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李太安,1989年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先后在林业和交通部门工作19年,对道路廊道生态问题有着浓厚兴趣。2002年考入西北师范大学,并取得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随后考入兰州大学生态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硕士以及博士阶段一直致力于道路生态学研究。曾经出访过20多个国家,参与过国家级课题研究,并创办国内首家道路生态学网站。
安黎哲,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兰州大学副校长。兰州大学生物系学士(1986),生态学博士(1997)。曾在以色列巴伊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兼任甘肃省植物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任委员,《植物学通报》和《冰川冻土》杂志编委。长期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环境植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还主持了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教育部科技基础资源数据平台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西部环境和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研究项目。编写专著4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刊物收录50余篇,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2篇。获得发明专利2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多次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2002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2006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科学院授予“西部之光优秀学者”荣誉称号。200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前言(托马斯B.迪恩)
序
致谢
北美公制
第一篇 道路、车辆和生态
第1章 道路生态学基础
1.1 什么是道路生态学?
1.2 土料、填方和土壤
1.3 生态学概念介绍
1.4 道路生态学的根源和紧迫性
第2章 道路
2.1 美国道路系统的历史
2.2 加拿大道路系统
2.3 美国道路网的规模、增长与格局
2.4 道旁、桥梁和其他工程结构物
第3章 车辆与规划
3.1 汽车的使用及其挑战
3.2 车辆大小、燃料和技术趋向
3.3 规划和项目开发程序
3.4 交通规划和空气质量模型
3.5 项目开发、环境和《国家环境政策法案》
第二篇 植物和野生动物
第4章 道旁和植物
4.1 解读道旁
4.2 植被
4.3 植物
4.4 道旁生境和动物
4.5 道旁管理
第5章 野生动物种群
5.1 道路上的野生动物死亡率
5.2 影响野生动物道路死亡率的因素
5.3 栖息地质与量的变化
5.4 对景观连接度的影响
5.5 累积效应和道路密度
第6章 缓解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6.1 降低道路死亡率,减缓栖息地丧失及其品质的下降
6.2 野生动物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的类型
6.3 影响野。生动物通道使用的因素
6.4 野生动物通道:总结和效果
6.5 缓解案例研究
第三篇 水、化学物质和大气
第7章 水及沉积物流
7.1 侵蚀和沉积物控制
7.2 道路系统和水的相互影响
7.3 道路和水流的概念性框架
7.4 道路类型、土地利用和水
第8章 道路沿线的化学物质
8.1 化学污染源
8.2 化学物质及其扩散
8.3 生态影响类型
8.4 道路盐
8.5 减少污染物和控制污染源的最佳管理方法
第9章 水生生态系统
9.1 生境的结构、连接度和道路
9.2 湖泊
9.3 湿地
9.4 溪流、江河、桥梁和涵洞
9.5 河口盐沼
第10章 风和大气的影响
10.1 小气候、风和防风
10.2 尘土和侵蚀
10.3 降雪和防雪设施
10.4 车辆干扰和交通噪声
10.5 局地、区域和全球尺度的大气影响
第四篇 道路系统和未来展望
第11章 与土地相连的道路系统
11.1 道路生态学的网络理论
11.2 道路网的空间属性
11.3 改变中的道路网
11.4 道路系统对周围土地的影响
11.5 周围土地对道路系统的影响
第12章 四种景观类型及其主要道路系统
12.1 建成区和道路系统
12.2 林地和道路系统
12.3 农业用地和道路系统
12.4 牧场、干旱地区和道路系统
第13章 自然景观中的道路和车辆
13.1 偏远地区、道路和车辆
13.2 公共绿地、道路和车辆
13.3 北极地区及其道路和车辆
13.4 热带地区及其道路和车辆
第14章 未来展望
14.1 道路生态与可持续性
14.2 面向政策与规划的解决方案
14.3 未来政策、规划和项目的系列展望
参考文献
关于作者
索引2100433B
《道路生态学:科学与解决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生态学概念,道路、车辆、交通规划回顾,植被和路旁生态,野生动植物保育,水、沉积物、化学物质,水生生态系统,风、噪声、空气的影响,道路网和景观。
《道路生态学:科学与解决方案》用100多个实例说明世界各地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是生态学前沿领域的一个创举,对生态规划、交通研究和专业人员非常实用。
卸载软件,重装一下!!!
每个省份都有广联达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整体解决方案。
一般的视频会议解决方案系统包括MCU多点控制器(视频会议服务器)、会议室终端、PC桌面型终端、电话接入网关(PSTNGateway)、Gatekeeper(网闸)等几个部分。各种不同的终端都连入MCU...
道路监控解决方案
[方案 ]视频服务器道路监控解决方案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伴随而来的是交通车辆的急剧增加。 虽然道路基础设施得 到了很大改善, 但是交通拥挤的状况却日趋严重, 从而导致交警部门的管理警力投入和 单位警力工作负荷也在不断增加。 为改善上述局面,各城市正在逐步推广实施各重要交通道口区域实时交通状况图像 监控系统计划, 即在城市各重要交通道口区域安装图像监控设备,通过图像传输通道将 各路面交通情况实时上传到道路监控指挥中心, 中心值班人员可以据此及时了解各区域 路面状况以便调整各路口车辆数量确保交通通畅, 监控路面车辆违章情况, 及时发现并 安排处理道路交通事等等。 一、 各种道路监控模式的分析与比较 目前,比较成熟的城市道路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基本上可分为三种模式, 即:基于传统 的模拟监控模式的城市道路监控系统,以硬盘录像机( DVR)为核心的第二代准数字化 视频监控模式的城市道路监控系统
城市道路一体化监控解决方案
城市道路一体化监控设计方案 2 监控设备 闭路电视(视频监视系统)由前端图像及数据采集单元、信号传 输单元、中心控制单元等组成。主要是将各路口、路段现场的情况实 时、快速地传输至中心控制单元, 实现对城市各路段所发生的情况实 景进行实时观察,起到对城市道路全方位的交通监控和管理功能。 2.1 城市道路视频监控点布设 在主干道应实现视频监控全路段覆盖,在道路信号灯路口必须设 置视频监控点,在两个相邻信号灯路口超过 1.5km 路段中视条件设 置视频监控。 在城市快速路主、辅道应实现视频监控全路段覆盖,在主辅道分 岔口、立交、公交站点等处视条件增设视频监控点。 在次干道及支路的信号灯路口、车流量大,交通违法多发和事故 易发路段应设置闭路电视监控点。 城市中长隧道车流量大,交通违法多发和事故易发路段应设置视 频监控点。 用于宏观交通监控的监控点尽量设计在路边较高建筑物顶,以拓 宽监控视野。 用于
应急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基于STEM教育理念、科技哲学中几类部门哲学以及应急管理成为显学的现实基础发展而来,目前应急科学与工程学科知识体系及分支学科方向, 包括应急科学、应急技术、应急工程、应急产业及应急管理等五个分支。
应急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突发事件,应急科学与工程学科主要采用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及管理等措施研究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之中及之后整个周期过程的全方位、系统性防范与应对的规律、策略。应急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采用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及管理措施如何防范与应对突发事件。
1、应急科学
应急科学主要采用科学措施研究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之中及之后整个周期过程的全方位、系统性防范与应对的规律、策略。应急科学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即应急科学学及应急科学基础理论方法。应急科学学主要研究应急科学基本发展规律,包括应急科学相关的研究范畴、术语、准则、分类、分级、模型、机理等,以及应急科学过程论、应急科学主体论、应急科学认识论、应急科学本体论、应急科学方法论、应急科学实践论等。应急科学基础理论方法包括应急物理、应急化学、应急测绘、应急地质、应急生物、应急机械、应急材料等。应急科学主要从应急基础理论与基础实验两个方面开展学科体系建设,应急基础理论包括应急科学学和应急基础自然科学两个方面内容,应急基础实验包括从物理、化学、生物、机械、材料等多个学科层面形成的交叉方向,针对应急问题开展一系列的实验探索工作。
2、应急技术
应急技术主要采用技术措施研究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之中及之后整个周期过程的全方位、系统性防范与应对的规律、策略。应急技术主要源于应急涉及到具体行业或领域设计,应急技术主要是包括不同行业或领域的实战技能,分为基础技能、通用技能及专业技能类型,从而形成面向实践的应急技能体系。其中,基础技能包括基础体能训练技术、攀岩绳索等技能;通用技能包括基本搜索营救技术、救援装备操作维护技术、基本监测监控技术、安防预警技术、视频监控技术、舆情监控技术等;专业技能主要是不同行业或领域涉及到的不同救援技能,如针对山地救援的专业救援技术、针对汽车救援的破拆营救技术、针对建筑物倒塌救援的搜救技术、应急技术试验设计等。
3、应急工程
应急工程主要采用工程措施研究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之中及之后整个周期过程的全方位、系统性防范与应对的规律、策略。应急工程主要考虑从工程设计、施工、投入运营及工程报废整个周期过程进行课程设计。包括应急工程基本管理与方法、应急工程理论与实务、应急工程设计理论与实务、应急工程施工方法、应急工程运营实务、应急工程案例分析、应急工程经济学、应急工程可靠性、应急工程试验设计等
4、应急产业
应急产业主要采用产业措施研究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之中及之后整个周期过程的全方位、系统性防范与应对的规律、策略。应急产业主要针对应急救援装备研发与实际对接角度开展课程设计。目前我国在应急装备方面存在很多认识盲区,开展此类课程设计现实价值重大。主要包括应急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应急材料原理、应急材料理论与方法、应急机械加工理论与实务、应急装备操作与维护、应急产品工艺学、应急产业理论与方法、应急产业政策、应急市场营销等。
5、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主要采用管理措施研究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之中及之后整个周期过程的全方位、系统性防范与应对的规律、策略。应急管理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个层面。
关于政府、企业两个层面的应急管理内容,即政府层面包括政府应急管理者基本素质培养、西方应急管理概论、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应急演习设计与实施、家庭及社区管理、应急救援组织与管理、避险场所规划与管理、应急指挥与决策、应急资源管理、应急信息与沟通、应急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应急管理案例分析、工业安全技术概论、事故处置基本流程等。企业层面包括企业应急管理者基本素质培养、企业应急管理概论、企业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战、企业应急演习设计与实战、企业安全社区建设实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务、应急搜救理论与技术、灾难避险与逃生自救技能、应急救援装备使用技能及方法、应急医疗救援技能及方法、灾民安置技能及方法、 企业突发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技能、企业突发事故应急指挥与决策、企业应急资源管理、企业应急信息与沟通、企业应急心理干预、应急法律法规基本知识、企业应急管理案例分析、工业安全技术、事故处置技术等。社会层面主要针对民间救援组织和公众而言,其主要综合考虑应急志愿者及第一响应人角度来设计的,具体包括应急志愿者基本素质素养、应急志愿者管理概论、应急管理概论、应急预案编制与实施、应急演习设计与实施、家庭及社区管理、民间救援组织与管理、、避险场所规划与管理、民间救援组织指挥与决策、应急资源管理、应急信息与沟通、应急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应急管理案例分析、工业安全技术概论、事故处置基本流程、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公益组织基本理论与实务、灾难逃生自救技能、应急搜索与救援理论与实务、灾难心理学等。
据2018年6月2日中国知网显示,《工程科学与技术》出版文献共6722篇 。
据2018年6月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工程科学与技术》载文量为2812 。
据2018年6月2日中国知网显示,《工程科学与技术》总被下载1099229次、总被引43004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986、(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746 。
据2018年6月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工程科学与技术》被引量为22748、下载量为113421;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工程科学与技术》影响因子为0.91,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1238名、在大学学报(工业技术)(109种)中排第14名 。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8年版《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显示,《工程科学与技术》的总被引频次986次,影响因子0.773,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基金等资助项目的论文占载文量的91.5% 。
据2018年6月《工程科学与技术》官网显示,《工程科学与技术》是《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统计源期刊,被《工程索引(EI)》、《Scopus》、《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文摘杂志(PЖ)》、《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INSPEC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等数据库收录 。
据2018年6月中国知网显示,《工程科学与技术》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来源期刊 。
时间 |
奖项名 |
颁奖单位 |
---|---|---|
2012年 |
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 |
2012年 |
第四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
教育部科技司 |
2011年 |
第二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2011年 |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网站奖 |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 |
2010年 |
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
教育部科技司 |
2010年 |
首届四川省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
四川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 |
2009年 |
第二届四川出版期刊奖 |
四川省新闻出版局 |
2009年 |
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 |
2008年 |
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
教育部科技司 |
2007年 |
2005—2006年度四川出版奖期刊二等奖 |
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四川省版权局 |
2006年 |
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教育部科技司 |
2004年 |
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二等奖 |
教育部科技司 |
2000年 |
四川省第二届优秀期刊评比优秀期刊二等奖 |
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省科学技术厅 |
据2018年6月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1999年5月,《工程科学与技术》获得由四川省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四川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二等奖” 。
据2018年6月中国知网显示,《工程科学与技术》是Caj-cd规范获奖期刊 。
一级学科:0821纺织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082101纺织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 :东华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纺织工程):天津工业大学、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