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序
前言
第一章道路边坡治理与生态恢复
第二章道路边坡土壤养分特性与植物多样性
第三章道路边坡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
第四章道路边坡植被恢复
第五章道路边坡土壤微生物的时空变异
第六章道路边坡土壤酶的时空变异
第七章道路边坡土壤结构特性
第八章道路边坡土壤腐殖质特性
第九章道路边坡土壤重金属污染特性 2100433B
本书以道路边坡为对象,论述了不同形态道路边坡创面的成土特性。内容主要包括:道路边坡治理现状、生态恢复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道路边坡土壤养分特性与土壤水分特性;道路边坡植物多样性与植被恢复;道路边坡土壤微生物特性与土壤酶特性;道路边坡土壤结构特性;道路边坡土壤腐殖质特性;道路边坡土壤重金属污染特性。
6米以内是一级边坡,6米以上是二级边坡
因为顶部的沥青需要经过压实后才能使用,挖的话要挖平,填完之后还需要压实。不然不能排水。
市政定额中有修整边坡子目,单位应该是m,一个子目计算即可
道路边坡危岩落石运动路径研究
为了研究公路边坡落石灾害的危害程度和危害风险,利用数值分析手法计算了危岩落石在沿坡面的完整运动路径。根据边坡坡度、落石和山坡面的减衰系数、落石速度等,提出一种减衰反弹接触法(DROM)的落石运动路径分析手法,以探究落石的运动特征、方向和角速度。考虑落石为多边体的非质点刚体,利用刚性的回转运动建立非质点的运动方程式。在二维落石运动路径的实例数值分析中,明确了落石水平垂直方向的运动路径、角速度和跳跃高度,为防灾减灾的工程措施提供必要的计算数据。
道路边坡防护浅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道路边坡防护浅析 道路边坡防护浅析 摘要边坡是道路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道路的 通行安全,同时也对道路的使用寿命起到关键作用。 我国正处于经济 发展高速期,道路的建设日益增多, 同时对道路边坡的建设的要求也 越来越高。本文介绍了国内道路边坡防护的种类, 边坡破坏形式产生 原因,以及防护措施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边坡防护措施前景 中图分类号: U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道路边坡在各种天气和人为的危害中,路基坡面会出现各种危 害。如果不立即处理,会影响到整个道路的稳定性,导致坍塌,滑坡 等等病害。因此, 在进行道路施工时要合理布局,不同地形天气条件 选择相应的合理的施工措施 [1] 。在边坡出项病害是要及时防护和加 固。同时在边坡施工时也要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道 路。 2国内外边坡防护现状 20世纪以来国内开发
批准号 |
40571064 |
项目名称 |
道路边坡创面的成土特性及其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D0709 |
项目负责人 |
艾应伟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四川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6-01-01 至 2008-12-31 |
支持经费 |
40(万元) |
针对成渝铁路、成昆铁路、老成渝公路、成渝高速公路四条不同建成年代的铁路、公路的路堑边坡,根据其道路边坡特点,按照道路边坡的不同种类、坡度、坡长、坡向,选择有代表性的主要道路边坡,调查测定主要道路边坡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生物性质以及植被状况、土壤侵蚀状况、失稳破坏形式。明确道路边坡土壤性状与植被状况、边坡稳定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入研究分析自然环境因子、道路边坡自身状况对道路边坡创面成土特性的影响,弄清道路边坡创面的成土特性和作用机理,为道路边坡防护与绿化提供理论依据。这对促进我国道路建设的健康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都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100433B
黏土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颗粒组成决定着黏土的工艺性能:
可塑性
黏土与适量的水混合后形成泥团,在外力的作用下,泥团发生变形但不开裂,外力散去后,仍能保持原有形状不变,黏土的这种性质称为可塑性。
结合性
黏土的结合性是指黏土结合非塑性原料而形成良好的可塑泥团并且有一定的干燥强度的能力。黏土的结合性对于半成口的干燥、修坯和上釉存在着重要的影响。黏土垢结合性由其结合瘠性料的结合力的大小所决定的,而结合力的大小又和黏土矿物的种类、结构等因素相关。一般来讲,可塑性强的黏土,其结合力也大。
触变性
黏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受到振动或搅拌时,黏度会降低,而其流动性则会增加,静止后逐渐恢复原状。此外,泥浆放置一段时间后,在保持原水分不变的条件下也会出现变稠和固化的现象。黏土的这种性质称为触变性。
收缩
黏土泥料在一定温度下干燥时,由于颗粒间水分的排出,颗粒之间相互靠拢以及颗粒间距缩短而引起的体积收缩,称为干燥收缩。干燥后的黏土泥料经过高温煅烧时,由于发生诸如脱水作用、分解作用、莫来石的生成、石英的晶型转化、易熔杂质的转化以及各类熔融物填充质点间空隙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使得黏土泥料进一步收缩,称为烧成收缩。成型黏土样品经过干燥和煅烧后的尺寸总变化称为总收缩。
烧结
黏土是由多种矿物混合而成的,没有固定的熔点,而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逐渐软化。
当黏土在加热煅烧的过程中,到达一定温度(800℃~900℃)后,继续升高温度时,黏土中低共熔物质开始熔化,液相出现并逐渐增加,填充在固体颗粒之间,由于液相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得未熔颗粒进一步靠拢,引起体积急剧的收缩,气孔率下降,密度提高,这种对应体积开始急剧变化时的温度称为开始烧结温度。
当温度继续升高时,收缩将不断增大至最大值,气孔率降至最小值,密度达到最大值,黏土完全烧结,此时对应的温度称为烧结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