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角茎蒂牡花栽培技术

2022/07/13234 作者:佚名
导读:角茎蒂牡花地形地势 角茎蒂牡花能适应岭南地区多数自然地形地势环境,但是小环境对角茎蒂牡花的影响比较显著,种植地宜选在南坡或向阳处,光照充足,温度较高;起伏坡地宜种植于坡地中部以上位置,坡底及四周围合的盆地底部容易结霜,易发生霜冻危害。 角茎蒂牡花土壤 角茎蒂牡花喜深厚的赤红壤土,要求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稍偏酸性(pH6-6.5)的土壤。珠江三角洲地区通常使用的塘泥,易板结,透水透气性差,不利于角茎

角茎蒂牡花地形地势

角茎蒂牡花能适应岭南地区多数自然地形地势环境,但是小环境对角茎蒂牡花的影响比较显著,种植地宜选在南坡或向阳处,光照充足,温度较高;起伏坡地宜种植于坡地中部以上位置,坡底及四周围合的盆地底部容易结霜,易发生霜冻危害。

角茎蒂牡花土壤

角茎蒂牡花喜深厚的赤红壤土,要求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稍偏酸性(pH6-6.5)的土壤。珠江三角洲地区通常使用的塘泥,易板结,透水透气性差,不利于角茎蒂牡花根系的生长,塘泥袋栽难以形成包裹土球的发达根系,运输移栽成活率不高。塘泥或者未充分发育成熟的黄壤土可加泥炭基质改良,以提高其空隙度和疏水能力。

角茎蒂牡花水分

角茎蒂牡花原生地气候条件温暖湿润,因此角茎蒂牡花为中生(喜湿润)植物,不能忍受过干的生长环境。控制水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殖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和开花。水分过多,枝条易徒长而开花量减少。袋栽或浅根时,基质或土壤要保持潮湿,可采用喷灌系统控制浇水。每次浇灌时浇透,干时再浇。地栽或深根时,土壤要保持排水良好,忌土壤板结。断根移栽前,应注意叶片、枝干的喷水保湿,适当以摘叶的方式,保持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的水分平衡。

角茎蒂牡花光照

角茎蒂牡花为阳性植物,喜全光照,每日光照时数应不少于4小时。角茎蒂牡花为中日性植物,开花受日长影响较小,只要其它条件合适,它在不同的日长下都能开花。

角茎蒂牡花温度

角茎蒂牡花喜高温。突然激烈降温会造成寒害、霜害或冻害。角茎蒂牡花寒害表现为老叶变黄脱落,新叶片叶尖部分变橙黄或浅棕色,叶片部分失绿,温度回升后能够恢复;霜害或冻害,叶片会整株变褐色,快速脱落,顶部枝条发生缩枝现象,气温回升后,为失绿枝条簇生出小叶片多数,经过2-3个月的时间,多数簇生的小叶片将会被位于枝条上端的优势叶片所淘汰而自动脱落。冬季多施鳞、钾肥,可提高植株的抗寒能力,喷灌、设防风屏障、枝顶覆盖可防霜防冻。

角茎蒂牡花肥料

角茎蒂牡花生长迅速、花期长、喜肥。拌基质时应添加进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营养生长期,施缓释三元平衡复合肥(氮-磷-钾:15-15-15至20-20-20),每月1次。开花期减施氮肥,增施磷、钾施肥,可使花色更艳丽、盛花时间更长。

角茎蒂牡花株型调整

角茎蒂牡花株型可塑性强,既可以栽培成球形的灌木,也可以塑造成主干明显的小乔木。灌木型与乔木型的价值差异较大,因此株型调整对角茎蒂牡花的栽培非常重要。角茎蒂牡花枝条的萌发能力与其木质化程度成反比,即木质化程度越低萌发能力越强,一年生苗是进行株型调控的关键时期。灌木型栽培:地栽苗应保持50-80厘米间距,盆栽苗应适时拉疏,始终保持冠幅间距10-20厘米,在苗高达20-25厘米时注意将主干打顶,适时栽掉侧枝的顶芽,增加侧芽的萌发数量。乔木型栽培:最好使用容器进行密植栽培,以减少地栽苗拉疏转盆时的损失。将扦插苗或组培苗上盆定植于口径为12厘米或16厘米容器后,盆靠盆的整齐摆放,不打顶摘心,密植时间约1年,可长成株高1.3-1.5米,地茎2-2.5厘米,分枝少主干明显的独干苗,适时对密植苗进行换盆转袋,保证树茎的快速增大,形成良好的树冠。

角茎蒂牡花不论是灌木型,还是乔木型,自然生长状态都可以保持良好的株型状态,因此较少进行修剪。日常养护中,灌木型一般不要进行强剪,木质化的老枝容易长出很多不定芽,难以再形成整齐的分支,难以保持来良好的冠型。修剪时,轻剪顶部未木质化的嫩芽,可以促进更多嫩芽的萌发;乔木型一般不需要修剪,注意定时抹去主干上的不定芽,及时清理树冠内部的干枯小枝条。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