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彭芳乐,1965年9月生,江西人,同济大学学士、硕士,东京大学博士,现任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地下空间联合研究中心(ACUUS)副主席、国际压入学会(IPA)副主席等。入选2005年度上海市“曙光学者”和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长期从事地下空间规划及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迄今为止主持40余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50余篇(次)。撰写专业著作2部,参编教材1部。研究成果申请专利5项,授权软件著作权8项。曾获日本土木学会构造工学论文奖1项、日本土木学会论文奖提名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三等奖各1项等。
“十二五”以来,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了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市深层地下空间与地下综合体开发技术及数字化研究”;近五年来,作为首席专家或顾问指导上海、沈阳、青岛、洛阳、郑州、常州、铜仁等城市的地下空间专项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专题研究,其中“沈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获2012年度辽宁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城市规划类)一等奖、“洛阳市地下空间利用总体规划”获2017年度河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城市规划类)一等奖、“青岛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总体规划”获2017年度山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城市规划类)二等奖等。另外,负责数项城市重要商务区(如上海虹桥商务区、青岛中德生态园区、铜仁锦江广场等)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并获奖。2100433B
前言
1 绪论
1.1 综合管廊发展史
1.1.1 国外综合管廊发展经验
1.1.2 国内综合管廊发展经验
1.2 综合管廊的定义与分类
1.2.1 定义
1.2.2 分类
1.3 我国综合管廊建设的必要性
1.3.1 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必然要求
1.3.2 城市管网设施更新升级的必然需求
1.3.3 城市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1.3.4 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营的必然选择
1.4 综合管廊的建设效益与建设时机
1.4.1 建设成本与效益分析
1.4.2 建设区域和建设时机
1.5 我国综合管廊发展的现状问题
1.5.1 综合管廊实施和管理主体不明确,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撑
1.5.2 综合管廊投融资模式创新不足,采用PPP模式仍存在很多问题
1.5.3 综合管廊建设缺乏科学系统性规划,规划执行力度有限
1.5.4 综合管廊设计施工技术偏传统,老城区建设成本过高
1.5.5 运营管理水平落后,管理成本偏高
1.6 我国综合管廊政策环境和建设前景
1.6.1 政策环境
1.6.2 建设前景
参考文献
2 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
2.1 综合管廊规划的基本概念
2.1.1 综合管廊规划的编制依据
2.1.2 综合管廊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成果
2.1.3 综合管廊规划的基本原则
2.1.4 综合管廊规划的总体过程
2.2 基础资料调研
2.2.1 地形调查
2.2.2 地质调查
2.2.3 环境调查
2.2.4 用地类型调查
2.2.5 地下建(构)筑物及既有管线调查
2.2.6 交通流量调查
2.2.7 施工条件的调查
2.2.8 其他经济、人文背景的调查
2.3 人廊管线分析
2.3.1 管线收容的原则
2.3.2 管线收容的具体要求
2.3.3 管线兼容性分析
2.4 综合管廊需求量预测
2.5 综合管廊路网规划
2.5.1 案例分析法
2.5.2 专家访谈法
2.5.3 两阶段规划法
2.5.4 规划案例分析
2.6 线型和断面形式选择
2.6.1 平面线型规划
2.6.2 纵断面线型规划
2.6.3 断面规划
2.6.4 综合管廊与其他设施共同建设的规划
2.6.5 基础形式和施工方法的初步选择
2.7 特殊段规划
2.7.1 概述
2.7.2 干线综合管廊特殊段规划
2.7.3 支线综合管廊特殊段规划
2.7.4 缆线综合管廊特殊段规划
2.8 综合管廊系统安全规划
2.8.1 抗震设计
2.8.2 防洪规划
2.8.3 防侵入、盗窃及破坏规划
2.8.4 防火、防爆规划
2.8.5 管道内含氧量及有毒气体监测规划
2.9 附属设施规划
2.9.1 附属设施规划及基本项目
2.9.2 附属机电设施规划
参考文献
3 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
3.1 基本设计内容
3.2 管廊线型设计
3.2.1 线型设计概述
3.2.2 平面线型设计
3.2.3 纵断面设计
3.3 标准断面设计
3.3.1 标准断面形状
3.3.2 断面净尺寸与人行通道
3.3.3 管线布置原则
3.3.4 管线(管道)的间距要求
3.3.5 管线(管道)的设计要求
3.4 特殊段断面设计
3.4.1 综合管廊交叉部位
3.4.2 管线引出部位
3.4.3 通风口
3.4.4 材料投入口
3.4.5 人员出入口
3.5 结构防水设计
3.5.1 防水设计概述
3.5.2 结构自防水
3.5.3 结构附加防水层
3.5.4 管廊细部构造防水
3.6 附属设施设计
3.6.1 排水系统
3.6.2 通风系统
3.6.3 电气系统
3.6.4 消防安全系统
3.6.5 监控和报警系统
3.6.6 标识系统
参考文献
4 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
4.1 施工前计划
4.1.1 道路交通维持计划
4.1.2 工地安全和卫生管理设施计划
4.1.3 废弃渣土堆放计划
4.1.4 既有地下管线或埋设物的保护和迁移计划
4.1.5 邻近建(构)筑物的保护计划
4.1.6 监控测量计划
4.1.7 施工进度计划
4.2 施工方法
4.2.1 综合管廊按施工方法分类
4.2.2 综合管廊施工方法的选择原则
4.2.3 综合管廊的施工工法
4.2.4 其他施工问题
参考文献
5 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模式
5.1 建设管理流程
5.2 建设管理模式
5.2.1 政府或国有企业全权负责模式
5.2.2 政府与专业管线单位联合负责模式
5.2.3 政府和民间资本组建股份制公司模式
5.2.4 特许经营权模式
5.3 运营维护管理
5.3.1 组织架构
5.3.2 管理内容和流程
5.3.3 管理费用构成及收费机制
5.3.4 信息化管理方法
5.4 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5.4.1 法律法规体系概述
5.4.2 国内外法律法规体系现状
5.4.3 国内外法律法规体系的比较与建议
参考文献
6 综合管廊项目的市场化运作与创新投融资模式
6.1 综合管廊的基本经济属性
6.1.1 投资量大、生命周期长
6.1.2 自然垄断性
6.1.3 外部性
6.1.4 准公共物品属性
6.1.5 准经营性属性
6.2 综合管廊的主体分析
6.2.1 综合管廊项目的发起人——政府部门
6.2.2 综合管廊项目的使用者——管线单位
6.2.3 综合管廊项目的受益者——社会大众
6.2.4 综合管廊项目的投资参与者——民间资本
6.3 综合管廊项目的投融资理论及现状
6.3.1 项目投融资的基本概念
6.3.2 综合管廊项目投融资现状
6.3.3 综合管廊项目投融资的市场化运作
6.4 综合管廊项目的投融资方式创新
6.4.1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6.4.2 发行综合管廊相关债券
6.4.3 设立综合管廊产业投资基金
参考文献
7 综合管廊发展新趋势
7.1 构建完善的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平台
7.2 在综合管廊建设中采用BIM技术
7.3 综合管廊与城市地下空间的结合设计
7.4 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的结合设计
参考文献
《地下综合管廊规划与建设导论》共分为7个章节,包括“绪论”“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综合管廊建设与管理模式”“综合管廊项目的市场化运作与创新投融资模式”和“综合管廊发展新趋势”,贯穿了综合管廊建设全周期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包括了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施工、投融资、运营维护和未来发展等多个角度,涵盖了作者多年来的项目实践经验和研究进展,梳理并分析了国内外新的综合管廊建设案例和投融资管理模式。
《地下综合管廊规划与建设导论》适合从事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市政基础设施或综合管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参考用书。
城市综合管廊,是指设置于本市城市地面以下,用于容纳多种公共设施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延伸至地面的附属设施)的构筑物。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管廊管理的主管部门。城乡规划局负责具体规划。
综合管廊(日本称"共同沟"、台湾称"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
综合管廊(日本称"共同沟"、台湾称"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编制要点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编制要点——讲解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编制要点,从中央、国务院、住建部、财政部官方文件分析,并结合2015年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申报指南、2016年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申报指南、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程规划编制指引讲解。包括城市地下综合管...
8月19日至24日,全省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培训班在北京举办。此次培训班以专家授课、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重点围绕海绵城市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PPP投融资模式等方面的内容开展了学习研讨。各市、州、县政府分管领导;市、州住建委、规划局负责同志共125人参加了培训。
省住建厅厅长尹维真出席结业式并讲话。他指出,此次培训班是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由省委组织部和省住建厅共同举办的,旨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城市建设管理的系列指示精神,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推进海绵城市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作好思想动员、知识储备和干部准备。这次培训班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达到了预期效果。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二是参训学员积极性、自觉性高涨,三是教学安排突出实用、实例、实效“三实”原则。
尹维真强调,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中央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要充分认识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该重大决策是对传统城市建设模式的深刻反思、破解城市顽疾的重大举措,是统筹解决城市诸多矛盾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启动建设正逢其时,将带动投资,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二要贯彻中央重大决策,必须实现“四个转变”。要转变思想观念,正确处理好地下与地上、里子和面子、近期和长远的关系;要转变城市建设治理模式,从破坏生态转向恢复生态;要转变投融资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创新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要转变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体制。三要不辱使命,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动力。要科学编制规划,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全面开展相关专项规划编制;要有序推进建设,严格按照专项规划分期组织实施;要完善落实支持政策,结合各地实际,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措施;要切实加强管理,严格规划实施、施工安全质量、运营维护等各项管理;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明确牵头责任部门,细化落实部门职责。
结业式上,武汉市水务局副局长张斐、黄石市副市长叶战平、十堰市副市长杜海洋、襄阳市规划局局长许晓林、荆州市副市长张万超、荆门市副市长蒋星华、咸宁市住建委主任孙新淼、随州市副市长袁善谋、恩施市市长苏勇、仙桃市副市长董方平等10名学员代表,结合各地实际和学习心得,对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关工作措施和意见建议作了交流发言。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建红主持结业式。住建部干部学院副院长张庆风、副院长向寒松,省住建厅副厅长金涛、副巡视员李斌出席结业式。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省住建厅城市建设处负责同志参加了结业式。
日前,全省“四规合一”试点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大理召开,大会要求以“闯”和“担当”的精神,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锐意进取的决心,主动作为,狠抓落实,扎实开展“四规合一”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全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
会议指出,规划是衡量政府治理能力的一把尺子,“四规合一”核心在于政府的统筹协调和部门的紧密配合,目的在于统一空间要素,优化空间布局,实现县(市、区)“一个规划、一张蓝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四规合一”的试点工作中,要注重抓好“五个一”:“开展一批试点、完善一套体系、形成一张蓝图、建立一个平台、健全一项制度。”
会议强调,要乘势而上,积极行动,抓住目前建筑材料价格处于低位的有利时机,把建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规划引领,有序建设。同时,大力推广PPP模式,通过经营性收费权、特许权质押融资、信托计划等方式,拓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融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通过试点示范,有序推进,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力争早日取得成效。
会前,省级有关部门、各州市、滇中产业新区及23个“四规合一”试点县(市、区)的参会代表实地学习考察了保山市保岫东路综合管廊和大理市规划展览及信息中心。
《工程与环境导论》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经典译丛》之一。内容涉及环境科学和技术诸方面,包括绿色设计、工业生态学、污染防治、可持续发展等。《工程与环境导论》应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将环境基础科学和工程原理应用于现代环境设计技术中,有利于指导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