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常绿小灌木;株高0.5-1.5米枝条红褐色;叶对生;椭圆形至披针形;两面具细茸毛;花顶生;大型;5 瓣;深紫蓝色;花萼五片;红色;披绒毛;蒴果坛状球形。
亚热带。
性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周年几乎可以开花;8月始进入盛花期;一直到冬季;谢花后又陆续抽蕾开花;可至翌年4 月。
蕙兰兰花的形态特征: 蕙兰地生草本;假鳞茎不明显。叶5~8枚,带形,直立性强,长25~80厘米,宽(4~)7~12毫米,基部常对折而呈v形,叶脉透亮,边缘常有粗锯齿。 蕙兰的花葶从叶丛基部最外面的叶腋...
红花满天星株高0.5米左右,冠径0.5米左右,生长速度快,分枝力特强,株型矮壮紧凑,枝条叶片小,分枝多,开花密,犹如孔雀开屏一样,花朵红色。
我知道是小叶有时3,连叶柄长5-10厘米;小叶片倒卵形、长圆形或卵形,长1.5-5厘米,宽8-28毫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尖锐单锯齿,稀混有重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有柔毛;小叶柄和...
无性繁殖(扦插繁殖),有性繁殖(种子繁殖)。
植株清秀;花期长;花朵艳丽;非常适合庭园;绿地的绿化;美化。
紫薇优良无性系生长和光合特征分析
通过评价紫薇优良无性系的生长和光合特性,为其合理配置和科学栽植提供理论依据。以引进和选育的5个紫薇优良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进行相关特征测定,比较5个紫薇优良无性系的生长和光合特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5个无性系生长和光合生理特征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地径、叶长、叶宽、枝长、枝基径、叶绿素a、叶绿素b等最小值分别为2.41 cm、6.13 cm、3.75 cm、0.72 m、0.95 cm、0.95 mg/g和0.24 mg/g,其中‘速生紫薇’地径(4.86 cm)、叶长(9.99 cm)、叶宽(6.13 cm)、枝长(1.77 m)、枝基径(1.80 cm)、叶绿素a(1.68 mg/g)、叶绿素b(0.49 mg/g)等均较突出;5个无性系光饱和点(LSP)在1672.05μmol/(m2·s)以上,较喜光,光补偿点(LCP)在20~31μmol/(m2·s)之间,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大小排序为‘鄂薇2号’[25.43μmol/(m2·s)]>‘速生紫薇’[19.67μmol/(m2·s)]>‘鄂薇4号’[18.38μmol/(m2·s)]>‘鄂薇1号’[16.64μmol/(m2·s)]>‘鄂薇5号’[11.17μmol/(m2·s)];相关分析表明叶片大、叶绿素含量高则耐荫性稍强,叶片暗呼吸速率对地径影响明显。在实际栽培中,可根据生长和光合特性,同时结合培育目标合理配置5个优良无性系。
紫薇部分速生无性系幼苗生长规律研究
为了选育出适合苗圃培育的紫薇无性系品种,以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初选的10个速生性状比较明显的紫薇无性系扦插苗为材料,调查分析各无性系间幼苗苗高、50 cm地径的年生长量。结果表明,‘大华6号’苗高平均年生长量最大(124.3714 cm),地径平均年生长量最大(1.0514 cm);‘岱2号’苗高和地径平均年生长量次之,这2个无性系是具有明显速生性状的紫薇无性系品种。
蒂牡花(学名:Tibouchina urvilleana ),又称蒂牡丹、紫花野牡丹或艳紫野牡丹,野牡丹科绵毛木属植物,雄蕊紫色,叶面铺有绒毛。原产巴西,常绿灌木,单叶对生,叶全部密披毛茸,纵走叶脉 5 条,聚伞花序顶生,紫红色,花萼筒状,花瓣5枚,雄蕊5长5短,花蕊紫白色,花丝具关节,上段成弯勾,果实为蒴果,成熟时 5 瓣裂,内有种子多数。
角茎蒂牡花能适应岭南地区多数自然地形地势环境,但是小环境对角茎蒂牡花的影响比较显著,种植地宜选在南坡或向阳处,光照充足,温度较高;起伏坡地宜种植于坡地中部以上位置,坡底及四周围合的盆地底部容易结霜,易发生霜冻危害。
角茎蒂牡花喜深厚的赤红壤土,要求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稍偏酸性(pH6-6.5)的土壤。珠江三角洲地区通常使用的塘泥,易板结,透水透气性差,不利于角茎蒂牡花根系的生长,塘泥袋栽难以形成包裹土球的发达根系,运输移栽成活率不高。塘泥或者未充分发育成熟的黄壤土可加泥炭基质改良,以提高其空隙度和疏水能力。
角茎蒂牡花原生地气候条件温暖湿润,因此角茎蒂牡花为中生(喜湿润)植物,不能忍受过干的生长环境。控制水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殖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和开花。水分过多,枝条易徒长而开花量减少。袋栽或浅根时,基质或土壤要保持潮湿,可采用喷灌系统控制浇水。每次浇灌时浇透,干时再浇。地栽或深根时,土壤要保持排水良好,忌土壤板结。断根移栽前,应注意叶片、枝干的喷水保湿,适当以摘叶的方式,保持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的水分平衡。
角茎蒂牡花为阳性植物,喜全光照,每日光照时数应不少于4小时。角茎蒂牡花为中日性植物,开花受日长影响较小,只要其它条件合适,它在不同的日长下都能开花。
角茎蒂牡花喜高温。突然激烈降温会造成寒害、霜害或冻害。角茎蒂牡花寒害表现为老叶变黄脱落,新叶片叶尖部分变橙黄或浅棕色,叶片部分失绿,温度回升后能够恢复;霜害或冻害,叶片会整株变褐色,快速脱落,顶部枝条发生缩枝现象,气温回升后,为失绿枝条簇生出小叶片多数,经过2-3个月的时间,多数簇生的小叶片将会被位于枝条上端的优势叶片所淘汰而自动脱落。冬季多施鳞、钾肥,可提高植株的抗寒能力,喷灌、设防风屏障、枝顶覆盖可防霜防冻。
角茎蒂牡花生长迅速、花期长、喜肥。拌基质时应添加进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营养生长期,施缓释三元平衡复合肥(氮-磷-钾:15-15-15至20-20-20),每月1次。开花期减施氮肥,增施磷、钾施肥,可使花色更艳丽、盛花时间更长。
角茎蒂牡花株型可塑性强,既可以栽培成球形的灌木,也可以塑造成主干明显的小乔木。灌木型与乔木型的价值差异较大,因此株型调整对角茎蒂牡花的栽培非常重要。角茎蒂牡花枝条的萌发能力与其木质化程度成反比,即木质化程度越低萌发能力越强,一年生苗是进行株型调控的关键时期。灌木型栽培:地栽苗应保持50-80厘米间距,盆栽苗应适时拉疏,始终保持冠幅间距10-20厘米,在苗高达20-25厘米时注意将主干打顶,适时栽掉侧枝的顶芽,增加侧芽的萌发数量。乔木型栽培:最好使用容器进行密植栽培,以减少地栽苗拉疏转盆时的损失。将扦插苗或组培苗上盆定植于口径为12厘米或16厘米容器后,盆靠盆的整齐摆放,不打顶摘心,密植时间约1年,可长成株高1.3-1.5米,地茎2-2.5厘米,分枝少主干明显的独干苗,适时对密植苗进行换盆转袋,保证树茎的快速增大,形成良好的树冠。
角茎蒂牡花不论是灌木型,还是乔木型,自然生长状态都可以保持良好的株型状态,因此较少进行修剪。日常养护中,灌木型一般不要进行强剪,木质化的老枝容易长出很多不定芽,难以再形成整齐的分支,难以保持来良好的冠型。修剪时,轻剪顶部未木质化的嫩芽,可以促进更多嫩芽的萌发;乔木型一般不需要修剪,注意定时抹去主干上的不定芽,及时清理树冠内部的干枯小枝条。
扦插育苗是一般种植者繁殖角茎蒂牡花的主要方法,要提高角茎蒂牡花扦插育苗的成活率,需要注意以下方面:扦插枝条的选择、扦插时间选择、扦插基质选择和扦插环境控制。
扦插选择:角茎蒂牡花的枝条成熟后木质化程度高,硬枝扦插不易生根,通常采取嫩枝扦插的方式。嫩枝扦插时间为每年的3-5月份,插条选用春天修剪时剪下的当年的半木质化枝条,要求插条上端芽饱满,下端剪口尽可能靠近叶痕,插条剪成上、下平口切面,插条6-10厘米。
扦插基质:扦插前先将扦插床设好,插床基质为河沙优质黄泥按1:2混匀。插床基质前先用辛硫磷1:1500倍液和硫酸亚铁3:10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然后用高锰酸钾1500倍液和25%多菌灵1500倍液可湿性粉剂对插床基质进行处理。插床基质10-15厘米,插床设好后搭拱棚,拱棚宽0.8-1.2米,高0.6-0.8米,然后再架设遮荫网。
扦插方法:根据穗材的充裕程度,嫩枝插穗长度通常可为6-10厘米。剪成平口,顶端留2-4片叶,其余叶片摘除。插条基部用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或专用扦插生根产品进行生根处理后,插于插床上,扦插深度3-4厘米。观察拱棚内有雾状水珠则是扦插的最佳温湿度,温度不超过35℃为宜,扦插密度5厘米×10厘米,均匀扦插。扦插作业—般选择在上午7-10时,下午为16-18时。插后用喷雾器喷水2次/天,喷水时间应掌握在有太阳时上午11时左右和下午2时左右。扦插7天以后,可每隔7天喷1次0.3%的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可连续喷3-4次,注意观察拱棚内的温湿变化情况,适时开、遮,以便通风保湿,以利扦插苗生长。也可用穴盘育嫩枝扦插容器苗,操作同上,当根系长到容器底部时即可出圃,转载在稍大的栽培容器中。
外植体的建立:剪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枝条,用流水冲洗0.5-1小时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0.1%升汞消毒8-10分钟,无菌水冲洗5次,切成单节茎段作为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MS BA0.5毫克/升 NAA0.01毫克/升。
增殖培养:腋芽萌发后,在增殖培养基基MS BA0.3毫克/升 NAA0.01毫克/升上进行丛生芽的诱导和增殖,即基本培养基为MS,添加不同组合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精制白砂糖3%、卡拉胶0.51%,pH值为5.8。培养温度为(26±1)℃。光强为1500勒克斯,光照时间10小时/天。
生根培养:在1/2MS培养基1/2MS NAA0.3毫克/升上进行小苗的生根培养。即MS基本培养基大量元素浓度降低50%,添加不同浓度的NAA、精制白砂糖2%、卡拉胶0.52%,pH值5.8。培养温度为(26±1)℃。光强为1500勒克斯,光照时间10小时/天。
试管苗的炼苗与移栽:试管苗生根后,从培养室移出到日光温室炼苗12-15天,苗高4-5厘米,平均有4-5片叶即可移栽到泥炭和珍珠岩(3:1)的混合基质中。移栽后,前期每隔3-5天喷1次1000-1500倍百菌清或多菌灵,连续2-3次,移栽7天内注意幼苗叶片保湿,前期湿度控制在80-90%,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可达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