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杆件的对焊
多用于建筑业的钢筋对焊,通常直径d<10mm者用电阻对焊;d>10mm用连续闪光对焊;d>30mm用预热闪光对焊。用手动对焊机时,由于焊机功率较小(通常不超过50KVA)d=15-20mm时,一般就要用预热闪光对焊。
杆件对焊时可使用半圆形或V形夹钳电极,后者可用于各种直径,因而获得广泛应用。杆件属实心断面,刚性较大,可采用较长的伸出长度。
2、管子对焊
管子对焊广泛用于锅炉制造、管道工程及石油设备制造。根据管子的断面和材料选择连续或预热闪光对焊。夹钳电极可以用半圆形或V形。通常当管径与壁厚的比值大于10时可选用半圆形,以防管子被压扁。比值小于10时可选用V形。为避免管子在夹钳电极中滑移,夹钳电极应有适当的工作长度。管径为20-50mm时,工件长度为管径的2-2.5倍;管径为200-300mm时为1-1.5倍。
由于管子是展开形断面,散热较快,端面液态金属易于冷却,顶锻时难于挤出。面积分散,又使闪光过程中自保护作用减弱。因此,当工艺参数选择不当时,非金属夹杂物会残留在接口中形成灰斑缺陷。保持稳定闪光,提高闪光和顶锻速度,并采用气体保护,能减少或消除灰斑。
管子焊后,需去除内外毛刺,以保证管子外表光洁,内部有一定的通道孔径。去除毛刺需使用专用工具。
3、薄板对焊
薄板对焊在冶金工业轧制钢板的连续生产线上广泛应用。板材宽度从300到1500mm以上,厚度从小于1mm到十几mm。材料有碳钢、合金钢及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等。板材对焊后,接头由于将经受轧制,并生产很大的塑性变形,因而不仅要有一定的强度、而且应有很高的塑性。厚度小于5mm的钢板,一般采用连续闪光对焊,用平面电极单面导电,板材较厚时,采用预热闪光对焊,双面导电,以保证沿整个端面加热均匀。
薄板焊接时,因断面的长与宽之比较大,面积分散、接头冷却快,闪光过程中自保护作用较弱,同时,液态过梁细小,端面上液态金属层薄。易于氧化和凝固。因此必须提高闪光和顶锻速度。焊后须趁热用毛刺切除装置切除毛刺。
4、环形件对焊
环形件(如车轮辋、链环、轴承环、喷气发动机安装边等)焊接时,除了考虑对焊工艺的一般规律外,还应注意分流和环形件变形弹力的影响。由于存在分流,需用功率要增大15-50%。分流虽环形件直径的减小,断面的增大,以及材料电阻率的减小而增大。
环形件对焊时,顶锻压力的选择必须考虑变形反弹力的影响,但由于分流有对环背加热的作用,因而顶锻压力增加量不大。
自行车、摩托车钢圈、汽车轮辋均采用连续闪光对焊,夹钳电极的前口必须与工件断面相吻合。顶锻时,为了防止反弹力影响接头质量,甚至拉开接头,需要延长无电流顶锻时间。
锚链,传动链等链环多用于低碳钢和低合金钢制造,直径d<20mm时可用电阻对焊,d>20mm时可用预热闪光对焊,预热的目的是为了使接口处加热均匀,顶锻时容易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
5、刀具对焊
刀具对焊时刀具制造业中用于制造毛坯的工艺方法之一,主要是高速钢和中碳钢的对焊,刀具对焊有如下特点:
1)高速钢淬火倾向大,焊后硬度将大大提高,并可能产生淬火裂纹。为了防止裂纹,可采用预热闪光对焊。预热时,将接口附近5-10mm范围内的金属加热到1100-1200℃。焊后在600-700℃的电炉中保温30min进行退火。
2)高速钢加热到高温时,会产生晶粒长大或在半熔化晶界上形成莱氏体共晶物,使接头变脆。莱氏体共晶物不能通过热处理消除。因此需要用充分的顶锻来消除这种组织。2100433B
其应用范围可归纳如下:
(1)工件的接长 例如带钢、型材、线材、钢筋、钢轨、锅炉钢管、石油和天然气输送等管道的对焊。
(2)环形工件的对焊 例如汽车轮辋和自行车、摩托车轮圈的对焊、各种链环的对焊等。
(3)部件的组焊 将简单轧制、锻造、冲压或机加工件对焊成复杂的零件,以降低成本。例如汽车方向轴外壳和后桥壳体的对焊,各种连杆、拉杆的对焊,以及特殊零件的对焊等。
(4)异种金属的对焊 可以节约贵重金属,提高产品性能。例如刀具的工作部分(高速钢)与尾部(中碳钢)的对焊,内燃机排气阀的头部(耐热钢)与尾部(结构钢)的对焊,铝铜导电接头的对焊等。
所有钢和有色金属几乎都可以闪光对焊,但要获得优质接头,还需根据金属的有关特性,采取必要的工艺措施。现分析如下:
(1)导电导热性 对于导电导热性好的金属,应采用较大的比功率和闪光速度,较短的焊接时间,预热闪光更佳
(2)高温强度 对于高温强度高的金属,应采用增大温塑性区的宽度,采用较大的顶锻力。
(3)结晶温度区间 结晶温度区间越大,半熔化区越宽,应采用较大的顶锻压力和顶锻留量,以便把半溶化区中的熔化金属全部排挤进去,以免留在接头中引起缩孔、疏松和裂纹等缺陷。
(4)热敏感性 常见的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淬火钢,焊后接头易产生淬火组织,使硬度增高、塑性降低,严重时会产生淬火裂纹。淬火钢通常采用加热区宽的预热闪光对焊,焊后采用缓慢冷却和回火等措施。第二种是经冷作强化的金属(如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接头和热影响区发生软化,使接头强度降低。焊接此类金属通常采用较大的闪光速度和顶锻压力,以尽量缩小软化区和减轻软化程度。
(5)氧化性 接头中的氧化物夹杂对接头质量有严重危害,因此,防止氧化和排除氧化是提高接头质量的关键。金属的成分不同,其氧化性的生成也不同。若生成氧化物的熔点低于被焊金属,这时氧化物有较好的流动性,顶锻时容易被排挤出来。若生成氧化物的熔点高于被焊金属,如SiO2、Al2O3、Cr2O3等,就必须在被焊金属还处在溶化状态时,才有可能将他们排出。因此,在焊接含有较多硅、铝、铬、一类元素的合金钢时,应该采取严格的工艺措施,彻底排除氧化物。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金属材料闪光对焊的特点:
1、碳素钢的闪光对焊
这类材料具有电阻系数高,加热时碳元素的氧化为接口提供保护性气氛CO和CO2,不含有生成高熔点氧化物的元素等优点。因而都属于焊接性较好的材料。
随着钢中的含碳量的增加,电阻系数增大、结晶区间、高温强度及淬硬倾向都随之增大。因而需要相应增加顶锻压强和顶锻留量。为了减轻淬火的影响。可采用预热闪光对焊,并进行焊后热处理。
碳素钢闪光对焊时,由于碳向加热端面扩散并被强烈氧化,以及顶锻时,半溶化区内含碳量高的溶化金属被挤出,所以在接头处形成含碳量低的贫碳层(呈白色,也称亮带)。贫碳层的宽度随着钢含量的提高、预热时间的加长而增宽;随着含碳量的增大和气体介质氧化倾向的减弱而变窄。采用长时间的热处理可以消除贫碳层。
用得最多的是碳素钢闪光对焊。只要焊接条件选择适当,一般不会出现困难。甚至对溶焊来说比较难焊的铸铁也是一样。
铸铁通常采用预热闪光对焊,用连续闪光对焊容易形成白口。由于含碳量很高,闪光时产生大量的CO和CO2保护气氛,自保护作用较强,即使在工艺参数波动很大时,在接口中也只有少量氧化夹杂物。
2、合金钢的闪光对焊
合金元素含量对钢性能的影响和应采取的工艺措施如下:
1)钢中的铝、铬、硅、钼等元素易生成高熔点氧化物,应增大闪光和顶锻速度,以减少其氧化。
2)合金元素含量增加,高温强度提高,应增加顶锻压强。
3)对于珠光体钢,合金元素增加,淬火倾向性就增大,应采取防止淬火脆化的措施。
下表是碳素钢和合金钢闪光对焊工艺参数的参考值。
各类钢闪光对焊主要参数的参考值
类 别
平均闪光速度(mm/s) 最大闪光速度(mm/s) 顶锻速度(mm/s) 顶锻压强(Mpa)
焊后热处理
预热闪光 连续闪光
预热闪光
连续闪光
低碳钢
低碳钢及低合金钢
高碳钢
珠光体高合金钢
奥氏体钢
不需要
缓冷、回火
缓冷、回火
回火、正火
一般不需要
低合金钢的焊接特点与中碳钢相似,具有淬硬倾向,应采用相应的热处理方法。这类钢的高温强度大,易生成氧化物夹杂,需要采用较高的顶锻压强,较高的闪光和顶锻速度。
高碳合金钢除具有高碳钢的特点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合金元素。由于含碳量高,结晶温度区间宽,接口处的半熔区就较宽,如果顶锻压力不足,塑性变形量不够,残留在半溶化区内的液态金属将形成疏松组织。还因含有合金元素,会形成高熔点氧化物夹杂。因此,需要较高的闪光和顶锻速度,较大的顶锻压强和顶锻留量。
奥氏体钢的主要合金元素是Cr和Ni,这种钢具有高温强度高,导电和导热性差、熔点低(与低碳钢相比),又有大量易形成高熔点氧化物的合金元素(如Cr)。因此,要求有大的顶锻压强,高的闪光和顶锻速度。高的闪光速度可以减小加热区,可有效地防止热影响区晶粒急剧长大和抗腐蚀性的降低。
3、铝及其合金的闪光对焊
这类材料具有导电导热性好,熔点低,易氧化且氧化物熔点高、塑性温度区窄等特点,给焊接带来困难。
铝合金对焊的焊接性较差,工艺参数选择不当时,极易产生氧化夹杂物、疏松等缺陷,使接头强度和塑性急剧降低。闪光对焊时,必须采用很高的闪光和顶锻速度、大的顶锻留量和强迫形成的顶锻模式。所需比功率也要比钢件大得多。
4、铜及其合金的闪光对焊
铜的导热性比铝好,熔点较高,因而比铝要难焊的多。纯铜闪光对焊时,很难在端面形成液态金属层和保持稳定的闪光过程,也很难获得良好的塑性温度区。为此,焊接时需要很高的最后闪光速度、顶锻速度和顶锻压强。
铜合金(如黄铜、青铜)的对焊比纯铜容易。黄铜对焊时由于锌的蒸发而使接头性能下降,为了减少锌的蒸发,也应采用很高的最后闪光速度、顶锻速度和顶锻压强。
铝、铜及其合金闪光对焊的工艺参数可参考下表: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闪光对焊的焊接条件
工艺参数
材料尺寸(mm)
铜
黄铜(H62)
黄铜(H59)
黄铜(QSn6.5-1.5)带材厚
铝棒材,直径
铝合金
LD5
LF6
棒材d=10
管材9.5*1.5
板材44.5*10
空载电压(V)
最大电流(KA)
伸出长度(mm)
闪光留量(mm)
闪光时间(s)
平均闪光速度(mm/s)
最大闪光速度(mm/s)
顶锻留量(mm)
顶锻速度(mm/s)
顶锻压强(Mpa)
有电流顶锻量(mm)
比功率(KVA/mm2)
铝和铜用闪光对焊焊成的过渡接头广泛用于电机行业。由于它们的熔点相差很大,铝的熔化比铜快4-5倍,所以要相应增大铝的伸出长度。铝和铜闪光对焊的工艺参数可参考下表。铝和铜对焊时,可能形成金属间化合物CuAL2,增加接头脆性。因此,必须在顶锻时尽可能将CuAL2从接口中排挤出去。
铜于铝闪光对焊的焊接条件
焊接断面(mm2)
棒材直径
带材
5、钛及其合金的闪光对焊
钛及其合金的闪光对焊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淬火和吸收气体(氢、氧、氦等)而使接头塑性降低。钛合金的淬火倾向与加入的合金元素有关。若加入稳定β相元素则淬火倾向增大,塑性将进一步降低。若采用强烈闪光的连续闪光对焊,不加保护气体就可获得满意的接头。当采用闪光、顶锻速度较小的预热闪光焊时,应在Ar或He保护气氛中焊接。预热温度为1000-1200度,工艺参数和焊接钢时基本一致,只是闪光留量稍有增加。此时可获得较高塑性的接头。
所有钢和有色金属几乎都可以闪光对焊,但要获得优质接头,还需根据金属的有关特性,采取必要的工艺措施。现分析如下:
(1)导电导热性 对于导电导热性好的金属,应采用较大的比功率和闪光速度,较短的焊接时间,预热闪光更佳
(2)高温强度 对于高温强度高的金属,应采用增大温塑性区的宽度,采用较大的顶锻力。
(3)结晶温度区间 结晶温度区间越大,半熔化区越宽,应采用较大的顶锻压力和顶锻留量,以便把半溶化区中的熔化金属全部排挤进去,以免留在接头中引起缩孔、疏松和裂纹等缺陷。
(4)热敏感性 常见的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淬火钢,焊后接头易产生淬火组织,使硬度增高、塑性降低,严重时会产生淬火裂纹。淬火钢通常采用加热区宽的预热闪光对焊,焊后采用缓慢冷却和回火等措施。第二种是经冷作强化的金属(如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接头和热影响区发生软化,使接头强度降低。焊接此类金属通常采用较大的闪光速度和顶锻压力,以尽量缩小软化区和减轻软化程度。
(5)氧化性 接头中的氧化物夹杂对接头质量有严重危害,因此,防止氧化和排除氧化是提高接头质量的关键。金属的成分不同,其氧化性的生成也不同。若生成氧化物的熔点低于被焊金属,这时氧化物有较好的流动性,顶锻时容易被排挤出来。若生成氧化物的熔点高于被焊金属,就必须在被焊金属还处在溶化状态时,才有可能将他们排出。因此,在焊接含有较多硅、铝、铬、一类元素的合金钢时,应该采取严格的工艺措施,彻底排除氧化物。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金属材料闪光对焊的特点:
1、碳素钢的闪光对焊
这类材料具有电阻系数高,加热时碳元素的氧化为接口提供保护性气氛,不含有生成高熔点氧化物的元素等优点。因而都属于焊接性较好的材料。
随着钢中的含碳量的增加,电阻系数增大、结晶区间、高温强度及淬硬倾向都随之增大。因而需要相应增加顶锻压强和顶锻留量。为了减轻淬火的影响。可采用预热闪光对焊,并进行焊后热处理。
碳素钢闪光对焊时,由于碳向加热端面扩散并被强烈氧化,以及顶锻时,半溶化区内含碳量高的溶化金属被挤出,所以在接头处形成含碳量低的贫碳层(呈白色,也称亮带)。贫碳层的宽度随着钢含量的提高、预热时间的加长而增宽;随着含碳量的增大和气体介质氧化倾向的减弱而变窄。采用长时间的热处理可以消除贫碳层。
用得最多的是碳素钢闪光对焊。只要焊接条件选择适当,一般不会出现困难。甚至对溶焊来说比较难焊的铸铁也是一样。
铸铁通常采用预热闪光对焊,用连续闪光对焊容易形成白口。由于含碳量很高,闪光时产生大量的保护气氛,自保护作用较强,即使在工艺参数波动很大时,在接口中也只有少量氧化夹杂物。
2、合金钢的闪光对焊
合金元素含量对钢性能的影响和应采取的工艺措施如下:
1)钢中的铝、铬、硅、钼等元素易生成高熔点氧化物,应增大闪光和顶锻速度,以减少其氧化。
2)合金元素含量增加,高温强度提高,应增加顶锻压强。
3)对于珠光体钢,合金元素增加,淬火倾向性就增大,应采取防止淬火脆化的措施。
低合金钢的焊接特点与中碳钢相似,具有淬硬倾向,应采用相应的热处理方法。这类钢的高温强度大,易生成氧化物夹杂,需要采用较高的顶锻压强,较高的闪光和顶锻速度。
高碳合金钢除具有高碳钢的特点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合金元素。由于含碳量高,结晶温度区间宽,接口处的半熔区就较宽,如果顶锻压力不足,塑性变形量不够,残留在半溶化区内的液态金属将形成疏松组织。还因含有合金元素,会形成高熔点氧化物夹杂。因此,需要较高的闪光和顶锻速度,较大的顶锻压强和顶锻留量。
3、铝及其合金的闪光对焊
这类材料具有导电导热性好,熔点低,易氧化且氧化物熔点高、塑性温度区窄等特点,给焊接带来困难。
铝合金对焊的焊接性较差,工艺参数选择不当时,极易产生氧化夹杂物、疏松等缺陷,使接头强度和塑性急剧降低。闪光对焊时,必须采用很高的闪光和顶锻速度、大的顶锻留量和强迫形成的顶锻模式。所需比功率也要比钢件大得多。
4、铜及其合金的闪光对焊
铜的导热性比铝好,熔点较高,因而比铝要难焊的多。纯铜闪光对焊时,很难在端面形成液态金属层和保持稳定的闪光过程,也很难获得良好的塑性温度区。为此,焊接时需要很高的最后闪光速度、顶锻速度和顶锻压强。
铜合金(如黄铜、青铜)的对焊比纯铜容易。黄铜对焊时由于锌的蒸发而使接头性能下降,为了减少锌的蒸发,也应采用很高的最后闪光速度、顶锻速度和顶锻压强。
铝和铜用闪光对焊焊成的过渡接头广泛用于电机行业。由于它们的熔点相差很大,铝的熔化比铜快4-5倍,所以要相应增大铝的伸出长度。铝和铜闪光对焊的工艺参数可参考下表。铝和铜对焊时,可能形成金属间化合物,增加接头脆性。
5、钛及其合金的闪光对焊
钛及其合金的闪光对焊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淬火和吸收气体(氢、氧、氦等)而使接头塑性降低。钛合金的淬火倾向与加入的合金元素有关。若加入稳定β相元素则淬火倾向增大,塑性将进一步降低。若采用强烈闪光的连续闪光对焊,不加保护气体就可获得满意的接头。当采用闪光、顶锻速度较小的预热闪光焊时,应在保护气氛中焊接。预热温度为1000-1200度,工艺参数和焊接钢时基本一致,只是闪光留量稍有增加。此时可获得较高塑性的接头。
1)程控降低电压闪光对焊这种焊接方法的特点是,闪光开始阶段采用较高的次级空载电压,以利于激起闪光,当端面温度升高后,再采用低电压闪光,并保持闪光速度不变,以提高热效率。接近顶锻时,再提高次级电压,使闪光强烈,以增加自保护作用。
程控降低电压闪光对焊与预热闪光对焊相比较,具有焊接时间短、需用功率低、加热均匀等优点。
2)脉冲闪光对焊 这种焊法的特点是,在动夹钳送进的行程中,通过液压振动装置,再叠加一个往复振动行程,振幅为0.25-1.2mm,频率为3-35Hz均匀可调。由于振动使焊件端面交替的短路和拉开,从而产生脉冲闪光。
脉冲闪光对焊与普通闪光对焊相比较,由于没有过梁的自发爆破,喷溅的微粒小、火口浅,因而热效率可提高一倍多,顶锻留量可缩小到2/3-1/2。
以上两种方法主要是为了满足大断面工件闪光对焊的需要。
3)矩形波闪光对焊 这种焊法与工频交流正弦波闪光对焊相比较,能显著提高闪光的稳定性。因为正弦波电源当电压接近零位时,将使闪光瞬间中断,而矩形波可在全周期内均匀产生闪光。与电压相位无关。
矩形波电源单位时间内的闪光次数比工频交流提高30%,喷溅的金属微粒细,火口浅、热效率高。矩形波频率可在30-180Hz范围内调节。这种方法多用于薄板和铝合金轮圈的连续闪光对焊。
对焊分为电阻对焊和闪光对焊两种。
电阻对焊是将两工件端面始终压紧,利用电阻热加热至塑性状态,然后迅速施加顶锻压力(或不加顶锻压力只保持焊接时压力)完成焊接的方法。
一、电阻对焊的电阻和加热
对焊时的电阻分布如图14-2所示。总电阻可用下式表示:
R=2Rω+RC+2Reω
式中 Rω--一个工件导电部分的内部电阻(Ω);
Rc--两工件间的接触电阻(Ω);
Reω--工件与电极间的接触电阻(Ω);
工件与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由于阻值小,且离接合面较远,通常忽略不计。
工件的内部电阻与被焊金属的电阻率ρ和工件伸出电极的长度l0成正比,与工件的断面积s成反比。
和点焊时一样,电阻对焊时的接触电阻取决于接触面的表面状态、温度及压力。当接触电阻有明显的氧化物或其他赃物时,接触电阻就大。温度或压力的增高,都会因实际接触面积的增大而使接触电阻减小。焊接刚开始时,接触点上的电流密度很大;端面温度迅速升高后,接触电阻急剧减小。加热到一定温度(钢600度,铝合金350度)时,接触电阻完全消失。
和点焊一样,对焊时的热源也是由焊接区电阻产生的电阻热。电阻对焊时,接触电阻存在的时间极短,产生的热量小于总热量的10-15%。但因这部分热量是接触面附近很窄的区域内产生的。所以会使这一区域的温度迅速升高,内部电阻迅速增大,即使接触电阻完全消失,该区域的产热强度仍比其他地方高。
所采用的焊接条件越硬(即电流越大和通电时间越短),工件的压紧力越小,接触电阻对加热的影响越明显。
二、电阻对焊的焊接循环、工艺参数和工件准备
1、焊接循环
电阻对焊时,两工件始终压紧,当端面温升高到焊接温度Tω时,两工件端面的距离小到只有几个埃,端面间原子发生相互作用,在接合上产生共同晶粒,从而形成接头。电阻对焊时的焊接循环有两种:等压的和加大锻压力的。前者加压机构简单,便于实现。后者有利于提高焊接质量,主要用于合金钢,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电阻对焊,为了获得足够的塑性变形和进一步改善接头质量,还应设置电流顶锻程序。
2、工艺参数
电阻对焊的主要工艺参数有:伸出长度、焊接电流(或焊接电流密度)、焊接通电时间、焊接压力和顶锻压力。
(1)伸出长度l0 即工件伸出夹钳电极端面的长度。选择伸出长度时,要考虑两个因素:顶锻时工件的稳定性和向夹钳的散热。如果l0过长,则顶锻时工件会失稳旁弯。l0过短,则由于向钳口的散热增强,使工件冷却过于强烈,会增加塑性变形的困难。对于直径为d的工件,一般低碳钢:l0=(0.5-1)d,铝和黄铜:l0=(1-2)d,铜:l0=(1.5-2.5)d。
(2)焊接电流Iω和焊接时间tω 在电阻对焊时,焊接电流常以电流密度jω来表示。jω和tω是决定工件加热的两个主要参数。二者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相应地调配。可以采用大电流密度、短时间(强条件),也可以采用小电流密度、长时间(弱条件)。但条件过强时,容易产生未焊透缺陷;过软时,会使接口端面严重氧化、接头区晶粒粗大、影响接头强度。
(3)焊接压力Fω与顶锻压力Fu,Fω对接头处的产热和塑性变形都有影响。减小Fω有利于产热,但不利于塑性变形。因此,易用较小的Fω进行加热,而以大得多的Fu进行顶锻。但是Fω也不能过低,否则会引起飞溅、增加端面氧化,并在接口附近造成疏松。
3、工件准备
电阻对焊时,两工件的端面形状和尺寸应该相同,以保证工件的加热和塑性变形一致。工件的端面,以及与夹钳接触的表面必须进行严格清理。端面的氧化物和赃物将会直接影响到接头的质量。与夹钳接触的工件表面的氧化物和赃物将会增大接触处电阻,使工件表面烧伤、钳口磨损加剧,并增大功率损耗。
清理工件可以用砂轮、钢丝刷等机械手段,也可以用酸洗。
电阻焊接头中易产生氧化物夹杂。对于焊接质量要求高的稀有金属、某些合金钢和有色金属时,常采用氩、氦等保护氛来解决。
电阻对焊虽有接头光滑、毛刺小、焊接过程简单等优点,但其接头的力学性能较低,对工件端面的准备工作要求高,因此仅用于小断面(小于250mm2)金属型材的对接。
闪光对焊可分为连续闪光对焊和预热闪光对焊。连续闪光对焊由两个主要阶段组成:闪光阶段和顶锻阶段。预热闪光对焊只是在闪光阶段前增加了预热阶段。
一、闪光对焊的两个阶段
闪光的主要作用是加热工件。在此阶段中,先接通电源,并使两工件端面轻微接触,形成许多接触点。电流通过时,接触点熔化,成为连接两端面的液体金属过梁。由于液体过梁中的电流密度极高,使过梁中的液体金属蒸发、过梁爆破。随着动夹钳的缓慢推进,过梁也不断产生与爆破。在蒸气压力和电磁力的作用下,液态金属微粒不断从接口间喷射出来。形成火花急流--闪光。
在闪光过程中,工件逐渐缩短,端头温度也逐渐升高。随着端头温度的升高,过梁爆破的速度将加快,动夹钳的推进速度也必须逐渐加大。在闪光过程结束前,必须使工件整个端面形成一层液体金属层,并在一定深度上使金属达到塑性变形温度。
由于过梁爆破时所产生的金属蒸气和金属微粒的强烈氧化,接口间隙中气体介质的含氧量减少,其氧化能力可降低,从而提高接头的质量。但闪光必须稳定而且强烈。所谓稳定是指在闪光过程中不发生断路和短路现象。断路会减弱焊接处的自保护作用,接头易被氧化。短路会使工件过烧,导致工件报废。所谓强烈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有相当多的过梁爆破。闪光越强烈,焊接处的自保护作用越好,这在闪光后期尤为重要。
在闪光阶段结束时,立即对工件施加足够的顶端压力,接口间隙迅速减小过梁停止爆破,即进入顶锻阶段。顶锻的作用是密封工件端面的间隙和液体金属过梁爆破后留下的火口,同时挤出端面的液态金属及氧化夹杂物,使洁净的塑性金属紧密接触,并使接头区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以促进再结晶的进行、形成共同晶粒、获得牢固的接头。闪光对焊时在加热过程中虽有熔化金属,但实质上是塑性状态焊接。
预热闪光对焊是在闪光阶段之前先以断续的电流脉冲加热工件,然后在进入闪光和顶锻阶段。预热目的如下:
(1)减小需用功率 可以在小容量的焊机上焊接断面面积较大的工件,因为当焊机容量不足时,若不先将工件预热到一定温度,就不可能激发连续的闪光过程。此时,预热是不得已而采取的手段。
(2)降低焊后的冷却速度 这将有利于防止淬火钢接头在冷却时产生淬火组织和裂纹。
(3)缩短闪光时间 可以减少闪光余量,节约贵重金属。
预热不足之处是:
(1)延长了焊接周期,降低了生产率;
(2)使过程的自动化更加复杂;
(3)预热控制较困难。预热程度若不一致,就会降低接头质量的稳定性。
二、闪光对焊的电阻和加热
闪光对焊时的接触电阻Rc即为两工件端面间液体金属过梁的总电阻,其大小取决于同时存在的过梁数及其横断面积。后两项又与工件的横断面积、电流密度和两工件的接近速度有关。随着这三者的增大,同时存在的过梁数及其横截面积增大,Rc将减小。
闪光对焊的Rc比电阻对焊大得多,并且存在于整个闪光阶段,虽然其电阻值逐渐减小,但始终大于工件的内部电阻,直到顶锻开始瞬间Rc才完全消失。图14-5是闪光对焊时Rc、2Rω和R变化的一般规律。Rc逐渐减小是由于在闪光过程中,随着端面温度的升高,工件接近速度逐渐增大,过梁的数目和尺寸都随之增大的缘故。
由于Rc大并且存在整个闪光阶段,所以闪光对焊时接头的加热主要靠Rc。
三、闪光对焊的焊接循环、工艺参数和工件准备
1、焊接循环
闪光对焊的焊接循环14-7所示,图中复位时间是指动夹钳由松开工件至回到原位的时间。预热方法有两种:电阻预热和闪光预热,图中(b)采用的是电阻预热。
2、工艺参数
闪光对焊的主要参数有:伸出长度、闪光电流、闪光流量、闪光速度、顶锻流量、顶锻速度、顶锻压力、顶锻电流、夹钳夹持力等。图14-8是连续闪光对焊各流量和伸出长度的示意图。下面介绍各工艺参数对焊接质量的影响及选用原则:
(1)伸长长度l0 和电阻对焊一样,l0影响沿工件轴向的温度分布和接头的塑性变形。此外,随着l0的增大,使焊接回路的阻抗增大,需用功率也要增大。一般情况下,棒材和厚臂管材l0=(0.7-1.0)d,d为圆棒料的直径或方棒料的边长。
对于薄板(δ=1-4mm)为了顶锻时不失稳,一般取l0=(4-5)δ。
不同金属对焊时,为了使两工件上的温度分布一致,通常是导电性和导热性差的金属l0应较小。表1是不同金属闪光对焊时的l0参考值。
(2)闪光电流If和顶锻电流Iu If取决于工件的断面积和闪光所需要的电流密度jf。jf的大小又与被焊金属的物理性能、闪光速度、工件断面的面积和形状,以及端面的加热状态有关。在闪光过程中,随着vf的逐渐提高和接触电阻Rc的逐渐减小,jf将增大。顶锻时,Rc迅速消失,电流将急剧增大到顶锻电流Iu。当焊接大截面钢件时,为增加工件的加热深度,应采用较小的闪光速度,所用的平均jf一般不超过5A/mm2。表2为断面积200-1000mm2工件闪光对焊时jf和ju的参考值。
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焊接变压器的空载电压U20。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一般是给定次级空载电压。选定U20时,除应考虑焊机回路的阻抗,阻抗大时,U20应相应提高。焊接大断面工件时,有时采用分级调节次级电压的方法,开始时,用较高的U20来激发闪光,然后降低到适应值。
(3)闪光流量δf 选择闪光流量,应满足在闪光结束时整个工件端面有一熔化金属层,同时在一定深度上达到塑性变形温度。如果δf 过小,则不能满足上述要求,会影响焊接质量。δf过大,又会浪费金属材料、降低生产率。在选择δf时还应考虑是否有预热,因预热闪光对焊的δf可比连续闪光对焊小30-50%。
(4)闪光速度vf 足够大的闪光速度才能保证闪光的强烈和稳定。但vf过大会使加热区过窄,增加塑性变形的困难,同时,由于需要的焊接电流增加,会增大过梁爆破后的火口深度,因此将会降低接头质量。选择vf时还应考虑下列因素:
1)被焊材料的成分和性能。含有易氧化元素多的或导电导热性好的材料,vf应较大。例如焊奥氏体不锈钢和铝合金时要比焊低碳钢时大;
2)是否有预热。有预热时容易激发闪光,因而可提高vf。
3)顶锻前应有强烈闪光。vf应较大,以保证在端面上获得均匀的金属层。
(5)顶锻流量δu δu 影响液体金属的排除和塑性变形的大小。δu 过小时,液态金属残留在接口中,易形成疏松、缩孔、裂纹等缺陷;δu 过大时,也会因晶纹弯曲严重,降低接头的冲击韧度。δu 根据工件断面积选取,随着断面积的增大而增大。
顶锻时,为防止接口氧化,在端面接口闭合前不立刻切断电流,因此顶锻流量应包括两部分----有电流顶锻留量和无电流顶锻留量,前者为后者的0.5-1倍。
(6)顶锻速度vu 为避免接口区因金属冷却而造成液态金属排除及塑性金属变形的困难,以及防止端面金属氧化,顶锻速度越快越好。最小的顶锻速度取决于金属的性能。焊接奥氏体钢的最小顶锻速度均为焊接珠光体钢的两倍。导热性好的金属(如铝合金)焊接时需要很高的顶锻速度(150-200mm/s)。对于同一种金属,接口区温度梯度大的,由于接头的冷却速度快,也需要提高顶锻速度。
(7)顶锻压力Fu Fu通常以单位面积的压力,即顶锻压强来表示。顶锻压强的大小应保证能挤出接口内的液态金属,并在接头处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顶锻压强过小,则变形不足,接头强度下降;顶锻压强过大,则变形量过大,晶纹弯曲严重,又会降低接头冲击韧度。
顶锻压强的大小取决于金属性能、温度分布特点、顶锻留量和速度、工件断面形状等因素。高温强度大的金属要求大的顶锻压强。增大温度梯度就要提高顶锻压强。由于高的闪光速度会导致温度梯度增大,因此焊接导热性好的金属(铜、铝合金)时,需要大的顶锻压强(150-400Mpa)。
(8)预热闪光对焊参数 除上述工艺参数外,还应考虑预热温度和预热时间。
预热温度根据工件断面和材料性能选择,焊接低碳钢时,一般不超过700-900度。随着工件断面积增大,预热温度应相应提高。
预热时间与焊机功率、工件断面大小及金属的性能有关,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化。预热时间取决于所需预热温度。
预热过程中,预热造成的缩短量很小,不作为工艺参数来规定。
(9)夹钳的夹持力Fc必须保证工件在顶锻时不打滑 Fc与顶锻压力Fu和工件与夹钳间的摩擦系数f有关,他们的关系是:Fc≥Fu/2f。通常F0=(1.5-4.0)Fu,断面紧凑的低碳钢取下限,冷轧不锈钢板取上限。当夹具上带有顶撑装置时,加紧力可以大大降低,此时Fc=0.5Fu就足够了。
3、工件准备
闪光对焊的工件准备包括:端面几何形状、毛坯端头的加工和表面清理。
闪光对焊时,两工件对接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应基本一致。否则将不能保证两工件的加热和塑性变形一致,从而将会影响接头质量。在生产中,圆形工件直径的差别不应超过15%,方形工件和管形工件不应超过10%。
在闪光对焊大断面工件时,最好将一个工件的端部倒角,使电流密度增大,以便于激光闪发。这样就可以不用预热或闪光初期提高次级电压。
对焊毛坯端头的加工可以在剪床、冲床、车床上进行,也可以用等离子或气焰切割,然后清除端面。
闪光对焊时,因端部金属在闪光时被烧掉,故对端面清理要求不甚严格。但对夹钳和工件接触面的清理要求,应和电阻对焊一样。
闪光的主要作用是加热工件。在此阶段中,先接通电源,并使两工件端面轻微接触,形成许多接触点。电流通过时,接触点熔化,成为连接两端面的液体金属过梁。由于液体过梁中的电流密度极高,使过梁中的液体金属蒸发、过梁爆破。随着动夹钳的缓慢推进,过梁也不断产生与爆破。在蒸气压力和电磁力的作用下,液态金属微粒不断从接口间喷射出来。形成火花急流--闪光。
在闪光过程中,工件逐渐缩短,端头温度也逐渐升高。随着端头温度的升高,过梁爆破的速度将加快,动夹钳的推进速度也必须逐渐加大。在闪光过程结束前,必须使工件整个端面形成一层液体金属层,并在一定深度上使金属达到塑性变形温度。
由于过梁爆破时所产生的金属蒸气和金属微粒的强烈氧化,接口间隙中气体介质的含氧量减少,其氧化能力可降低,从而提高接头的质量。但闪光必须稳定而且强烈。所谓稳定是指在闪光过程中不发生断路和短路现象。断路会减弱焊接处的自保护作用,接头易被氧化。短路会使工件过烧,导致工件报废。所谓强烈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有相当多的过梁爆破。闪光越强烈,焊接处的自保护作用越好,这在闪光后期尤为重要。
在闪光阶段结束时,立即对工件施加足够的顶端压力,接口间隙迅速减小过梁停止爆破,即进入顶锻阶段。顶锻的作用是密封工件端面的间隙和液体金属过梁爆破后留下的火口,同时挤出端面的液态金属及氧化夹杂物,使洁净的塑性金属紧密接触,并使接头区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以促进再结晶的进行、形成共同晶粒、获得牢固的接头。闪光对焊时在加热过程中虽有熔化金属,但实质上是塑性状态焊接。
预热闪光对焊是在闪光阶段之前先以断续的电流脉冲加热工件,然后在进入闪光和顶锻阶段。预热目的如下:
(1)减小需用功率 可以在小容量的焊机上焊接断面面积较大的工件,因为当焊机容量不足时,若不先将工件预热到一定温度,就不可能激发连续的闪光过程。此时,预热是不得已而采取的手段。
(2)降低焊后的冷却速度 这将有利于防止淬火钢接头在冷却时产生淬火组织和裂纹。
(3)缩短闪光时间 可以减少闪光余量,节约贵重金属。
预热不足之处是:
(1)延长了焊接周期,降低了生产率;
(2)使过程的自动化更加复杂;
(3)预热控制较困难。预热程度若不一致,就会降低接头质量的稳定性。
1、工艺参数
闪光对焊的主要参数有:伸出长度、闪光电流、闪光流量、闪光速度、顶锻流量、顶锻速度、顶锻压力、顶锻电流、夹钳夹持力等。
2、工件准备
闪光对焊的工件准备包括:端面几何形状、毛坯端头的加工和表面清理。
闪光对焊时,两工件对接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应基本一致。否则将不能保证两工件的加热和塑性变形一致,从而将会影响接头质量。在生产中,圆形工件直径的差别不应超过15%,方形工件和管形工件不应超过10%。
在闪光对焊大断面工件时,最好将一个工件的端部倒角,使电流密度增大,以便于激光闪发。这样就可以不用预热或闪光初期提高次级电压。
对焊毛坯端头的加工可以在剪床、冲床、车床上进行,也可以用等离子或气焰切割,然后清除端面。
闪光对焊时,因端部金属在闪光时被烧掉,故对端面清理要求不甚严格。但对夹钳和工件接触面的清理要求,应和电阻对焊一样。
闪光对焊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湘质监统编施 2002-11 工程名称 :长沙卷烟厂“十五”技改一期工程联合工房制丝部分 施工单位:中建五局三公司 编号: 014-1 项目技术负责人:湛裕勤 项目专业施工员:李廷勇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刘加强 专业班组长:林慈平 交底时间: 2003年 11月 16日 交底地址:项目办公室 交 底 内 容 1、交底分部(子分部) 、分项工程名称:钢筋闪光对焊 2、交底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ZJQ00-SG-002-2003) 3、交底内容摘要: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梁板钢筋直径大于 Φ14的钢筋采用闪光对焊, 闪光对焊在钢筋加工棚内进行, 在加工棚内布置 二台对焊机。 二、施工准备 1、材料及主要机具 (1)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复试报告单。钢筋应无老锈和油污。 (2)主要机具: UM-100对焊机、防护深
对焊机
对焊机 1、电焊机外壳,必须接地良好,其电源的装拆应由电工进行。 2、电焊机要设单独的开关,开关应放在防雨的闸箱内,拉合时应戴手套侧向操作。 3、焊钳与把线必须绝缘良好,连接牢固,更换焊条应戴手套。在潮湿地点工作,应站 在绝缘胶板或木板上。 4、严禁在带压力的容器或管道上施焊,焊接带电的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 5、焊接贮存过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容器或管道,必须清除干净,并将所有孔口打 开。 6、在密闭金属容器内施焊时,容器必须可靠接地,通风良好,并应有人监护,严禁向 容器内输入氧气。 7、焊接预热工件时,应有石棉布或档板等隔热措施。 8、把线、地线,禁止与钢丝绳接触,更不得用钢丝绳或机电设备代替零线,所有地线 接头,必须连接牢固。 9、更换场地移动把线时,应切断电源,并不得手持把线爬梯登高。 10、清除焊渣、采用电弧气刨清根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面罩,防止铁渣飞溅伤人。 11、多台焊机在一起集
钢筋闪光对焊的焊接工艺可分为连续闪光烛、预热闪光焊和闪光-预热闪光焊等,根据钢筋品种、直径、焊机功率、施焊部位等因素选用。
连续闪光对焊的工艺过程包括:连续闪光和顶锻过程。施焊时,先闭合一次电路,使两根钢筋端面轻微接触,此时端面的间隙中即喷射出火花般熔化的金属微粒---闪光,接着徐徐移动钢筋使两端面仍保持轻微接触,形成连接闪光。当闪光到预定的长度,使钢筋端头加热到将近熔点时,就以一定的压力迅速进行顶锻。先带电顶锻,再元电顶锻到一定长度,焊接接头即告完成。
预热闪光对焊是在连续闪光焊前增加一次预热过程,以扩大焊接热影响区。其工艺过程包括:预热、闪光和顶锻过程。施焊时先闭合电源,然后使两根钢筋端面交替地接触和分开,这时钢筋端面的间隙中发出断续的闪光,而形成预热过程。当钢筋达到预热温主后进入闪光阶段,附后顶锻而成。
闪光-预热闪光焊是在预热闪光焊前加一次闪光过程,目的是使不平整的钢筋端面烧化平整,使预热均匀。其工艺过程包括:一次闪光、预热、二次闪光及顶锻过程。施焊时首先连续闪光,使钢筋端部闪平,然后同预热闪光焊。
1、对焊焊接工艺 根据对焊机的工作原理,对焊工艺可分为电阻对焊和闪光对焊两种:
电阻对焊 电阻对焊是将钢筋的端接头加热到塑性状态后切断电源,再加热达到塑性连接。这种焊接工艺容易在接头部位产生氧化和夹渣,并要求钢筋的断面要光洁平整,同时焊接时耗电很大,要求焊机功率大,因而很少采用。
闪光对焊 闪光对焊是指在焊接过程中,从钢筋端接头处喷出熔化的金属微粒,呈现火花(即闪光)。在熔化金属喷出的同时,也将氧化物及夹渣带出,使对焊接头质量好,因而被广泛应用,尤其对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的对接,更为适用。
2、使用方法 使用对焊机应注意下列事项:
调整两钳口间的距离。旋动调节螺钉使操纵杆位于左极限时钳口间距应为两焊件总伸出长度和挤压量之差。当操纵杆处于右极限时,钳口间距离应为两焊件总伸出长度再加上2~3mm,此焊接前原始位置。
调整短路限位开关,使其在焊接结束(到达预定挤压量)时,能自动切断电源。
按焊件形状,调整钳口并使两钳口位于同一水平,然后夹紧焊件。
为防止焊件的瞬时过热,试焊时要逐次增加调节级数,选用适当次级电压。在闪光对焊时,宜用较高的次级电压。
为避免部件在焊接时发生过热现象,必须打开冷却水阀通水后方可施焊。为了便于检查,焊机左侧前方设有一漏斗,可直接观察水流情况,以便检查焊机内部有无冷却水流过。
3、钢筋对焊机的操作要点
对焊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对焊机构造、性能、操作规程,并掌握工艺参数选择、质量检查规范等知识。
操作前应检查焊机各机构是否灵敏可靠,电气系统是否安全,冷却水泵系统有无漏水现象,各润滑部位是否注油良好等。
严禁对焊超过规定直径的钢筋,主筋对焊必须先焊后冷拉。为确保焊接质量,在感觉端头约150mm范围内,要进行清污、除锈及矫正等工作。
操作人员作业时,必须带好有色防护眼镜及帽子等,以免弧光刺激眼睛和熔化的金属灼伤皮肤。
对焊机应停放在清洁干燥和通风的地方,现场使用的对焊机应设有防雨、防潮、防晒的机棚,并备有消防器具,施焊范围内不可堆放易燃物。
对焊机应设有专用接线开关,并装在开关箱内,熔丝的容量应为该机容量的1.5倍。焊机外壳接地必须良好。
对焊后外观检查,钢筋接头应适当镦粗,表面没有裂纹和明显烧伤。接头轴线曲轴不大于6°,偏移不大于钢筋直径的1/10,并不得大于2mm。
作业后要清理好场地,消灭火种,冬季还要压缩空气吹净冷却管路中存水,切断电源。
1)程控降低电压闪光对焊这种焊接方法的特点是,闪光开始阶段采用较高的次级空载电压,以利于激起闪光,当端面温度升高后,再采用低电压闪光,并保持闪光速度不变,以提高热效率。接近顶锻时,再提高次级电压,使闪光强烈,以增加自保护作用。
程控降低电压闪光对焊与预热闪光对焊相比较,具有焊接时间短、需用功率低、加热均匀等优点。
2)脉冲闪光对焊这种焊法的特点是,在动夹钳送进的行程中,通过液压振动装置,再叠加一个往复振动行程,振幅为0.25-1.2mm,频率为3-35Hz均匀可调。由于振动使焊件端面交替的短路和拉开,从而产生脉冲闪光。
脉冲闪光对焊与普通闪光对焊相比较,由于没有过梁的自发爆破,喷溅的微粒小、火口浅,因而热效率可提高一倍多,顶锻留量可缩小到2/3-1/2。
以上两种方法主要是为了满足大断面工件闪光对焊的需要。
3)矩形波闪光对焊这种焊法与工频交流正弦波闪光对焊相比较,能显著提高闪光的稳定性。因为正弦波电源当电压接近零位时,将使闪光瞬间中断,而矩形波可在全周期内均匀产生闪光。与电压相位无关。
矩形波电源单位时间内的闪光次数比工频交流提高30%,喷溅的金属微粒细,火口浅、热效率高。矩形波频率可在30-180Hz范围内调节。这种方法多用于薄板和铝合金轮圈的连续闪光对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