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现物质磁性现象和应用磁性材料的国家。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关于天然磁性材料(如磁铁矿)的记载。11世纪就发明了制造人工永磁材料的方法。1086年《梦溪笔谈》记载了指南针的制作和使用。1099~1102年有指南针用于航海的记述,同时还发现了地磁偏角的现象。
近代,电力工业的发展促进了金属磁性材料──硅钢片(Si-Fe合金)的研制。永磁金属从 19世纪的碳钢发展到后来的稀土永磁合金,性能提高二百多倍。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软磁金属材料从片状改为丝状再改为粉状,仍满足不了频率扩展的要求。
20世纪40年代,荷兰J.L.斯诺伊克发明电阻率高、高频特性好的铁氧体软磁材料,接着又出现了价格低廉的永磁铁氧体。
50年代初,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美籍华人王安首先使用矩磁合金元件作为计算机的内存储器,不久被矩磁铁氧体记忆磁芯取代,后者在60~70年代曾对计算机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50年代初人们发现铁氧体具有独特的微波特性,制成一系列微波铁氧体器件。压磁材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即已用于声纳技术,但由于压电陶瓷的出现,使用有所减少。
后来又出现了强压磁性的稀土合金。非晶态(无定形)磁性材料是近代磁学研究的成果,在发明快速淬火技术后,1967年解决了制带工艺,正向实用化过渡。
1、磁性材料的磁化曲线
磁性材料是由铁磁性物质或亚铁磁性物质组成的,在外加磁场H 作用下,必有相应的磁化强度M 或磁感应强度B,它们随磁场强度H 的变化曲线称为磁化曲线(M~H或B~H曲线)。
磁化曲线一般来说是非线性的,具有2个特点:磁饱和现象及磁滞现象。即当磁场强度H足够大时,磁化强度M达到一个确定的饱和值Ms,继续增大H,Ms保持不变;以及当材料的M值达到饱和后,外磁场H降低为零时,M并不恢复为零,而是沿MsMr曲线变化。材料的工作状态相当于M~H曲线或B~H曲线上的某一点,该点常称为工作点。
2、软磁材料的常用磁性能参数
饱和磁感应强度Bs:其大小取决于材料的成分,它所对应的物理状态是材料内部的磁化矢量整齐排列。
剩余磁感应强度Br:是磁滞回线上的特征参数,H回到0时的B值。
矩形比:Br∕Bs
矫顽力Hc:是表示材料磁化难易程度的量,取决于材料的成分及缺陷(杂质、应力等)。
磁导率μ:是磁滞回线上任何点所对应的B与H的比值,与器件工作状态密切相关。
初始磁导率μi、最大磁导率μm、微分磁导率μd、振幅磁导率μa、有效磁导率μe、脉冲磁导率μp。
居里温度Tc:铁磁物质的磁化强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达到某一温度时,自发磁化消失,转变为顺磁性,该临界温度为居里温度。它确定了磁性器件工作的上限温度。
损耗P:磁滞损耗Ph及涡流损耗Pe P = Ph + Pe = af + bf2+ c Pe ∝ f2 t2 / ,ρ 降低,降低磁滞损耗Ph的方法是降低矫顽力Hc;降低涡流损耗Pe 的方法是减薄磁性材料的厚度t 及提高材料的电阻率ρ。在自由静止空气中磁芯的损耗与磁芯的温升关系为:总功率耗散(mW)/表面积(cm2)
3、软磁材料的磁性参数与器件的电气参数之间的转换
在设计软磁器件时,首先要根据电路的要求确定器件的电压~电流特性。器件的电压~电流特性与磁芯的几何形状及磁化状态密切相关。设计者必须熟悉材料的磁化过程并拿握材料的磁性参数与器件电气参数的转换关系。设计软磁器件通常包括三个步骤:正确选用磁性材料;合理确定磁芯的几何形状及尺寸;根据磁性参数要求,模拟磁芯的工作状态得到相应的电气参数。
又叫磁性材料。
磁性材料,是古老而用途十分广泛的功能材料,而物质的磁性早在3000年以前就被人们所认识和应用,例如中国古代用天然磁铁作为指南针。现代磁性材料已经广泛的用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例如将永磁材料用作马达,应用于变压器中的铁心材料,作为存储器使用的磁光盘,计算机用磁记录软盘等。可以说,磁性材料与信息化、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国防、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
而通常认为,磁性材料是指由过度元素铁、钴、镍及其合金等能够直接或间接产生磁性的物质。
是单相断路器
主要的区别就是贴片的体积减小了,没有引脚,省了很多材料。因为科技的进步,工艺的要求,将以前由电容,电感,电阻,等元器件组成的电路元器件,变成用机器贴片机来组装的贴片电阻,贴片电容,贴片电感,贴片变压器...
一、单极型器件单极型器件也称场效应管,简称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它是一种电压控制型器件,由输入电压产生的电场效应来控制输出电流的大小。它工作时只有一种载流子(多数载...
磁性材料具有磁有序的强磁性物质,广义还包括可应用其磁性和磁效应的弱磁性及反铁磁性物质。磁性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物质按照其内部结构及其在外磁场中的性状可分为抗磁性、顺磁性、铁磁性、反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物质。
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物质为强磁性物质,抗磁性和顺磁性物质为弱磁性物质。磁性材料按性质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前者主要有电工钢、镍基合金和稀土合金等,后者主要是铁氧体材料。按使用又分为软磁材料、永磁材料和功能磁性材料。功能磁性材料主要有磁致伸缩材料、磁记录材料、磁电阻材料、磁泡材料、磁光材料,旋磁材料以及磁性薄膜材料等,反映磁性材料基本磁性能的有磁化曲线、磁滞回线和磁损耗等。
1、永磁材料 一经外磁场磁化以后,即使在相当大的反向磁场作用下,仍能保持一部或大部原磁化方向的磁性。对这类材料的要求是剩余磁感应强度Br高,矫顽力BHC(即 磁性材料抗退磁能力)强,磁能积(BH)(即给空间提供的磁场能量)大。相对于软磁材料而言,它亦称为硬磁材料。永磁材料有合金、铁氧体和金属间化合物三类。
①合金类:包括铸造、烧结和可加工合金。
铸造合金的主要品种有:AlNi(Co)、FeCr(Co)、FeCrMo、FeAlC、FeCo(V)(W);烧结合金有:Re-Co(Re代表稀土元素)、Re-Fe以及AlNi(Co)、FeCrCo等;可加工合金有:FeCrCo、PtCo、MnAlC、CuNiFe和AlMnAg等,后两种中BHC较低者亦称半永磁材料。
②铁氧体类:主要成分为MO·6Fe2O3,M代表Ba、Sr、Pb或SrCa、LaCa等复合组分。
③金属间化合物类:主要以MnBi为代表。
永磁材料有多种用途。
①基于电磁力作用原理的应用主要有:扬声器、话筒、电表、按键、电机、继电器、传感器、开关等。
②基于磁电作用原理的应用主要有:磁控管和行波管等微波电子管、显像管、钛泵、微波铁氧体器件、磁阻器件、霍尔器件等。
③基于磁力作用原理的应用主要有:磁轴承、选矿机、磁力分离器、磁性吸盘、磁密封、磁黑板、玩具、标牌、密码锁、复印机、控温计等。其他方面的应用还有:磁疗、磁化水、磁麻醉等。
根据使用的需要,永磁材料可有不同的结构和形态。有些材料还有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之别。
2、软磁材料
它的功能主要是导磁、电磁能量的转换与传输。因此,对这类材料要求有较高的磁导率和磁感应强度,同时磁滞回线的面积或磁损耗要小。与永磁材料相反,其Br和BHC越小越好,但饱和磁感应强度Bs则越大越好。
软磁材料的一种--铁粉芯
软磁材料大体上可分为四类。
①合金薄带或薄片:FeNi(Mo)、FeSi、FeAl等。
②非晶态合金薄带:Fe基、Co基、FeNi基或FeNiCo基等配以适当的Si、B、P和其他掺杂元素,又称磁性玻璃。
③磁介质(铁粉芯):FeNi(Mo)、FeSiAl、羰基铁和铁氧体等粉料,经电绝缘介质包覆和粘合后按要求压制成形。
④铁氧体:包括尖晶石型──M O·Fe2O3 (M 代表NiZn、MnZn、MgZn、Li1/2Fe1/2Zn、CaZn等),磁铅石型──Ba3Me2Fe24O41(Me代表Co、Ni、Mg、Zn、Cu及其复合组分)。 软磁材料的应用甚广,主要用于磁性天线、电感器、变压器、磁头、耳机、继电器、振动子、电视偏转轭、电缆、延迟线、传感器、微波吸收材料、电磁铁、加速器高频加速腔、磁场探头、磁性基片、磁场屏蔽、高频淬火聚能、电磁吸盘、磁敏元件(如磁热材料作开关)等。
3、矩磁材料和磁记录材料
主要用作信息记录、无接点开关、逻辑操作和信息放大。这种材料的特点是磁滞回线呈矩形。
4、旋磁材料
具有独特的微波磁性,如导磁率的张量特性、法拉第旋转、共振吸收、场移、相移、双折射和自旋波等效应。据此设计的器件主要用作微波能量的传输和转换,常用的有隔离器、环行器、滤波器(固定式或电调式)、衰减器、相移器、调制器、开关、限幅器及延迟线等,还有尚在发展中的磁表面波和静磁波器件(见微波铁氧体器件)。
常用的材料已形成系列,有Ni系、Mg系、Li系、YlG系和BiCaV系等铁氧体材料;并可按器件的需要制成单晶、多晶、非晶或薄膜等不同的结构和形态。
5、压磁材料
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会发生机械形变,故又称磁致伸缩材料,它的功能是作磁声或磁力能量的转换。常用于超声波发生器的振动头、通信机的机械滤波器和电脉冲信号延迟线等,与微波技术结合则可制作微声(或旋声)器件。由于合金材料的机械强度高,抗振而不炸裂,故振动头多用Ni系和NiCo系合金;在小信号下使用则多用Ni系和NiCo系铁氧体。非晶态合金中新出现的有较强压磁性的品种,适宜于制作延迟线。压磁材料的生产和应用远不及前面四种材料。
磁性材料的应用--变压器
磁性材料是生产、生活、国防科学技术中广泛使用的材料。如制造电力技术中的各种电机、变压器,电子技术中的各种磁性元件和微波电子管,通信技术中的滤波器和增感器,国防技术中的磁性水雷、电磁炮,各种家用电器等。
此外,磁性材料在地矿探测、海洋探测以及信息、能源、生物、空间新技术中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磁性材料的用途广泛。
主要是利用其各种磁特性和特殊效应制成元件或器件;用于存储、传输和转换电磁能量与信息,或在特定空间产生一定强度和分布的磁场;有时也以材料的自然形态而直接利用(如磁性液体)。磁性材料在电子技术领域和其他科学技术领域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1、软磁材料的发展
软磁材料在工业中的应用始于19世纪末。随着电力工及电讯技术的兴起,开始使用低碳钢制造电机和变压器,在电话线路中的电感线圈的磁芯中使用了细小的铁粉、氧化铁、细铁丝等。
到20世纪初,研制出了硅钢片代替低碳钢,提高了变压器的效率,降低了损耗。直至现在硅钢片在电力工业用软磁材料中仍居首位。到20年代,无线电技术的兴起,促进了高导磁材料的发展,出现了坡莫合金及坡莫合金磁粉芯等。
从40年代到60年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雷达、电视广播、集成电路的发明等,对软磁材料的要求也更高,生产出了软磁合金薄带及软磁铁氧体材料。进入70年代,随着电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行业的发展,研制出了磁头用软磁合金,除了传统的晶态软磁合金外,又兴起了另一类材料--非晶态软磁合金。
2、常用软磁磁芯的种类
铁、钴、镍三种铁磁性元素是构成磁性材料的基本组元。
按(主要成分、磁性特点、结构特点)制品形态分类:
(1) 粉芯类: 磁粉芯,包括:铁粉芯、铁硅铝粉芯、高磁通量粉芯(High Flux)、坡莫合金粉芯(MPP)、铁氧体磁芯 (2) 带绕铁芯:硅钢片、坡莫合金、非晶及纳米晶合金
磁粉芯是由铁磁性粉粒与绝缘介质混合压制而成的一种软磁材料。由于铁磁性颗粒很小(高频下使用的为0.5~5 微米),又被非磁性电绝缘膜物质隔开,因此,一方面可以隔绝涡流,材料适用于较高频率;另一方面由于颗粒之间的间隙效应,导致材料具有低导磁率及恒导磁特性;又由于颗粒尺寸小,基本上不发生集肤现象,磁导率随频率的变化也就较为稳定。主要用于高频电感。磁粉芯的磁电性能主要取决于粉粒材料的导磁率、粉粒的大小和形状、它们的填充系数、绝缘介质的含量、成型压力及热处理工艺等。
常用的磁粉芯有铁粉芯、坡莫合金粉芯及铁硅铝粉芯三种。 磁芯的有效磁导率μe及电感的计算公式为: μe = DL/4N2S × 109 。其中:D 为磁芯平均直径(cm),L为电感量(享),N 为绕线匝数,S为磁芯有效截面积(cm2)。
(1) 铁粉芯
常用铁粉芯是由碳基铁磁粉及树脂碳基铁磁粉构成。在粉芯中价格最低。饱和磁感应强度值在1.4T左右;磁导率范围从22~100;初始磁导率μi随频率的变化稳定性好;直流电流叠加性能好;但高频下损耗高。铁粉芯初始磁导率随直流磁场强度的变化。铁粉芯初始磁导率随频率的变化
(2)坡莫合金粉芯
坡莫合金粉芯主要有钼坡莫合金粉芯(MPP)及高磁通量粉芯(High Flux)。
MPP是由81%Ni、2%Mo及Fe粉构成。主要特点是:饱和磁感应强度值在7500Gs左右;磁导率范围大,从14~550;在粉末磁芯中具有最低的损耗;温度稳定性极佳,广泛用于太空设备、露天设备等;磁致伸缩系数接近零,在不同的频率下工作时无噪声产生。主要应用于300kHz以下的高品质因素Q滤波器、感应负载线圈、谐振电路、在对温度稳定性要求高的LC电路上常用、输出电感、功率因素补偿电路等, 在AC电路中常用, 粉芯中价格最贵。
高磁通粉芯HF是由50%Ni、50%Fe粉构成。主要特点是:饱和磁感应强度值在15000Gs 左右;磁导率范围从14~160;在粉末磁芯中具有最高的磁感应强度,最高的直流偏压能力;磁芯体积小。主要应用于线路滤波器、交流电感、输出电感、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等, 在DC 电路中常用,高DC 偏压、高直流电和低交流电上用得多。价格低于MPP。
(3) 铁硅铝粉芯(Kool Mμ Cores)
铁硅铝粉芯由9%Al、5%Si, 85%Fe粉构成。主要是替代铁粉芯,损耗比铁粉芯低80%,可在8kHz以上频率下使用;饱和磁感在1.05T 左右;导磁率从26~125;磁致伸缩系数接近0,在不同的频率下工作时无噪声产生;比MPP有更高的DC偏压能力;具有最佳的性能价格比。主要应用于交流电感、输出电感、线路滤波器、功率因素校正电路等。有时也替代有气隙铁氧体作变压器铁芯使用。
2、 软磁铁氧体(Ferrites)
软磁铁氧体
软磁铁氧体是以Fe2O3为主成分的亚铁磁性氧化物,采用粉末冶金方法生产。有Mn-Zn、Cu-Zn、Ni-Zn等几类,其中Mn-Zn铁氧体的产量和用量最大,Mn-Zn铁氧体的电阻率低,为1~10 欧姆-米,一般在100kHZ 以下的频率使用。Cu-Zn、Ni-Zn铁氧体的电阻率为102~104 欧姆-米,在100kHz~10 兆赫的无线电频段的损耗小,多用在无线电用天线线圈、无线电中频变压器。磁芯形状种类丰富,有E、I、U、EC、ETD形、方形(RM、EP、PQ)、罐形(PC、RS、DS)及圆形等。在应用上很方便。由于软磁铁氧体不使用镍等稀缺材料也能得到高磁导率,粉末冶金方法又适宜于大批量生产,因此成本低,又因为是烧结物硬度大、对应力不敏感,在应用上很方便。而且磁导率随频率的变化特性稳定,在150kHz以下基本保持不变。随着软磁铁氧体的出现,磁粉芯的生产大大减少了,很多原来使用磁粉芯的地方均被软磁铁氧体所代替。 国内外铁氧体的生产厂家很多,在此仅以美国的Magnetics公司生产的Mn-Zn铁氧体为例介绍其应用状况。分为三类基本材料:电信用基本材料、宽带及EMI材料、功率型材料。
电信用铁氧体的磁导率从750~2300, 具有低损耗因子、高品质因素Q、稳定的磁导率随温度/时间关系, 是磁导率在工作中下降最慢的一种,约每10年下降3%~4%。广泛应用于高Q滤波器、调谐滤波器、负载线圈、阻抗匹配变压器、接近传感器。宽带铁氧体也就是常说的高导磁率铁氧体,磁导率分别有5000、10000、15000。其特性为具有低损耗因子、高磁导率、高阻抗/频率特性。广泛应用于共模滤波器、饱和电感、电流互感器、漏电保护器、绝缘变压器、信号及脉冲变压器,在宽带变压器和EMI上多用。功率铁氧体具有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为4000~5000Gs。另外具有低损耗/频率关系和低损耗/温度关系。也就是说,随频率增大、损耗上升不大;随温度提高、损耗变化不大。广泛应用于功率扼流圈、并列式滤波器、开关电源变压器、开关电源电感、功率因素校正电路。
(二) 带绕铁芯
1、硅钢片铁芯
硅钢片是一种合金,在纯铁中加入少量的硅(一般在4.5%以下)形成的铁硅系合金称为硅钢。该类铁芯具有最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值为20000Gs;由于它们具有较好的磁电性能,又易于大批生产,价格便宜,机械应力影响小等优点,在电力电子行业中获得极为广泛的应用,如电力变压器、配电变压器、电流互感器等铁芯。是软磁材料中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材料。也是电源变压器用磁性材料中用量最大的材料。特别是在低频、大功率下最为适用。常用的有冷轧硅钢薄板DG3、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带DW、冷轧取向电工钢带DQ,适用于各类电子系统、家用电器中的中、小功率低频变压器和扼流圈、电抗器、电感器铁芯,这类合金韧性好,可以冲片、切割等加工,铁芯有叠片式及卷绕式。但高频下损耗急剧增加,一般使用频率不超过400Hz。从应用角度看,对硅钢的选择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磁性和成本。对小型电机、电抗器和继电器,可选纯铁或低硅钢片;对于大型电机,可选高硅热轧硅钢片、单取向或无取向冷轧硅钢片;对变压器常选用单取向冷轧硅钢片。在工频下使用时,常用带材的厚度为0.2~0.35毫米;在400Hz下使用时,常选0.1毫米厚度为宜。厚度越薄,价格越高。
2、坡莫合金
坡莫合金铁芯
坡莫合金常指铁镍系合金,镍含量在30~90%范围内。是应用非常广泛的软磁合金。通过适当的工艺,可以有效地控制磁性能,比如超过105的初始磁导率、超过106的最大磁导率、低到2‰奥斯特的矫顽力、接近1或接近0的矩形系数,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的坡莫合金具有很好的塑性,可以加工成1μm的超薄带及各种使用形态。常用的合金有1J50、1J79、1J85等。1J50 的饱和磁感应强度比硅钢稍低一些,但磁导率比硅钢高几十倍,铁损也比硅钢低2~3倍。做成较高频率(400~8000Hz)的变压器,空载电流小,适合制作100W以下小型较高频率变压器。1J79 具有好的综合性能,适用于高频低电压变压器,漏电保护开关铁芯、共模电感铁芯及电流互感器铁芯。1J85 的初始磁导率可达十万105以上,适合于作弱信号的低频或高频输入输出变压器、共模电感及高精度电流互感器等。
3、非晶及纳米晶软磁合金(Amorphous and Nanocrystalline alloys)
硅钢和坡莫合金软磁材料都是晶态材料,原子在三维空间做规则排列,形成周期性的点阵结构,存在着晶粒、晶界、位错、间隙原子、磁晶各向异性等缺陷,对软磁性能不利。从磁性物理学上来说,原子不规则排列、不存在周期性和晶粒晶界的非晶态结构对获得优异软磁性能是十分理想的。非晶态金属与合金是70年代问世的一个新型材料领域。它的制备技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方法,而是采用了冷却速度大约为每秒一百万度的超急冷凝固技术,从钢液到薄带成品一次成型,比一般冷轧金属薄带制造工艺减少了许多中间工序,这种新工艺被人们称之为对传统冶金工艺的一项革命。由于超急冷凝固,合金凝固时原子来不及有序排列结晶,得到的固态合金是长程无序结构,没有晶态合金的晶粒、晶界存在,称之为非晶合金,被称为是冶金材料学的一项革命。这种非晶合金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如优异的磁性、耐蚀性、耐磨性、高的强度、硬度和韧性,高的电阻率和机电耦合性能等。由于它的性能优异、工艺简单,从80年代开始成为国内外材料科学界的研究开发重点。目前美、日、德国已具有完善的生产规模,并且大量的非晶合金产品逐渐取代硅钢和坡莫合金及铁氧体涌向市场。
中国自从70年代开始了非晶态合金的研究及开发工作,经过"六五"、"七五"、"八五"期间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完成,共取得科研成果134项,国家发明奖2项,获专利16项,已有近百个合金品种。钢铁研究总院现具有4条非晶合金带材生产线、一条非晶合金元器件铁芯生产线。生产各种定型的铁基、铁镍基、钴基和纳米晶带材及铁芯,适用于逆变电源、开关电源、电源变压器、漏电保护器、电感器的铁芯元件,年产值近2000万元。"九五"正在建立千吨级铁基非晶生产线,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
目前,非晶软磁合金所达到的最好单项性能水平为:
初始磁导率 μo = 14 × 104
钴基非晶最大磁导率 μm= 220 × 104
钴基非晶矫顽力 Hc = 0.001 Oe
钴基非晶矩形比 Br/Bs = 0.995
钴基非晶饱和磁化强度 4πMs = 18300Gs
铁基非晶电阻率 ρ= 270μΩ/cm
常用的非晶合金的种类有:铁基、铁镍基、钴基非晶合金以及铁基纳米晶合金。
其国家牌号及性能特点见表及图所示,为便于对比,也列出晶态合金硅钢片、坡莫合金1J79 及铁氧体的相应性能。这几类材料各有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方面得到应用。
牌号基本成分和特征:
1K101 Fe-Si-B 系快淬软磁铁基合金
1K102 Fe-Si-B-C 系快淬软磁铁基合金
1K103 Fe-Si-B-Ni 系快淬软磁铁基合金
1K104 Fe-Si-B-Ni Mo 系快淬软磁铁基合金
1K105 Fe-Si-B-Cr(及其他元素)系快淬软磁铁基合金
1K106 高频低损耗Fe-Si-B 系快淬软磁铁基合金
1K107 高频低损耗Fe-Nb-Cu-Si-B 系快淬软磁铁基纳米晶合金
1K201 高脉冲磁导率快淬软磁钴基合金
1K202 高剩磁比快淬软磁钴基合金
1K203 高磁感低损耗快淬软磁钴基合金
1K204 高频低损耗快淬软磁钴基合金
1K205 高起始磁导率快淬软磁钴基合金
1K206 淬态高磁导率软磁钴基合金
1K501 Fe-Ni-P-B 系快淬软磁铁镍基合金
1K502 Fe-Ni-V-Si-B 系快淬软磁铁镍基合金
400Hz: 硅钢铁芯 非晶铁芯
功率(W) 45 45
铁芯损耗(W) 2.4 1.3
激磁功率(VA) 6.1 1.3
总重量(g) 295 276
磁电共存这一基本规律导致了磁性材料必然与电子技术相互促进而发展,例如光电子技术促进了光磁材料和磁光材料的研制。磁性半导体材料和磁敏材料和器件可以应用于遥感、遥则技术和机器人。人们正在研究新的非晶态和稀土磁性材料(如FeNa合金)。磁性液体已进入实用阶段。某些新的物理和化学效应的发现(如拓扑效应)也给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如磁声和磁热效应的应用)提供了条件。
安装误差和动不平衡对旋转导弹惯性器件输出的影响及补偿
为了提高旋转导弹惯性器件的测量精度.建立了弹体坐标系和动平衡坐标系并给出其转换关系;给出了陀螺仪坐标系、加速度计坐标系分别与弹体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推导了安装误差和弹体动不平衡引起的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测量误差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利用直接补偿和高通滤波补偿方法实现了对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测量结果的补偿,仿真结果验证了补偿方法的可行性.
光纤通信系统与光器件(光器件)
光纤通信系统与光器件(光器件)
《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高频磁性器件》是高频功率磁性器件领域的一本教材。《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高频磁性器件》共11章,首先完整介绍了磁性器件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然后详细介绍了高频时出现的趋肤效应与邻近效应,以及两效应对高频磁性器件的绕组和磁芯损耗的影响,最后采用案例学习方式,介绍了用面积积法和几何系数法设计变压器和电感器的实际设计范例、过程,在此过程中,注意采用学生易于理解的分析方式对实例进行以概念为主导的解释。
第1章 磁性器件基础
1.1 引言
1.2 磁场物理量的关系
1.2.1 磁动势
1.2.2 磁场强度
1.2.3 磁通
1.2.4 磁通密度
1.2.5 磁链
1.3 磁路
1.3.1 磁阻
1.3.2 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3.3 磁通连续性定律
1.4 磁性定律
1.4.1 安培定律
1.4.2 法拉第定律
1.4.3 楞次定律
1.4.4 欧姆定律
1.4.5 麦克斯韦方程组
1.4.6 良导体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1.4.7 坡印廷矢量
1.4.8 焦耳定律
1.5 涡流
1.6 磁芯饱和
1.6.1 正弦波电压作用下的电感器磁芯饱和
1.6.2 方波电压作用下的电感器磁芯饱和
1.6.3 矩形波电压作用下的电感器磁芯饱和
1.7 伏秒平衡原则
1.8 电感
1.8.1 电感的定义
1.8.2 螺线管的电感
1.8.3 环形磁芯电感器的电感
1.8.4 罐形磁芯电感器的电感
1.8.5 气隙
1.8.6 边缘磁通
1.8.7 带状传输线电感
1.8.8 同轴电缆电感
1.8.9 平行双导传输线电感
1.9 电感系数
1.10磁场能量
1.11自谐振频率
1.12磁性器件的功耗分类
1.13非感应线圈
1.14总结
1.15参考文献
1.16复习题
1.17习题第2章 磁芯
2.1 引言
2.2 磁芯材料的性能
2.3 磁偶极子
2.4 磁畴
2.5 居里温度
2.6 磁化强度
2.7 磁性材料
2.7.1 铁磁性材料
2.7.2 反铁磁性材料
2.7.3 亚铁磁性材料
2.7.4 抗铁磁性材料
2.7.5 顺磁性材料
2.8 磁滞
2.9 磁芯的磁导率
2.10磁芯的几何形状
2.11铁合金磁芯
2.12非晶态合金磁芯
2.13镍铁和钴铁磁芯
2.14铁氧体磁芯
2.15磁粉芯
2.16纳米晶磁芯
2.17超导体
2.18磁芯的磁滞损耗
2.19磁芯的涡流损耗
2.20磁芯的总损耗
2.20.1 正弦电流作用的电感器的总损耗
2.20.2 磁芯的等效串联电阻
2.20.3 非正弦电流作用下的电感器磁芯损耗
2.20.4 磁芯的冷却
2.21复数磁导率
2.21.1 磁芯的串联复数磁导率
2.21.2 磁芯的并联复数磁导率
2.22总结
2.23参考文献
2.24复习题
2.25习题第3章 趋肤效应
3.1 引言
3.2 趋肤深度
3.3 绕组的交、直流电阻比
3.4 单根长圆导体的趋肤效应
3.5 单根圆导体的电流密度
3.5.1 贝塞尔微分方程
3.5.2 电流密度J(r)/J(0)
3.5.3 电流密度J(r)/J(r0)
3.5.4 电流密度J(r)/Jdc
3.5.5 圆导体的近似电流密度
3.6 圆导体的阻抗
3.6.1 电阻和电感的准确表达式
3.6.2 圆导体的近似电阻与电感
3.6.3 圆导体电阻的简化推导
3.7 圆导体的磁场强度
3.8 求解圆导线电感的其他方法
3.9 圆导体的功率密度
3.10矩形导体的趋肤效应
3.10.1 矩形导体的磁场
3.10.2 矩形导体的电流密度
3.10.3 矩形导体的功耗
3.10.4 矩形导体的阻抗
3.11总结
3.12参考文献
3.13复习题
3.14习题第4章 邻近效应
4.1 引言
4.1.1 两平行圆导体间的邻近效应
4.1.2 同轴电缆的邻近效应
4.2 通反向电流的两平行板间的趋肤和邻近效应
4.2.1 两平行板间的磁场
4.2.2 两平行板间的电流密度
4.2.3 两平行板的功耗
4.2.4 每个导电板的阻抗
4.3 通同向电流的两平行板间的反邻近效应和趋肤效应
4.3.1 两平行板间的磁场
4.3.2 两平行板的电流密度
4.3.3 两平行板的功耗
4.4 多层绕组电感的邻近效应
4.5 总结
4.6 附录:邻近效应功耗的推导
4.7 参考文献
4.8 复习题
4.9 习题第5章 高频绕阻
5.1 引言
5.2 绕阻
5.2.1 多层箔片电感器中的磁场强度和电流密度
5.2.2 绕组的功率损耗
5.2.3 Dowell方程
5.2.4 Dowell方程的近似解
5.3 方形和圆形导体
5.4 矩形导体绕组的电阻
5.4.1 普适方程
5.4.2 矩形导体的最佳高度
5.5 方形导线绕组的电阻
5.5.1 普适方程
5.5.2 方形导体的最佳高度
5.6 圆形导线绕组的电阻
5.6.1 普适方程
5.6.2 圆形导线的最佳直径
5.7 漏电感
5.8 在柱坐标中对圆形导线绕组的求解
5.9 利兹线
5.10谐波电流下电感器绕组的能量损耗
5.10.1 连续导电模式下PWM直流-直流功率转化器中铜导线的损耗
5.10.2 非连续导电模式下PWM直流直流功率转化器中铜导线的功率损耗
5.11非正弦电流作用时绕组的有效电阻
5.12电感器的热模型
5.13总结
5.14参考文献
5.15思考题
5.16习题第6章 叠片磁芯
6.1 引言
6.2 低频解
6.3 通用解
6.3.1 高频磁场分布
6.3.2 高频功耗密度分布
6.3.3 高频时叠片的阻抗
6.4 总结
6.5 参考文献
6.6 复习题
6.7 习题第7章 变压器
7.1 引言
7.2 理想变压器
7.3 变压器中的电压极性和电流方向
7.4 非理想变压器
7.5 互感的黎曼(Neumann)公式
7.6 互感
7.7 耦合系数
7.8 同名端法则
7.9 耦合电感的顺接与反接串联
7.10 反射阻抗
7.11 耦合电感的存储能量
7.12 磁化电感
7.13 漏感
7.14 具有气隙的变压器
7.15 自耦变压器
7.16 变压器电感的测量
7.17 寄生电容
7.18 高频变压器模型
7.19 非交错绕组
7.20 交错绕组
7.21 交流电流变压器
7.21.1 工作原理
7.21.2 电流变压器模型
7.21.3 低频响应
7.21.4 高频响应
7.22 绕组的谐波功耗
7.22.1 连续导通模式(CCM)下绕组的谐波功耗
7.22.2 非连续导通模式(DCM)下绕组的谐波功耗
7.23 变压器的热模型
7.24 总结
7.25 参考文献
7.26 复习题
7.27 习题第8章 集成电感器
8.1 引言
8.2 趋肤效应
8.3 矩形导体的电阻
8.4 直矩形导体的电感值
8.5 集成电感的结构
8.6 曲折结构电感
8.7 直圆导体的电感值
8.8 圆导线环形回路的电感值
8.9 两平行导线回路的电感值
8.10 圆导线矩形回路的电感值
8.11 圆导线多边形回路的电感值
8.12 键合线电感
8.13 单匝平面电感
8.14 平面方形回路的电感值
8.15 平面螺旋电感器
8.15.1 平面螺旋电感器的几何形状
8.15.2 方形平面电感
8.15.3 六边形螺旋电感的电感值
8.15.4 八边形螺旋电感的电感值
8.15.5 环形螺旋电感的电感值
8.16 多金属层螺旋电感
8.17 平面变压器
8.18 MEMS电感
8.19 同轴电缆的电感值
8.20 双线传输线的电感值
8.21 集成电感中的涡流损耗
8.22 射频集成电感模型
8.23 PCB电感
8.24 总结
8.25 参考文献
8.26 复习题
8.27 习题第9章 自电容
9.1 引言
9.2 高频电感模型
9.3 自电容的组成
9.4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9.5 箔式绕组电感的自电容
9.6 两平行圆导线之间的电容
9.6.1 带电无限长导线之间的势能
9.6.2 两条带电无限长导线之间的势能
9.6.3 两平行导线之间的电容
9.7 圆导体与导体平面间的电容
9.8 单层电感器的自电容
9.9 多层电感器的自电容
9.10 同轴电缆的电容
9.11 总结
9.12 参考文献
9.13 复习题
9.14 习题第10章 电感设计
10.1 引言
10.2 漆包线
10.3 导线的绝缘
10.4 电感设计的限制条件
10.5 窗口利用系数
10.5.1 导线的绝缘系数
10.5.2 空气和导线的绝缘系数
10.5.3 填充系数
10.5.4 骨架系数
10.5.5 边缘系数
10.5.6 窗口利用系数的定义
10.6 电感的温升
10.6.1 电感的温升表达式
10.6.2 环形磁芯电感的表面积
10.6.3 罐形磁芯电感的表面积
10.6.4 PQ形磁芯电感的表面积
10.6.5 EE形磁芯电感的表面积
10.7 电感绕组的平均匝长
10.7.1 环形磁芯
10.7.2 PC和PQ形磁芯
10.7.3 EE形磁芯
10.8 面积积法
10.8.1 面积积法的通用表达式
10.8.2 正弦工作的电感的面积积
10.9 交流电感设计
10.9.1 磁通密度的优化
10.9.2 交流电感设计实例
10.10 连续电流模式时Buck变换器中的电感设计
10.10.1 电感在方波电压下工作的面积积Ap的推导
10.10.2 利用面积积Ap方法设计连续电流模式下Buck变换器中应用的电感
10.11 利用面积积Ap方法设计在DCM工作条件下Buck变换器中应用的电感
10.12 磁芯几何系数Kg法
10.12.1 磁芯几何系数Kg的通用表达式
10.12.2 工作于正弦电流和电压的交流电感
10.12.3 CCM下PWM变换器中应用的电感器
10.12.4 DCM下PWM变换器中应用的电感器
10.13 利用Kg法设计CCM下Buck变换器中应用的电感
10.14 利用Kg法设计DCM下的Buck变换器中应用的电感
10.15 总结
10.16 参考文献
10.17 复习题
10.18 习题第11章 变压器的设计
11.1 引言
11.2 面积积法
11.2.1 面积积Ap的推导
11.2.2 变压器绕组的磁芯窗口分配
11.3 最佳磁通密度
11.4 在连续导通模式下反激式转换器中的变压器设计
11.4.1 变压器设计的实际考虑
11.4.2 方波电压下工作的变压器面积积
11.4.3 面积积法
11.5 DCM反激变压器设计
11.6 几何常数Kg法
11.6.1 几何常数Kg的推导
11.6.2 工作电流与电压为正弦的变压器
11.6.3 工作于CCM模式下PWM转换器中的变压器
11.6.4 工作于DCM模式下PWM转换器中的变压器
11.7 采用Kg法设计工作于CCM模式的反激式转换器中的变压器
11.8 采用Kg法设计工作于DCM模式的反激式转换器中的变压器
11.9 总结
11.10 参考文献
11.11 复习题
11.12 习题附录
A 傅里叶级数
附录B MATLAB介绍
习题答案
磁性物具有导磁性能的物质,比磁化系数K大于或等于3000×10-6cm3/g时属强磁性矿物; 比磁化系数K大于15×10-6到小于600×10-6cm3/g时属弱磁性矿物质,重悬浮液中常用的加重质磁铁矿(Fe3O4)的K值为8000×10-6cm3/g,为强磁性矿物。用于检测重悬浮液中磁性物含量的仪表称为磁性物含量测定仪或磁性物密度计,它是非接触式传感仪表。它与悬浮液密度计配合使用并通过计算机运算可以在生产过程间接测量非磁性物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