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薄囊蕨纲

薄囊蕨纲(学名:Leptosporangiopsida)的孢子囊壁薄,由一层细胞组成。具有各式发育完全的环带,每个孢子囊的发生是由一个细胞发育而来,孢子囊通常聚集形成孢子囊群,着生在孢子叶的背面、边缘或特化的孢子叶的边缘,囊群盖有或无,孢子少,大多数种类为同型孢子,少数水生蕨类形成孢子果,孢子囊包被在孢子果内,具有异形孢子。本纲下分为真蕨目(又称水龙骨目)、苹目和槐叶苹目三个目。

薄囊蕨纲基本信息

薄囊蕨纲常见种类

里白科Gleichniaceae

莎草蕨科Schizaeaceae

海金沙科Lygodiaceae

膜蕨科Hymenophyllaceae

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

桫椤科Cyatheaceae

稀子蕨科Monachosoraceae

碗蕨科Dennstaedtiaceae

鳞始蕨科Lindsaeaceae

竹叶蕨科Taenitidaceae

姬蕨科Hypolepidaceae

蕨科Pteridiaceae

凤尾蕨科Pteridaceae

卤蕨科Acrostichaceae

光叶藤蕨科Stenochlaenaceae

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

铁线蕨科Adiantaceae

水蕨科Parkeriaceae

裸子蕨科Hemionitidaceae

车前蕨科Antrophyaceae

书带蕨科Vittariaceae

踢盖蕨科Athyriaceae

肿足蕨Hypodematiaceae

金星蕨Thelypteridaceae

铁角蕨科Aspleniaceae

睫毛蕨科Pleurosoriopsidaceae

球子蕨科Onocleaceae

乌毛蕨科Blechnaceae

岩蕨科Woodsiaceae

球盖蕨科Peranemaceae

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三叉蕨科Aspidiaceae

实蕨科Bolbitidaceae

藤蕨科Lomaripsidaceae

舌蕨科Elapoglossaceae

肾蕨科Nephrolepidaceae

条蕨科Oleandraceae

骨碎补科Davalliaceae

雨蕨科Gymnogrammitidaceae

双扇蕨科Dipteridaceae

燕尾蕨科Cheiropleuriaceae

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槲蕨科Drynariaceae

鹿角蕨科Platyceriaceae

禾叶蕨科Grammitidaceae

剑蕨科Loxogrammaceae

查看详情

薄囊蕨纲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富贵

  • 株高100cm,冠幅100cm(乌毛)
  • 韶顺然花木场
  • 13%
  •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韶顺然花木场
  • 2022-12-08
查看价格

狼尾

  • 狼尾;狼尾规格型号:种类:狼尾 130#精品苗自然高×冠幅:25-30cm×25-30cm品牌:绿态
  • 绿态
  • 13%
  • 深圳市宸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 高度35-45cm,冠幅15-25cm
  • 瀚艺
  • 13%
  • 南宁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 2022-12-08
查看价格

  • 高度25-35cm,冠幅15-20cm
  • 瀚艺
  • 13%
  • 南宁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 2022-12-08
查看价格

不锈角钢

  • 品种:不锈钢不等边角钢;牌号:Q235;边宽1(mm):200;边宽2(mm):200;规格(mm):20mm-200mm;边厚(mm):2
  • t
  • 13%
  • 宁夏盛兴元不锈钢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螺纹

  • Ф10-25
  • t
  • 河源市2012年6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螺纹

  • Ф10-25
  • t
  • 河源市2012年4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螺纹

  • Ф10内
  • t
  • 河源市2012年6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螺纹

  • Ф10内
  • t
  • 河源市2012年5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螺纹

  • Ф25外
  • t
  • 河源市2012年5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承压型

  • 1个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8-09-30
查看价格

扩大头

  • 扩大头
  • 2373套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4-21
查看价格

富贵

  • 1.种类:富贵2.高度50-60cm、冠幅30-35cm
  • 155m²
  • 3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10-14
查看价格

外牙接头(庄)

  • Ф16外牙 (庄)
  • 1212件
  • 4
  • 天来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6-07
查看价格

外牙接头(庄)

  • Ф32外牙(庄)
  • 2591件
  • 4
  • 天来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12-08
查看价格

薄囊蕨纲苹目

苹目是浅水或湿生性植物,孢子异型,孢子囊生长在特化的孢子果中,孢子果壁是由羽片变态所形成的,孢子果内有两种不同的孢子囊群。本目只有苹科1个科三个属,我国仅苹属1个属,常见种如苹,又称四叶草或田字草。

仅苹科Marsileacea。浅水或湿生性多年生草本。常见如苹(四叶草、田字草)Marsilea quadrifolia,根状茎匍匐泥中,细长而柔软,不实叶具长柄,长7~20厘米,叶柄顶端有小叶4片,十字形,对生,薄纸质;小叶倒三角形,长与宽1~3厘米,先端浑圆,全缘,叶脉叉状,下面淡褐色,有腺状鳞片。孢子果斜卵形或圆形,长2~4毫米,被毛,于叶柄基部侧出,通常2、3个丛集,柄长1厘米以下,基部多少毗连;果内有孢子囊群约15个,每个孢子囊群具有少数大孢子囊,其周围有数个小孢子囊。夏秋季为孢子期。生于静止浅水里。常见于水池或稻田中。温带及亚热带均有分布。

查看详情

薄囊蕨纲简介

​薄囊蕨纲(Leptosporangiopsida):孢子囊为薄囊型,包括囊柄均由一个细胞发育而来。孢子囊壁仅一层细胞,有各式环带。孢子同形或异型。本纲通常分水龙骨目(Polypodiales)、苹目(Marsileales)、槐叶萍目(Salviniales)等三目。

查看详情

薄囊蕨纲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薄囊蕨纲其它种类

本纲植物在亚热带地区习见的种类还有里白科的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 (Houtt.) Nakaike),常为马尾松林下草本层的建群种;蕨科的蕨(Pteridium aquilinum (L.) Kuhn var. latiusculum (Desv.) Underw.),为山坡荒地的先锋植物,幼叶可食用,名蕨菜;乌毛蕨科的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cia (L.f.) Smith),为山地阔叶林下的优势种,可作耐阴绿化植物;海金沙科的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农地边常见,叶轴可伸长,似缠绕藤本。

是蕨类植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目,它包括绝大多数陆生或附生的蕨类,少数为湿生或水生。其孢子囊聚生成各式各样的孢子囊群。但不包被在孢子果内,孢子同型。包括:

科Family

属Genera

查看详情

薄囊蕨纲槐叶苹目

是浮游水生植物。与苹目一样也产生孢子果和异形孢子。孢子果单性、二型,分别产生大孢子囊与小孢子囊。孢子果壁是由变态的囊群盖形成。本目下分槐叶苹科与满江红科。

飘浮水生植物,生池塘、湖泊、水田和静水小河中。孢子果壁系由变态的囊群盖形成。孢子果球圆形,单性,大小孢子囊分别着生在不同的孢子果内。有2科:槐叶苹科Salviniacae茎横卧,有毛,无根。三叶轮生,上侧二叶矩圆形,表面密布乳头状突起,背面被毛,漂浮水面;下侧一叶细裂成须状,悬垂水中,形如根,称沉水叶,孢子果成簇地着生在沉水下的叶基部短枝上。满江红科Azollaceae植物体小,呈三角形、菱形或类圆形,漂浮水面;茎横卧,羽状分枝,须根下垂水中。叶无柄,深裂为上下二瓣,上瓣漂浮水面,营光合作用;下瓣斜生水中,无色素,呈复瓦状排列茎上,内测的空隙中含有胶质,并有鱼腥藻共生其中。叶内含有多量的红色花青素,幼时绿色,到秋冬时,转为红色,在江河湖泊中呈现一片红色,故名。因鱼腥藻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故满江红可作为良好的绿肥。

查看详情

薄囊蕨纲文献

观察蕨类生活史的好材料——铁线蕨 观察蕨类生活史的好材料——铁线蕨

观察蕨类生活史的好材料——铁线蕨

格式:pdf

大小:366KB

页数: 4页

铁线蕨分布广泛,容易培养,是观察蕨类生活史的好材料。将经过低温处理(4℃)的铁线蕨成熟孢子接种到培养基上,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45 d左右,孢子萌发后长成配子体,培养60 d左右,颈卵器内的受精卵萌发长出幼孢子体。将铁线蕨孢子接种到花盆内的土壤上,在室内培养2~3个月长成配子体,培养4~5个月长出幼孢子体。将培养基上的幼孢子体移栽到花盆土壤中可在室内长期培养,四季常青,孢子囊陆续分化、成熟。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格式:pdf

大小:366KB

页数: 29页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门下级分类

亚门

蕨类植物门

松叶蕨亚门

松叶蕨纲

松叶蕨目

石松亚门

石松纲

石松目

卷柏目

水韭亚门

水韭纲

水韭目

楔叶亚门

木贼纲

木贼目

真蕨亚门

厚囊蕨纲

瓶尔小草目

莲座蕨目

原始薄囊蕨纲

紫萁目

薄囊蕨纲

水龙骨目(真蕨目)

苹目

槐叶苹目

查看详情

蕨类植物门分类系统

简介

194 0年中国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将经典的十分混杂的水龙骨科 (实际上是薄囊蕨纲的绝大部分)划分为33科,促进了对蕨类植物系统的广泛探讨。世界上现有蕨类分类系统不下10个,大体上有两类:其一是以美国E.B.科普兰(1947)为代表的系统,其次是秦仁昌 (1940,1954,1957,1978)为代表的系统。各国学者根据各自所掌握的材料和观点而有所增减或变化,总的说来,在绝大多数属的划分上,国际蕨类植物学界分歧性不大,而在科,特别是科以上等级排列还莫衷一是。1940年秦仁昌在将水龙骨科分为33科的同时,提出了5条进化干,即双扇蕨类、桫椤类、蚌壳蕨类和两个绝灭祖先类,表示出各干上科的关系。其后许多学者提出系统树的设想,但由于这些系统树各自根据单方面材料,如印度学者B.K.奈亚尔等主要根据形态解剖方面材料,美国W.H.小瓦格纳等主要根据孢子囊方面材料,意大利的 R.E.G.皮基·塞尔莫利则偏重于染色体的材料等而过于简单化,有的虽有综合考虑,但例证不多,特别是在化石证据不足,生物系统学研究也还没有普遍开展的情况下要提出一个比较自然的系统树,还有待于全世界的共同努力。

分类

(按秦仁昌系统排列各科)

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松叶蕨亚门 Psilophytina

也叫裸蕨类,是原始的陆生植物类群。孢子体仅有假根,气生茎二叉分枝,叶为小型叶,无叶脉或仅有单一叶脉,孢子囊2~3枚聚生于枝端或叶腋,孢子同型。配子体雌雄同株,生地下,无叶绿体。大多已绝迹,现存仅松叶蕨目Psilotales,包括2科:松叶蕨科Psilotaceae和梅溪蕨科Tmesipteridaceae,共3属3种。其中梅溪蕨科仅1种,仅见于大洋洲;松叶蕨科有2种,我国仅松叶蕨Psilotum nudum,产于西南、华南及华东地区。

松叶蕨目 Psilotales

01.松叶蕨科 Psilotaceae

石松亚门 Lycophytina

茎干大多为二叉分歧,叶极小,有叶舌或无,螺旋状排列或4列交互对生,但都只有单一不分枝的维管束。孢子囊生于孢子叶腋,有同型(石松)和异型(卷柏)之分。现存仅石松目Lycopodiales和卷柏目Selagineales,前者包括3科:石杉科Huperziaceae、石松科Lycopodiaceae、石葱科Phylloglossaceae,后者仅卷柏科Selaginellaceae,共约1000种。常见如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石松Lycopodiastrum japonicum、灯笼草Palhinhaea cernua、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等。多产于热带,有些广泛分布于温带,通常生于林下或附生树干,部分生于干旱的石壁。其中石松孢子在工业上称石松粉,为铸造工业的优良脱膜剂,或入药。

石松目 Lycopodiales

02.石杉科 Huperziaceae

03.石松科 Lycopodiaceae

卷柏目 Selaginellales

04.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

水韭亚门 Isoephytina

水生草本,有根、茎叶的分化;具根托(属于茎),先端生不定根;茎块茎状,原生中柱,有次生生长结构;叶条形丛生,具叶舌;孢子叶有大小之分,孢子异型;配子体极度简化,有雌雄配子体之分。仅1目1科1属约60余种,即水韭目Isoetales水韭科Isoetaceae水韭属Isoetes。我国仅3种: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仅产于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可能已灭绝;宽叶水韭Isoetes japonica产于云南、日本及朝鲜;台湾水韭Isoetes taiwanensis特产于台湾。生于沼泽、沟塘淤泥中,由于人为的环境破坏,已列为国家级保护植物。

水韭目 Isoetales

05.水韭科 Isoetaceae

楔叶亚门 Sphenophytina

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有不定根;茎有节和节间之分,有时生块状茎,管状中柱到具节中柱,木质部内始式;叶小型,不发达,轮生成鞘状;孢子叶又称孢囊柄,孢子同型或异型;配子体具背腹性。出现于泥盆纪,繁盛于石炭纪。现存仅1目1科1属,即木贼目Equisetales木贼科Equisetaceae木贼属Equisetu,共29种。常见如问荆Equisetum arvense和木贼Equisetum hiemale,前者有营养茎和生殖茎(孢子茎)之分,后者则无,另如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笔管草Hippochaete debile。多生于田边、溪沟边、路边和林缘等阴湿地方。

木贼目 Equisetales

06.木贼科 Equisetaceae

真蕨亚门 Filicophytina

为现今最繁茂的蕨类植物,约有1万种以上,广布全世界;我国近2000种,广布全国。孢子体发达。茎除了树蕨外,均为根状茎,有各式中柱。木质部主要成分为管胞,少数具导管。叶为大型叶,幼叶拳卷状,长大后平展,分化为叶柄和叶片二部分。叶片为单叶或一至多回羽状分裂或复叶。孢子囊常聚集成孢子囊群生于叶边缘或背面,也有的生于特化了的孢子叶上,有或无囊群盖,孢子同型,一些水生真蕨的孢子囊则生于特化的孢子果内,孢子异型。 配子体为心脏形的叶状体,长宽一般不超过1厘米,绿色,有假根。精子器和颈卵器均生于腹面。根据孢子囊的发育方式、结构及着生位置等,可分为原始薄囊蕨纲Protolyptosporangiopsida、厚囊蕨纲Eusporangiopsida和薄囊蕨纲Leptosporangiopsida。如蕨Pteridium aquilinum、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等。

厚囊蕨纲 Eusporangiopsida

瓶尔小草目 Ophioglossales

07.七指蕨科 Helminthostachyaceae

08.阴地蕨科 Botrychiaceae

09.瓶尔小草科(箭蕨科) Ophioglossaceae

莲座蕨目 Marattiales

10.合囊蕨科 Marattiaceae

11.莲座蕨科 Angiopteridaceae

12.天星蕨科 Christenseniaceae

原始薄囊蕨纲 Protoleptosporangiopsida

紫萁目 Osmundales

13.紫萁科 Osmundaceae

薄囊蕨纲 Leptosporangiopsida

水龙骨目(真蕨目) Polypodiales(Filicales)

14.瘤足蕨科 Plagiogyriaceae

15.里白科 Gleicheniaceae

16.莎草蕨科 Schizaeaceae

17.海金沙科 Lygodiaceae

18.膜蕨科 Hymenophyllaceae

19.蚌壳蕨科 Dicksoniaceae

20.桫椤科 Cyatheaceae

21.稀子蕨科 Monachosoraceae

22.碗蕨科 Dennstaedtiaceae

23.鳞始蕨科 Lindsaeaceae

24.竹叶蕨科 Taenitidaceae

25.姬蕨科 Hypolepidaceae

26.蕨科 Pteridiaceae

27.凤尾蕨科 Pteridaceae

28.卤蕨科 Acrostichaceae

29.光叶藤蕨科 Stenochlaenaceae

30.中国蕨科 Sinopteridaceae

31.铁线蕨科 Adiantaceae

32.裸子蕨科 Hemionitidaceae

33.水蕨科 Parkeriaceae(Ceratopteridaceae)

34.车前蕨科 Antrophyaceae

35.书带蕨科 Vittariaceae

36.蹄盖蕨科 Athyriaceae

37.肿足蕨科 Hypodematiaceae

38.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

39.铁角蕨科 Aspleniaceae

40.睫毛蕨科 Pleurosoriopsidaceae

41.球子蕨科 Onocleaceae

42.岩蕨科 Woodsiaceae

43.乌毛蕨科 Blechnaceae

44.球盖蕨科 Peranemaceae

45.鳞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

46.叉蕨科 Aspidiaceae

47.实蕨科 Bolbitidaceae

48.藤蕨科 Lomariopsidaceae

49.舌蕨科 Elaphoglossaceae

50.肾蕨科 Nephrolepidaceae

51.条蕨科 Oleandraceae

52.骨碎补科 Davalliaceae

53.雨蕨科 Gymnogrammitidaceae

54.双扇蕨科 Dipteridaceae

55.燕尾蕨科 Cheiropleuriaceae

56.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

57.槲蕨科 Drynariaceae

58.鹿角蕨科 Platyceriaceae

59.禾叶蕨科 Grammitidaceae

60.剑蕨科 Loxogrammaceae

苹目 Marsileales

61.苹科 Marsileaceae

槐叶苹目 Salviniales

62.槐叶苹科 Salviniaceae

63.满江红科 Azollaceae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