。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优势和特点,创新和改进金融服务,满足合理资金需求,形成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合力。四是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各类金融企业都要加强风险管理,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处理好金融创新、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和管理,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要加强产业、贸易、土地、投资、就业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形成调控合力。

(二)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是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比重,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的补贴。要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空间。完善汽车消费政策,加快发展二手车市场和汽车租赁市场,引导和促进汽车合理消费。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便民消费,加快发展旅游休闲消费,扩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积极发展网络动漫等新型消费。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要加强城乡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抓紧研究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做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工作,把中央财政的400亿元补贴资金用好用活,使企业增加销售、农民得到实惠。

二是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和优化投资结构。今年(2009年)中央政府投资总额9080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工程建设,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农田水利、铁路、高速公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府投资必须用在应对危机最关键的地方,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绝不能用于一般加工工业。要抓紧研究出台鼓励引导社会投资的优惠政策。通过发布信息、加强引导,支持社会资本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鼓励企业增加研发和技改投资。我们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所有工程建设都要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

三是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稳定房地产投资,推动房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今年(2009年)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493亿元,加大对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投资支持力度,适当提高中西部地区补助标准,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实施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把部分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补充用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落实好支持居民购买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的信贷、税收和其他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第二套普通自住房购买者,比照执行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优惠政策;对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按不同年限实行有区别的税收减免政策。促进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和供给,加大对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建设的信贷支持。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鼓励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稳定和发展房地产市场,加强住房市场分类管理。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交易行为。帮助进城农民工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四是加快推进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抓紧全面实施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央财政今年(2009年)再安排1300亿元灾后重建资金。加快灾区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实行维修加固与新建相结合。基本完成因灾倒塌和严重损毁农房重建任务,保证受灾群众在今年(2009年)底前住进新房。加快地震灾区学校恢复建设,确保今年(2009年)底95%以上的学生都能在永久性校舍中学习。继续推进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搞好地质灾害防治、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和灾毁耕地复耕。结合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灾区产业重建与发展。继续搞好对口支援和专项援助,管好用好灾后重建资金和物资。灾后重建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让灾区人民早日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今年(2009年)重点抓好五件事: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切实稳定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优化品种结构,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支持重要紧缺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支持优势产区发展油料等经济作物,稳定生猪生产,实施奶业振兴规划,推进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大规模开展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加强灌区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到明年(2010年)底,基本实现全国乡镇和东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道路硬化,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再解决600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增加500万沼气用户,继续加强农村电网、邮政通信和社会事业等基础建设。四是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壮大县域经济。五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今年(2009年)将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新标准提高到人均1196元,扶贫对象覆盖4007万人,这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要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坚持开发式扶贫,重点抓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和移民扶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问题并努力实现脱贫致富。

全面加强“三农”工作要采取以下措施:一要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今年(2009年)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7161亿元,比上年增加1206亿元。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投入,取消县及县以下相关资金配套要求。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向主产区倾斜,加大对产粮大县一般性转移支付、财政奖励和粮食产业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二要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今年(2009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斤分别提高0.11元和0.13元。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增加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和猪肉储备,加强农产品市场调控。三要进一步增加农业补贴。中央财政拟安排补贴资金1230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继续增加粮食直补。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全覆盖,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实施油茶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覆盖到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中央财政拟安排资金130亿元,比上年增加90亿元。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播种面积,及时增加农资综合补贴。四要加快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和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五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赋予农民包括离乡农民工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坚持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乡镇机构改革。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

(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今年(2009年)要围绕保增长、促升级,重点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一是认真实施汽车、钢铁、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着力解决这些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二是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并购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鼓励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三是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抓紧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健全融资担保体系,简化贷款程序,增加贷款规模。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从39亿元增加到96亿元。继续实行鼓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增加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四是积极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建设创新型企业。中央财政拟安排200亿元专项资金,主要用贴息方式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适应市场变化,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推进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经营水平。五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软件和创意产业发展,拓展新兴服务领域。提升传统服务业。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要与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紧密结合起来。今年(2009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1461亿元,增长25.6%。一要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是科技重大专项。选择一些带动力强、影响面大、见效快的项目抓紧开展工作,争取尽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带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支撑产业振兴和经济长远发展。二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动员更多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第一线,推广技术、研发产品、创办科技型企业。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要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落实自主研发重大装备国内依托工程和政府采购制度,着力发展重大成套设备、高技术装备和高技术产业所需装备,提高装备制造业集成创新和国产化水平。四要支持和推进新能源、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节能环保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创造新的社会需求。五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继续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公用平台建设。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

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一是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节能,继续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落实电机、锅炉、汽车、空调、照明等方面的节能措施。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坚持节能节水节地。积极发展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国家标准,加大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三是健全节能环保各项政策,按照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监测体系,狠抓落实。四是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国家机关、公共企事业单位要发挥表率作用。五是继续强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加强石漠化、荒漠化治理,实施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保护水、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环境。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六是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加强气象、地震、防灾减灾、测绘基础研究和能力建设。

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今年(2009年)要在全国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各行各业都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和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健全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应对外部冲击中闯出发展新路。东部地区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稳定出口,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升级和体制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增强更高水平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要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进一步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强薄弱环节,以消除瓶颈制约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资力度,新开工一批交通、水利重点工程,加快建设一批粮食、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加快重点地区优先开发,促进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抓紧研究制定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政策。制定和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大力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

(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在扩大开放中赢得发展机遇。

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深化电价改革,逐步完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形成机制,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积极推进水价改革,逐步提高水利工程供非农业用水价格,完善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体制。加快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制度。改革完善资源税制度。研究推进房地产税制改革。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加强规范管理。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实现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的有机衔接,积极推进预算公开。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国有金融机构改革。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维护股票市场稳定。发展和规范债券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深化保险业改革,积极发挥保险保障和融资功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国有大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快铁路、电力、盐业等行业改革。完善民航、电信管理体制,制定出台电信体制改革配套监管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落实放宽市场准入的各项政策,积极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

加快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我们强调扩大内需,绝不能放松出口。面对外部需求急剧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严峻形势,要清理和调整外贸政策,加大对进出口工作的支持力度。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一是充分运用国际通行的财税政策支持出口;适度扩大外贸发展基金规模,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培育出口品牌。二是改善对进出口的金融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出口信贷;创新出口企业融资担保方式。三是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善加工贸易发展环境,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目录;鼓励出口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四是抓紧完善鼓励服务贸易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五是努力扩大进口。重点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增加关键零部件元器件、重要能源资源和原材料进口。六是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监管和服务;加强边境口岸建设。七是营造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积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妥善应对贸易摩擦。

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稳定利用外资规模,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外商投资的行政收费和检查事项。提升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水平和沿边开放水平。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各类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跨国并购,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在“走出去”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发展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加强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金融支持,拓宽对外投资渠道。扩大境外投资备案登记制范围。加强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控制和监管。

(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今年(2009年)要集中力量办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一是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给予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给予学费补偿和代偿助学贷款。鼓励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二是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要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工就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困难企业与员工协商薪酬,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技能培训等办法,尽量不裁员。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组织返乡农民工参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三是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就业。进一步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四是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经营用地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鼓励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对自主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要进一步降低门槛,给予更大支持。五是进一步改善对就业的公共服务。加强就业信息发布、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工作。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扶持。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推进制度建设。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开展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全面推进省级统筹。制定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要覆盖全国10%左右的县(市)。出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健全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二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重点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参保工作。农村低保要做到应保尽保。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保证基金安全。三是提高社会保障待遇。今明两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年增长10%左右。继续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中央财政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增加439亿元,增长17.6%。地方财政也要加大投入。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今年(2009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年内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一是促进教育公平。落实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把小学、初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300元和500元。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争取三年内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确保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二是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今年(2009年)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做起。继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引导高等学校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适应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提高1200万中小学教师待遇,中央财政为此将投入12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增加投入。全面加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任教。四是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五是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努力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今年(2009年)开始,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一是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国城乡居民分别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范围,三年内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给予适当补助。继续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适当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水平。二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今年(2009年)要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出台基本药物生产、流通、定价、使用和医保报销政策,减轻群众看病就医基本用药费用负担。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今年(2009年)要全面完成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今后三年内中央财政再支持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000所县级医院和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扩大免费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城乡居民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15元,以后逐步提高。增加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和职业病、地方病防治的专项投入。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鼓励各地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有效形式。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医疗服务由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的定价机制,建立由有关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以保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我们要加强领导、精心设计、认真组织,积极稳妥地推进,切实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从今年(2009年)开始,在全国农村实行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定期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由人均600元提高到720元。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在农村妇女中开展妇科疾病定期检查。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继续加强老龄工作。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既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可以拓展消费领域。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重点文化设施、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特别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努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完善扶持政策,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积极发展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发展体育产业。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提高政府立法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做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安定。要特别重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七)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

过去一年,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但与人民的期待仍有不小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行政效率有待提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比较突出,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要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个大局,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特别要减少投资审批、项目核准,落实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促进公平竞争,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组织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增强企业投资的信心,增强社会消费的信心,增强人民群众对国家发展的信心。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各项决策都要做到程序依法规范、过程民主公开、结果科学公正。政府重大决策的形成和执行都要加强调查研究,做到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尊重客观规律,提高决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要推进政务公开,增加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人民群众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赢得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今年(2009年)政府投资力度大、新上项目多,要确保监管到位,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绝不允许利用扩大公共投资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各级政府都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做到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各级政府要坚定地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中央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收到实效。领导干部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政府工作人员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知难而进,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共克时艰。

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规范制度和制约权力为核心,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领域和环节,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坚决查处腐败案件,依法惩处腐败分子。我们一定要勤勉尽责,以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让人民放心,让人民满意。

各位代表!

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要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确保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继续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覆盖所有边境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边境团场。支持牧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山区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进一步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认真贯彻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过去的一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民解放军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支持国家现代化建设,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一年,要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推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大力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全面提高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的现代化水平。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军队改革,增强军队建设的生机与活力。加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建设,增强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反恐、维稳能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繁荣稳定。进一步加强内地与港澳的合作,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加快推进与港澳地区货物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试点。不断拓展粤港澳三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快推动港珠澳大桥、港深机场铁路、广深港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地服务业对港澳的开放。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港澳在内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缓解经营困难。伟大祖国永远是香港、澳门的坚强后盾。我们坚信,香港、澳门同胞一定能够克服面临的困难,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过去的一年,对台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台湾局势发生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取得重大突破。两岸协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得到恢复,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已经实现。两岸同胞往来更频繁、经济联系更密切、文化交流更活跃、共同利益更广泛,两岸关系开始步入和平发展轨道。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坚持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我们要继续全面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积极推进两岸金融合作,支持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提供融资服务,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强两岸双向投资和产业合作,拓展和深化农业合作。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推进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签定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逐步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要加强两岸人员往来,扩大社会各界交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巩固两岸精神纽带。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增强两岸双方政治互信。在此基础上,我们愿意通过协商对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探讨两岸政治、军事问题,为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创造条件。我们坚信,有两岸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字数限制,未尽全文见中国政府网:

查看详情

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发布

2009年3月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查看详情

2009年焦作市政府工作报告前言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履行职责已满五年。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