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基础》目录 |
|
第1章 直流电路 1 1.1 电路及电路模型 1 1.1.1 电路的作用及组成 1 1.1.2 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 1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2 1.2.1 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2 1.2.2 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3 1.2.3 电功率 4 1.3 基尔霍夫定律 5 1.3.1 几个术语 5 1.3.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5 1.3.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6 1.4 电阻元件 6 1.4.1 欧姆定律 7 1.4.2 电阻的串并联等效 10 1.5 电压源与电流源 13 1.5.1 电压源模型与电流源模型 13 1.5.2 理想电源 15 1.5.3 电源的等效变换 15 1.6 电位的计算 17 1.7 支路电流分析法 19 1.8 叠加定理 20 1.9 等效电源定理 22 1.9.1 戴维南定理 22 1.9.2 诺顿定理 23 1.10 含受控源的电阻电路 25 1.10.1 受控源 25 1.10.2 含受控源电阻电路的分析 26 习题1 29 第2章 一阶动态电路的暂态分析 35 2.1 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 35 2.1.1 电容元件及其性质 35 2.1.2 电感元件及其性质 37 2.2 换路定则与初始条件 38 2.2.1 换路定则 38 2.2.2 初始条件的求取 39 2.3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40 2.3.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电容放电过程 40 2.3.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42 2.4 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 44 2.4.1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电容充电过程 44 2.4.2 RL电路零状态响应 45 2.5 一阶电路完全响应 47 2.5.1 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 47 2.5.2 三要素法求一阶电路响应 48 2.6 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 51 2.6.1 方波激励下RC电路的响应 51 2.6.2 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 53 习题2 54 第3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58 3.1 正弦电压与电流 58 3.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58 3.1.2 有效值与相位差 59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60 3.2.1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61 3.2.2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表示 62 3.3 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 63 3.3.1 电阻电路 63 3.3.2 电感电路 64 3.3.3 电容电路 64 3.4 RLC串联交流电路 65 3.5 正弦稳态交流电路的分析 67 3.5.1 阻抗的串并联 67 3.5.2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69 3.6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71 3.6.1 瞬时功率 71 3.6.2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72 3.6.3 功率因数的提高 74 3.7 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 75 3.7.1 RC滤波电路 75 3.7.2 串联谐振 80 3.7.3 并联谐振 82 习题3 83 第4章 供配电技术基础 89 4.1 供配电系统概述 89 4.1.1 电力系统 89 |
4.1.2 供配电系统 90 4.1.3 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 92 4.1.4 供电质量 93 4.2 三相电源 94 4.3 三相电路中负载的连接 96 4.3.1 负载星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97 4.3.2 负载三角形连接的三相电路 99 4.4 三相电路中的功率 100 4.5 安全用电技术 100 4.5.1 安全用电常识 100 4.5.2 防触电安全技术 101 习题4 102 第5章 磁路与变压器 105 5.1 磁路的基本概念 105 5.1.1 磁场的基本物理量 105 5.1.2 铁磁材料特性 106 5.1.3 磁路欧姆定理 107 5.2 交流铁心线圈电路 108 5.2.1 基本电磁关系 109 5.2.2 功率损耗 110 5.3 电磁铁 111 5.4 变压器 112 5.4.1 变压器的分类与结构 112 5.4.2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113 5.4.3 变压器的使用 116 5.4.4 特殊变压器 118 习题5 119 第6章 电动机 122 6.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22 6.1.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组成 122 6.1.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124 6.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与机械特性 127 6.2.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路分析 127 6.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 129 6.2.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129 6.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使用 131 6.3.1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数据 131 6.3.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 133 6.3.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135 6.3.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 136 6.4 单相异步电动机 138 6.5 直流电动机 140 6.5.1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40 6.5.2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141 6.5.3 直流电动机的启动和调速 142 习题6 143 第7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145 7.1 常用低压电器 145 7.1.1 手动电器 145 7.1.2 自动电器 147 7.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启动控制 152 7.2.1 点动控制 152 7.2.2 直接启停连续运转控制 153 7.2.3 顺序控制 154 7.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155 7.4 开关自动控制 156 7.4.1 行程控制 156 7.4.2 时间控制 157 习题7 158 第8章 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 163 8.1 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63 8.1.1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163 8.1.2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166 8.2 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 168 8.2.1 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语言 168 8.2.2 可编程控制器梯形图的编程原则 170 8.3 PLC的内部编程元件和指令系统 172 8.3.1 PLC的内部编程元件 172 8.3.2 PLC的指令系统 175 8.4 PLC的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和应用 179 8.4.1 经验设计法 179 8.4.2 应用实例 182 习题8 185 附录A Multisim软件简介 188 附录B 部分习题答案 199 参考文献 204 |
《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基础》目录 |
|
第1章 模拟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1 1.1 放大电路概述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1 1.1.1 放大电路概述 1 1.1.2 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1 1.2 模拟集成运算放大器 4 1.2.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符号、电路模型及电压传输特性 4 1.3 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 6 1.3.1 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 6 1.3.2 理想运算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区的特点 6 1.3.3 理想运算放大器工作在非线性区的特点 7 1.4 基本运算电路 7 1.4.1 比例运算电路 8 1.4.2 加减运算电路 10 1.4.3 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 14 1.5 电压比较器 16 1.5.1 简单电压比较器 16 1.5.2 迟滞电压比较器 19 习题1 21 第2章 半导体二极管及直流稳压电源 26 2.1 半导体二极管的外部特性 26 2.1.1 二极管的基本结构 26 2.1.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27 2.1.3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28 2.2 晶体二极管电路的分析方法 29 2.2.1 晶体二极管的模型 29 2.2.2 晶体二极管电路的分析 30 2.3 晶体二极管的应用及直流稳压电源 31 2.3.1 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 32 2.3.2 小功率整流滤波电路 32 2.3.3 稳压管稳压电路 35 2.3.4 三端集成稳压器 37 2.4 半导体器件型号命名及方法(根据国家标准GB249—74) 41 习题2 42 第3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 47 3.1 晶体三极管的外部特性 47 3.1.1 晶体管的类型及符号 47 3.1.2 晶体管的电流分配与放大作用 48 3.1.3 晶体管的共射特性曲线 49 3.1.4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52 3.2 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53 3.2.1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53 3.2.2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54 3.3 放大电路的分析 55 3.3.1 静态分析 55 3.3.2 动态分析 57 3.3.3 图解法分析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和动态范围 62 3.4 晶体管放大电路的3种接法 66 3.4.1 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共射极放大电路 66 3.4.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69 3.4.3 共基极放大电路 72 3.4.4 3种基本放大电路的性能比较 73 习题3 75 第4章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与功率放大电路 81 4.1 场效应管的外部特性 81 4.1.1 增强型MOS管的外部特性 81 4.1.2 耗尽型MOS管的外部特性 84 4.1.3 4种场效应管的特性比较 85 4.2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86 4.2.1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直流偏置及静态分析 86 4.2.2 共源极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88 4.2.3 共漏极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90 4.3 功率放大电路 92 4.3.1 功率放大电路概述 93 4.3.2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94 4.3.3 采用复合管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98 4.3.4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 99 习题4 100 第5章 电子电路中的反馈 106 5.1 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06 |
5.1.1 反馈的基本概念 106 5.1.2 反馈的类型 107 5.1.3 交流负反馈的4种基本组态 110 5.2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113 5.2.1 降低放大倍数 113 5.2.2 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114 5.2.3 减小非线性失真 115 5.2.4 展宽通频带 115 5.2.5 负反馈对输入、输出电阻的影响 116 5.3 振荡电路中的反馈 117 5.3.1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 117 5.3.2 RC文氏桥正弦波振荡电路 118 习题5 120 第6章 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 124 6.1 数字信号、数制与码制 124 6.1.1 数字信号 124 6.1.2 数制及其转换 125 6.1.3 码制 127 6.2 逻辑函数及其化简 128 6.2.1 逻辑代数的运算 128 6.2.2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 129 6.2.3 逻辑函数的表达方式 130 6.2.4 逻辑函数的化简 131 6.3 逻辑门电路 134 6.3.1 分立元件基本逻辑门电路 134 6.3.2 基本逻辑门电路的组合 135 6.3.3 TTL门电路 137 6.3.4 CMOS门电路 140 6.4 组合逻辑电路 142 6.4.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142 6.4.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143 6.4.3 加法器 145 6.4.4 编码器 146 6.4.5 译码器 149 习题6 151 第7章 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 155 7.1 双稳态触发器 155 7.1.1 RS触发器 155 7.1.2 JK触发器 159 7.1.3 D触发器 160 7.1.4 T触发器 161 7.1.5 触发器逻辑功能的转换 162 7.2 寄存器 163 7.2.1 数码寄存器 163 7.2.2 移位寄存器 164 7.3 计数器 166 7.3.1 二进制计数器 166 7.3.2 十进制计数器 169 7.3.3 常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 170 7.3.4 用集成计数器实现任意进制计数器 172 7.4 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174 7.5 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177 7.5.1 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177 7.5.2 555定时器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 179 7.5.3 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 180 习题7 182 第8章 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 188 8.1 D/A转换器 188 8.1.1 倒T形电阻网络D/A转换器 188 8.1.2 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90 8.1.3 集成D/A转换器 191 8.2 A/D转换器 191 8.2.1 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 193 8.2.2 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94 8.2.3 集成A/D 转换器 194 习题8 196 附录A 本书常用文字符号说明 197 附录B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201 参考文献 206 |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配套教材
该教材有配套教材——《电工学(上册)习题及实验指导——电工技术基础》和《电工学(下册)习题及实验指导——电子技术基础》。
书名 |
书号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作者 |
---|---|---|---|---|
《电工学(上册)习题及实验指导——电工技术基础》 |
9787121258404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15-08 |
辛青 |
《电工学(下册)习题及实验指导——电子技术基础》 |
9787121250460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2015-01 |
查丽斌 |
课程资源
该教材提供配套多媒体电子课件、习题详解和MOOC网络课程。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基础》由孔庆鹏策划、组织和统稿。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1、2章及附录A由李自勤编写,第3、4章由辛青编写,第5、6章由查丽斌编写,第7、8章由孔庆鹏编写。王宛苹参与了第1、2、3章部分内容的编写,王勇佳、吕幼华、汪洁、胡体玲和李付鹏等老师都参与了该教材的编写、该书习题的解答及设计题目的模拟仿真工作,在结构和内容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张凤霞和钱文阳参与了该书的部分校对工作,钱梦楠与钱梦菲参与了该书部分书稿和图的录入工作。在该书编写的过程中,吸收了兄弟院校的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此外,编者还参考了一些已经出版的图书和文献。
《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基础》由李自勤策划、组织和统稿。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1、2章由李自勤编写,第3、4章由查丽斌编写,第6、7章由辛青编写,第5、8章由孔庆鹏编写。刘建岚参与了第1章部分内容的编写,王宛苹、王勇佳、吕幼华、汪洁、胡体玲和李付鹏等老师参与了该教材的编写、该书习题的解答及设计题目的模拟仿真工作,在结构和内容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张凤霞和钱文阳参与了该书的部分校对工作,钱梦楠与钱梦菲参与了该书部分书稿和图的录入工作。在该书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支持;吸收了兄弟院校的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此外,编者参考了一些已经出版的图书和文献。
2015年8月,《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基础》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策划编辑 |
责任编辑 |
---|---|
王羽佳 |
王羽佳 |
2015年1月,《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基础》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策划编辑 |
责任编辑 |
特约编辑 |
---|---|---|
王羽佳 |
王羽佳 |
王晓庆 |
bcaabcbaa,后面的题太乱不答了。
班组: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变压器的变比是U1/U2=( )=( )=( ); 2、变压器的接线组别一般采用( )表示法,一、二次侧线电压之间的相位差总是( )的整倍数;...
装修电工学徒 多久出师?这个问题需要根据你现有基础与天赋,平时肯学性如何,与你期盼的要求程度相关(如能独立工作,能识图、能按排工程程序与材料计划、或能做相应的工程预决算……)。师傅带进门...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基础》主要介绍电工技术的基础知识。全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电路、一阶动态电路的暂态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供配电技术基础、磁路与变压器、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并配备例题和习题。
《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基础》主要介绍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全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模拟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半导体二极管及直流稳压电源、晶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与功率放大电路、电子电路中的反馈、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并配备例题和习题。
《电工学(上册)——电工技术基础》在内容的安排上具有以下特点:
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着重于定性分析,减少过于复杂的分析和计算,电路部分习题与例题的选用尽量降低计算难度,减少需要列写复杂方程进行求解的题目,因为复杂的电路分析都可以借助于仿真软件进行。对于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等实际元件的容量、容差和标称系列等进行了介绍,以使学生了解在设计中如何选用实际器件的知识,突出电工学的工程应用。
该教材基本上每章都有设计仿真的题目,要求完成设计,采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附录A介绍了Multisim软件,在不增加总学时的情况下,建议在教学中利用2~4学时进行软件的介绍,主要让学生自学,完成设计题目的设计和仿真,将结果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老师。设计题目的内容要求不拘泥于课本的内容,鼓励学生查找资料,自主探索学习,解决设计问题。
《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基础》在内容的安排上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将集成运放作为基本电子器件引入,介绍其外特性及其基本应用,让读者先了解“放大”、“器件”等概念,然后再介绍其他的电子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及其应用。
强调“外部应用”,淡化“内部结构”;模拟电路部分的集成运放、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数字电路部分的JK触发器、D触发器等,都只介绍器件的外部特性,不介绍内部结构,强调非电类专业学生掌握器件应用技能的学习。
第1~4章以一类半导体器件及其基本应用电路划分。在该些内容的介绍中,强调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减少复杂的数学推导。由于微电子学与制造工艺的进步,与双极型器件的性能相比,MOS器件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该教材强调了MOS管的内容。
每章都有设计仿真的题目,要求完成设计,采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在不增加总学时的情况下,建议在教学中利用2~4学时进行软件的介绍,主要让学生自学,完成设计题目的设计和仿真,将结果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老师。设计题目的内容要求不拘泥于课本的内容,鼓励学生查找资料,自主探索学习,解决设计问题。
孔庆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振动信号分析、虚拟仪器方面的研究。
李自勤李,1974年生,男,博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工电子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2100433B
电工学2习题..
一、填空题 1、杂质半导体中, P型半导体是在纯净半导体中掺入 3 价元素 而形成,它的导电能力大 大高于本征半导体。其中多数载流子为 空穴 。 2、PN结的特点是: 单向导通(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稳压二级管在稳压时是工作在 反向击 穿 状态。 3、在放大电路中,若测得某晶体管三个极的点位分别为 -9V,-6.7V ,-6V,则可以推断这三 个级分别为 集电极 , 基极 和 发射极 。 4、在多级放大电路中,为了使放大电路的信号与负载间有良好的匹配,以使输出功率尽可 能加大,放大电路应采用 直接 耦合方式。为了抑制这种耦合方式带来的零点漂移现象, 通常采用 差分放大 电路来抑制这种现象。 5、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AU= 无穷 输入电阻 r i = 无穷 ,输出电阻 RO= 0 。 6、逻辑代数运算法则中: BAA A , BA BA , BABA A 。 7
电工学实验二、三
1 实验二 日光灯电路及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提高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日光灯线路的接线。 2. 理解改善交流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二、原理说明 日光灯线路如图 2-1 所示,图中 A 是日光灯管, L 是镇流器, S是启辉器, C 是补偿电容器,用以改善电路的功率 因数( cosφ值)。有关日光灯的工作原理 请自行翻阅有关资料。 图 2-1 三、实验设备 四、实验内容 1. 日光灯线路接线与测量 图 2-2 注意:先将实验台上日光灯管换接开关置“实验”一侧后方可进行接线。 按图 2-2接线。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接通实验台电源, 调节自耦调压器的输出, 使其输出电压缓慢增大, 直到日光灯刚启辉点亮为止,记下三表的指示值,并记录于表 2-1。然后将电压调至 220V,测量功率 P, 电流 I, 电压 U,U L,UA 等值,并记录于表 2-1。 序号 名称 型号与
1993年开始,电工学课程连续三次被评为学校(大连理工大学)一类课程;
2001年,电工学课程被评为首批辽宁省优秀课程;
2003年,电工学课程被评为首批辽宁省精品课程;
2014年,电工学课程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2017年4月24日,电工技术(电工学 上)课程上线中国大学MOOC ;11月6日,电子技术(电工学 下)课程上线中国大学MOOC ;
2019年1月8日,电工学课程被评为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线上金课) ;同年,电工学课程被评为电工电子课程联盟线上线下精品课程(混合金课) ;
2020年11月24日,电工学课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电工学(附光盘少学时)》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电工学原理,内容包括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大部分。下篇为电工学实验,共编入18个实验供大家选用。另编有与《电工学(附光盘少学时)》配套的《电工学(少学时)第三版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和《电工学(少学时)第三版多媒体教学光盘》教学参考资料。《电工学(附光盘少学时)》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非电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大专院校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
近几年,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器件、新技术及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吉林大学电工学教研室对面向21世纪电工学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研究和实践。本书的主要编者参与了上述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所有活动及全部过程。为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和教学的需要,编者结合教学实践的体会、根据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认真学习并吸收了兄弟院校的宝贵经验,编写了本书——《电工学Ⅱ(电子技术)》。
《电工学Ⅱ(电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该书符合教育部“电工学”课程指导小组拟定的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总学时为50~70学时,教师在讲授时可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适当的取舍。它的使用对象为非电专业的本科生,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编者在原吉林工业大学常文秀和王桂琴分别主编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两本书的基础上,考虑到《电工学Ⅱ》的课程性质和特点,在保证讲授基本理论、传授基本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适当地删去了陈旧和偏深的内容,增加了对新器件的应用、新成果的推广等新内容的介绍。编写时力求做到:概念准确、深入浅出、拓宽基础、侧重应用。把教材的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器件的外部特性及应用上,适当提高了起点,并用一定的篇幅介绍了新器件及新集成电路,精选了实用性强的例题及习题。
全书由吉林大学常文秀任主编,吉林大学王汇平任副主编。常文秀编写第一章 (除第五节 )、第二章 (除第六节 )、第三章 (除第一、二节)、第四章 、第五章 (除第一、二节)及第十章 (除第二节 );王芳荣编写第六章 及第七章 ;王汇平编写第八章 及第九章 ;詹迪铌编写第十一章 ;张淑琴编写第一章 的第五节 及第二章 的第六节 ;雷治林编写第五章 的第一、二节;郎淑芬编写第三章 的第一、二节;王桂琴编写第十章 的第二节 。本书由吉林大学王鼎教授担任主审。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吉林大学通信学院的有关领导及电工教研室的王幼林、尹程秋二位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里向他们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敬请读者,特别是使用本书的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