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建立东南大学—华为无线通信联合实验室、东南大学—华苏科技移动通信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等联合研发中心12个,与中国电科电子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南京市中华中学、南京市宁海中学、南京市第一中学共建“优质生源基地”。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防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双创团队1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移动信息通信与安全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声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数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十二五”期间(2011-2014年),学院科研经费到款总计5.96亿元,其中纵向项目经费合计4.19亿元,约占70.4%。2014年科研经费到款首次突破2亿元。“十二五”以来获纵向项目470多项,横向项目140多项。其中,973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7项,863项目17项,国家重大专项30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90项,国际合作项目19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4项等。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目,二等奖2项(1合作),工信部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合作),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合作)。发表SCI论文469篇,EI论文776篇,ISTP/CPCI论文375篇,论文123篇。申请发明专利859件,获得授权361件。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2011年以来,作为牵头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余项。
成果名称 |
类别 |
---|---|
宽频谱高能效无线通信技术与应用 |
2019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
新型微波超材料对空间波和表面等离激元波的自由调控或实时调控 |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XXX测量关键技术及应用 |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大规模天线阵列系统无线传输技术及应用 |
2018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 |
XXX关键技术及应用 |
2017年教育部科学进步一等奖 |
微波毫米波新型基片集成类导波结构及器件 |
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 |
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
XXXXXX |
2016年军队科学进步一等奖 |
多制式被动式XXX |
2015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鲁棒人脸视觉特征的提取、建模与识别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
2015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
新型人工电磁媒质对电磁波的调控研究 |
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宽带无线通信中的多域多点协同传输理论研究 |
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
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
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
微波段超材料对电磁波的调控研究 |
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
XXX |
2011年工信部国防科技进步奖 |
XXX |
2011年军队科技进步奖 |
无线多制式信号合路器研发及应用 |
201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XXX |
2010年工信部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
宽带多载波普适MIMO传输与迭代接收技术 |
2009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
情感特征分析与识别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
200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
进化计算与进化神经网络的理论及应用 |
2007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 |
XXX |
2007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
小波与滤波器组的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
2006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
XXX |
2006年公安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
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开发项目 |
2003年科技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XXX |
2003年国防科技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
XXX |
2002年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技术三等奖 |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全院教职员工240人,其中,专任教师203人,教授/研究员6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97人,博士生导师90人,硕士生导师152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IEEEFellow5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创新项目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7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6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23人、江苏省“333”人才20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人才7人、江苏省双创人才6人,崔铁军院士及其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铁军(专职)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忠良(专职)
欧洲科学院院士:王承祥(专职)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洪伟、尤肖虎、王志功、崔铁军、 高西奇、金石、陆卫兵
国家级教学名师:吴镇扬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金石、黄永明、蒋卫祥、程强、胡三明、余超、许威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王志功、尤肖虎、洪伟、赵春明、崔铁军、高西奇
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孙忠良、陆佶人、洪伟、尤肖虎、崔铁军、高西奇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邹采荣、陈明、周健义、宋铁成、高西奇、陆卫兵、裴文江、张在琛、程强、金石、黄永明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尤肖虎、洪伟、戎敖生、方世良、赵春明
江苏省教学名师:孟桥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本科按信息工程专业大类招生。
质量工程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1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江苏省品牌专业;4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实践示范中心1个,江苏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信息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息工程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字电路与系统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通信原理(双语)、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与系统
国家级专业实践示范中心:信息与电子专业实践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与电子专业实验中心
江苏省品牌专业:信息工程
江苏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信息通信实践教育中心
教学成果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学生在中国“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获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1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全国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二等奖2项;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5项,银奖2项;在2016-2020年的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学院本科生共获全国一等奖9项,二等奖5项,江苏省一等奖21项,二等奖16项。历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并设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4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专业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个,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分别为A和A-。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
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
1.本科生全部在江宁九龙湖校区,研究生与博士生在四牌楼校区2..土木工程学院是在创立于1923年的土木工程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著名专家学者茅以升、金保帧、徐百川、梁治明、刘树勋、丁大钧、方福森、方...
梁治明,1949年任南京大学土木系主任。1946年8月起任中央大学土木系教授,直至1990年病逝。刘树勋,曾担任南京工学院土木系教授、副院长,中国农工党第八、九届中央委员副主席。丁大钧,国务院首批博士...
研究方向相对稳定并与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相结合,有利于形成特色并抓住学科前沿课题,出高水平成果。到目前为止,各学科的主要学科研究方向如下:(1)土木工程学科·现代预应力结构体系,计算理论及其应用;·工...
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原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23年国立东南大学建立的电机工程系。该系设有电机制造、荷电铁道、无线电三个组。
1928年,国立东南大学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
解放后,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
1952年,以南京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并入了金陵大学和江南大学的工科系科,建立了南京工学院,并将电机工程系分设为电力工程系和电机工程系。电机工程系是无线电工程系的前身。
1953年,在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中,有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工学院的电信系并入,建立了无线电工程系。
1956年,三分之一的教师支援新建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
1962年,电真空器件专业从无线电工程系分出,单独成立了电子器件系(现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6年3月,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更名为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2年,学院牵头联合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八所高校以及中国移动、华为技术、中兴通讯、大唐电信四家企业,组建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015年12月,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二级学科基础上设立二级系建制,设有通信工程系、电磁场与微波工程系、信息与信号处理工程系、电路与系统工程系、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系。
2018年4月,信息安全学科从学院分出,和相关学院组建成立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院徽
院徽共有上下组合、左右组合两款。较为具象的描绘出健雄院建筑形象,整体容易识别;饱满的视觉效果使得LOGO更显稳重;蓝色代表理性、科学、官方与权威。相比于其他颜色,蓝色更显稳重,适合于信息科学领域,而蓝色渐变更增加LOGO的层次感。上下组合最小使用范围为15mm,左右组合最小使用范围为25mm。
职务 |
名单 |
---|---|
院长(兼) |
陆军 |
党委书记 |
张在琛 |
执行院长 |
王承祥 |
副院长 |
黄永明 |
副院长 |
王蓉 |
副院长 |
蒋卫祥 |
副院长 |
蒋之浩 |
副书记兼副院长 |
王婧菲 |
根据2021年5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本科毕业生中有12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类别 |
名单 |
---|---|
院士 |
陈星弼、刘盛纲、张乃通、黄培康、李幼平、孙忠良、倪光南、韦钰、李德毅、黄如、吴柯、姚育东、王江舟、崔铁军、陈志宁、陈志璋、童文、陆军、李德毅、夏培肃、黄纬禄 |
学界 |
陈章、何振亚、尤肖虎、洪伟、丁峙、李烨、刘陈、祝雷、高雨青、高西奇、邹采荣、章文勋 |
商界 |
李正茂、赵大春、周全、施雪松 |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考研复习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 考试大纲 一、电子电路基础部分: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概述 1. 熟悉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伏安特性、开关特性。 2. 熟悉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及理想运放的主要参数,包括静态 参数、动态参数和极限参数。 3.掌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微变等效电路模型及理想运放的电路模型。 第二章基本运算电路 1. 掌握 TTL与非门电路原理、分析其电压传输特性和主要参数,熟悉 其它形式的 TTL与非门电路。 2.熟悉 CMOS门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 特点及参数,掌握 CMOS传输门。 3. 掌握理想运放组成的基本线性运算电路,包括比例、求和、微分、 积分、对数运算等。 第三章基本放大电路 1. 掌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基本偏置方法,包括分压式偏置、电流源 偏置,了解其它偏置方式。 2. 掌握共基、共射、共集、共源、共漏五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的静态 及动态分析计算方法。 3. 了解基本放大电路
Word文档-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提高扩展内容 第 7章 连杆机构设计 1. 连杆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优化设计 1.1 连杆机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在用解析法设计连杆机构时, 涉及到大量的数值运算, 这种繁琐的计算工作可由计 算机来完成。计算机辅助连杆机构设计的基本过程为: (1) 由设计者制定设计任务, 选 定连杆机构类型,建立设计的数学模型, 选择算法并编制程序; (2) 由计算机完成数值 计算、结果输出(数据与图形)和结果分析。前述四杆机构实现刚体导引、函数生成和 轨迹生成等的运动设计问题均可利用计算机来解决。 目前已有专用的连杆机构计算机辅助设计商业化软件, 可以直接使用。 1.2 连杆机构的优化设计 在连杆机构设计中,常会遇到如下两类问题:一类是设计结果不唯一,即机构运动 尺寸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 (例如铰链四杆机构的连杆点精确通过的轨迹点数少于九个 时),需对这些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并作出判断和选择;另一类是不存
2021年7月,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被中共辽宁省委授予“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位于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是集教学、科研、科技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理工类学院。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和发展,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已形成“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完整的育人体系。目前具有: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2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无线电物理等6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光电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无线电物理、物理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等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光学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为省级重点学科;另有“光子学”、“宽带无线通信技术”2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光学工程”2 个学科和“光子学”实验室被批准为“十一五”省级强化建设重点项目。学院现设有: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7 个本科专业,其中物联网工程为学院2010年新设立的专业,从而也使得山东大学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物联网专业的高校,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在建的国家特色专业;通信工程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也是山东省品牌专业。
学院拥有包含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在内的实验室面积近6000平方米。学院固定资产3500余万元,各种大型精密仪器30余台价值约1400万元。学院设有院图书馆,馆藏文献4万余册,其中,中外文图书2万余册,中外文期刊2万余册,中文期刊300余种,外文期刊350余种。
据学院官网发布的信息显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领导有:
院长:黄卫平
常务副院长:李康
副院长:王承祥,刘琚,李德春
党委书记:王卿璞
副书记:卢士勇,张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