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根据制订的定额成本来控制实际成本的发生,以达到降低成本目的的一种控制制度。它主要适用于产品已经定型,产品品种与工艺规程基本稳定,各项定额较为齐全、准确,原始记录及计量等方面具备健全的管理制度的大量大批生产企业。定额成本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定额成本制订。在实行这一控制制度的企业,定额成本既是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基础,也是进行成本控制与考核的依据。
在实行这一控制制度的企业,定额成本既是计算产品实际成本的基础,也是进行成本控制与考核的依据。制度产品的定额成本,可按在以下公式进行:
直接材料应分别按各种原材料、燃料与动力等的消耗定额乘以其相应的计划价格,并加总得出其定额成本。同样,直接工资也应分别按各车间、工序的工时定额乘以相庆的计划工资率,并加总得其定额成本。制造费用则应根据各车间部门的费用计划,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单位产品上去,并加总得出其定额成本。将上述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的定额成本加以汇总就可得出单位产品的定额成本。也可根据工艺流程,先分别各生产车间制订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的定额成本,然后将各车间的定额成本加以汇总得出单位的产品的定额成本。若产品由多种零部件构成,一般可先按照以上方法制订出零件的定额成本,然后再制订部件和产品的定额成本。若产品零件较多,也可不编制零件定额成本,而编制零件定额卡,再根据零件的原材料和工时的消耗定额以及原材料计划单价、计划工资率和费用率,直接编制部件的制订可采用定额成本卡片的形式进行。
在实行定额成本控制制度的企业,产品实际成本由定额成本、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三部分组成,其计算公式如下:
产品实际成本=产品定额成本 定额差异 价格差异 定额变动
定额差异是指产品生产中各项生产费用的实际支出脱离定额成本的数额。实际成本超过定额成本的数额为超支,称作不利差异,用正数表示;实际成本低于定额成本的数额为节约,称作有利差异,用负数表示。计算定额差异不仅仅是为了计算产品实际成本,更有利于对产品成本进行切实有效的控制与考核。定额差异的计算当分别各个成本项目进行。直接材料定额的差异的确定方法有限额法、整批分割法和定期盘存法等三种。
限额法,就是采用限额领料单实行限额领料,若发生超限额的领料需另填超额领料凭证,这些超额领料数就是不利差异,若限额领料单有余额,说明实际消耗低于定额是有利差异。
整批分割法,就是把分隔后产品毛坯数量乘上消耗定额求出定额耗用量,再与实际耗用量相比较得出定额差异。
定期盘存法,就是隔一定日期,对生产中存余材料进行盘点,根据材料领用数和盘存数计算出一定日期材料的实际消耗,再与定额相比较得出定额差异。直接材料的定额差异只包括耗用数量上的差异,不包括价格差异,价格差异另外单独列示。
直接工资差异因工资形式的不同而异,在计件工资形式下,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工资为定额工资形式下,有工时差异与工资率差异两种。工时差异是实际工时与定额工时之差乘上计划工资率。工资率差异是实际工资率与计划工资率之差乘上实际工时。制造费用定额差异一般以实际发生额与按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调整的费用计划相比较而得出。定额差异大多由产成品以及在产品共同负担,可按两者定额成本的比例进行分摊。如果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和完成程度较为稳定,定额差异可一部由当月产成品负担。
定额变动是指由于修改现行定额,按新定额计算的定额成本与按旧定额计算的定额成本之间的差额。由于产品结构改变、生产技术进步、生产组织改善、新设备的使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原因,作为产品消耗尺充的现行定额与定额成本也需相应修订。定额一般在月初变动,这时应将月初在产品中的原定额成本按照新的定额进行调整,并计算出月初在产品的定额变动数,从而使月初在产品的实际成本不因定额的修订而发生变化。计算公式为:
月初定额变动=(原定额-新定额)×月初在产品中变动定额的零部件数量
如果发现定额有显著的不合理情况,现行定额也可在月份内修订。此时由于产品实际成本计算是以变动前的月初定额成本作为计算基础,而自变动日起要根据新定额来计算定额成本,揭示定额差异,因此,对定额月中变动后的投产的产品要计算定额变动。计算公式为:
月中定额变动=(新定额-原定额)×自变动日至月底变动定额的零部件数量
鉴于当月是按变动前的原定额为基础计算产成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故次月仍需按月初变动再行计算定额变动。对各月发生的定额变动,如果产品生产周期不足一个月,可以全部由当月完工产品成本负担。否则也应按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的比例进行分摊。
在实际工作中,实际成本的计算一般通过采用成本计算单或产品成本明细账进行,具体的格式视企业的生产组织、产品品种及其零部件的多少而异通常分别设置月初在产品、当月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合计、差异分配率、当月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等栏目,在各栏目下再按需要设置定额成本、客额成本,分别按成本项目填列到上述有关的栏目中进行计算。
实行定额成本控制制度,能在生产耗费发生的当时,随时抱示脱离开行定额的各种差异,有利于考核生产各个环节成本控制的成效,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在具体实行时,应当注意各类差异的区分。当耗用原材料发生多用或少用时,要把用料数量差异单独反映;当人工工时发生多用或少用时,要把工时数量差异单独反映;当工资发生差异时,应把人工工资差异数单独反映;当工资发生差异时,应把人工工资差异数单独反映;当发生制造费用超过或低于计划是霜把费用差异异数单独反映。对于发生的各种差异,都要分析原历,并找出有关的责任者,以便于对产品成本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防止各种浪费和损失,并总结经验及时采取措施,以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定额成本控制,要与企业的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并建立在职工参加管理的基础上,使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用量差异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l)直接材料用量差异=计划价格×(实际用量-定额用量)
(2)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价格-计划价格)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l)直接人工效率差异=计划工资率×(实际工时-定额工时)
(2)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计划工资率)
3.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
(l)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二计划变动费用分配率×(实际工时-定额工时)
(2)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计划分配率)
4.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
(l)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计划固定费用分配率×(实际工时-定额工时)
(2)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开支数-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
5.成本差异的有利和不利
凡实际成本大于定额成本为超支、不利因素,上式差异分析为正数;凡实际成本小于定额成本为节约、有利因素,上式差异分析为负数。
6.成本差异的量差和价差
发现实际成本脱离定额成本发生偏差就需要分析成本差异的量差和价差,以便进一步查明原因,采取积极措施纠正偏差,以控制成本超支和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增收节支。
可以给你提供个结构,供参考:一、现状:说明目前成本现状,以及开展成本控制的益处二、分析:说明需要进行成本控制的项目及说明、方法三、总结:做了以上这些工作后,会带来哪些收益。
与设计人员沟通控制设计标准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
我自己讲这方面课件
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根据制订的定额成本来控制实际成本的发生,以达到降低成本目的的一种控制制度。它主要适用于产品已经定型,产品品种与工艺规程基本稳定,各项定额较为齐全、准确,原始记录及计量等方面具备健全的管理制度的大量大批生产企业。
[编辑]
一、定额成本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定额成本制度,是为了及时地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脱离定额的差异,加强定额管理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产品的实际成本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产品的实际成本=月初定额成本 脱离定额的差异 定额变动
定额成本制度和一般核算方法不同的是,它不纯粹是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它是将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相结合的一种成本方法。它不仅能达到成本的事前和事后控制,关键是能做到成本的日常控制,从而,更有效的地发挥成本核算对于节约生产费用、降低产品成本的作用。
二、定额成本的制定
定额成本是目标成本的一种,它是根据现行定额和计划单位成本制定的。在制定时,要分别成本项目进行。其计算公式为:
原材料费用定额=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X原材料计划单价
生产工资费用定额=产品生产工时定额X计划小时工资率
制造费用定额=产品生产工时定额X计划小时费用率
其中,计划小时工资率、计划小时费用率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计划小时工资率= 预计某车间全年生产工人工资总额/预计该车间全年定额工时总数
计划小时费用率= 预计某车间全年制造费用总额/预计该车间全年定额工时总数
三、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
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一般有:限额法、切割核算法和盘存法等。
1、限额法。限额法是控制领料的一般方法。采用该法的企业必须建立限额领料制度。限额法是控制领料,促进用料节约的重要手段,但是它不能完全控制用料。
2、切割法适用于使用必须经过切割的板材、棒材和棍材等。采用该法进行控制用料时,应先采用限额法控制领料。
3、盘存法按一定的间隔日数,对生产中的余料进行盘点,根据材料领用数和盘点所确定的余额,算出一定日期材料的实际耗用量,以实际耗用量和这一时期投产的数量乘上耗用定额所求得的定额耗用量相比较,算出材料的定额差异。
四、工资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
工资脱离定额的差异一般分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
在计件工资形式下,生产工人工资属于直接计入费用,其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与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相类似,可采用差异凭证法。
在计时工资形式下,生产工人工资属于间接计入费用,影响其脱离定额的差异的因素有二:一是生产工时,二是小时工资率。其计算公式为:
某产品的实际生产工资=该产品实际生产工时x实际小时工资率
某产品的定额生产工资=该产品定额生产工时x计划小时工资率
该产品生产工资脱离定额差异=该产品的实际生产工资-该产品的定额生产工资
五、制造费用脱离定额差异的计算
制造费用进行定额控制时,可将其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定额控制和固定制造费用定额控制。对于变动制造费用定额控制可比照原材料的定额控制,为有关项目按标准制定定额,采用限额领料单或限额费用单进行控制,超过定额部分则记入差异凭证。对于固定制造费用,可制定计划总额,实行总量控制。对于按工时分配计入产品的制造费用,可比照计时工资的定额核算,月末按公式计算,只不过,要将计时工资核算中的小时工资率改为小时费用率,即公式如下:
某产品的实际制造费用=该产品实际生产工时x实际小时费用率
某产品制造费用的定额=该产品定额生产工时x计划小时费用率
该产品制造费用脱离定额差异=该产品的实际制造费用-该产品的定额制造费用
六、定额变动差异及其计算
由于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来制定的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一定时期后需要修订,修订后的新定额与修订前的老定额之间的差异,就是定额变动差异。
定额的变动一般在月初进行。如果定额降低,定额变动差异则为“ ”号,相反,如果定额提高,定额变动则为“-”号。
为了简化计算工作,定额变动差异也可以按照定额变动系数进行计算,其公式如下:
定额变动系数=按新定额计算的单位产品成本/按老定额计算的单位产品成本
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按老定额计算的月初在产品成本 x(1-定额变动系数)
七、定额成本制度下的成本计算程序
在定额成本制度下,产品实际成本的计算可遵照以下程序进行:
1、按产品别编制月初产品定额成本表,若定额有修订,应在该表中注明。
2、按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成本明细账,按成本项目设“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月产品费用”、“生产费用累计”、“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等专栏,各栏又分为“定额成本”、“脱离定额差异”、“定额变动差异”、“材料成本差异”各小栏。
3、编制费用分配明细表,各项费用应按定额成本和脱离定额差异进行汇总和分配。
4、登记各产品成本明细账。产品明细账中的期初在产品成本各栏目可根据上月成本明细账中的期末在产品各栏目填列。若月初定额有降低,可在“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变动”栏中的“定额成本调整”栏用“-”号表示,同时,在“定额变动差异” 栏用“ ”符号表示;若定额成本有提高,则在“定额成本调整”栏用“ ”号表示,同时,在“定额变动差异” 栏用“-”号表示。
5、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产成品的定额成本应根据事先编制好的产品定额成本表中产品月初成本定额乘上产成品数量求得,然后,根据“生产费用累计”中的定额成本合计减去产成品的定额成本,就是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
6、 如果有不可修复废品,应按成本项目计算其定额成本,并按定额成本分配计算定额差异或定额变动差异以及材料成本差异,但若不可修复废品不多时,也可不承担这些差异。废品成本计算出来后,连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记入“废品损失”成本项目的“本月产品费用”中的“脱离定额差异”小栏内,并全部由产成品负担。
7、产成品的实际成本由产成品的定额成本加减脱离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求得,并可进行成本的事后分析。总
8、最后,成本核算人员应将成本核算、分析结果及改进建议上报单位负责人,由单位负责人对成本控制做出最后的决策和评价。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制度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 1条 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应以保证质量为前提, 以过程控制为环节, 以 规范操作为手段,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 第 2条 工程项目成本监控的任务主要是落实成本岗位责任制, 完善成本管 理体系,形成有效地成本监控系统,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第 3条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工作是建立成本的事前预测、 优化,事中 动态控制和事后分析、评价的动态循环系统,逐步提高置业公司投资的效价比。 第二章 前期环节的成本控制 第 4条 进行市场调研,对市场走势做出分析、判断,及时提供、反馈给公 司管理层作为决策参考。 第 5条 根据公司业务发展规划、 开发能力和面临的市场情况, 确定项目开 发计划;组织各方面专业人士对拟建项目进行实地考察, 进行立项调研、 选址和 前期策划,提出立项建议和开发设想。 第 6条 新项目立项时向公司提交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并经
其关键是要通过企业内部设置的规章制度,针对不同的物流成本采用不同的成本控制方法,约束成本开支,预防偏差和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物流成本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100433B
物流成本控制制度核心内容是目标成本管理、标准成本制度、责任成本制度以及与成本控制相关的激励机制。从原理和运行机制上来看,它们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
(一)物流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管理的核心是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就引入目标成本,在这一阶段就对成本进行规划与控制,为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产品总成本确定的时候,也要对实现产品提供的相关物流成本进行核算,以这个目标值作为而后开展物流工作的一个方向,真正做到经济合理地组织支持产品生产或销售的物流活动。这是成本控制中的物流管理思想的具体运用。
(二)物流标准成本制度
是制定物流成本目标的一种途径。它是以标准成本为依据,通过成本差异的分析与报告,提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以便及时控制成本的一种成本控制体系。
(三)物流责任成本制度
责任成本制度是指将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按照其发生的原因和责任归属,确定相应的责任部门或个人。如果企业无统一的物流部门,则可按企业的职能部门划分责任成本中心。所发生的成本按责任归属落实到各责任成本中心,构成各责任成本中心的责任成本。
实行标准成本控制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成本控制。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实际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应按预定的标准加以控制。为了提高成本控制的工作效率,还必须按例外管理原则把控制重点集中在那些属于不正常的、不符合常远见的关键性差异上。要追根寻源,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及时反馈给有关责任单位,迅速采取措施,及时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对于变动成本,通常可按单位产品确定正常差异的合理范围进行监控。对于固定成本,通常可按成本总额确定正常差异的合理范围进行监控。控制范围一般可根据企业产品成本的历史资料和企业的利润目标等进行估计测算,如利用标准差的计算方法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