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规定的许可权限,对下列客运班线经营权可以采取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许可,并作为招标人组织开展招标工作:
(一)在确定被许可人之前,同一条客运班线有3个以上申请人申请的;
(二)根据道路运输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决定开通的干线公路客运班线,或者在原干线公路客运线路上投放新的运力;
(三)根据双边或者多边政府协定开通的国际道路客运班线;
(四)已有的客运班线经营期限到期,原经营者不具备延续经营资格条件,需要重新许可的。
招标人可以将两条以上客运班线经营权作为一个招标项目进行招标投标。
客运班线招标投标应当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招标公告和招标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相关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协商确定实施省际客运班线招标投标的,可以采取联合招标、各自分别招标等方式进行。一省不实行招标投标的,不影响另外一省实行招标投标。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招标投标确定的经营者,相关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予以认可,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采取联合招标的,班线起讫地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为共同招标人,由双方协商办理招标事宜。
通过招标投标方式许可的客运班线经营权的经营期限为4年到8年,新开发的客运班线经营权的经营期限为6年到8年,具体期限由招标人确定。
对确定以招标投标方式进行行政许可的客运班线,在招标投标工作没有开始之前,申请人提出申请的,许可机关应当告知申请人该客运班线将以招标投标方式进行许可,并在6个月内完成招标投标工作。
招标人可以自行选择具备法定条件的招标代理机构,委托其办理招标事宜。各地道路运输行业协会组织可以接受招标人的委托,具体承担与招标投标有关的事务性工作。
招标人具备相应能力的,可以自行办理招标事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其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宜。
对确定以招标投标方式实行行政许可的客运班线,招标人应当在其指定的报纸、网络等媒介上发布招标公告。招标公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招标人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二)招标项目内容、要求和经营期限;
(三)中标人数量;
(四)投标人的资格条件;
(五)报名的方式、地点和截止时间等要求;
(六)报名时所需提交的材料和要求;
(七)其他需要公告的事项。
招标公告要求报名时所需提交的材料应当包括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内容。
招标人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招标项目的特点、需要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投标人须知;
(二)招标项目内容、要求和经营期限;
(三)中标人数量;
(四)投标文件的内容和编制要求;
(五)投标人参加投标所需提交的材料及要求。所需提交材料应当包括《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要求的可行性报告、进站方案、运输服务质量承诺书;
(六)需提交投标文件的正副本数量以及提交要求、方式、地点和截止时间;
(七)缴纳履约保证金的要求及处置方法;
(八)开标的时间、地点;
(九)评分标准;
(十)中标合同文本;
(十一)其他应当说明的事项。
招标人不得违背《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的规定,提高、增设或者降低、减少条件限制投标人,也不得对投标人实行地域限制。
招标人不得限制投标人之间的竞争,不得强制投标人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
客运班线招标投标评分标准总分为200分,包括标前分80分和评标分120分。标前分的评分标准见附件。评标分中应当包括安全保障措施、车辆站场设施、运营方案、经营方式、服务承诺、服务质量保障措施等内容,具体评分项目和分值设置由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根据下列要求设定:
(一)有利于引导客运经营者加强管理、规范经营;
(二)有利于引导客运经营者提高运输安全水平、服务水平和承担社会责任;
(三)有利于引导客运经营者节能减排;
(四)有利于引导客运经营者提高车辆技术装备水平;
(五)有利于促进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
招标人应当确定不少于10日的时间作为投标人的报名时间,该期间自招标公告发布之日起至报名截止日止。
招标人应当根据投标人报名时提交的材料对投标人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对其中已具备招标项目所要求的许可条件的,发售招标文件。
招标人应当确定不少于30日的时间作为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所需要的时间,该期间自招标文件发售截止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
在招标文件要求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后送达的投标文件,招标人应当拒收。
客运班线招标投标所发生的费用,应纳入各级运管机构正常的工作经费计划。
为规范道路旅客运输班线经营权招标投标活动,公平配置道路旅客运输班线资源,引导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者提高运输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以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道路旅客运输班线(含定线旅游客运班线)经营权许可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道路旅客运输班线经营权招标投标(以下简称客运班线招标投标),是指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不实行班线经营权有偿使用或者竞价的前提下,通过公开招标,对参加投标的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者(以下简称客运经营者)的质量信誉情况、企业规模、运力结构和经营该客运班线的安全保障措施、服务质量承诺、运营方案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择优确定客运班线经营者的许可方式。
客运班线招标投标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原则。
国家鼓励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配置客运班线经营权。
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客运班线招标投标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的客运班线招标投标工作。
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客运班线招标投标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
2008 年 第 8 号
《道路旅客运输班线经营权招标投标办法》已于2008年7月8日经第8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部 长 李盛霖
二〇〇八年七月二十二日
现在客运的经营权都是招标的.也同意1楼的说法.这事不好说,看你的能力了.呵呵.有时候适当的行贿下也是可以的.
二、道路旅客运输经营权作为无形资产的认定 道路旅客运输经营权取得方式的变化,对道路旅客运输经营权在会计上的核算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无偿取得阶段,道路旅客运输经营权没有作为会计要素予以确认。原因...
特许经营权:在规定时间内、地区范围内特别准许经营某个或某类商品或服务的授权。一般是针对必须取得经营许可的商品而言,由国家行政机关作出的许可批准,如经营、酒类经营等。独家经营权:在规定时间内、地区范围内...
第二十二条 投标人是响应招标,参加投标竞争的已具备或者拟申请招标项目所要求的道路客运经营范围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二十三条 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投标。联合体各方均应当符合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并不得再独立或者以筹建其他联合体的形式参加同一招标项目的投标。
联合体各方应当签订共同投标协议,约定各方拟承担的工作和责任,明确在中标后是否联合成立新的经营实体,并将共同投标协议连同投标文件一并提交招标人。
第二十四条 投标人应当在招标公告规定的期限内向招标人报名,并按照招标公告的要求提交以下材料:
(一)资格预审材料:包括《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要求的除可行性报告、进站方案、运输服务质量承诺书之外的其他申请客运班线许可的材料。不具备招标项目所要求的道路客运经营范围的,应当同时提出申请,相关申请材料一并提交。
(二)标前分评定材料:包括最近两年企业客运质量信誉考核情况、自有营运客车数量、高级客车数量以及相关证明材料。
招标人已经准确掌握投标人上述有关情况的,可以不再要求投标人报送相应材料。
第二十五条 通过资格预审的投标人购买招标文件后,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投标文件及相关材料由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印章,进行密封,并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送达指定地点。招标人收到投标文件后,应当签收保存。任何人和单位不得在开标之前开启。
投标文件正本、副本的内容应当保持一致。
联合体参加投标的投标文件及相关材料由各方法定代表人共同签字并加盖各方印章。
正在筹建成立经营实体的申请人的投标文件及相关材料由筹建负责人签字,不需加盖单位印章。
第二十六条 投标人在编制投标文件过程中,如果对招标文件的内容存有疑问,可以在领取投标文件之日起10日内以书面形式要求招标人进行解释。招标人在研究所有投标人提出的问题后,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至少15日前,以书面形式进行必要澄清或者修改,并发至所有投标人。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作为招标文件的补充部分,与招标文件具有同等效力。
第二十七条 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前,投标人可以对已提交的投标文件进行修改、补充,也可以撤回投标文件,并书面通知招标人。
修改、补充的内容为投标文件的组成部分。修改、补充的内容应当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前按照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提交给招标人。
第二十八条 投标人不得相互串通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不得排挤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第二十九条 到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止,投标人为3个以上的,按本办法规定进行开标和评标;投标人不足3个的,招标人可以重新组织招标或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许可。
第三十条 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客运班线招标投标评审专家库,公布并定期调整评审专家。评审专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从事客货运输、财务、安全、技术管理工作5年以上并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
(二)道路运输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道路运输中介组织中从事道路运输领域的管理、财务、安全、技术或者研究工作8年以上,并具有相应专业高级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的人员。
第三十一条 招标人应当在开标前委派1名招标人代表并从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评审专家组成评标委员会进行评标,评标委员会的成员人数应当为5人以上单数。评委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保密。评委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不得进入本次评标委员会,已经进入的应当更换。
第三十二条 两个以上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联合招标的,评标委员会由相关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分别从各自的评审专家库中抽取的评审专家组成,每省的评审专家数量由相关方共同商定,每省应当各派1名招标人代表,但招标人代表总数不得超过评委总数的三分之一。
第三十三条 招标人应当在开标前对已取得招标文件的投标人提供的标前分评定材料进行核实,并完成标前分的评定工作。
第三十四条 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开标地点应当为招标文件中预先确定的地点。
第三十五条 开标由招标人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筹建负责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参加。
第三十六条 开标时,由投标人或者其推选的代表检查所有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也可以由招标人委托的公证机构检查并公证;经确认无误后,由工作人员当场拆封全部投标文件,并宣读投标人名称和投标文件的主要内容。
招标投标开标过程应当记录,并存档备查。
第三十七条 开标后,招标人应当组织评标委员会进行评标。评标必须在严格保密的条件下进行,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干预、影响评标的过程和结果。评标过程应当遵守下列要求:
(一)评标场所必须具有保密条件;
(二)只允许评委、招标人指定的工作人员参加;
(三)所有参加评标的人员不得携带通讯工具;
(四)评标场所内不设电话机和上网的计算机。
第三十八条 在开标和评标过程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废标:
(一)投标文件不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实质性要求,或者因缺乏相关内容而无法进行评标的;
(二)投标文件未按招标文件规定的要求正确署名与盖章的;
(三)投标文件附有招标人无法接受的条件的;
(四)投标文件的内容及有关材料不是真实有效的;
(五)投标文件正、副本的内容不符,影响评标的。
在排除废标后,投标人为3个以上的,继续进行招标投标工作;投标人不足3个的,招标人可以重新组织招标投标或者按有关规定进行许可。
第三十九条 评标委员会应当按以下程序进行评标:
(一)审查投标文件及相关材料,并对不明确的内容进行质询;
(二)招标人或者招标代理机构根据评委质询意见,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中不明确的内容进行必要澄清和说明,但澄清和说明不得超出投标文件的范围或者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三)认定是否存在废标;
(四)评委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分标准和方法,客观公正的评定投标人的评标分,并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如果招标项目由两条以上客运班线组成,则分别确定每条客运班线的评标分后,取所有客运班线评标分的算术平均值为投标人在该招标项目的评标分;
(五)评委对招标人评定的标前分进行复核确认;
(六)在评委评定的评标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投标人在该招标项目的最终评标分。最终评标分加上标前分,作为投标人的评标总分;
(七)按照评标总分由高到低的原则推荐中标候选人和替补中标候选人。替补中标候选人为多个的,应当明确替补顺序。评标总分分数相同且影响评标结果的确定时,由评委现场投票表决确定中标候选人、替补中标候选人;
(八)出具书面评标报告,并经全体评委签字后,提交招标人。
第四十条 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和评委不得私下接触投标人,不得收受投标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在开标前不得向他人透露投标人提交的资格预审材料的有关内容,在任何时候不得透露对投标文件的评审和比较意见、中标候选人的推荐情况以及评标的其他情况,严禁发生任何可能影响公正评标的行为。
招标人或者监察部门发现评标委员会在评标过程中有不公正的行为时,可以向评标委员会提出质疑,评标委员会应当进行解释。经调查确有不公正行为的,由招标人另行组织评标委员会重新评标和确定中标人。
第四十一条 招标人应当根据评标委员会提交的书面评标报告和推荐意见确定中标人和替补中标人。
确定中标人后,招标人应当在7日内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并将中标结果书面通知替补中标人和其他投标人。
第四十二条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在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签订中标合同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许可手续。
第四十三条 中标合同不得对招标文件及中标人的承诺进行实质性改变,并应当作为中标人取得的道路客运班线经营行政许可决定书的附件。
中标合同的违约责任条款内容不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已明确的相应处罚规定相违背。
第四十四条 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缴纳履约保证金或者提交其开户银行出具的履约保函的,中标人应当于签订中标合同的同时予以缴纳或者提交。由于中标人原因逾期不签订中标合同或者不按要求缴纳履约保证金、提交履约保函的,视为自动放弃中标资格,其中标资格由替补中标人取得(替补中标人为多个的,按替补顺序依次替补,后同),并按上述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招标人向中标人收取的履约保证金不得超过中标人所投入车辆购置价格的3%,且中标人交纳履约保证金(不含履约保函)达到30万元之后,如果再次中标取得其它客运班线经营权,不再向该招标人交纳履约保证金。
第四十五条 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组成的联合体中标但不成立新的经营实体的,联合体各方应当共同与招标人签订中标合同,就中标项目向招标人承担连带责任。招标人应当根据中标合同分别为联合体各方办理道路客运班线经营行政许可手续,并分别颁发相关许可证件。
第四十六条 中标人在投标时申请招标项目所要求的道路客运经营范围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办理客运经营许可的有关手续。
第四十七条 中标人不得转让中标的客运班线经营权,可以将中标客运班线经营权授予其分公司经营,但不得委托其子公司经营。
第四十八条 中标人注册地不在中标客运班线起点或者终点的,应当在起点县级以上城市注册分公司进行经营,注册地运管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办理有关注册手续。
第四十九条 中标人应当在中标合同约定的时限内按中标方案投入运营。
第五十条 招标投标活动全过程应当自觉接受投标人、监察部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上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社会的监督。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上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发现正在进行的招标投标活动严重违反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应当责令招标人中止招标活动。
第五十一条 招标人、评标委员会评委、招标工作人员、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十二条 投标人有下列行为之一,投标无效;已经中标的,中标无效,中标资格由替补中标人取得。给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在投标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二)与投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评委相互串通,事先商定投标方案或者合谋使特定人中标的;
(三)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或者提供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第五十三条 已经提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在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后无正当理由放弃投标的,在评定当年客运质量信誉等级时,每发生一次从总分中扣除30分。如果投标人在异地投标的,招标人应当将此情况通报投标人所在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
第五十四条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根据双方签订的中标合同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招标人应当对中标人履行承诺情况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发现中标人不遵守服务质量承诺、不规范经营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应当要求中标人进行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招标人依据中标合同的约定可以从履约保证金中扣除相应数额的违约金,直至收回该客运班线或者该客运车辆的经营权。
第五十五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中标人缴纳的履约保证金应当专户存放,不得挪用。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据中标合同从履约保证金中扣除的相应数额的违约金,应当按照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合同约定从中标人履约保证金中扣除违约金后,中标人应当在招标人规定的时间内补交。逾期不交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以依据中标合同进行处理。
合同履行完毕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将剩余的履约保证金本息归还中标人。
第五十六条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中标人在经营期内的违法行为处以相应行政处罚。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道路旅客运输班线经营权招标投标办法
- 1 - 道路旅客运输班线经营权招标投标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道路旅客运输班线经营权招标投标活 动,公平配臵道路旅客运输班线资源,引导道路旅客运输经 营者提高运输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招 标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相关规定,制定 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以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道路旅 客运输班线(含定线旅游客运班线)经营权许可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道路旅客运输班线经营权招标投标(以下简 称客运班线招标投标),是指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在不实行班 线经营权有偿使用或者竞价的前提下,通过公开招标,对参 加投标的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者(以下简称客运经营者)的质 量信誉情况、企业规模、运力结构和经营该客运班线的安全 保障措施、服务质量承诺、运营方案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择优确定客运班线经营者的许可方式。 第三
办法全文
昆明市特许经营权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运用市场竞争机制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和特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特许经营权的出让、经营和管理,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办法所称特许经营权,是指经特定程序而获得的对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权。
第三条
本市特许经营权实行全市统筹和分级管理的原则,特许经营权的授权主体是市人民政府、各县(市)、东川区人民政府以及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以下简称授权主体)。
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和呈贡县范围内的特许经营权,按照市人民政府行业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
第四条
市、县(市)、东川区人民政府成立特许经营权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特许委),负责特许经营权出让的决策和管理,指导和协调特许经营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工作,并代表同级人民政府审批行业主管部门上报的特许经营权出让方案和《特许经营权出让合同》(以下简称《特许经营合同》)。
特许委办公室(以下简称特许办)设在发展改革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拟订特许经营权的政策,编制特许经营权年度出让计划;
(二)指导和协调辖区内特许经营权出让的实施工作,依法监督出让程序、检查《特许经营合同》签订和履行情况;
(三)处理日常工作,向同级人民政府提交年度特许经营监督检查报告。
第五条
住建、交通、水务、滇管、环保、城管、商务、旅游、民政、公安、林业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行业主管部门)依据同级人民政府的授权,负责事权范围内特许经营权的具体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编制事权范围内特许经营项目的年度出让计划;
(二)依照程序组织实施事权范围内的特许经营权出让工作,并保存特许经营项目档案;
(三)建立特许经营项目评估制度,组织制定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规范;
(四)监督特许经营者履行法定义务和《特许经营合同》约定的义务;
(五)监督特许经营者的经营计划实施情况、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安全生产情况;
(六)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受理公众对特许经营者的投诉,依法及时查处违法行为;
(七)制定临时接管应急预案,在危及或者可能危及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等紧急状态下,按规定组织临时接管特许经营项目;
(八)协助相关部门核算特许经营者的成本,提出价格调整方案;
(九)保守特许经营权管理工作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十)向特许办提交对特许经营者的年度经营监督检查报告;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和同级人民政府授权的其他职责。
国资、财政、价格、工商、审计、监察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特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
特许经营权的实施应当坚持合理布局、有效配置资源,以及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七条
特许经营项目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众对特许经营权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特许经营活动享有知情权和提出意见的权利,对侵害公共权益的行为有权举报和投诉。
第八条
从事特许经营的,应当取得相应的特许经营权。
下列直接关系公共利益、涉及公共资源配置和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项目,应当实施特许经营:
(一)供水、供气、供热、供电;
(二)排水及污水处理;
(三)公园、广场、绿地;
(四)公共客运线路及站(场);
(五)生活垃圾(粪便)处置、清运项目;
(六)利用城市公共区域或者空间设置户外广告;
(七)经营性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公共管沟、公共停车场、洗车场;
(八)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项目。
第九条
特许经营权的期限根据行业特点、规模、经营方式、投资回报所需时间等因素确定,一般不超过10年,最长不得超过30年。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条
特许经营可以采取下列形式:
(一)在一定期限内,将项目授予特许经营者投资、建设、经营,期限届满后无偿移交给授权主体;
(二)在一定期限内,将公用设施移交特许经营者经营,期限届满后无偿移交给授权主体;
(三)在一定期限内,委托特许经营者提供某项公共服务;
(四)法律、法规规定和授权主体批准的其他形式。
市级国有投资公司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实施的项目所产生的特许经营权,由国有投资公司直接取得。
第十一条
特许经营权出让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开竞争的方式确定。
对市场化条件尚不成熟或者因客观条件限制难以通过招标、拍卖方式出让的特许经营权,经特许办审查,报特许委同意后,可以采用协商、挂牌、竞争谈判、招募等方式出让。
第十二条
拟实施的特许经营的项目,由行业主管部门向特许办提出初步方案。
初步方案经特许办审查,特许委同意后,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编制特许经营权出让方案。
第十三条
行业主管部门编制特许经营权出让方案,应当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论证,并公开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后,经特许委批准后实施。
特许经营权的出让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名称和实施机关;
(二)申请人应当具备的条件,投标人、竞买人的资格要求和选择方式;
(三)特许经营权的经营形式、主要内容、范围及期限;
(四)项目的经济技术指标;
(五)特许经营项目的投资金额及出让方式;
(六)特许经营权的出让费及其优惠政策、保障措施;
(七)价格和投资回报的测算;
(八)产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相关标准要求;
(九)临时接管应急预案;
(十)其他应当明确的事项。
前款第(三)、(五)、(六)、(七)项中规定的特许经营权出让方式、出让费、价格和投资回报测算以及招投标标底和拍卖底价,由行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发改、国资、金融等行政管理部门测算确定;第(四)项涉及项目建设的,还应当提供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项目核准咨询意见和规划、国土、环保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第十四条
行业主管部门应当自特许经营权出让方案批准之日起20日内,将特许经营权出让信息向社会公开发布。
第十五条
特许经营权的申请人,除具备招标、拍卖、招募文件规定的相关条件以外,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具备相应的从业经历和良好的经营业绩、企业声誉;
(二)具有实施特许经营项目必须的资金、设施、设备,或者可靠的资金来源以及相应的偿债能力;
(三)有相应数量的技术、财务、经营等关键岗位人员;
(四)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五)有可行的经营方案;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
行业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下列程序确定特许经营者:
(一)按照向社会公开发布的条件、程序和时限,受理特许经营的申请;
(二)组织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专家成立评审委员会,负责资格审查和方案预审;
(三)根据特许经营的出让方式,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组织买施;
(四)评审委员会通过质询、公开答辩或者其他法定方式,择优确定特许经营权的经营者;
(五)向社会公示结果,公示时间不少于20天;
(六)公示期满,没有异议的,经特许办审查同意后,报相关授权主体批准。
行业主管部门应当自公示期满之日起30日内与特许经营者签订《特许经营合同》,颁发特许经营许可证件,取得特许经营权。
第十七条
《特许经营合同》应当与特许经营权出让方案的主要内容一致,并载明以下内容:
(一)行业主管部门、特许经营者;
(二)特许经营项目的名称、内容、经营形式、区域、范围和有效期限;
(三)特许经营权出让费数额、支付方式和支付时限;
(四)特许经营权出让费以及减免,政策补贴或者其他优惠政策措施;
(五)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标准及其价格和收费的确定方法、调整程序;
(六)投融资期限、方式,以及投资回报的方式;
(七)特许经营项目设施的权属与处置,维护和更新改造;
(八)特许经营者的权利义务和履约担保;
(九)中止、变更或者终止特许经营的条件、补偿方案;
(十)特许经营项目的安全管理、应急预案以及移交或者临时接管的标准、方式和程序;
(十一)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
(十二)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的内容;
(十三)未尽事宜的处理以及协议双方认为应当约定的其他事项。
《特许经营合同》中,授权主体和行业主管部门不得向特许经营者承诺固定回报,不得为特许经营者提供融资、贷款担保和商业风险分担,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
特许经营者支付的特许经营权出让费等收入,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接受财政、审计监督。
第十九条
特许经营者在特许经营期内享有下列权利:
(一)独立经营管理的权利,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不得非法干预其正常经营活动;
(二)根据《特许经营合同》的约定,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而获得合理收益,并承担相应风险;
(三)符合条件的,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和政府补贴;
(四)请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制止和排除侵害其特许经营权的行为;
(五)对发展规划和价格等的调整提出合理建议;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特许经营《特许经营合同》中约定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条
特许经营者在特许经营期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按照《特许经营合同》,为社会提供持续、安全、方便、优质、高效、公平和价格合理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二)不得擅自以出租、转让、承包、挂靠等方式处置特许经营权;
(三)不得擅自处分特许经营权和特许经营项目的土地、设施、设备及其他项目资产;
(四)不得利用自身优势地位妨碍其他特许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不得强制、限定、阻碍用户购买某种产品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五)对特许经营项目建设、运营、维修、保养过程中有关资料进行收集、归类、整理和归档;
(六)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和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对特许经营项目进行安全管理;
(七)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对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更新改造,确保设施完好,不得擅自改变设施、设备的功能和用途;
(八)接受行业主管部门对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提供咨询服务,向公众公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标准、价格等;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特许经营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
第二十一条
特许经营者在保证公共安全和保障经营合法权益的情况下,应当允许其他经营者按照规划要求连接其投资建设或者经营管理的公用设施。
特许经营者因建设和维护公用设施需进入某些土地和建筑物时,应当事先与权利人协商。
公用设施的建设、改造和维护以及场站设置和管线建设、改造时,特许经营者应当服从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总体安排,并遵守相关道路和绿化管理法律、法规。因紧急情况需要抢修时,特许经营者可以先实施抢修,同时告知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并补办有关手续。
第二十二条
特许经营者应当制定特许经营项目长期发展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并将相关的董事会决议、股东会决议以及企业名称、地址和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变更情况等信息及时报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特许经营者应当于每年2月底以前,将其经过审计的特许经营项目收支情况,报行业主管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三条
实行特许经营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政策的规定和要求,依据社会平均成本、特许经营者合理收益、社会承受能力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依法组织听证,确定或者调整特许经营项目的价格。
特许经营者应当按照经批准的特许经营项目价格标准向用户收取费用。
第二十四条
特许经营期限内,特许经营者变更股权的,应当经行业主管部门同意,且受让方应当符合特许经营权的授权资格条件,不符合条件的不能受让。
特许经营期限内,未经行业主管部门同意,特许经营者不得转让特许经营权。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特许经营者应当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特许经营者取得成本,扣除按照实际使用年限计算的折旧后,给予合理补偿:
(一)已获特许经营权的市政公用设施因公共利益需要而依法被征用;
(二)承担政府公益性指令任务,按照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超出特许经营协议的约定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特许经营产品和服务;
(三)在特许经营期限内,因法律、法规、规章发生变化或者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提前收回特许经营权并解除合同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特许经营者对行政补偿有争议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六条
特许经营期限届满前六个月,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重新进行特许经营权的出让。
原特许经营者在特许经营期限内提供了符合《特许经营合同》所约定或者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受让权。
第二十七条
特许经营者在特许经营期限内单方提出解除合同的,应当提前3个月提出书面申请,行业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答复。
在行业主管部门同意解除合同前,特许经营者应当保证正常的经营与服务。
第二十八条
特许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业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经市特许办审查同意,报市特许委批准,撤销其特许经营权:
(一)未经实施机关同意,出租、转让特许经营权或者采取承包、挂靠等方式变相转让特许经营权的;
(二)擅自变更股权,或者因转让股权而出现不符合《特许经营合同》约定的授权资格条件的;
(三)超出《特许经营合同》约定范围,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
(四)未达到《特许经营合同》约定的公用事业产品、服务的标准和要求,严重影响公众利益的;
(五)擅自将市政公用设施和所经营的公共财产进行抵押、质押、出租、转让、挪用的;
(六)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
(七)因经营管理不善,财务状况严重恶化,危及公众利益的;
(八)不按城市规划建设、改造和维护公用设施的;
(九)擅自停产、停业、歇业的;
(十)《特许经营合同》约定的其他情形;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九条
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特许经营项目的应急预案。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或者临时接管措施,保证公共产品或者服务的连续性、稳定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业主管部门应当成立临时接管委员会,报市特许委批准,依法对被接管的特许经营项目实施临时接管,并对特许经营者的资产状况进行审查监督,责令其限期移交全部特许经营资产和档案:
(一)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调整,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授权主体解除《特许经营合同》的;
(二)出现不可抗力,特许经营者无法继续经营,并经行业主管部门同意的;
(三)特许经营期限届满或者特许经营权被撤销的,新的特许经营者尚未产生的;
(四)行业主管部门同意特许经营者单方解除合同后,新的特许经营者尚未产生的;
(五)需要实施临时接管的其他情形。
实施临时接管后,临时接管委员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被接管的特许经营项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自临时接管之日起3个月内,由行业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出让程序重新确定新的特许经营者。
第三十条
行业主管部门在作出撤销特许经营权决定之前,应当书面通知经营者答辩,并告之其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特许经营者可以自收到书面通知之日起5日内,提出书面申辩或者要求举行听证会。特许经营者要求举行听证的,行业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书面申请之日起20日内组织听证。
在作出撤销特许经营权决定之后,特许经营者对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一条
特许经营者在特许经营管理和服务中的违法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
(二)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竞标者、竞拍者等授予特许经营权或者不按程序实施特许经营权出让的;
(三)妨碍经营者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索取或者收受经营者的财物,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四)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0年10月8日起施行。本办法施行前已合法取得特许经营权而未完善相关手续的项目,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报授权主体批准后,完善相关手续。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招标投标监督管理、规范项目招标投标行为、促进招标投标信息公开、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
本办法所称招标投标信息,主要包括项目招标事项核准信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或《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必须进行招标项目(含邀请招标项目,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的除外)的招标公告、资格审查报告、评标报告、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结果、招标情况备案等信息,以及参与招标投标相关单位或个人的信用信息等。
招标投标活动中生成的有关信息,除法律法规规定需保密外,均须按照“谁发布、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及时主动公开。
为了规范电子招标投标活动,促进电子招标投标健康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商务部联合制定并发布了 《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及相关附件 ,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