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教材是依据教育部当年最新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精神编写的。《电路分析》课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电子、通信、信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又是电路理论的入门课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律)和基本分析方法,既为学习后续课程(或继续深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又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一定基础;同时对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 1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1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
1.1.1 电路及其功能1
1.1.2 理想电路元件1
1.1.3 电路模型2
1.1.4 单位制 2
练习与思考3
1.2 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3
1.2.1 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1.2.2 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4
练习与思考 6
1.3 电功率与电能 7
1.3.1 电功率 7
1.3.2 电能 7
练习与思考 8
1.4 电阻元件 9
1.4.1 电阻元件及伏安特性 9
1.4.2 电阻元件的功率 10
练习与思考 10
1.5 电压源与电流源 10
1.5.1 电压源 10
1.5.2 电流源 12
练习与思考 13
1.6 基尔霍夫定律 14
1.6.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14
1.6.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15
练习与思考 16
1.7 用电位的概念分析电路 17
1.7.1 电位及其参考点17
1.7.2 电位的计算17
1.7.3 有接地点电路的习惯画法18
练习与思考 19
小结 20
习题1 21
自测题123
第 2 章 电路的等效变换25
2.1 电阻的串、并、混联 25
2.1.1 电阻的串联 25
2.1.2 电阻的并联 27
2.1.3 电阻的混联 29
练习与思考 31
2.2 △形和Y形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31
练习与思考 34
2.3 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35
练习与思考 37
*2.4 受控源及其等效变换 38
练习与思考 42
小结 42
习题2 43
自测题247
第 3 章 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和基本定理48
3.1 支路电流法 48
练习与思考 50
3.2 网孔电流法 50
练习与思考 56
3.3 节点电位(电压)法 57
练习与思考 62
3.4 叠加定理 63
练习与思考 68
3.5 戴维南定理 69
练习与思考 75
3.6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75
练习与思考 79
小结 79
习题3 80
自测题385
第 4 章 正弦交流电路86
4.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86
4.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86
4.1.2 相位差 88
4.1.3 正弦量的有效值 90
练习与思考 91
4.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91
4.2.1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91
4.2.2 两个同频率正弦量之和 92
练习与思考 94
4.3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95
4.3.1 电容元件 95
4.3.2 电感元件 98
练习与思考 100
4.4 三种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 101
4.4.1 电阻元件 101
4.4.2 电感元件 103
4.4.3 电容元件 105
练习与思考 107
4.5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107
4.5.1 基尔霍夫节点电流定律的相量形式 107
4.5.2 回路电压定律的相量形式 108
练习与思考 108
4.6 RLC串联电路 108
4.6.1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109
4.6.2 电路的三种性质 110
练习与思考 111
4.7 RLC并联电路 112
4.7.1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112
4.7.2 电路的三种性质 113
4.7.3 复阻抗和复导纳的等效互换 114
练习与思考 115
4.8 用相量法分析正弦交流电路 116
4.8.1 复阻抗混联电路的分析计算 116
4.8.2 用网孔法和节点法分析正弦电路 119
4.8.3 用戴维南定理分析正弦电路 121
4.8.4 相量图法 122
练习与思考 123
4.9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功率 124
4.9.1 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 124
4.9.2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 125
4.9.3 功率因数的提高 125
练习与思考 127
4.10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最大功率 127
练习与思考 130
4.11 串联谐振 131
4.11.1 串联谐振的条件 131
4.11.2 串联谐振的特点 131
4.11.3 串联谐振的谐振曲线 133
练习与思考 135
4.12 并联谐振 135
4.12.1 并联谐振的条件 135
4.12.2 并联谐振的特点 136
练习与思考 137
4.13 三相正弦电路 138
4.13.1 对称三相正弦电压 138
4.13.2 三相电源的连接 139
4.13.3 三相负载的连接 140
4.13.4 三相电路的功率 144
练习与思考 145
小结 146
习题4 147
自测题4154
第 5 章 互感电路及理想变压器156
5.1 互感及互感电压 156
练习与思考 158
5.2 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158
5.2.1 同名端的标记原则及测定 159
5.2.2 同名端的应用 159
练习与思考 161
5.3 互感线圈的连接及等效电路 162
5.3.1 互感线圈的串联 162
5.3.2 互感线圈的并联 163
练习与思考 166
*5.4 空心变压器 166
练习与思考 169
5.5 理想变压器 170
5.5.1 理想变压器的变压作用 170
5.5.2 理想变压器的变流作用 170
5.5.3 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 171
练习与思考 172
小结 173
习题5 174
自测题5176
第 6 章 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178
6.1 非正弦周期信号及分解 178
6.1.1 非正弦周期信号 178
6.1.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 178
练习与思考 183
6.2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 184
练习与思考 187
6.3 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187
6.3.1 有效值 187
6.3.2 平均值 188
6.3.3 平均功率 189
练习与思考 190
6.4 非正弦周期电路的计算 191
练习与思考 195
小结 195
习题6 196
自测题6198
第 7 章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200
7.1 换路定律及初始值的计算 200
7.1.1 过渡过程的概念 200
7.1.2 换路定律及初始值的计算 200
练习与思考 203
7.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03
7.2.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03
7.2.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06
练习与思考 208
7.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208
7.3.1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208
7.3.2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210
练习与思考 212
7.4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212
练习与思考 215
7.5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216
练习与思考 220
*7.6 二阶电路分析 221
练习与思考 225
小结 226
习题7 227
自测题7230
附录A 复数知识 233
附录B 模拟试题236
模拟试题一236
模拟试题二241
习题答案(参考) 248
自测题答案255
参考文献 256
《电路原理》第五版,邱关源,罗先觉第五版所有章节习题解答。坐等啊!
百度文库里有,1-13章全的:http://wenku.baidu.com/view/8b3b243c580216fc700afdc4.html
发过去了,注意查收。
在思路岛课后习题答案网里边有很多大学的答案,不用注册就能下载!里边有这个答案,自己去找找吧,里边答案很多,不好找的,用搜索工具,输入书名搜索就行!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第十五章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第十五章
本书共有7章,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电路分析中的常用定理、直流激励下的一阶动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含谐振电路)、三相交流电路、互感与变压器。每章后配有小结、习题及实验内容, 并根据实验内容需要编写了相关的辅助仿真实验。书中选编了6篇阅读材料,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电类专业电路分析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高职高专电气系列教材"para" label-module="para">
《电路分析》适合作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民办高等学校电类各专业“电路分析”、“电工基础”等课程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
1.1.1 实际电路 (1)
1.1.2 电路模型 (1)
1.2 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 (2)
1.2.1 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2)
1.2.2 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4)
1.2.3 电位的概念 (5)
1.2.4 电功率与电能 (6)
1.3 电阻元件及欧姆定律 (8)
1.3.1 电阻元件 (8)
1.3.2 欧姆定律 (8)
1.4 基尔霍夫定律 (10)
1.4.1 电路中的基本术语 (10)
1.4.2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0)
1.4.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1)
1.5 电路中的电源 (13)
1.5.1 电压源 (13)
1.5.2 电流源 (14)
1.5.3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16)
1.6 受控源 (19)
本章小结 (21)
阅读材料:电阻的识别及应用 (22)
实验1 基本电工仪表的使用及测量 (27)
实验2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 (32)
实验3 电压、电位的测定及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35)
习题 (38)
第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3)
2.1 电路等效的基本概念 (43)
2.2 电阻电路的等效 (44)
2.2.1 电阻的串联及应用 (44)
2.2.2 电阻的并联及应用 (45)
2.2.3 电阻的混联 (47)
2.2.4 Y形与△形电路的等效互换 (48)
2.3 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 (50)
2.3.1 理想电源的串联与并联 (50)
2.3.2 实际电源的串联与并联 (51)
2.4 支路电流法 (52)
2.5 回路电流法 (54)
2.5.1 网孔电流法 (54)
2.5.2 回路电流法 (56)
2.6 节点电位法 (57)
本章小结 (60)
阅读材料:电气图识读知识 (62)
实验4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63)
习题 (67)
第3章 电路分析中的常用定理 (71)
3.1 叠加定理 (71)
3.2 等效电源定理 (74)
3.2.1 戴维南定理 (74)
3.2.2 诺顿定理 (78)
3.3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79)
3.3.1 电压、功率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79)
3.3.2 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及其最大功率 (80)
本章小结 (82)
实验5 叠加定理的验证 (83)
实验6 戴维南定理的验证及负载功率曲线的测绘 (86)
习题 (89)
第4章 直流激励下的一阶动态电路 (92)
4.1 电容元件 (92)
4.1.1 电容元件的定义 (92)
4.1.2 电容元件的伏安关系 (93)
4.1.3 电容元件的储能 (93)
4.1.4 电容元件的串、并联等效 (94)
4.2 电感元件 (97)
4.2.1 自感现象 (97)
4.2.2 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 (98)
4.2.3 电感元件的储能 (99)
4.3 换路定律 (100)
4.3.1 电路的动态过程及换路定律 (100)
4.3.2 电路初始值与稳态值的计算 (101)
4.4 一阶电路的响应 (104)
4.4.1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04)
4.4.2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07)
4.4.3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109)
4.4.4 一阶动态电路的三要素法 (110)
本章小结 (112)
阅读材料:电容器与电容元件 (113)
实验7 一阶RC电路的暂态响应分析 (117)
习题 (120)
第5章 正弦交流电路 (124)
5.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124)
5.1.1 正弦交流电量的三要素 (124)
5.1.2 相位差 (128)
5.2 正弦交流电的相量表示 (129)
5.2.1 正弦量的旋转矢量表示法 (130)
5.2.2 复数及复数运算 (130)
5.2.3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132)
5.3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和电容 (134)
5.3.1 电阻元件 (135)
5.3.2 电感元件 (138)
5.3.3 电容元件 (141)
5.4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145)
5.5 阻抗串联电路的分析 (148)
5.5.1 阻抗 (148)
5.5.2 RLC串联电路分析 (148)
5.5.3 阻抗串联的交流电路 (151)
5.6 导纳并联电路的分析 (153)
5.6.1 导纳 (153)
5.6.2 RLC并联电路分析 (153)
5.6.3 阻抗并联的交流电路 (156)
5.7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157)
5.8 功率因数的提高 (161)
5.9 交流电路中的谐振 (164)
5.9.1 串联谐振 (164)
5.9.2 并联谐振 (165)
5.9.3 串联谐振电路的选频特性 (166)
本章小结 (168)
阅读材料:示波器简介 (170)
实验8 典型电信号的观察与测量 (172)
实验9 日光灯功率因数的提高 (177)
习题 (179)
第6章 三相交流电路 (183)
6.1 三相电源 (183)
6.1.1 对称三相电源 (183)
6.1.2 对称三相电源的连接方式 (184)
6.2 三相负载的连接 (187)
6.2.1 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 (187)
6.2.2 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连接 (189)
6.3 三相电路的功率 (191)
本章小结 (193)
阅读材料:安全用电常识 (194)
实验10 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 (196)
习题 (201)
第7章 互感与变压器 (203)
7.1 互感元件 (203)
7.1.1 互感与互感电压 (203)
7.1.2 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206)
7.2 互感线圈的串、并联 (208)
7.2.1 互感线圈的串联等效 (208)
7.2.2 互感线圈的并联等效 (209)
7.3 理想变压器 (211)
7.4 实际变压器 (214)
7.4.1 空芯变压器 (214)
7.4.2 铁芯变压器 (216)
本章小结 (217)
阅读材料:涡流现象及其应用 (218)
实验11 单相铁芯变压器特性的测试 (220)
习题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