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共分为六章,自1999年9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通告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改通告在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的基础上进行完善补充,更加适合当地基本情况。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基本信息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简介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三十六号)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的决定已经2004年6月26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4年6月26日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的决定

(2004年6月26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根据行政许可清理要求,决定对《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内部装修和建筑用途变更的工程,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单位应当将消防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报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不得施工。”

二、将第十七条“从事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的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删去。

三、将第二十五条“从事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生产、储存、经营的,必须向公安消防机构申请审核。公安消防机构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出具审核意见书;审核合格的,发给《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许可证》。运输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车辆,必须向公安消防机构申请办理《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准运证》。

“储存、运输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保管员、驾驶员、押运员、装卸员,必须持有公安消防机构核发的作业证件。”删去。

四、第二十六条改为第二十四条,并将第一款修改为:“研制易燃易爆的新材料、新产品和有火灾危险的新设备、新工艺的单位,应当对研制的每一项目提出预防火灾的具体办法。”

五、第三十四条改为第三十二条,并将第二款“生产、销售消防产品的,应当报省公安消防机构备案。”删去。

六、第三十五条改为第三十三条,第一款中的“下列人员应当接受公安消防机构的培训,取得消防培训合格证”修改为“下列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

七、将第五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从事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或者从事消防设计工程施工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暂扣资格证书、降低资质等级、停止施工,可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警告或者6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删去。

本决定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

(1999年8月1日安徽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6月26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第四条 消防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增加消防经费的财政投入,有计划、多渠道地筹集资金,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 设,提高消防装备水平,保证预防火灾和灭火救援的实际需要。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公安消防机构具体负责实施。军事设施、矿井地下部分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单位监督管理。

第六条 对在消防工作中有特殊贡献或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人民政府或有关单位应当予以奖励。

第七条 预防和扑救火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宣传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消防宣传工作,提高公民消防安全意识。

教育、劳动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培训内容。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的义务,有权检举、控告和制止危害公共消防安全的行为。

第八条 每年11月9日为本省消防日。

第二章 火灾预防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防火安全责任制,与所属的有关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对消防安全工作定期进行考核。

第十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

第十一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 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负责组织有关主管部门实施。

消防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公安消防机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编制。

第十二条 城市消防规划确定的公共消防设施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如政府决定确需调整的,由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消防机构按照规划另行确定适当地点。

第十三条 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应当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应当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

公共消防设施由城建、公用等单位负责建设和维护。公共消防设施建成后,由公安消防机构验收、使用。

第十四条 旧城改造、重要易燃易爆设施以及居住区、开发区、工矿区等的建设,必须同步建设消防设施。审查规划、设计方案时,应当有公安消防机构参加。

第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内部装修和建筑用途变更的工程,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 的,建设单位应当将消防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报送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不得施工。

公安消防机构自接到建设单位报送的消防设计图纸及有关资料之日起,对一般工程在10日内,对国家、省级重点工程和设置自动消防设施的工程在20日内,出具审核意见书。需要组织专家论证的工程,可以延长至30日。

第十六条 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时,建设单位应当向公安消防机构提交消防验收书面申请和竣工资料。公安消防机构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10日内进行验收,并在验收后7日内出具验收意见书。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七条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施工单位负 责,建设单位协助。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 材。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消防技术标准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第十八条 歌舞厅、影剧院、体育馆、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的场所,应当设置符合国家消防技术标准的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指示标志,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和器材。

前款所列场所须经公安消防机构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开业或使用。

第十九条 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的地点选择、亭棚搭建、电气线路架设、明火使用以及消防设施配置 等,应当符合消防安全规定。活动的主办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前款所列活动举办6日前,主办单位应向公安消防机构申 报。公安消防机构应当自接到申报之日起3日内,对活动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未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不得举办。

第二十条 两个以上单位共用的建筑物,由产权单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产权为两个以上单位的,由建筑物的管理单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没有管理单位的,必须确定管理单位。

第二十一条 古建筑、寺观教堂、重点文物的管理或使用单位以及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必须加强用火、用电管理,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报警设备,设置足够的消防用水。

第二十二条 城市人民防空地下工程和其他地下工程,不得用于生产、储存或者经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

利用城市人民防空地下工程和其他地下工程开设旅馆、商 场、饭店、歌舞厅等,必须遵守地下工程的消防安全规定。

第二十三条 商场、公共娱乐场所不得设置员工宿舍;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严禁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第二十四条 研制易燃易爆的新材料、新产品和有火灾危险的新设备、新工艺的单位,应当对研制的每一项目提出预防火灾的具体办法。

使用易燃易爆的新材料、新产品或者有火灾危险的新设备,采用有火灾危险性的新工艺的单位,应当按照研制单位提供的预防火灾的具体办法,采取消防安全措施。

第二十五条 有火灾或者爆炸危险的场所必须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防雷、防静电、防泄漏等消防技术措施。

第二十六条 严禁在燃气管道、输油管道及其配套设施上修筑建筑物、构筑物和堆放影响消防安全的物品。 确需在燃气管道、输油管道附近修筑建筑物、构筑物等作业和堆放物品的,必须符合国家消防技术标准。

第二十七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场 所、公众聚集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企业火灾险和公众责任险。

第二十八条 居民应当维护住宅的消防安全,遵守用火、用电等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 道。

第二十九条 农业收获季节,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和安全检查,督促落实消防安全措施。

粮棉加工、储存场所和使用农机具作业的麦谷场等,必须采取防火安全措施,做好灭火应急准备。

打晒、堆放粮食、棉花等作物的,应当与火源和电力架空线保持消防安全距离。

第三十条 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装置、自动灭火装置的建筑物的管理和使用单位,应当落实装置的日常检查、维修保养和值班制度,不具备维修保养能力的,应当委托有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资格的专业组织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维修保养,保证装置正常运行。

第三十一条 从事消防设施、器材维修、保管、检测和消防咨询服务的组织,在提供服务时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并接受公安消防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消防产品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 准。

生产、销售消防产品的,应当报省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第三十三条 下列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

(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及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或者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单位和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

(二)消防设施的施工、维修、保养、检测和操作人员;

(三)专职消防队员、单位负责消防管理的工作人员;

(四)其它应当接受培训的人员。

有关部门对电焊、气焊及电气设备、线路的安装、维护等具有火灾危险工作的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培训时,应当将消防安全知识列入培训内容。

第三章 消防组织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 要,建立和加强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增强预防和扑救火灾的能力。

第三十五条 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和列为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当根据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或义务消防队。

第三十六条 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当根据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也可以由开发区建站,公安消防队进驻执勤。

第三十七条 专职消防队的建立,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报省公安消防机构验收。专职消防队的撤销或者合并,应当报省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专职消防队可以由一个单位建立,也可以由几个单位联合建立。

第三十八条 专职消防队应当建立教育训练和执勤备战制度, 承担本单位的防火和灭火工作,并服从公安消防机构的调动,参加外单位的火灾扑救。

第三十九条 专职消防队的经费由组建单位按有关规定列 支;几个单位联合组建的专职消防队,经费由几个单位共同解 决。

专职消防队员实行本单位工资和奖金制度,享受本单位生产职工同等社会保险福利待遇。

第四十条 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应当对责任区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制订灭火作战计划,经常进行灭火作战演练。与作战计划和作战演练有关的单位应当予以协助,提供有关资料。

第四章 灭火救援

第四十一条 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 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前,发生火灾的单位必须立即疏散人 员,扑救火灾,抢救物资,并派人接引消防车。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

消防队接到火警后,必须立即赶赴火场,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

禁止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火灾扑救。

第四十二条 赶赴火场、执行抢险救援或者消防演练任务的消防车、消防艇等免交过路、过桥、过隧道、泊岸费,需要火 车、轮船运输的,铁路和航运单位应当优先抢运。

第四十三条 消防车、消防艇以及消防器材、装备和设施,不得用于与消防和抢险救援工作无关的事项。

第四十四条 火灾扑救的现场,由公安消防机构统一组织和指挥。火场总指挥员有权根据扑救火灾的需要,决定下列事项:

(一)就近使用各种水源和通讯、运输工具及其他设备;

(二)截断电力、可燃气体和液体的输送,限制用火用电;

(三)命令人员转移,划定警戒范围,对火场周围实行局部交通管制;

(四)利用临近建筑物和有关设施;

(五)为防止火灾蔓延,拆除或者破损毗邻火场的建筑物、构筑物;

(六)调动供水、供电、医疗救护、交通运输等有关单位协助灭火救助。

扑救特大或者社会影响重大的火灾时,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

第四十五条 公安消防队扑救火灾,不得向发生火灾的单位和个人收取任何费用。

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参加扑救外单位火灾损耗的燃料、灭火剂和损坏的器材、装备等费用,以及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所需的费用,经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核定属实后,按下列规定补偿:

(一)参加保险的,从保险公司偿付的施救费中支付;

(二)未参加保险的,由火灾肇事单位或者肇事个人支付,火因不清的,由发生火灾的单位支付;

(三)保险施救费补偿不足和火灾肇事单位、肇事个人或者发生火灾的单位确实无力支付的部分,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补偿。

第四十六条 对扑救火灾中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抚恤;应追认为烈士的,由有关部门办理。

第四十七条 火灾扑灭后,公安消防机构有权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入火灾现场,移动、毁损火灾现场的遗留物品和残骸。

第四十八条 发生火灾的单位或者个人有义务保护火灾现场,如实提供火灾情况,协助公安消防机构进行火灾调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阻挠火灾调查工作。

公安消防机构在查处火灾隐患、调查火灾原因和查处违法行为时,可以根据需要依法传唤有关人员。

第四十九条 当事人对火灾原因认定、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火灾原因认定书、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火灾发生地主管公安机关或者上一级公安消防机构申请重新认定;对省公安消防机构作出的火灾原因认定、火灾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向省公安厅申请重新认定。

火灾原因、火灾事故责任的重新认定决定为最终决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 依照《消防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给予罚款处罚的,罚款数额为4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情节严重的,罚款数额为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款的,罚款数额为600 元以上3000元以下。

第五十一条 依照《消防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给予罚款处罚的,罚款数额为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情节严重的,罚款数额为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款的,罚款数额为600元以上3000 元以下。

第五十二条 依照《消防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给予罚款处罚的,罚款数额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单位违反消防法律、法规引起火灾或者导致火灾损失扩大 的,可以处警告或者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6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三条 依照《消防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给予罚款处罚的,罚款数额为800元以上4000 元以下; 情节严重的, 罚款数额为4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款的,罚款数额为600元以上3000元以下。

第五十四条 依照《消防法》第五十条的规定,给予罚款处罚的,罚款数额为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罚款的,罚款数额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 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可以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600 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六条 公安消防机构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严重不符合消防安全的场所或违法生产、销售、运输消防产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情况紧急时,可以暂时予以查封、扣押,并及时通知有关主管部门处理。

第五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处罚,由县级以上公安消防机构裁决。对给予拘留的处罚,由公安机关裁决。

依照《消防法》的规定,对供水、供气、供电等重要企业,重要的建设工程,交通、通信枢纽,以及其他重要单位、场所的责令停产停业,由公安消防机构报请当地人民政府依法决定,由公安消防机构执行。

第五十八条 公安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消防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有下列行为之一,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损失,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不符合国家建筑工程消防技术标准的消防设计、建筑工程通过审核、验收的;

(二)对应当依法审核、验收的消防设计、建筑工程,故意拖延,不予审核、验收的;

(三)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改正的;

(四)利用职务为用户指定消防产品的销售单位、品牌或者指定建筑消防设施施工单位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循私舞弊的行为。

第五十九条 有违反本办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六十条 本条例自1999年9月1日起施行。

查看详情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安徽国标扣件

  • JPK48.3 板厚5.0mm
  • 吉牌
  • 13%
  • 重庆吉牌扣件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安徽省景观膜,膜结构,张拉膜,拉膜亭,停车棚

  • 标准/JG PVC
  • M2
  • 景观
  • 13%
  • 徐州景观膜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安徽润扬地板润雅系列

  • 806*126*1.2
  • m2
  • 13%
  • 苏迈特连云港地板超市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安徽润扬地板润情系列

  • 1216*176*0.8
  • m2
  • 13%
  • 苏迈特连云港地板超市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安徽润扬地板润知系列

  • 1216*176*0.8
  • m2
  • 13%
  • 苏迈特连云港地板超市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中华桔梗

  • 苗高:25-30 冠幅:20-25
  • 梅州市2019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中华桔梗

  • 苗高:25-30 冠幅:20-25
  • 梅州市2020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中华桔梗

  • 苗高:25-30 冠幅:20-25
  • 梅州市2020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中华桔梗

  • 苗高:25-30 冠幅:20-25
  • 梅州市2020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中华桔梗

  • 苗高:25-30 冠幅:20-25
  • 梅州市2019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实施费用

  • 网络实施费用:包含信息收集、目标网络设计、实施方案编写、集成调试、跳线部署
  • 1项
  • 3
  • 华为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2-06
查看价格

安徽省淮北市2015年第四季度人工市场价

  • 工日
  • 1工日
  • 1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6-03-01
查看价格

桌面云系统实施服务

  • 系统实施服务
  • 1套
  • 1
  • 华为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6-08-04
查看价格

消防法兰接管

  • L=800
  • 4个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2-05-30
查看价格

网络规划实施及系统安装调试

  • 网络规划实施及系统安装调试
  • 1套
  • 1
  • 华为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1-14
查看价格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格式:pdf

大小:24KB

页数: 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项目部安全提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和第六十 三条第二款规定: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 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 安全操作规程。违反规定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 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 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下拘留。 电焊工无证上岗应承担什么责任 : 依据是《消防法》,具体如下: 第二十一条 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 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 全操作规程。 第六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下拘留: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处十日以上 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 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 编号: 031 工程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实施条例

格式:pdf

大小:24KB

页数: 14页

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实施条例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第三章 城乡消防规划建设管理 第一节 编制和审批 第二节 实施和保障 第四章 单位消防安全管理 第一节 消防安全责任 第二节 防火检查及火灾隐患整改 第三节 消防演练 第五章 消防技术服务 第六章 消防组织 第一节 建设管理 第二节 保 障 第七章 灭火救援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应急救援 第八章 监督检查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以下简称消防法 ),制定本条例。 [消防安全委员会及职责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消防工作协调机制, 成立由有关部门负责人 参加的消防安全委员会。 消防安全委员会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 指导、督促和综合协调 政府有关部门履行消防工作职责,定期研究和部署开展消防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 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和落实

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均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提高社会整体抗御火灾的能力。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防装备和提高消防科技水平,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由公安消防机构按分级管理原则负责实施。

城市规划、建设、市政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消防工作。

教育、劳动、司法、工商、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及有关群众团体应当做好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供水、供电、燃气、地震等有关单位,依照规定及时向公安消防机构提供可能影响社会公共消防安全和灭火救援工作的情况及有关资料。

第六条 铁路、民航、交通、森林的消防工作,按国家规定执行。

第七条 预防和扑救火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和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和有救火行为能力的公民都有参加灭火工作的义务。

每年11月9日为本省消防日。

第二章 消防组织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消防队(站)标准,建立公安消防队和专职消防队。

规模大、火灾危险性大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消防法》的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

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乡、镇、农场、村根据需要配备防火员,建立群众性义务消防队。

各种形式的消防队,均应当接受公安消防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灭火调度指挥。

第九条 组建或者撤销专职消防队,应当由组建单位报经省辖市、州以上公安消防机构和组建单位主管部门审批。

专职消防队所需经费由组建单位负责。

第十条 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各种形式的消防队以及防火员,应当认真履行消防工作职责。

第三章 防火管理

第十一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消防工作全面负责。

实行承包、租赁的,应当在承包、租赁合同中明确消防责任的承担者。合同没有约定的,由承包方、承租方负责消防工作。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以及居民住宅区物业管理单位负责对村民、居民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做好村民、居民住宅区的火灾预防工作。

第十二条 预防火灾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公民应当负责所在岗位和住宅的防火安全,对他人违反消防安全管理的行为,有权劝阻、制止,并可向有关部门或者负责人举报。

第十三条 从事消防器材维修和消防设施设计、安装、检测、维修、操作的人员、易燃易爆等特种岗位人员以及企业、事业单位专(兼)职防火员,必须经公安消防机构或者其委托的培训机构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有关部门对从事电工、焊接工等具有火灾危险工作的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培训时,应当将消防知识作为培训内容。

第十四条 从事消防设施专项建筑工程设计的单位,必须持有相应的资质等级证。其资质由公安消防机构审查,建设主管部门审批、发证。

建筑工程应当严格按照《消防法》和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审核、施工、验收。消防设计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核或者审核不合格的,不得施工;工程竣工,未经公安消防机构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建筑工程质量监理单位应当监督消防施工质量,并接受公安消防机构监督指导。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工作由施工单位负责,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五条 对从事消防设施施工、检测、维修以及室内装修装饰设计、施工的单位或者个人实行消防认证监督管理。禁止无证从事消防设施施工、检测、维修业务以及室内装修装饰的设计、施工。

第十六条 从事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储运、运输、经营、使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公安消防机构审发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许可证》或者《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准运证》。

民用建筑、民用地下建筑不得用于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

使用氢气等危险气体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具备消防安全条 件,严格执行有关消防安全规定,接受公安消防机构监督。

第十七条 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做好消防产品的监督管理工作。

对消防产品实行消防产品质量认证监督管理,具体办法由省公安机关会同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省外进入本省销售的消防产品,应当持国家或者生产企业所在地省级消防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及国家消防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到省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第十八条 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的场所及利用地下工程开办公共活动场所,应当在使用或者开业的十五日前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公安消防机构在接到申请后三日内前往检查;检查后二日内发出《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消防安全检查不合格的,不得使用或者开业。

第十九条 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具有火灾危险的群众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落实安全措施,并在举办活动的十日前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公安消防机构在接到申请后三日内对活动现场进行检查;检查后二日内发出《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消防安全检查不合格的,不得举办。

第二十条 公安消防机构依法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

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对大型商场、宾馆、公共娱乐场所和高层综合商住楼以及文物古建筑、大型物资仓库、大型工地、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与储存场所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做好本单位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并对电气设施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技术检测。

第二十一条 重要企业、生产与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场所和歌舞厅、影剧院以及大型商场、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投保企业火灾险和公众责任险。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及时报告火警的义务。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为报警无偿提供便利。

严禁谎报火警。对于谎报火警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协助公安消防机构予以追查。

第四章 消防基础设施

第二十三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消防法》的规定,组织公安、城市规划等部门编制包括城市功能分区、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将批准后的城市消防规划报上一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城市消防规划批准后,各级政府应当严格执行。未经原批准机关审批,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修改城市消防规划。

第二十四条 新建、扩建的城区、开发区和旧城改造,其规划、设计方案的审查应当有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参加,并按照规划要求同步建设消防设施。

城市街区道路要按照国家规定建设,保证各种消防车通行;有地下管道和暗沟的,必须保证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重压。

第二十五条 城市消防队(站)的布局和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省辖市、州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具有灭火抢险功能的特种消防站。

第二十六条 市政消火栓的布局由当地公安消防机构按照城市消防规划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提出具体设置方案。城市供水部门应当按照消火栓布局方案建设消防供水管道、消火栓、水池、水井。

市政消火栓的数量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应当限期安装;移动或者拆除市政消火栓,必须经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同意,并根据公安消防机构指定的位置及时重建。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江、河、湖泊,建立必要的消防固定取水设施,以保障灭火需要。

第二十七条 省辖市、州应当建立消防通讯指挥中心。各公安消防中队按规定配设火警专线。

第二十八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器材和设立公共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保养,确保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完好、有效。

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化企业和大型商场、宾馆、饭店、公共娱乐场所等单位,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安装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等消防设施,并加强日常维护、保养、检测,保证正常运行。

古建筑的管理、使用单位必须严格火源、电源管理,配备消防器材和报警设备,安装防雷设施和足够的消防用水设施,并保持消防通道畅通。

第二十九条 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属于固定资产投资范围的,当地政府应当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分别由城建、电信、供电、供水部门负责建设,公安消防机构负责验收。

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督促有关部门增建、改造或者配置。

公共消防设施维护和消防器材装备及维修费用以及公安消防队伍的业务经费等费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第五章 灭火救援

第三十条 公安消防机构在组织和指挥扑救火灾时,火场总指挥员根据需要有权决定下列事项:

(一)使用各种水源和通讯、运输工具及其他设备;

(二)截断电力、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的输送,限制用火用电;

(三)划定警戒区,实行局部交通管制,命令人员转移;

(四)拆除或者破损毗邻火场的建(构)筑物,使用临近的建(构)筑物和有关设施;

(五)调集供水、供电、燃气、通信、医疗救护、交通运输、环境卫生等有关单位的人员、设备参加灭火救助;

(六)为灭火救灾采取的其他紧急处置措施。

扑救特殊火灾或执行社会救援任务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单位,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

第三十一条 公安消防机构在组织和指挥扑救火灾时,有关单位和人员必须服从和执行火场总指挥员的指挥和决定,不得影响和妨碍灭火救灾。

第三十二条 消防车(艇)前往执行扑救火灾或其他抢险救援任务时,交通管理指挥人员应当保证消防车(艇)迅速通行。消防车(艇)免交养路费、通行(含过桥、过隧道)费、过渡费、停泊费。

第三十三条 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应当按照公安消防机构的要求,保护现场,接受火灾事故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清理、破坏或者伪造火灾现场。

第三十四条 公安消防队扑救火灾,不得向发生火灾的单位、个人收取任何费用。

对参加扑救外单位火灾的企业、事业单位的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所损耗的燃料、灭火剂和器材、装备等,经公安消防机构核准后,由火灾责任单位予以补偿。

第三十五条 医疗单位应当积极医治火场伤员。

对因参加灭火救援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所在单位、人民政府依照规定给予医疗、抚恤。

对因灭火救援牺牲的人员,根据《革命烈士褒扬条 例》的规定,应当追认烈士的,由有关部门办理手续。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依照《消防法》第四十条 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应当处以罚款的,对单位的罚款额为工程概算的百分之零点五至百分之二,最高不超过十万元;应当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

第三十七条 依照《消防法》第四十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八条、第五十条规定应当处以罚款的,对单位的罚款额为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应当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

第三十八条 依照《消防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一万元以下。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使用未经消防培训合格人员上岗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警告。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 第三款规定,建筑工程质量监理单位不履行其监督消防施工质量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单位有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对违反《消防法》及本办法规定行为的处罚,由公安消防机构裁决;对给予拘留处罚的,由县以上公安机关依法裁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生产、销售未经依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确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的消防产品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三条 公安消防机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损失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为不符合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的消防设计、建筑工程违法办理审核、验收、批准手续的;

(二)对应当依法进行消防审核、验收的设计、建筑工程,故意拖延,不予办理审核、验收手续的;

(三)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改正的;

(四)利用职务为用户指定消防产品的销售单位、品牌或者指定消防设施施工单位的;

(五)对依法受理的消防安全检查申请,未经依法查验或者经查验不符合消防安全标准而同意将设施投入使用、开业或者举办活动的;

(六)索要、收受被检查对象财物或者要求被检查对象无偿提供服务的;

(七)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查看详情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办法内容

(1995年4月24日安徽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7年11月2日安徽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关于修订《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办法》等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04年6月26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标准化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促进技术进步和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第三条 企业应执行标准化法律、法规,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和经销,禁止无标准生产。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切实措施,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省人民政府对制定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显著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应当予以奖励。

第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标准化工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行业、本部门的标准化工作。

第二章 标准的制定

第六条 对下列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本省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地方标准(含标准样品的制作):

(一)药品、兽药、食品等工业产品的要求;

(二)农业(含林业、牧业、渔业)产品及其生产、管理技术的要求;

(三)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四)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制定地方标准的技术要求。

第七条 地方标准的项目,由省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地方标准的制定,由省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草拟,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审批、编号、发布。

第八条 地方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和地方标准,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地方标准在相应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施后,自行废止。

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地方标准发布后30日内,分别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应当制定本企业的产品标准,作为组织生产和经销活动的依据。

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也可根据市场需要,制定本企业的产品标准。其中属于强制性标准管理范围的,必须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要求。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要求的企业产品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

第十一条 制定地方标准、企业产品标准,应当充分发挥有关专家、行业协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作用。

企业产品标准的审查,应由用户、生产单位、科学研究机构及有关专家代表组成的企业产品标准审查委员会负责。

企业制定的标准在编写格式、结构和表述规则上应符合 “GB/T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

第十二条 企业应在产品标准发布后30日内,持标准文本及有关材料,报当地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中央在本省企业制定的产品标准,报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受理备案的部门收到企业按规定申报的备案材料后10日内予以登记,对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或与现行的强制性标准相抵触的,应责令企业停止实施并限期改正。

第十四条 地方标准和企业产品标准实施后,制定标准的部门和企业应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要,适时进行复审,复审周期一般为三年。当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布实施后,应及时对地方标准和企业产品标准进行复审,以确定现行标准继续有效或予以修订、废止。

地方标准和企业产品标准复审后,应及时向受理备案的部门报告复审结果,重新备案。

第三章 标准的实施和监督

第十五条 下列标准必须严格执行

(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

(二)产品标识上标注已采用的推荐性标准;

(三)已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

第十六条 出口产品的技术要求由合同双方约定。出口产品在国内销售时,其技术指标属于强制性标准管理范围的,必须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第十七条 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必须符合标准化要求,并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第十八条 《企业产品执行标准证书》由省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印制。

第十九条 取得《企业产品执行标准证书》的企业,应当按规定在其产品或产品说明书、包装物上标注所执行标准的编号。

第二十条 企业生产的产品不符合企业产品执行标准证书上登记的标准,以及产品执行标准未经登记的,企业应停止生产、经销。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或建议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责任者行政处分:

(一)企业未按规定制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依据的;

(二)企业未按规定将产品标准上报备案的;

(三)企业的产品未按规定附有标识或与其标识不符的;

(四)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不符合标准化要求的;

(五)科研、设计、生产中违反有关强制性标准规定的。

第二十二条 企业生产、经销、进口的产品,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行政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四条 标准化工作的监督、检验、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法。对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索贿受贿的,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查看详情

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简介

第一条 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第三条 消防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公安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由公安消防机构分级负责实施,依法履行消防工作职责。

第四条 预防和扑救火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本单位防火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消防工作负全面责任。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意识。

教育、劳动、林业、畜牧、城建、交通运输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培训内容。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司法行政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将消防安全宣传列入工作计划,面向社会宣传消防法律和消防常识,适时发布消防公益广告。

供水、供电、燃气、气象、地震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及时向公安消防机构提供可能影响社会公共消防安全和灭火救援工作的情况及有关资料。

第六条 每年11月9日为本省消防安全宣传日。

第七条 城市人民政府依照消防法的规定,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消防规划。城建、供电、电信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根据城市消防规划和年度计划,对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进行建设、管理和维修,公安消防机构负责验收、使用。

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公安消防机构负责督促检查。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保障预防火灾和灭火救援的实际需要。

第九条 公安消防机构在建筑设计防火审核时,一般工程在10日内、重点工程和设置自动消防设施的工程在20日内、需要组织专家进行消防论证的工程在30日内审核完毕;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不得施工。

经审核合格的消防设计需要变更的,应当报经原审核的公安消防机构核准。未经核准,不得擅自变更。

第十条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核批准的消防设计、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从事自动消防设施设计、安装调试、检测、维修、监理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专业资质证书。

第十一条 公安消防机构在进行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时,要在验收完毕7日内作出结论。未经消防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施工单位不得交付使用,建设单位不得投入使用,建设主管部门不得评定为合格工程。

经消防验收合格的建筑物确需改变使用性质或者进行装饰、装修的,应当报原审核的公安消防机构核准,施工完毕后依照前款规定进行消防验收。

第十二条 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或者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消防安全的规定。

电器产品、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和线路、管道的设计、敷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消防安全技术规定。

第十三条 消防产品的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生产许可证,需要质量认证的,必须取得相应的证书。

销售消防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报经省公安消防机构登记备案。

第十四条 从事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操作、保管、运输和自动消防设施设计、安装调试、维修、检测、操作以及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人员,应当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十五条 合用、承包、租赁的厂房、库房、商场、宾馆、酒店、办公楼等场所,由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责任,并报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对所管辖的物业管理场所的消防安全负责,督促、指导管辖单位或者个人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第十六条 城市居民住宅区、集贸市场、商品批发市场等公众集聚的场所消防安全布局不合理、消防设施不适应防火灭火需要的,所在地人民政府要增设公共消防通道和消防设施,产权单位要采取防火分隔、配置灭火器材等措施,提高防火灭火能力。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改造、移动燃气设施和用具,不得擅自抽取管道燃气。严禁在卧室或者房屋过道安装燃气管道和使用燃气。

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的用户,不得采用任何手段加热、摔砸、倒卧液化石油气钢瓶,不得自行倒罐、排残和拆修瓶阀等附件,不得自行改换检验标记或者瓶体漆色。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公安消防机构批准,不得随意设置瓶装液化气代办、经销点。

第十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在农业收获和火灾多发季节,要有针对性地对村民进行防火安全教育,采取措施,防止火灾发生。公安消防机构要加强对农村防火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定期监督检查大型商场、宾馆、公共娱乐场所和高层综合楼、商住楼以及文物古建筑、大型物资仓库、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场地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工作,每季度不得少于一次。

检查中发现火险隐患或者其他违反消防管理的行为时,应当责令当场改正;不能当场改正的,应当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需要采取强制措施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情况和资料,及时消除火险隐患,并将整改情况回执公安消防机构。

第二十条 火场的扑救工作,在公安消防机构到达现场后,由其统一组织和指挥。参加灭火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公安消防机构火场总指挥的调动,执行火场总指挥的灭火命令。

扑救特大火灾时,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

第二十一条 在消防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公安消防机构或者其他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成绩特别突出的,报请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一)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普及消防安全知识,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健全消防组织、制度,改善消防设施,及时发现并消除火险隐患,预防火灾事故成绩突出的;

(二)模范遵守消防法规,制止违反消防法规行为,事迹突出的;

(三)积极参加扑灭火灾或者支援邻近单位、居民扑救火灾,避免重大损失,有显著贡献的;

(四)对查明火灾原因有突出贡献的;

(五)开展消防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成绩显著的;

(六)在消防工作的其他方面有突出贡献的。

第二十二条 依照消防法的规定处以罚款的,第四十条第一款第(一)、(二)项和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的罚款数额为工程造价3%以下;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罚款数额为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第四十七条罚款数额为50元以上500元以下;其他处以罚款的,罚款数额为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

依照消防法的规定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的,罚款数额为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第二十三条 公安消防机构依照消防法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对单位罚款超过10000元以上、对个人罚款超过2000元以上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公安消防机构应当组织听证。

第二十四条 公安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消防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有下列行为之一,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损失,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不符合国家建筑工程消防技术标准的消防设计、建筑工程通过审核、验收的;

(二)对应当依法审核、验收的消防设计、建筑工程,故意拖延,不予审核、验收的;

(三)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改正的;

(四)利用职务为用户指定消防产品的销售单位、品牌或者指定建筑消防设施施工单位的;

(五)对依法受理消防安全检查申请的场所,未经检查或者经过检查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同意使用、开业或者举办的;

(六)没有法律依据、违反法定程序实施处罚或者采取强制措施的;

(七)索要、接受和无偿占有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财物的;

(八)向被检查单位强行摊派各种费用、乱收费的。

第二十五条 违反消防法和本办法,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省公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4年11月29日甘肃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甘肃省消防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