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内设四系一室三中心,分别为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控制工程系、工业设计系,工程图学教研室、工程训练中心、机械实验中心、电力与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其中,机械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和电力与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省级实验示范中心,电力与电工电子示范中心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安徽省工程机械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和建筑机械故障诊断与预警技术校级重点实验室,学院拥有近4000万元各类教学科研设备,建筑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
我院采取培养与引进并重的方式,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创造良好的治学与育人环境,稳定教师队伍。本院已拥有一支具有较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技术开发能力的教职工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07人,其中,正高11人,副高28人;具有博士学位45人,硕士学位35人。拥有安徽省教学名师3人,省教坛新秀1人,安徽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近年来,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先后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安徽省特色(品牌)专业,安徽省综合试点改革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和综合试点改革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安徽建筑大学特色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安徽省结构优化专业、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安徽省“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工业设计专业为安徽建筑大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特色专业。
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实践技能的培养,宽口径专业课程的设置,配合先进技术、先进软件开展专业教育,使我院培养的学生具有明显的创新意识和应用型特点。坚持 “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的办学定位,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服务于制造业、电气工程产业和自动化控制业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基地。同时,我院十分重视大学生思想道德工程建设,注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和科技创新。
我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2004年以来,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新加坡CITI管理学院、韩国韩瑞大学及国内多所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院际间就科研合作,师生交流、学生攻读学位等问题达成协议,互派教师和访问学者,并向上述学校派遣留学生。学校还与合肥叉车集团、日立建机、江淮汽车公司、安徽中鼎公司、淮北矿业集团及合肥工业大学、解放军陆军军官学院、新华学院等企业和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和军地合作,积极构建科研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获取一大批科研成果,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在新的时期,我院将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教学质量立校,科研实力强校”的办学理念,深化改革,推进创新,扎实苦干,加快发展,努力把机电学院办成特色鲜明、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工科类院系。
1991年:机电系成立
1998年:学校基层教学单位机构调整,机电系撤销
2003年:筹建机械与电气工程系,同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始招生
2004年:成立机械与电气工程系,同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招生;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获批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5年:自动化专业开始招生
2008年:更名为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2009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开始招生
2011年: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开始招生
2013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为省级综合试点改革专业
2014年:获批工程硕士(机械工程)学位授权点
2015年: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开始招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获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过程控制与装备专业获批为省级机构优化专业;电力与电气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016年:获批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
哥们,我就是建大的,除了男女比例有点失调外,别的都还好。
重大电气现在综合排名是第五,仅次于清华、西交、华科和浙大(今年新来了一个加拿大工程院全职院士李文沅,搞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的)。重大相对于其他电气工程强校还是很容易考的。初始电路只要认真复习130+没问...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位于武汉大学工学部,在工学部主教(俗称变形金刚楼)的旁边。如果从校内走:可以在武大正门(珞珈山站)进去约50米的马路右手边坐到工学部的车(还有一趟到文理学部的车,不要坐错),让司机...
建筑机械故障诊断与预警技术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学院承担包括国家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企业委托等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在工程机械、工业机器人、建筑智慧能源微电网、复合材料等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有100余篇被SCI、EI、CSCD检索;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学院以“科技文化节”为载体,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过程装备实践创新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挑战杯、工程训练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多项学科竞赛,近年来,先后获得有“设计界奥斯卡奖”之称的“红点奖”2项,其它国际大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国家级赛事获奖近百项,其中特等奖和一等奖20余项。
本院科研实力与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研立项的数量、层次、训练经费以及取得的科研成果,每年均有大幅度的增长。3年,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省部级科研与教研项目10余项,完成各类科研项目总经费近1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教材、学术专著达10部。我院初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科研方向,主要的研究方向有:激光加工理论及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工程机械故障诊断系统理论与应用、建筑电气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和光机电一体化等。
现任领导如下表 :
职务 |
名单 |
党委书记 |
徐军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刘润梅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雷经发 |
党委副书记 |
何鹤立 |
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专业 2002 级电力电子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报审表 题目性质 与上届题目比较 序
湖南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简介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始建于1983年,其前身是湘潭矿业学院自动化系,2003年组建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经过多年的努力,培养了一支业务能力过硬、爱岗敬业、职称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教学科研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0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2
院徽上半部分为绿色,下半部分为蓝色,分别象征环境与能源;外环上下分别是学院的中文、英文名称。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环保协会、莘源文艺社等学生社团,结合学院的学科专业特点开展了系列学生活动;近17届校运动会中,学院学生代表队十五次获得成绩总冠军。
学院标识由砖红色长方形拼成“土木”二字,在两个字交接处做了斜体处理,如墙角一样,砖红色长方形也象征着砖块。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组织了系列主题班会、元旦晚会、参观校史馆、心理情景剧剧本创作大赛、主题团日、“学霸带你学”、“学宪法,讲宪法”诵读、新生高等数学竞赛、寝室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赛、社团文化节、DIY环保设计大赛等学生活动。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王媛 |
副院长 |
朱曙光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胡志龙 |
职务 |
姓名 |
任期 |
---|---|---|
党总支书记 |
孙建良 |
1996年至2003年7月 |
王炎龙 |
2003年7月至2011年12月 |
|
陆梅芳 |
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 |
|
党委书记 |
陆梅芳 |
2012年5月至2018年9月 |
系主任 |
方潜生 |
1996年至2001年7月 |
黄显怀 |
2001年7月至2003年7月 |
|
汤利华 |
2003年7月至2006年1月 |
|
院长 |
汤利华 |
2006年1月至2012年5月 |
方廷勇 |
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