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下水的存在形式
第二节 水文循环中的地下水
第三节 地下水资源的概念
第二章 地下水的运动
第一节 孔隙介质中水的势能与达西定律
第二节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方程
第三节 水井开采条件下地下水的运动
第四节 河渠影响下地下水的运动
第五节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第三章 地下水文要素和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一节 地下水径流
第二节 降雨(或灌水)入渗补给
第三节 潜水蒸发
第四节 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四章 地下水质与环境
第一节 地下水水质
第二节 溶质运移基本方程
第三节 地下水污染
第四节 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
第五节 地下水开采与海水入侵
第六节 地下水环境保护
第五章 地下水调控与地下水管理
第一节 地下水 盐动态及监测预报
第二节 南方渍害地区地下水调控
第三节 北方平原受旱 涝 盐渍威胁地区的地下水调控
第四节 地下水人工回灌
第五节 地下水管理概述
参考文献
2100433B
内 容 提 要
本书重点介绍浅层地下水的消耗、补给、更新、排泄等循环过程;天然状况或人类活
动条件下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和计算方法;地下水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地下水调控等方面的
内容。全书分五章,内容包括:地下水的形成及其特征;地下水运动的基本方程、水井开
采及河渠影响条件下地下水的计算以及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方法;地下水文要素和地下
水资源评价的多年均衡法;地下水水质与环境;地下水水、盐动态、监测以及地下水调控
原理。
本书是作者在参阅国内外大量有关文献资料和总结多年从事地下水开发利用、地下
水资源评价、地下水非稳定流计算及溶质运移理论等方面教学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
地下水循环、地下水控制以及地下水与环境这一体系编写的。本书可作为农田水利工程专
业的选修课教材,也可作供水文地质、水文与水资源、环境工程等专业的学生以及有关专
业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当然有拉,可以用反射波发啊,首先在地底下埋置一小型,使其爆炸产生振动波,传播出去,遇到不同的障碍物就反射回来,再用特定的仪器接收,经过分析就可以得知地下的地质情况拉,相当准的,挖隧道一般都用这东西先探...
只有出水并采取人工或机械降水的时候,才能套用有地下水化粪池;只有湿土,不明显影响施工质量和用工量,不能套有地下水子目。
这个 应该是地下水 引导管路 输给水部分管道
非洲地下水
3.2 蓄水层生产率 地下水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地下水的总储量一样重要,决定了地下水能够支持国家和社 会适应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的时间长短( Calow et al 2010)。地下水是可使用和抽取的,一 般通过钻井, 而井的产量将限制地下水能被提取的速率。 对于安装手泵的社区供水, 水井供 水产量必须保持> 0.1升 /秒,最好是 0.3升 /秒。集约灌溉农业需要更高的水井产量。例如, 在美国中部平原所用的这种类型的标准中心枢纽灌溉器将需要能够提供大约 50 升 /秒的水 井。其它灌溉面积较小的农业系统不需要这么高的产量, 但是对于商业灌溉计划典型需要水 井供应量> 5 升 /秒。同样的,依赖于个人水井的城镇供应量能够维持至少 5 升 /秒的产量。 表 1 非洲地下水储量评估 国家 地下水储量 (km3) 最佳估计值 范围 a 阿尔及利亚 91900 56000-243000 安哥拉 1710
基坑地下水
摘 要: 当基础深度在天然地下水位以下时, 在基础施工中常常会遇到地下水的处理问题。 关键词: 深基坑 地下水 措施 前言 一般认为, 基坑开挖要具备以下的必要条件: 首先保持基坑干燥状态, 创造有利于施工 的环境;其次是确保边坡稳定,做到安全施工,如果忽视这些必要条件,其后果是严重的。 有的基坑积水或土质稀软,工人难以立足,无法施工;有的出现 “流砂现象 ”导致边坡塌方, 地质破坏; 有的内部基坑土体发生较大的位移, 影响邻近建筑物的安全。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 异常情况,都是由地下水引起的。所以,在基坑施工中应对地下水的处理给予应有的重视。 一、 地下水的人工处理 地下水的处理有多种可行的方法,从降水方式来说可总分为止水法和排水法两大类。止 水法,即通过有效手段,在基坑周围形成止水帷幕,将地下水止于基坑之外,如沉井法、灌 浆法、地下连续墙等;排水法是将基坑范围内地表水与地下水排除,如明沟排
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同地质、地理环境有密切联系。因此,地下水水文学与地质学和地理学有关。地下水运动的研究要以水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在地下水动态资料的分析和地下水预测中广泛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由于地下水水文学是从水文循环的观点来研究地下水的,因而它与气候学、地表水水文学、土壤学有密切联系。地下水质评价,要运用水化学和水文地球化学知识。此外,系统分析理论在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中已逐渐得到采用。
地下水水文学中有些问题如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者的转化关系,地下水资源及其最优开发及管理等研究较少,不少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大区域内的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下,确定含水层参数尚无完善的办法。开展水均衡要素室内和室外的观测和试验研究,建立新的数学物理模型,应用电子计算机和电模拟技术,可能使上述问题逐步取得进展。另外,污染物质的弥散、含水层温度场、地下水动态规律与预测等领域,也可望有更多的研究。
图书目录
1 地下水文学基础知识
1.1 地下水含义简释
1.1.1 潜水
1.1.2 承压水
1.1.3 土壤水
1.2 地下水文学研究对象
1.3 地下水运动基本规律
1.4 非饱和带土壤水的运动
1.4.1 非饱和带的进一步说明
1.4.2 土壤水分特性曲线
1.4.3 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
1.4.4 垂直水流的非稳定流方程
2 地下水计算参数
2.1 给水度
2.1.1 给水度的几个主要概念
2.1.2 测定方法
2.1.3 实例分析
2.1.4 五道沟地区μ值综合比较
2.1.5 各种岩土给水度的参考值
2.2 降雨入渗补给系数
2.2.1 计算Pr的常用方法
2.2.2 降雨人渗补给系数的计算
2.2.3 实例分析
2.2.4 各种岩性的降雨入渗补给系数
2.3 潜水蒸发系数
2.3.1 常用方法
2.3.2 实例分析
2.3.3 不同区域的潜水蒸发系数
2.4 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2.4.1 黏性土的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2.4.2 砂性土的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2.4.3 各种岩性的灌溉入渗补给系数
2.5 河渠渗漏补给系数及渠系有效利用系数
2.5.1 自由渗漏时的计算方法
2.5.2 顶托渗漏时的计算方法
2.5.3 渠系有效利用系数
2.6 渗透系数与导水系数
2.6.1 渗透系数
2.6.2 导水系数
2.7 作物对降雨的有效利用系数和对地下水的利用系数
2.7.1 作物对降雨的有效利用系数
2.7.2 作物对地下水的利用系数
2.8 抽水试验法测定系数
2.8.1 稳定流抽水试验法
2.8.2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泰斯法
2.8.3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雅各布法
2.8.4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布尔顿法
2.8.5 抽水试验法的应用条件与参数测定和改进
2.9 参数测定应注意的问题
2.10 注记
3 平原浅层地下水资源数量评价
3.1 地下水补给量计算
3.1.1 降水入渗补给量
3.1.2 河渠湖库渗漏补给量
3.1.3 山前与区外侧向补给量
3.1.4 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
3.1.5 灌溉入渗补给量
3.1.6 越流补给量
3.2 地下水排泄量计算
3.2.1 潜水蒸发量
3.2.2 其他排泄量
3.3 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
3.3.1 地下水资源量
3.3.2 水资源总量
3.4 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
3.4.1 地下水可开采量概述
3.4.2 地下水可开采量的几种计算方法
3.4.3 多年调节计算法
3.4.4 可开采系数的综合分析
4 平原区深层地下水和山丘区地下水资源评价简介
4.1 平原区深层地下水资源评价
4.2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评价
5 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
5.1 地下水的主要性质
5.2 地下水质量分类
5.2.1 地下水质量分类概述
5.2.2 地下水质量分类指标
5.3 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
5.3.1 地下水质量单项组分评价
5.3.2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
5.4 几类水质标准综述
5.5 地下水质量趋势变化分析
5.5.1 简单计算法
5.5.2 回归分析法——手算法
5.5.3 回归分析法——采用Excel计算
附录A 深层地下水资源的分类属性与分析评价
附录B 水文频率计算
附录C r分布离均系数φ值表
附录D r分布模比系数K值表
参考文献2100433B
调节控制最优地下水位的确定应从以下方面考虑:①考虑到年际间浅层地下水的正均衡量最大,即补给量最大;②有利于防治碱涝灾害。有了一定地下水埋深,就具有一定的土壤“库容”,包气带蓄水能力增大,增加降水入渗量,有利于改造和防洽土壤盐碱化和减轻洪涝灾害;③有利于加速改造浅层咸水。通过抽咸补淡,逐步扩大淡水层;④有利于发挥现有提水工具功效,维持地下水资源长期稳定开采。中国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最优水位在汛前最低埋深应为4~5米,汛后最高水位为2~3米。如地下水按此调控,生态环境最佳,经济效益最好。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