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 班组文化是企业在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最基本游戏规则,所以班组文化始终会以“落实任务”、“解决问题”做为自己的宗旨。
2. 班组文化是被企业中班组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的,并共同遵循、自觉维护的工作、生活等行为内涵;
3. 班组文化是可以新创和发扬光大的;
4. 班组文化是维系企业持续发展的最基础的原动力。
5. 班组文化集中反映了企业的核心价值。
6、班组是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的前沿阵地,所以班组文化是事关提高班组生产现场管理水平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班组文化依附于企业,随企业产生,随企业消亡而消亡。即使没有总结或提出外在表现形式,企业的班组文化依然是存在的。
首先, 要加强对班组文化建设的指导。其次,班组长要带头践行企业文化理念。最后,班组长要带头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2100433B
【班组文化】所谓“班组文化”就是指企业内部最基本的班组单位中的文化,说白了也就是企业中的班组内全体成员的知识、智力、意志、特性、习惯和科技水平等因素相互作用下的文明成果。“班组”是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最小单位,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管理组织。企业的所有生产活动都在班组中进行,所以班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经营的成败,只有班组充满了勃勃生机,企业才会有旺盛的活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班组就像人体上的一个个细胞,只有人体的所有细胞全都健康,人的身体才有可能健康,才能充满了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文化有两种,一种是生产文化,一种是精神文化。科技文化是生产文化,生活思想文化是精神文化。而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被班组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总和。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
第一,外在表现形式通常表现为一句话或几个词,不是内在本质内容的全部;第二,企业班组文化中实际存在的糟粕是肯定不会出现在外在表现形式中的;第三,外在表现形式通常比较稳定,不会频繁更改,企业班组文化的本质内容却因各种因素会处在时刻变化之中。班组的现场管理水平是企业的形象、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企业素质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搞好班组生产现场管理,有利于企业增强竞争力,改善生产现场,消除“跑、冒、漏、滴”和“脏、乱、差”状况,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职工素质,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班组安全文化 打造特色班组
企业文化是员工在生产经营中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明。念和行为准则,是最持久、最顽强、最具激励作用的企业竞争力。班组作为企业的细胞,班组安全文化也可以说是企业的“细胞文化”。企业要建设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就必须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因为班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完成企业安全生产各项任务的最前沿“小分队”,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科学管理制度、合理的劳动组织、完善的安全措施,都要靠班组去贯彻落实。
建设班组安全文化 打造特色班组
企业文化是员工在生产经营中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明。念和行为准则,是最持久、最顽强、最具激励作用的企业竞争力。班组作为企业的细胞,班组安全文化也可以说是企业的“细胞文化”。企业要建设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就必须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因为班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完成企业安全生产各项任务的最前沿“小分队”,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科学管理制度、合理的劳动组织、完善的安全措施,都要靠班组去贯彻落实。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安全系统工程。
如果说企业是安全生产系统的机体,那么班组就是这一机体的细胞,而班组员工则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安全生产,保护员工生命安全。
近几年,我国很多行业和企业都开展了安全文化建设,但大多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只是针对企业整体层面的,而缺乏针对班组现场的。
那么,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到底应该如何开展?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
第一、严把“班组长素质工程”关。
班组安全生产工作要想一步一个脚印迈向更高层次,以保障班组成员的安全与健康,就要严把“班组长素质工程”关,对班组长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素质培训教育,以更大程度地增加他们的安全文化知识,提升他们的安全素质。
具体把关工作有以下几点:确定班组长的素质要求;规范班组长选任机制;明确班组长的安全职责;并采取“教”、“学”、“做”三者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对其进行培训;此外,还可对其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二、推行班组自我管理与全员参与。
鼓励班组成员自我管理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变他律为自律,变他责为自责。
例如,班组可以开展安全“群策、群力、群管”活动,以形成人人献计献策,人人遵章守纪,人人参与安全监督管理的工作氛围;还可以通过让员工轮流担当安全员,实行人人参与监督、参与管理,在安全生产上发挥带头与引导作用。此外,还可以在班组选举“班组安全监督员”或开展员工“安全从我做起”自评活动。
第三、实施员工亲情教化。
例如,对一般性“三违”的员工采取批评教育、当场指正,不罚款的方法;对“三违”较严重的员工进行罚款,事后给其家属“送红包”以取得其家属的帮助,通过其家属对其进行“亲情”教育;对多次“三违”屡教不改者,就依法“吊销”其“执照”,对其施以待岗培训。
这样,即可让员工对安全的态度由以前单纯的上级要求变成自己对安全的自身需要。
第四、建立作业现场员工行为标准。
为了实现现场人员作业状态标准化,我们可以建立作业现场员工行为标准。
例如,进行“6S管理”(整理、整顿、清洁、规范、素养、安全);实施安全巡检“警示制”,让作业员工定期到现场按一定巡检路线进行安全检查,并在现场进行挂牌警示,以防止员工误操作引发事故。
第五、进行班组培训优化。
为了增强班组成员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使他们的“要我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教育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包括班组长、安全员、员工、特种作业人员等)进行培训。
例如,采取“理论 技术 实物”模式对班组成员进行安全培训(即在培训员工理论、技术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现场设施、工具、装备等);推行“事先预防教育与事故案例教育相结合、单位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对班组成员进行安全教育。
第六、实施设备设施“确认操作制”。
为了防止由于误操作而导致事故发生,班组成员在操作前可以实施“顾、查、动、验”的“确认操作制”。即:回顾本岗位的操作程序、动作标准以及安全操作规程;查看人机结合面是否存在隐患与缺陷;按标准动作操作设备设施;验证设备设施反馈的信息是否正确,确认所操作的设备设施。
第七、实施作业现场健康条件标准化。
为了避免因环境污染而导致的各种员工疾病,防止员工职业病的发生,以及对于员工的某些突发疾病能够及时实施有效的现场救助,保证员工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班组可以制定现场卫生清洁标准,置备适量救护车辆、通讯系统以及具有卫生急救和基本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卫生人员。
第八、实施系统化、科学化的班组安全管理。
为了提高班组成员的整体素质、实现班组的安全生产,班组可以通过开展班前“三指”活动(即:指明上一班完成任务情况、指明安全规程和应当注意的问题、指出当班任务与具体要求。);实施“六预行为”安全管理模式(预想、预知、预查、预防、预警、预备);推行班组安全动态管理,开展班组风险防范献计献策活动,让班组成员进行充分交流与沟通,鼓励班组成员将自己亲历的、但不为人所知的一些未遂事故进行描述,以对班组全体成员起到安全教育作用。
第九、举办班组安全文化活动。
为了使班组成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以及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提高班组成员的安全综合素质,就要多举办班组安全文化活动,并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安全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可以通过:举行安全竞赛活动(如安全技能、逃生与救援技能、排查隐患和提安全合理化建议等);推行班组“安全生产周(月、日)”活动;开展班组安全文艺活动;举行班组安全亲情文化活动,以及安全“警示日”活动、举行“班组安全明星”评选活动等,让班组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班组安全文化,树立正确安全意识,提升自身安全素质。
总而言之,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要搞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先行、尽职尽责的原则,紧紧围绕企业可控、职工在控、社会同控的要求,确保实现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规范化、完整性和实用性,做到上下联动、左右协调,才能逐步形成独具行业特色的班组安全文化。
此外,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还需要在实施方法上讲究科学性、普及性和可操作性,在具体实施途径上要做到年有筹划、季有打算、月有安排、日有行动。2100433B
《班组长安全文化手册》包括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等方面内容。编写面向各行业班组长的安全文化手册,是期望在班组长的带领下,让“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的内心,让安全核心价值成为每个员工的共识;期望形成一种环境,将先进的安全生产观念文化灌输和渗透于每一个员工心里,用科学有效的安全行为文化指导和作用于班组现场的每一个环节,使合理、系统的安全管理文化落实和贯彻到基层班组的制度建设中;期望用文化的力量,使每个员工形成“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的文化惯式,使安全文化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