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2008-2010,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在持续的教学改革引领下,确立以“开放、交叉、融合”为教学理念的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研学能力的培养,实施“研究型”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成果考核机制,营造了全新的创新型教学环境。自2009年底开始,探索培养创新型建筑工程师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制定提上议事日程,研究型工程师将逐步成为我院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学中,我们提出“一流教学 一流科研 一流队伍”的团队理念;“基础理论教育 创新研究 实践素质”的教学理念;“教书育人 高尚师德 敬业奉献”的教书育人理念,并以此来指导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近年来,东大的“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在教学理念、内容、方法、成绩考核等方面已形成成熟、连贯的课程新体系,且在国内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显著推进了中国当代建筑教育的发展,并获得广泛的国际认可。
我们构建了体现开放融通特点、强调创新能力培养的建筑设计课程知识体系.,深化以“理性教学、夯实基础、鼓励创新”为主题的1~5年级的整体改革方案。整合课程、精炼主干,形成以“建筑设计”为主干核心,技术类和人文类课程为两翼的“一核两翼”立体式知识框架其次,积极探索分阶段和多层次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整合,突出设计实践教学的主导地位,启发学生掌握“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籍此形成由认知实践、工程实践到建筑测绘、毕业设计的完整实践学习过程。
另外,积极建设制度化的国际联合教学平台并开展校际及校内跨专业的课程设计。我们和国内最优秀的建筑学院每年都进行联合毕业设计,与美国、日本、瑞士、瑞典、法国、德国、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及台湾和香港等地区的国际知名院校建立了院(系)际学术交流关系和联合设计教学,并已开始进行学分互认。同时,在2010年暑假,我们开始了首次“青年教师海外教学研究工作坊”的尝试,对青年教师作出系统的培养训练。
教学研究及相关成果多次获得各级教学研究表彰和奖励,教学改革成果先后获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008年,专业主干课“建筑设计”获得国家精品课程;2009年,“开放·交叉·融合--以设计创新为核心的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新体系”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及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毕业生创新能力和水平得到国际的广泛认可:近两年本科生出国深造人数达毕业生总数的20%。
在未来的几年中,我们还将积极探讨本科教学国际化、师资队伍多元化、优秀生培养等一系列课题,使建筑教育上到更新一个台阶。
作 者: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编
出 版 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29187
出版时间:2011-09-01
版 次:1
页 数:237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学院概况与组织结构
教学
研究
实践
外事交流与学术活动
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
学生组织与社团活动
附录2100433B
创立于1927年,历经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等发展阶段,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发源地。1952年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工学院分出,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等设在南京...
东南大学和同济大学建筑学院实力强的是同济,宿舍环境好一点的是东南,你如何选择?我选择同济。
不好考,近几年,学校都开始对本校的研究生实行保护政策,外校的学生机会很小,如果实力不强,最好别作死,如果你是那种可以毫无疑问的被保研,但是你又想作死的,你可以试试,如果你没被保研,那就老老实实的选择容...
设计教育推动建筑研究——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葛明
葛明对自己的定位是,首先做一名好的教师,其次再做一名好的建筑师。这是因为在中国建筑问题的诸多可能性中,他认为,设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介入现实的方式,而对于设计教育的问题,如果高校中的设计老师能够相对自救的话,或许还有些办法……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11级本科生专业分流实施办法
建筑学院 2011级本科生专业分流实施办法 1、依据 本办法依据校机教〔 2011〕130号《关于落实 2011级本科生按院 (系)或专业类招生培养的通知》 、校机教〔 2012〕58号《关于部分 专业 2011级学生专业分流时间及内容安排的通知》有关条款制定。 2、组织领导 成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专业分流工作组: 组 长:龚 恺 副组长:李向锋 成 员:张 彤 阳建强 成玉宁 秘 书:沈建化 3、分流原则 志愿优先,按分排序。各专业类依据学生志愿和截至专业分流时 点学生所修读课程的首修平均成绩绩点进行分流。 当志愿数小于等于计划数时, 学生按志愿进入相应专业学习; 当 志愿数大于计划数时, 按截至专业分流时点学生修获的平均学分绩点 (精确到小数点三位)排序,依序选择分流专业。平均学分绩点相同 时,参照所修获的学分数排序选择。再次相同时,参照《建筑设计基 础 I、II》课程总分排序。 平均学
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1927年)→国立南京大学建筑系(1949年)→南京大学建筑系(1950年)→南京工学院建筑系(1952年)→东南大学建筑系(1988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03年至今)。
(1)历史传统悠久,学科底蕴丰厚;学科团队实力雄厚,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建筑学科和建筑教育基地,在老、中、青几代人的共同奋斗下,学科人才辈出,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教学成果。一批中青年知名学者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建筑数字技术应用等领域形成研究特色并产生全国性的学术影响。
(2)传统优势继续保持,学科方向不断拓展,研究成绩斐然
依托学科传统优势,关注国际学科发展前沿,致力于跟踪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结合科技部重大(点)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青项目及省部科技攻关等,显著拓展了学科领域,为本学科研究依托国家重大社会需求和建筑科技的发展进步做出重大成绩,学科整体实力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3)参与国家和省市地方政府重大科技攻关和规划设计项目并取得显著成绩
以项目建设带动学科建设,推进建筑行业的科技进步,完成一系列国家级重大工程项目和各级政府委托的研究和工程规划设计和咨询项目,获奖等级和数量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名列前茅。
(1)本科生
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学、建筑遗产保护。
(2)研究生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美术学、景观学、建筑遗产保护与管理。
学科由建筑学院、建筑研究所、建筑历史遗产保护研究院、CAAD专业实验室、SEU-UNESCO GIS中心等构成,并与校城市规划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形成产学研一体体制。80年来,建筑学院已经为国家培养了近3000名高级建筑人才,其中校友中有院士11人,毕业生中有院士9人 ,建筑工程设计大师10名。
学院拥有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东南大学合作的GIS中心和VR实验室,建筑学院与瑞典皇家工学院合作的生态建筑研究中心以及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CAAD)国家专业实验室。拥有大型建筑环境舱动态研究平台、建筑遗产信息采集实验平台、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数字化平台、建筑遗产关键材料性能退化研究平台等四个开放实验平台。
东南大学建筑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和“建筑历史与理论”双双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均为所在二级学科排名第一),2007年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全国仅4所大学拥有)。
学科构成了“地域性建筑创作和城市设计”、“冬冷夏热地区建筑技术集成”、“数字技术应用”三大科技创新平台,基本形成科学合理的学科布局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学科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