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节能减排研究所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及北京市教委等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近五年获省部级科技奖1项。 2100433B
建筑可再生能源及其建筑一体化技术研究
建筑节能技术研究
建筑智能化及建筑火灾安全研究
我国尚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资源、影响环境的建筑业,应全面实施绿色施工,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节能减排指导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
研究显示,浅色屋顶要比深色屋顶更能有效反射太阳热量。在夏季,浅色屋顶的楼房更凉快,对空调的需求也较少,从而更节省能源。与浅色屋顶相比,深色屋顶不仅吸收大量热量,而且还将热量释放到大气层,这些热量被云层...
2008年5月初,美国《福布斯》杂志也发表了布莱恩·文费尔德(Brian Wingfield)的文章《美国最绿色的大学》,提出了10所最绿色的大学名单。它们是:哈佛大学、纽约大学、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
建筑节能减排政策评价研究
随着社会环保理念的不断发展,建筑节能减排政策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对我国建筑节能减排政策的背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并就我国建筑节能减排政策评价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北京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与材料研究所,源于2007年成立的结构工程研究所,现任所长是李悦教授。目前涵盖结构工程与土木工程材料两个学科,结构工程与材料研究所以教学科研并重,具有师资力量强、高水平专家多、整体科研力量强的特点。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8人、讲师3人。二级教授4名,博士生导师7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名,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4名,北京市人才强教拔尖创新人才3名,北京市高层次人才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7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200余名。
北京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与材料研究所承担着土木工程(结构方向)研究生和本科生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及相应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教学指导。承担国家精品课程建设1项(薛素铎教授,“建筑抗震设计”),北京市精品课程建设2项(赵均教授,“混凝土结构”;霍达教授,“土木工程概论”),教材建设项目多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和北京市教学成果奖10余项。张爱林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刘学春获得2011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2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提名奖。
北京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与材料研究所依托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材料二级学科、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在学科建设、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各类项目百余项,在大跨空间结构、复杂钢结构、高层建筑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结构抗震与优化、结构减震控制、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结构检测与维修加固、再生混凝土结构、村镇建筑抗震节能结构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的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科技进步奖3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0余部,编制标准规范10余本。 2100433B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现任所长及学科带头人:彭永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工学博士。他是恢复高考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首届硕士学位研究生。现任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兼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111计划”“京津冀区域环境污染控制”创新引智基地主任。先后获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入选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他针对污水脱氮除磷处理的重大需求,不断地突破关键技术,为提高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建设、升级改造和运行控制水平以及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131项并转让55项;出版专著7本,3本是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也是本学科相应领域中的第一部专著。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80余篇、其中IF 5.0的80余篇。培养工学博士66人,有2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人获提名奖。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建立于1978 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环境工程专业并于1981 年获得了首批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