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2011年10月份市政府重点工作安排

《2011年10月份市政府重点工作安排》是一份政府文件。

2011年10月份市政府重点工作安排基本信息

2011年10月份市政府重点工作安排简介

一、一着不让地抓好当前工作。认真贯彻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抓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按照市区城建重点项目推进大会精神,加快推进各类在建项目。重点做好成立城南新区管委会相关工作,督促城南新区进一步提高城市发展定位、提高项目建设质量、提高环境品位。继续推进沿海开发,抓紧与省对接重点项目,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督促各地、各部门加快民生实事建设进度,确保兑现政府承诺。

二、咬定全年目标任务不动摇。政府各位副市长按照原有分工不变,对照年初确定的任务要求,继续抓好各条线的事情,确保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11日上午将召开一次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对1-9月份全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排出后三个月工作计划,研究目标实现的措施,确保年初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得到全面完成。

三、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重点工作、重大事项、重点工程的推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政府各个部门必须坚决落实到位,决不推诿拖拉。

四、全面落实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责任。努力做好社会管理、项目运营管理、城市交通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工作,坚决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继续调控好物价、房价,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五、转变工作作风,强化督查考核。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为目标,坚持主动为民服务,坚持狠抓工作落实,坚持不断提高效能,坚持阳光廉洁行政,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同时,政府各条线将组织专门力量,对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重点工程项目推进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努力形成更加行之有效的督查考核机制。

查看详情

2011年10月份市政府重点工作安排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政府办公内网防火墙

  • ZXSEC US1300
  • 中兴
  • 13%
  • 广州市壹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政府平台数字对接系统

  • 品种:政府平台数字对接系统;产品说明:规格定制;
  • YH
  • 13%
  • 四川雨禾源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政府办公内网防火墙

  • ASA5520-K8 4个千兆端口
  • 思科
  • 13%
  • 广州市壹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旋转铜门政府铜门博物馆铜门

  • 1014
  • 上海如雅铜门
  • 13%
  • 上海雅饰窗实业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西海棠

  • Ф15公分
  • 西安海川
  • 13%
  • 西安海川苗木专业合作社
  • 2022-12-08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GTC14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NKR55LLW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BJ1041QC4S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EQ1050T2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9月份综合工日

  • 建筑、装饰(不包括幕墙、家具)、市政安装、园林工程
  • 工日
  • 佛山市2007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黑色火山石(20118月份价格)

  • 800×800×100
  • 120m²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3-08-08
查看价格

福建青菠萝面(要求20116月份市场价)

  • 150mm厚
  • 1m²
  • 1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1-09-14
查看价格

201012月份人工单价

  • 一类
  • 1工日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1-02-18
查看价格

20092月份信息价还没寄来!

  • 20092月份信息价还没寄来!
  • 1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09-06-12
查看价格

消防警铃(20139月份)

  • JL24-6
  • 1套
  • 1
  • 桂安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6-12-15
查看价格

2011年10月份市政府重点工作安排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2011年10月份市政府重点工作安排文献

2011年10月份安全工作总结及11月安全生产重点工作 2011年10月份安全工作总结及11月安全生产重点工作

2011年10月份安全工作总结及11月安全生产重点工作

格式:pdf

大小:6KB

页数: 3页

2011年 10月安全工作总结 根据 10 月份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完成落实情况,现将 10 月份安全生产进行一下工作总结。 一、本月是“百日安全生产”活动的尾声,为了决战这 100 天安全生产的最后几天,特开展不同样式的安全教育宣 传活动,营造安全生产氛围,实现了我项目部“百日安全活 动”的顺利进行,没有辜负处领导对我们的期望。 根据上月观看事故案例动画短片的视频学习我们发现 员工比在课本中学习效率要高很多,观看视频能提高大家学 习兴致,这样不但活跃了大家的学习氛围,而且在不知不觉 中就能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因此我项目部在本月中组织大 家观看了 1 次《王村煤矿安全管理经验》视屏, 2 次《矿井 瓦斯灾害及预防视频》 、《煤矿火灾预防视频》等以煤矿五大 自然灾害为内容的视频,在视频中把所有书本上的知识人性 化,能把在生产中的安全隐患、煤矿井下各种危害的存在条 件、各种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杜绝各

2019年财政预算安排及重点工作 2019年财政预算安排及重点工作

2019年财政预算安排及重点工作

格式:pdf

大小:6KB

页数: 3页

综合考虑2019年全省GDP增长目标、国家税费改革有关政策、陕西税源结构等因素,按照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原则,2019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预算按增长6%安排。要全面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五型财政\"建设为抓手,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按照中省部署,将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相结合,加大宣传力度,让政一、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全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1年12月份市政府重点工作安排简介

一、按照罗书记在盐城视察的最新要求,全力冲刺,确保全面完成2011年各项任务,为“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

二、学习贯彻省、市党代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谋划2012年工作,做好市“两会”的有关准备工作。

三、瞄准全年投资任务,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围绕八大类重点工程、工业“三百工程”、社会事业以及城建重点工程做好收边收口工作,确保完成年度任务。

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抓紧做好2012年工作的启动。尽快排出2012年全市的八大类重点工程,以及5.18和10.18前确保竣工的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有关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一开年就能开工建设一批项目。

五、做好冬春绿化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重点工程会战。

六、安排好年底前民生工作,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做好民生20件实事工作,确保兑现政府承诺。进一步做好社会稳定工作,重点抓好农民工工资兑付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查看详情

2011年济源市政府工作报告工作安排

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2011年)的各项工作,对于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把握好我市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推动新一轮发展步入良性轨道,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今年(2011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城乡一体化为主战略,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强化工业支撑地位,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带动能力,着力项目建设,着力开放改革,着力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建设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

今年(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招商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出口总额增长6%,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4‰以内,城镇化率达到5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把保持投资较快增长作为带动提速增效、优化结构的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推进一批重大项目,计划实施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80个,总投资520亿元,年度完成投资260亿元。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沁北电厂三期、济钢60万吨机械用钢、中原特钢9万吨精锻机生产线技改、中联日产4500吨水泥、中博15万千瓦太阳能电池硅片、铉龙6万吨铝箔、万洋2000万套免维护蓄电池、金利阳极泥贵金属综合回收、矿用电器井下救生舱、卡朱米100万套羽绒服、东西二环、济源大道提升改造等项目竣工;加快推进河口村水库、双汇牧业50万头生猪养殖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豫光多金属综合回收、恒通PVC深加工产业园、天昱太阳能光伏玻璃、金马10万吨苯加氢、小浪底北岸灌区、旅游客服中心等项目;重点做好焦-济-洛城际铁路、沁北电厂四期、国电风力发电和热电联产、锌加工产业园、石化产业园、济阳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和储备。积极围绕国家扩内需调结构政策、中原经济区建设规划和我市“十二五”规划,谋划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项目,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投资项目,切实做到在建一批、推进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强化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坚持市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制度,坚持重点项目建设例会、联审联批、目标管理和台账管理责任制,加大对重大项目、新兴产业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的奖励扶持力度,大力优化项目建设环境,积极破解资金、土地、审批等瓶颈难题,加强煤、电、油、气、运等基础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坚持促进长远发展与保持当前经济增长相结合,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工业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强化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做强做优、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坚持提升工艺、拉长链条、精深加工、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推动铅锌、钢铁、化工、能源四大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铅锌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蓄电池和铅基合金等产品,培育铅锌深加工配套产业集群,提高合金化水平。钢铁产业重点扩大高品质特种钢、高强度建筑和机械用钢规模,推进钢铁企业与下游用户组建产业联盟。化工产业重点抓好盐化工、煤化工的技术提升,推动与省内外大型煤化、石化企业的合作,促进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三化”并举发展和上下游一体化发展。能源产业重点支持沁北电厂加快建设,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支持煤矿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保障安全生产。大力发展高成长性产业和新兴产业。着力加快装备制造、食品、建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产业发展。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风电主轴、井下救生舱、全矿井自动化控制系统等特种装备,提高整机和终端产品生产能力,建立井下安全设备基地。食品工业重点扶持双汇、柳江、康达、永达等一批龙头企业,积极引进禽、奶、果等深加工合作项目。建材工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和绿色建筑材料,积极引进钢结构建材、粉煤灰建材、节能墙体等新型建筑材料。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多晶硅等产业,提升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新材料产业突出品级提升,增加产品种类,加快发展高强轻型合金、工程塑料、特种玻璃等先进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生物制药加快发展冬凌草抗癌素中药片剂针剂,培育壮大白云生物农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豫光、白云博士后工作站和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的作用,丰富创新载体,完善创新机制,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建设,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的合作,组建创新联盟,建设国家级矿用机电产品质检中心。大力实施质量兴市和品牌带动战略,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培育知名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工业发展奖补资金重点向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新兴产业、节能减排、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等倾斜。深入开展工业企业“赛发展、赛环境、赛文化、赛创新”活动,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保障,切实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大力开展优化发展环境评比和为企业服务活动,加大企业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对违法违纪行为依法严肃查处、严厉打击,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大力提升农业和农村发展水平。继续推进百村富民工程、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示范区、“双二十村”建设,深入开展创富竞赛活动,加强对“三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发展水平。大力推进规模化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万亩以上,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规模经营。巩固扩大五大产业基地,新建改造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15个,大力发展生猪、有机蛋、肉鸡、肉兔和奶业,建设蔬菜生产核心区5个、蔬菜温室大棚3000座,新培育薄皮核桃1万亩、薄皮核桃示范园26个。进一步强化产业化发展。重点支持双汇、柳江、康达、永达等龙头企业发展,积极引进奶业、生态肉鸡、核桃业、果品饮料业等龙头企业。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新培育示范性专业合作社20个以上。大力开展标准化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继续大力开展“3 1”工作,建设大峪东山节水灌溉等工程,开展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完成造林绿化600万株,开发整理复耕土地2万亩,对134个村庄实施综合整治。补贴推广各类农业机械2000台,农机合作社实现镇级全覆盖,创成全国农机标准化示范区。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50公里。新增农村沼气用户4000户。巩固完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深入开展卫生镇、村创建活动。创建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市和全国农民健身工程先进市,重点培育5个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旅游业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坚持做大规模与提升层次并重,推动第三产业全面繁荣。大力发展旅游业。完善景区、景点发展规划,形成完备的旅游规划体系;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支持景区所在镇完善居住、餐饮、娱乐、购物等配套服务功能,开展旅游服务星级评比活动;办好王屋山登山节、小浪底观瀑节等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媒体、列车、客运站开展旅游宣传,联合周边地区知名旅行社广泛开展推介活动,力争接待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0%以上。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建设专业物流园区和配送网络,推动重点制造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联动发展。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对15家专业市场和济水大街进行重点整合提升,规划建设大型金属材料市场、专业农贸市场,做好中原国际商贸城二期建设和老商业城改造提升工作。改造公路沿线重点农家店,提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水平。实施“放心早餐工程”,市区放心早餐网点达到30个以上。继续开展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工作。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鼓励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集聚辐射能力。整合文化资源,加快发展大众传媒、文化创意、文化娱乐等产业,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积极引进经营性金融机构,支持澳洲联邦银行开展运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业。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兴办养老服务业。

(三)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加强与外界交流合作,打造内陆开放度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开放高地。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抓住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机遇,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突出主攻方向。围绕世界和中国500强、行业50强,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围绕铅锌、钢铁、化工等主导产业,大力引进链条延伸、精深加工、转型升级、产业转移项目;围绕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服装等高成长型产业,突出集群式链条式招商,引进龙头企业,推进战略合作,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围绕北京、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重点区域,大力推进产业集群承接和抱团转移;加大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引导境内外资金参与我市城乡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招商引资领域,把招商引资与引企、引智、引才相结合。强化推进措施。市级领导带头招商,加强招商引资专职队伍建设,承担重点招商任务的部门实行主要领导“三分之一工作法”,保证三分之一的时间外出招商;明确镇、街道、集聚区、市直部门、驻外办事处、大中型企业招商引资任务,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加大奖惩力度,充分调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确保招商实效。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招商相结合,坚持集中招商和专业小分队招商相结合,坚持驻地招商和上门招商相结合,认真开展招商引资“回头看”,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跟踪力度,对签约项目盯紧盯牢,强力推进招商项目落地,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亿元以上。

不断提升企业对外合作能力。利用区域、资源、交通等比较优势,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和行业优势企业与我市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战略合作,重点鼓励支持华菱、华能、国电、兵装、双汇、中国建材、河南煤业等大型企业与我市企业开展合作。着力解决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推动金马焦化和清水源上市,加大上市后备梯队的培育力度。制定鼓励外贸出口政策,支持出口企业提高质量,打造品牌,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力争新增进出口获权企业20家以上。

加强区域合作。明确我市在中原经济区中的战略定位,主动与周边城市进行对接和战略合作,以交通网络建设为突破口,以经济交流互动为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能源资源利用、产业互动发展、市场融通融合、旅游联动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协作发展,构建区域合作新机制。

(四)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进一步完善条件,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力争3个产业集聚区综合发展水平均进入全省前列。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区规划。在衔接好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三项总规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各专项规划和市政管网、绿化景观、公共服务等详细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控制作用。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重点实施济源大道西延、东环路南延等主干道路项目,加快新白线改造和110千伏玉川变电站等电力项目建设,完成虎岭科研中心楼、玉川综合服务中心、高新综合服务区建设,建设玉川污水处理厂,完成标准化厂房建设40万平方米,加快通讯、绿化、供热、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工业项目建设,把工业项目落地作为考核产业集聚区工作的重要指标,力争实施5亿元以上项目6个,年度投资20亿元;亿元以上项目25个,年度投资33亿元。创新产业集聚区服务平台和推进机制。加强投融资平台和信用担保平台建设,围绕产业集聚区开展融资服务,实现良性滚动发展。制定产业集聚区土地收储计划,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加强人才公寓、职工公寓、餐厅和生活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管委会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发挥政策导向,形成发展合力。加快产业集聚区与组团融合发展。按照中心城区建设标准,加快配套完善组团水、电、路、气、热、绿化、通信等基础设施。大力推进集聚区内村(居)搬迁及大社区规划建设。突出产业为基、就业为本,以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产城融合、良性互动。

(五)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原经济区新兴中心城市

坚持“1133”城镇发展总体规划,提高中心城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实施城乡建设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加快城镇化步伐。

加强中心城区建设提升。按照优化西北、拓展东南、建设新区、改造老城、加快与组团融合的发展思路,拉大框架,完善功能,加强管理,提升品位。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先规划后建设的思路,突出规划的指导调控作用,有序推动各片区发展。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要求,加快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增供热、供水、供气、污水主管网54公里,新建改造道路15条。按照注重生态、打造宜居环境的思路,改造水系,加大绿量,完成河道治理3000米,建设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站和污泥处置厂,改造提升精品街道和游园。按照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加快邱礼庄、驿城、段庄、济渎庙等5个区域的城中村改造,确保东南片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加强城市社区建设,高标准建设10个新社区,改造提升8个现有社区。争创全国人居环境奖、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节水型社会。

大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全面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综合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举全市之力奋力攻坚,力争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功。以“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济源人”为主题,持续抓好全民文明素质教育,大力弘扬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使之成为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大力开展清洁卫生行动、做文明礼仪济源人、十大不文明行为整治等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提升市民文明水平。加强城市公共交通、无障碍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建业步行街打造成“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大力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经营秩序等专项整治,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大力建设特色小城镇。依托西霞院水库宽阔的水域资源,高标准规划建设,逐步把坡头镇沿黄区域打造成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新区。按照镇级市标准,高标准规划建设邵原和五龙口两个重点镇。梨林、王屋、下冶、大峪以建设特色中心镇为目标,立足自身优势,加快发展步伐。全年实施小城镇建设项目68个,进一步改善小城镇道路、供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承载能力。

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积极稳妥搞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位于产业集聚区和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加快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对不宜居住的生态功能区和偏远山区的零散村庄,积极创造条件实施搬迁;对其他大多数村庄,在现有基础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新建10个新型农村社区,完成6个村整村推进和450户2000人迁户并村工作。

(六)着力改善民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实施好省定“十大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更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致力打造平安和谐济源。

切实加强就业创业工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制定促进劳动就业的激励政策,扶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强化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城中村改造居民、被征地居民、城镇困难居民等群体的就业工作,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树立创业典型,加大宣传力度,优化创业环境,筹建创业项目库,营造浓厚的争相创业氛围。以务工返乡青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已创业个体工商户、大学生村干部为重点,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加强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强化融资服务,放宽投资领域、注册条件,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年开展创业培训2500人次,发放小额贷款1.5亿元以上,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新增个体工商户6000户、民营企业700家。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办法、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办法;落实好国家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允许缴费不足15年的参保职工一次性补费参保;落实我市被征地居民养老保障政策,解决好失地居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提高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做好敬老补贴发放工作,建设市老年公寓和残疾人抚养康复中心。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贯彻落实《济源市“十二五”暨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筹建本科院校,支持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启动职业教育园区一期工程,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建、提升中心幼儿园20所。积极引进优质和名牌医疗资源,建设新的医院或设立特色专科;加快人才、设备引进和技术提升,整合医疗资源、优化布局,建立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共享机制;完成3个镇卫生院、10个社区标准化卫生所建设,加大对村卫生所的扶助力度。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体系。继续实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物资源保护,提升城市文化内涵。搞好群众体育活动,完成所有村(居)“一场两台”建设。完成儿童福利院建设。更新公交车辆,改善公交服务。加快殡仪馆扩建,实施免费火化和镇级骨灰堂建设试点。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加强安全生产、社会管理、民主法制等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争创全省安全生产优秀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公正廉洁执法,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确保群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5%以上,着力打造济源特色平安建设工作新亮点。强力推进“法治济源”创建,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工作。完成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依法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关心支持驻济部队建设,抓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和人民防空工作。做好军转干部、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等工作,广泛开展双拥活动,确保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创建成功。做好档案、民族、宗教、气象、史志、侨务、外事、对台、河务、无线电管理和应急管理等工作。

(七)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立足建设南太行、沿黄生态屏障区的发展定位,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土地保护。高度重视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工作责任制和目标管理制,全面挖掘各领域节能潜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完成省定能耗下降目标。强力推进结构调整减排、治理工程减排和监督管理减排,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确保全年削减二氧化硫1万吨、化学需氧量1000吨。切实加强环境保护。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目标,以土壤修复、废渣综合利用、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进一步加强土地和矿产资源保护。以创建全省节约集约模范市为目标,强力推进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和综合整治,严格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严控土地投资强度,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从严从重打击矿产资源私挖盗采行为,强力推进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征缴工作,积极争取煤矿塌陷区和小浪底生态项目和资金,深入推进采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我市南太行、沿黄区域资源和生态优势,科学编制南太行、沿黄生态屏障区建设规划,积极向上争取一批项目和资金。以交通干线两侧、矿产开采区和河道整治恢复为重点,结合天然林保护、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平原林网和湿地保护,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修复,全面改善生态环境。

(八)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增强加快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持续不断地推进深化改革、机制创新,以改革突破体制性障碍,以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着力打造改革创新实验区,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积极推进投融资改革。加强各类投融资平台建设,增强建设投资公司职能,为城市、交通、产业集聚区建设融资,加强资金运作。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税费、以奖代补、贷款补贴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促进社会投资增长和结构优化。探索完善土地利用机制。进一步完善土地收储制度,根据项目发展、城市发展用地需求,提前进行土地收储。加强土地收储社会融资,探索净地出让模式,实现收储—出让良性滚动发展。加快建立人力资源保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济源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实施“玉川英才”计划,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探索学校与企业、产业集聚区联合办学模式,建立订单式定向培训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培训机构,力争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4万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1.5万人次。加快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居民向中心城区集中。推进农村物权制度改革,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房屋等以货币化形式流转和交易,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深化农村社会事业、公用事业、公共服务改革,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和职能转变。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把与企业、群众相关的审批事项全部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监管,实行一站式办理;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把政府采购、产权交易、招投标等统一纳入监管平台;积极开展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探索分类考核办法,形成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创新产业集聚区管理、放权强镇、城市规划管理、公共资源管理、社区管理等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查看详情

2011年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政府重点工作

2011年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构建县域发展格局

把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培育各具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集群。到2015年末,将海城打造成为“四辣”产业基地,将台安打造成为鸭鹅产业基地,将岫岩打造成为蘑菇产业基地。以县域工业园区为载体,构建县域工业主导产业集群。到2015年末,海城形成超千亿元的菱镁新材料产业集群,台安形成超百亿元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岫岩形成超百亿元的非金属矿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以县城改造和新城新市镇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城镇化。到2015年末,海城市建成70万城市人口的中等城市,力争步入全国百强县前十名;台安县建成15万城市人口的中小城市;岫岩县建成20万城市人口的生态宜居城市;达道湾、汤岗子、腾鳌、海西新城和牛庄、黄沙、雅河新市镇基本建成。

2011年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构筑城市发展格局

把“提升主城,建设新城,突出特色,全面发展”作为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的发展战略,加快形成西部工业产业带、中部都市生活带、东部生态旅游带的发展格局。铁东区、铁西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立山区、达道湾新城重点发展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千山区重点发展温泉休闲康复旅游业,高新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千山风景区、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和玉佛山风景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承载力。全面完善公路、铁路、城际轨道、航空等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东北重要交通枢纽城市;推动热电、水利、供电、供水、燃气等重大项目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2011年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改善城乡环境

把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不欠新账、多还旧账,造福社会、惠及子孙。到2015年末,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及水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等指标达到国家及省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0%左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区全部实现集中供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全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让鞍山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环境更美。

2011年鞍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把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为鞍山人民创造更多福祉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到2015年末,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和弱势群体基本生活保障体系,让发展振兴的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让鞍山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各位代表,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将按照市委的总体要求,围绕“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一手抓城市、一手抓农村,一手抓空间、一手抓项目,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苦干,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态势,为“十二五”打下坚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

按照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以增量调结构,牢固树立工业大市形象

全面实施“工业五项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力推进企业升级、项目建设、产业集群、企业并购、淘汰落后“工业五项工程”建设。支持骨干企业发展,重点扶持超10亿元企业做大做强。每个县(市)区和经济开发区都要引进一批投资超10亿元、50亿元,乃至100亿元的重大工业项目,为鞍山未来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建设,全年并购海内外企业6户。全力跟踪重点项目,推进项目落地和开工建设,年内开工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00个,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全力支持鞍钢等中省直企业发展。鞍山因钢而立,因钢而兴。要叫响“钢都”品牌,依托鞍钢打造世界级钢铁深加工基地,支持鞍钢打造世界级精品钢基地,帮助鞍钢早日建成特大型跨国集团。支持中国三冶、中冶焦耐、中冶北方、中钢热能等中直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总部经济。

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通过“上船重组、上市融资、上档改造”,提升企业,壮大企业。强化政策支持,拓宽融资渠道,推进技术创新,优化服务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20%以上。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优化商贸布局,打造商务集聚区和物流集聚区。重点推进铁东站前中央商务区、铁西人民路商务区、立山曙光路商务区、汤岗子温泉城商务区、高铁客运站商务区、海西新城商务区等中心商务集聚区建设,重点推进达道湾批发大市场、达道湾钢材大市场、立山五金机电大市场、达道湾汽车贸易产业带、海城西柳商贸城、南台皮革皮具城、海城水暖城等大市场建设,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依托千山、温泉、岫玉、钢都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千山、汤岗子两大旅游集聚区,重点推进单体投资百亿元以上的港中旅温泉旅游城、奥特莱斯商城、欢乐世界主题公园、千山影视基地、东四方台温泉世界等一大批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力争用五年时间将鞍山打造成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强市。

大力发展金融业。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力争新增贷款增幅处于全省前列。鼓励金融企业在鞍设立区域总部、分支机构。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年内实现2户企业上市,做好10户企业上市准备。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公司、村镇银行、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力争年内在全省率先设立投资基金公司。做大做强市商业银行,力争年内成为区域性银行。

(三)围绕三年翻番目标,加快发展县域经济

推进农业产业化。按照“一县一业”、“一县一品”的要求,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大力推进海城“四辣”、台安鸭鹅、岫岩食用菌农业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切实加强蔬菜基地建设,提高地方蔬菜供给能力。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巩固和扩大设施农业比重,全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0万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中小河道和水毁工程治理。

推进农村工业化。加大县域工业园区投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重点扶持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海城菱镁新材料、台安化工新材料、岫岩非金属矿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建设,全年县域开工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00个。

推进农村城镇化。科学规划县城,高标准建设县城。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新城新市镇建设。坚持统筹规划,依法用地,节约集约用地,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四)扩大改革开放,增强地区经济发展活力

加大深化改革力度。建立规范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盘活闲置国有资产,以存量吸引增量。下放管理权限,赋予高新区、达道湾开发区市级管理权限,赋予城区县级管理权限,赋予中心镇县级管理权限,力争达道湾开发区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台安九股河开发区、岫岩雅河开发区进入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走出一条可持续、可借鉴、有示范作用的新路子。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招商与选商相结合,重点推进具有牵动作用,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工业大项目、商业大项目、旅游业大项目,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项目。突出主题概念、产业集群招商,依托鞍钢资源对外招商,鼓励地方企业重组招商。重点面向香港、长三角、珠三角等资本密集区和行业龙头企业、中央大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招商。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以上,引进内资增长30%以上。

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工作力度。及时把握国家政策,用好用足国家政策,研究申报一批符合国家产业目录和资金投向的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资金、政策支持,确保争取国家和省资金额度在全省各市平均水平以上。今后政府新建项目所需资金,原则上以向上争取资金和市场化运作为主,以财政资金或贷款配套为辅,实现负债额度与偿债能力的总体平衡。

(五)科学规划建设,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坚持高起点规划。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加快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新城规划、分区规划和专项规划,提高控详规划覆盖率,使城市每个地块都列入规划,每个项目都按照规划实施。搞好城市空间形态、建筑风格与色彩设计,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严格规划审批和监管,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坚持高标准建设。全面推进汤岗子新城、达道湾新城,千山文化旅游带、万水河景观带“两城两带”建设,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沟寺和高铁站前周边地区。加快推进千山东路等17条市区道路建设,建设鞍台高速公路,续建丹海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沈西工业走廊通海产业大道鞍山段,完成曙光路沙河桥等62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启动市动物园改造工程。

坚持高水平管理。按照规范化、系统化、精细化原则,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充分发挥城区政府职能作用,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综合整治市容市貌,重点对马路市场、站前广场、社区巷道、人行步道、广告牌匾、环境卫生、工地扬尘、违章建筑、非法营运、道路交通等10个方面进行专项整治,让鞍山市民生活在舒适的城市环境中。

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全力支持鞍钢实施5台烧结机脱硫设施项目建设,新建2座35万千瓦和2座3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新建3座污水处理厂,新建1座垃圾处理厂,规划建设再生资源产业园和污泥处理中心。积极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实施城市周边矿山生态恢复工程,强化台安西北部沙化治理,对100个村庄实施连片综合整治,全年植树7000万株,造林36万亩,新增城市景观绿化90万平方米。按照国家、省标准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力争城区85%以上天数的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六)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筹建公立幼儿教育集团,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幼儿教育,努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改善办学环境,新建10所中小学校,新建和改造4所高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力争将职教城纳入国家职业教育基地。积极为辽宁科技大学、鞍山师范学院发展和重点学科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整合医疗资源,实现医疗机构集团化、网络化,年内将铁西医院、鞍山二院整合为中国医大第一医院集团附属医院。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吸引民营和境外资本发展专科医院。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推进胜利会堂改造和社区文化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型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经济支柱性产业。开工建设市民健身服务中心,建成市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和速滑馆。

继续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龄、残联、妇女儿童、优抚安置、防灾减灾、国家安全和双拥共建等各项工作。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推进大学生、退役士兵、新生劳动力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强化普惠制培训,培养更多适用型人才,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全年实名制就业1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调增和足额发放。积极推进岫岩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强化低保动态管理,提高城乡低保户和五保户保障标准。加快养老家园建设,大力推进社会养老事业和慈善事业发展。

切实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继续为城乡群众办实事。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决不让困难家庭因贫而无房居住。建立和完善城乡困难家庭子女助学体系,决不让困难家庭子女因贫而失学。实施“蓓蕾慈善救助工程”,决不让困难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儿童因贫而终身残疾。实施“夕阳慈善救助工程”,决不让困难家庭白内障老人因贫而失去光明。强化价格调控监管,适时增加困难群体生活补贴,决不让困难家庭因物价上涨而降低生活水平。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和药品等违法行为,决不让假冒伪劣食品、药品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大力推进和谐鞍山建设。以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快“信用鞍山”建设,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风尚。加强社区管理,创建和谐社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强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八)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力打造为民务实高效廉洁政府

政府要为民。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体察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振兴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切实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的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不断提高办结率和满意率。随时受理代表和委员的建议和意见,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

政府要务实。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促进发展上,用在改善民生上。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提倡开短会、发短文、讲短话,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着力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认真负责,敢于碰硬,遇到困难不退缩,碰到矛盾不回避。切实把心思放在发展上,把气力用在落实上,把项目一个一个抓实,把事情一件一件办好,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政府要高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能,坚决杜绝一件事情让群众跑来跑去、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的推诿扯皮现象。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每个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做到决不让工作在我这里被延误,决不让客商在我这里遭冷落,决不让政府形象在我这里受影响。完善政府绩效考评体系,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一流服务,创造一流业绩。

政府要廉洁。坚持从严治政,强化权力监管,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建设,加大对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工程招标、国有资产处置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决不让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决不让腐败问题损害鞍山的整体形象,决不让腐败问题影响鞍山的振兴大业。

各位代表,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更顽强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措施,为实现鞍山老工业基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