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封面
城市形态学、建筑类型学与转型中的城市
内容简介
Preface
Chapter 1 The Structure of Urban Form:Conzenian and Caniggian Ideas
Chapter 2 British Urban Morphology:The Conzenian Tradition
Chapter 3 How Cities Internalize their Former Urban Fringes: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Chapter 4 Urban Transformation in an Inner City Area:Morphological Processes in Shieldfield,Newcastle upon Tyne,UK
Chapter 5 Saverio Muratori and the Italian School of Planning Typology
Chapter 6 From Muratori to Caniggia: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talian School of Design Typology
Chapter 7 Research on Chinese Urban Form:Retrospect and Prospect
Chapter 8 Residential Building Types as an Evolutionary Process:The Guangzhou Area,China
Chapter 9 Preserving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Chinese Cities in Urban Design through a Typomorphological Approach
封底 2100433B
源自英德两国的康泽恩城市形态学和源自意大利的建筑类型学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补充的理论学派,在城市的历史保护与发展研究方向具有独到之处。本书系统介绍了它们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核心理论及应用价值,其中特别包含了对中国城市的案例研究。本书可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与建筑历史研究及遗产保护、城市形态学等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参考。
要看你这个是住宅还是商业用的,其实这个对工程量没有影响的。希望能够帮到你,感谢你的采纳!居住建筑即可!
建筑类型可有多种解释。一是指建筑的主要用途,如: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等)、农用建筑等;二是指建筑的结构类型,如:墙承重结构(砌体墙承重的,如砖混结构)、骨架结构(多层的:框架结构、板...
正视图,俯视图,侧视图,其他的还有断面图,平面布置图,纵剖图等
浅析建筑类型学对城市与建筑关系的影响
介绍了建筑类型学的概念及特点, 并对建筑类型学的本质及设计方法作了阐述,以及用建筑类型学研究城市与建筑的关系.
徽州民居的建筑类型学研究
徽州民居是我国传统古民居的代表之一。通过对建筑类型学的相关理论的探讨入手,以此为理论依据,对徽州民居演变过程中所包含的建筑类型学思想进行分析,最后针对中国建筑的发展进行思考,发表了几点观点。
10月31日上午,首届“世界城市日”全球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这是联合国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日,也是第一个由中国政府倡导并成功设立的国际日。
31日上午的全球启动仪式由上海市副市长蒋卓庆主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宣读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来的贺信,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和上海市市长杨雄分别致辞。在启动仪式最后,与会的重要嘉宾共同开启了首届“世界城市日”的标识装置。
“世界城市日”的设立创意来自于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于当年10月31日圆满落幕,在当天举办的高峰论坛上正式发布的《上海宣言》建议将这一天定为“世界城市日”,让上海世博会的理念与实践得以延续,激励人类为城市创新与和谐发展而不懈追求与奋斗。2013年12月28日,第68届联合国大会最终通过决议,决定自2014年起将每年10月31日设立为“世界城市日”。
本届“世界城市日”的主题是“城市转型与发展”。通过各国城市发展实践证明,只有摆脱原先高污染、高能耗、粗放式的传统发展模式,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上午的启动仪式之外,31日下午还同时举行了6场系列论坛活动,分别是“上海2040高峰论坛”、“全球城市论坛”、“2014国际健康城市论坛”、“第三届公共外交国际论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论坛”与“地下管线与城市安全学术论坛”,从城市建设发展、社会经济生活以及环境资源保护等各个方面探讨城市转型与发展当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据了解,为了配合此次世界城市日“城市转型与发展”的主题,景观灯光设计以绿色为主打,呼吁全球的城市和上海一起关注环保等话题。也正是为了配合这一主题,所有灯光都在原有景观基础上设计完成,更加体现节能环保。
《知识城市:中国城市转型的路径选择》有助于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拓展城市转型新的视野,规避西方走过的老路。增加城市转型的路径选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我国城镇化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王志章,管理学博士、西南大学教授、华侨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美中国教基金会董事、国家及重庆市社科基金同行(社会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通讯评议专家。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在武汉大学、湖北省委和美国学习、工作;1998年入选国家人事部主编的《中国专家大词典》、《世界华人大词典》。2007年引进到西南大学以来,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研究攻关项目、重大委托和一般规划项目、国侨办、国家外专局、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重庆市社科重大招标等省部级以上和横向课题22项,出版《对外文化传播学引论》、《电影·对外传播电影》、《硅谷怎么办》、《知识城市》、《创业环境与中国高新产业发展》、《硅谷华人软硬实力与国家软实力构建》等多部专著,在《光明日报》、《中国软科学》、《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城市发展研究》、《联合早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中国城市化、城市社会学、知识城市等。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全面总结三亚“城市双修”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3月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安排部署在全国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简称“城市双修”)工作,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目标,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指导意见》指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客观需要,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
《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将“城市双修”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治理“城市病”,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让群众在“城市双修”中有更多获得感。
《指导意见》明确了开展“城市双修”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以政府主导,协同推进;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保护优先,科学推进。要求2017年,各城市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完成一批有成效、有影响的“双修”示范项目;2020年,城市“双修”工作初见成效,“城市病”得到有效治理。
《指导意见》从四个方面对推动“城市双修”工作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一是完善基础工作,统筹谋划“城市双修”。要求开展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调查评估,编制城市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专项规划,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统筹谋划、有序推进“城市双修”。
二是修复城市生态,改善生态功能。要求尊重自然生态环境规律,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取多种方式、适宜的技术,系统地修复山体、水体和废弃地,构建完整连贯的城乡绿地系统。
三是修补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要求填补城市设施欠账,增加公共空间,改善出行条件,改造老旧小区。在此基础上,保护城市历史风貌,塑造城市时代风貌。
四是健全保障制度,完善政策措施。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创新管理制度,积极筹措资金,加强监督考核,鼓励公众参与。住房城乡建设、规划部门要争取城市主要领导的支持,将“城市双修”工作列入城市人民政府的主要议事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