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为改善生态,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相继在 “三北”地区、长江、珠江、淮河等重要江河流域实施了一系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这些工程已被国家整合为三北、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湖北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省份,有60个县(市、区)被国家列入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范围,项目区建设范围总土地面积18673.5万亩。建设规模为:营造成林面积 4451.5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 1254.75万亩,封山育林 1267.65亩,飞播造林 157.35万亩,幼林抚育 784.5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989.85万亩;现有林管护1108.2万亩。
我省长江中下游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由多个防护林建设工程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现已经或即将启动的国债长防林项目、农发长防林项目、日援汉江防护林、德援长江防护林、鄂北防护林、淮河及太湖流域防护林、土地沙化治理等项目,都是这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长防林第一期工程建设从1989年开始启动,2000年结束;第二期工程已经从2001年启动。第二期长防林的资金来源,包括国债、农业发展资金、外资和地方投入等方面。
1989年国家长防林一期工程工程实施,为我省治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国家林业局的支持和关怀下,我省宜昌、秭归、巴东、谷城四县市先行启动了长防林试点工程,1990年又有14个县市列入一期工程,到 1999年,全省先后有29个县市被国家纳入长防林工程治理范围。特别是近两年国家债券资金加大了对长江防护林工程的投入,并实行资金管理“报帐制”,为我省长防林工程注入了新活力。多年来,经过各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累计完成长防林工程营造林面积2741.5万亩,占国家计划的154.2%,占一期工程规划的182.7%。其中植苗造林927.6万亩,直播造林25.4万亩,飞播造林61.4万亩,低改280.8万亩,幼林抚育167万亩,封山育林1153万亩。在长防林工程营造林中, 完成国家重点工程营造林1345.9万亩 ,占国家计划的121.3%,高起点、高标准集中连片治理(500—10000亩)的有4053处,面积达553万亩,占重点工程造林的41.1%。完成一般工程营造林1081.9万亩,占国家计划的 232.4%,完成四旁植树3.5亿株,容器育苗5.1亿株。全省十年投入长防工程建设资金2988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 12427万元(含中央债券投资4800万元),占总投资的41.5%;省地县财政配套资金7730万元,占25.8%,其中,省财政配套2393万元,地县配套5337万元。部门集资4361万元,群众自筹5363万元。
长江中下游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实施,对项目区乃至整个湖北省将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可以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二是通过中幼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现有林管护,可以使项目区林分质量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三是项目实施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对推动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四是项目建成后,将确保项目区内大中型水利工程以及长江中下游流域城市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质量,同时对根治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推动长江中下游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长江经济带的腾飞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9年9月3日,在渝全国人大代表视察了云阳长江防护林柏木叶蜂虫害情况。
重庆市森防站负责人介绍说,云阳12万亩长江防护林全部遭受柏木叶蜂重度灾害,有万余亩死亡,且每年死亡面积成倍增长,若不及时有效防治,12万亩防护林将在10年内全部死光。
据了解,云阳长江防护林是1958年起历经10余年建设而成的,林带全长60余公里,是万里长江和三峡库区一道独特的生态屏障。自上世纪80年代长江防护林发生柏木叶蜂虫害后,当地政府多次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但由于树种单一、面积太大、害虫自然死亡率低等原因,柏木叶蜂虫害一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日前,在渝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加大投入,标本兼治,切实遏制云阳长江防护林虫害,保护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
2009年8月17日,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湖北林科院林业所专家、学者一行6人,在重庆市林业局领导、涪陵区人民政府领导和区林业局领导的陪同下,到涪陵考察长防林建设情况和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有关情况,调研组由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肖文发带队。
调研组一行首先实地查看了长江两岸示范段建设涪陵第五中学校地段的城周屏障森林工程实施情况,随后前往涪陵区白涛街道三门子村、小田溪村考察长江防护林一期工程建设实施的柏树林成效和柏林村石漠化情况。
在下午的座谈会上,涪陵区首先向专家组汇报了全区长防林成效、长江两岸森林工程实施情况和三峡工程后续工程规划进展情况。全区长防林工程建设,规划面积45万亩,截止2000年,完成造林33.1万亩,累计完成投资近2000万元。由于立地条件差,土地瘠薄,后续投入没跟上,加上经历了2006年特大干旱,长防林建设成效保存了30%。长江两岸示范段工程,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生态、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实施,春季累计完成造林5.7034万亩,占任务8.0561万亩的70.8%。全区三峡工程后续规划以长江绿起来,农民收入增加为总体目标,进展顺利。
调研组认为:涪陵的长江防护林工程保存下来的效果还是很不错,在土地瘠薄,投资不足的情况下,使森林覆盖率还增加了4.5个百分点,说明作用还是很大。同时要求:涪陵要高度重视石漠化现象,并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治理;多提供有关水土流失,泥沙排入乌江的流量,以及长江防护林典型案例成功的报告,为长江防护林三期工程提供重要资料;要搞好长江防护林规划,规划要细,按照1:10000制作规划图,要落实到每个山头地块,尽量不要走基础设施建设之路,从提高能力方面去做文章。
最后,市林业局副局长邓东华对下步工作作了安排:一是要高度重视规划工作,要将规划做细、做实,严格选择树种和物种,科学、合理规划,注重规划的严密性和精确性。二是加强工作,做好将长江两岸森林工程纳入长防林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打有准备之战;三是已经在实施中反映的问题,要收集汇总上报情况,以解决存在的问题,明确模糊性的问题。四是市局要加强同中国林科院的联系,搞好衔接工作,并组织力量指导、支持四个实施示范段建设的区县搞好工作。 2100433B
10月8日,国家林业局召开的长江流域等防护林工程“十五”建设成就新闻发布会透露,“十一五”期间,长江流域等重点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将完成人工造林342.66万公顷,封山育林305.5万公顷,飞播造林36.6万公顷,低效林改造547.76万公顷。
据国家林业局长防林工程建设工程管理办公室主任魏殿生介绍,“十一五”期间,国家林业局将突出工程特色建设,强化重点区域,建设亮点工程,积极调整工程建设管理思路,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将积极推进低效防护林改造,加快生态系统功能恢复的步伐,突出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和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及沿线的治理,重点构筑三峡库区周边和南水北调源头及沿线生态屏障。
“十一五”期间,长江流域等重点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将强化重点区域,建设亮点工程。突出沿海一条线,建设绿色万里海疆,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全面实施。突出三峡库区,以长江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工程为依托,加强库区周边绿化带建设,确保长江中上游主要湖库地区生态安全。突出南水北调中线源头及沿线地区,在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基础上,将南水北调源头及沿线绿化作为建设重点,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突出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建设“两湖”绿色屏障。将洞庭湖、鄱阳湖作为工程建设的重点,加快湖库周围防护林体系建设,确保长江中游主要湖库地区生态安全。突出石漠化地区,加强西南石漠化地区的治理力度,加快封山育林,推广多种建设与治理模式,使干石山尽快恢复植被。突出粮食主产区,将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等我国粮食主产区作为平原绿化的主战场,加强村屯四旁植树,强化生态文明村建设,主动为标准农田配置高标准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国家林业局将调整工程建设指导思想,全面加快发展步伐;调整工程建设方式,大力推行产业拉动和非公有制林业;调整工程建设内容,构建综合防护林体系;调整工程投入标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调整工程建设机制,增强工程持久动力;调整工程管理方式,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为保护长江一江清水,充分利用长江水利资源优势,国家决定引水入京,配套实施了长江上游防护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平利地处长江重要支流汉江的源头,是岚河、黄洋河和坝河的发源地,平利先后采取了系列措施实施了河流和湿地保护,对全县河流两侧第一山脊线以下全部划入生态工益林,继续深入实施长江上游防护林工程建设。长江防护林工程实施以来,森林覆盖率提高,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侵蚀量显著降低,各地区新营造或更新了大片大片河(海)岸、平原绿化、农田林网绿化等基干林带,宜林荒山变森林。
据相关统计显示,道路、沟渠、河流两岸绿化率达到了85%以上。初步建立的防护林体系形成了区域农业生产和水利设施的生态屏障,增强了抵御旱、洪、风沙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扩大了生物生存空间,珍稀动植物种群数量也不断增加。
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下,建设了一批用材林、经济林基地,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增长。农民人均因林纯收入明显增加,初步形成林产品资源生产基地。区划的生态公益林受到有效保护,为森林生态分类经营实践奠定了很好的经验基础。河水之清、之秀、之洁成为平利的一张名片。
这个是沿海的防护林。
【1】三北防护林对防治沙尘暴的直接作用主要是减弱动力。虽然大气环流形成的大风不是人力所能消除的,但是通过加强林草植被建设,可以减弱地表风速,达到减轻沙尘暴的效果。这是三北工程的直接功能。最根本的是通过...
沿海防护林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村庄免受或减轻台风造成的损失,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为沿海居民提供用材、薪炭和经济林果等。
长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可持续性评价
在系统总结长江防护林体系工程20年建设目标实施与成效的基础上,针对工程自身和外部条件,对可持续经营、可持续发展及后续建设基本思路与重点进行分析评价。
安徽长江防护林工程区坡耕地混农造林研究
安徽省长防林工程区约有2万hm^2坡耕地,是水土流失最严重也是治理难度最大的地类。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前提下,经过近10年的探索,根据混农造林的时空结构,研究推广了几种适合于工程区发展的混农造林模式。混农造林以其投入低、效益高、见效快,已经成为长防林工程区25°以下坡耕地改造的主要方式。
央视网消息:长江防护林工程共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是1989-2000年,二期建设是2001-2010年,三期建设是2011-2020年。按照国家的规划,下一步,长江防护林工程将继续以长江经济带为建设重点,通过工程建设,基本建成以防护林为主体,农田林网和绿色通道为网络、城镇乡村绿化为节点的生态防护体系,有效提升流域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优良的生态条件,切实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维护长江生态安全。
长江防护林工程,中国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的统称。
包括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和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等。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全长6 300千米,流域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18.8%和3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涉及范围包括12个省(区、市)的645个县,总面积160万平方千米。建设目标是以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为中心,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多林种、多树种,网、带、片合理配置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7省(市)208个县,建设规模为105万公顷,建设目标是防治水害,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配套实施,发挥森林对农业和水利的生态保障作用。从2001年起,为构建新世纪林业生产布局,国家林业局把上述工程整合到林业六大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中,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绩。
《防护林科技》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收录。
据2018年9月24日中国知网显示,《防护林科技》共出版文献7919篇。
据2018年9月2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防护林科技》载文量为7217篇。
据2018年9月24日中国知网显示,《防护林科技》总被下载474154次、总被引21074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137、(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082。
据2018年9月2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防护林科技》被引量为14767次、下载量为73778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防护林科技》影响因子为0.26,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4719名,在林业(66种)中排第46名。
2000年,《防护林科技》获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奖。
《防护林科技》是Caj-cd规范获奖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