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环境是一个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我们破坏了环境,这等于破坏了我们生存的条件。 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水资源。据有关资料报道:排水系统的铺设...
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环境是一个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我们破坏了环境,这等于破坏了我们生存的条件。 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水资源。据有关资料报道:排水系统的铺设...
是一种雨水收集设施,占地面积大,一般可建造于城市广场、绿地、停车场等公共区域的下方,主要作用是把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存其内 ,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雨水慢慢地排出。
人工沟渠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人工沟渠主要指以排水和灌溉为目的人工挖掘的水道。人工沟渠作为排水和引水的廊道改善了土壤的结构、促进了作物的生长,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人工沟渠这种景观的存在对周围的环境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水文效应是被大家普遍接受的生态环境效应。在整个降雨期间或之后,观察显示出沟渠对出口径流的贡献:一些沟渠收集和向河流输送水;另一些沟渠收集水但是减慢了水流的速度。本文从水文效应、对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及其生境的影响到对生态环境整体影响方面总结了人工沟渠的生态环境效应,并对其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最大限度发挥人工沟渠的生态环境效应,改善整个生态环境。
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使得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愈来愈严重,加速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危机\"。城市绿地能够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吸收作用、隔离阻挡作用、蒸腾以及蒸散作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降温、增湿、固碳释氧、降噪、抗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个方面。关于城区绿地对6种生态环境要素的改善程度、影响范围、机理问题以及不同植被种类生态环境效应的差异情况等,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大量详细的研究。基于传统实地观测数据进行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是目前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部分学者开始使用遥感技术手段研究城区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在总结和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研究内容的不同着手,主要总结并系统评估了目前关于城市绿地6种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城市人工水体建设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现代城市人水和谐的理念
1.2 城市人工水体建设的科学问题
1.2.1 气象效应
1.2.2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影响
1.2.3 防洪功能
1.2.4 水生态环境保护
1.2.5 水质演化和保护
1.2.6 水资源综合利用
第2章 城市水系统模型群耦合模拟技术
2.1 郑东新区水系
2.1.1 地理位置
2.1.2 郑东新区概念规划概述
2.1.3 龙湖水系概述
2.2 研究内容描述
2.3 模型群耦合模拟系统
2.4 研究方法与关键技术
2.4.1 研究方法
2.4.2 关键技术
第3章 陆地水体的气象效应
3.1 陆地水体的气象效应研究现状
3.1.1 陆地水体气象效应的观测研究进展
3.1.2 陆地水体气象效应的理论研究进展
3.1.3 陆地水体气象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3.2 陆地水体气象效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理论
3.2.1 陆地水体的动力学理论
3.2.2 陆地水体的热力学理论
3.3 陆地水体气象效应观测事实
3.3.1 水系对气象因子的影响分析
3.3.2 水陆的交互影响分析
3.4 水体环境效应的数值模拟方法
3.4.1 陆地水体环境效应的二维非静力平衡数值模拟
3.4.2 城市水体环境效应的三维数值模拟
3.5 龙湖水体气象效应的数值模拟应用研究
3.5.1 龙湖水体气象效应敏感性数值试验方案设计
3.5.2 龙湖水体气候效应结果分析
第4章 人工水体的地下水效应与地质灾害分析
4.1 地下水运动描述
4.2 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4.2.1 渗透稳定性问题
4.2.2 边坡(基坑)稳定性分析
4.3 浅层地下水数值模拟与预测
4.3.1 水文地质模型概化
4.3.2 数学模型及求解
4.3.3 模型校正与验证
4.3.4 成湖方案的预测与优化
4.4 人工水体地质灾害分析
4.4.1 湖体开挖后的渗漏问题
4.4.2 农田浸没及次生盐渍化问题
4.4.3 湖体开挖的稳定性问题
第5章 城市雨洪模拟
5.1 城市化及城市洪涝灾害的特点
5.1.1 城市化的水文响应
5.1.2 城市洪涝灾害
5.2 城市区产流计算模型与方法
5.2.1 水面产流计算
5.2.2 水田产流计算
5.2.3 旱地产流计算
5.2.4 城镇产流计算
5.2.5 总产流量计算
5.3 城市区汇流模型与方法
5.4 城市雨洪模型简介
5.4.1 蓄水、处理、溢流模型
5.4.3 沃林福特模型
5.4.4 伊利诺排水模型
5.5 龙湖水系与城市防洪关系研究
5.5.1 研究内容
5.5.2 研究路线
5.5.3 计算方法
5.5.4 龙湖水系规划
5.5.5 计算结果
5.5.6 主要研究结论
第6章 城市水系生态系统构建
6.1 水生态系统构建的基本理论
6.1.1 水陆交错带理论
6.1.2 湖泊生态系统氮、磷循环理论
6.1.3 水生态系统能值转换理论
6.1.4 系统动力学思想
6.2 水生态系统构建的技术体系
6.2.1 水生态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
6.2.2 水生态系统设计的技术路线
6.2.3 龙湖生态系统概念设计
6.3 龙湖水生生态系统具体方案设计
6.3.1 环湖带生态设计方案
6.3.2 湖体生态系统设计方案
6.4 水环境生态保护效益分析
6.4.1 湖岸带子系统生态保护效应
6.4.2 湖体子系统生态保护效应
6.4.3 龙湖水环境生态保护工程系统效益分析
6.5 生态风险分析
6.6 水环境保护应急方案
6.6.1 应急技术措施
6.6.2 应急组织措施
6.7 龙湖生态工程实施与运行管理
6.7.1 龙湖生态工程的概述
6.7.2 龙湖水环境辅助生态措施
6.7.3 龙湖生态工程实施技术支撑
6.7.4 龙湖水生态保护系统运行管理方法
6.7.5 研究结论
第7章 水环境要素演化规律分析
7.1 水量水质联合模拟数学理论和方法
7.1.1 河网非稳态水量水质数学模型
7.1.2 二维非稳态水量水质数学模型
7.1.3 水质参数的分析
7.2 龙湖水系水环境要素模拟问题描述
7.2.1 水环境要素模拟标准
7.2.2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7.2.3 水文设计条件分析
7.3 工程调控措施
7.4 龙湖水体工程调控措施的应用及影响分析
7.4.1 龙湖水体研究问题概述
7.4.2 工程调控措施对龙湖湖体的水环境影响分析
7.4.3 工程调控措施对港汊的水环境影响分析
7.4.4 不同湖深方案综合调控措施的水环境影响分析
7.4.5 推荐方案
第8章 水资源综合利用
8.1 城市水资源利用的研究动态及发展状况
8.1.1 城市污水和雨水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8.1.2 国外城市污水及雨水资源利用的发展概况
8.1.3 国内城市污水及雨水资源利用的发展概况
8.2 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途径
8.3 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方案研究
8.3.1 城市杂用水利用
8.3.2 生态景观利用
8.3.3 农业灌溉利用
8.3.4 地下水回灌利用
8.3.5 工业利用
8.4 郑东新区水资源综合利用
8.4.1 研究背景
8.4.2 城市生活污水资源利用
8.4.3 龙湖水体资源综合利用
8.4.4 雨水资源利用
8.4.5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9章 城市水文化建设
9.1 水文化内涵
9.1.1 水文化概念
9.1.2 水文化内容
9.1.3 水文化特征
9.2 水文化建设
9.2.1 水文化建设原则
9.2.2 水文化建设方法
9.2.3 水工生态修复工程
9.3 水文化发展
9.3.1 天人合一
9.3.2 自然循环大系统保护
9.4 龙湖水文化建设研究实例
9.4.1 历史文化的传承
9.4.2 历史与现代文明的交融
参考文献
本书介绍了现代城市人水和谐建设的基本概念,针对城市人工水体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科学问题提出了模型群耦合的思想,以人工水系为纽带,集成中尺度天气分析、地表水、地下水、水量水质模拟技术,通过联合运用工程、生态与管理措施,分析了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城市防洪、水资源综合利用、水文化建设等相互关系,研究了水系统的演变规律,提出了一整套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可行的实施措施。
本书可供从事水资源规划、水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的科研、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城市人工水体的气象效应与局地环境变化》是有限域水体气象效应与局地环境变化研究成果的系统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水体气象效应的观测研究、水体和大气湍流交换理论、水体动力和热力效应数学模型求解方法,以及水体气象效应数值模式的构造及其应用。
《城市人工水体的气象效应与局地环境变化》可供从事气象、水文、生态和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研究生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