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传递机理
桩在轴向压力荷载作用下,桩顶将发生轴向位移(沉降)=桩身弹性压缩 桩底土层压缩之和置于土中的桩与其侧面土是紧密接触的,当桩相对于土向下位移时就产生土对桩向上作用的桩侧摩阻力。桩顶荷载沿桩身向下传递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克服这种摩阻力,桩身轴向力就随深度逐渐减小,传至桩底轴向力也即桩底支承反力,桩底支承反力=桩顶荷载-全部桩侧摩阻力。
桩顶荷载是桩通过桩侧摩阻力和桩底阻力传递给土体。
土对桩的支承力=桩侧摩阻力 桩底阻力
桩的极限荷载(或称极限承载力)=桩侧极限摩阻力 桩底极限阻力
桩侧摩阻力和桩底阻力的发挥程度与桩土间的变形性态有关,并各自达到极限值时所需要的位移量是不相同的。试验表明:桩底阻力的充分发挥需要有较大的位移值,在粘性土中约为桩底直径的25%,在砂性土中约为8%~10%,而桩侧摩阻力只要桩土间有不太大的相对位移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具体数量认识尚不能有一致的意见,但一般认为粘性土为4~6mm,砂性土为6~10mm。
不同桩型的特点
柱桩:由于桩底位移很小,桩侧摩阻力不易得到充分发挥。对于一般柱桩,桩底阻力占桩支承力的绝大部分,桩侧摩阻力很小常忽略不计。但对较长的柱桩且覆盖层较厚时,由于桩身的弹性压缩较大,也足以使桩侧摩阻力得以发挥,对于这类柱桩国内已有规范建议可予以计算桩侧摩阻力。
摩擦桩: 桩底土层支承反力发挥到极限值,则需要比发生桩侧极限摩阻力大得多的位移值,这时总是桩侧摩阻力先充分发挥出来,然后桩底阻力才逐渐发挥,直至达到极限值。对于桩长很大的摩擦桩,也因桩身压缩变形大,桩底反力尚未达到极限值,桩顶位移已超过使用要求所容许的范围,且传递到桩底的荷载也很微小,此时确定桩的承载为时桩底极限阻力不宜取值过大。
桩侧摩阻力=f(土间的相对位移,土的性质, 桩的刚度,时间,土中应力状态,桩的施工)
桩侧摩阻力实质上是桩侧土的剪切问题。
桩侧土极限摩阻力值∝桩侧土的剪切强度
桩侧土的剪切强度=f(类别、性质、 状态和剪切面上的法向应力)
桩的刚度较小时,桩顶截面的位移较大而桩底较小,桩顶处桩侧摩阻力常较大;当桩刚度较大时,桩身各截面位移较接近,由于桩下部侧面土的初始法向应力较大,土的抗剪强度也较大,以致桩下部桩侧摩阻力大于桩上部。由于桩底地基土的压缩是逐渐完成的,因此桩侧摩阻力所承担荷载将随时间由桩身上部向桩下部转移。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及完成后桩侧土的性质、状态在一定范围内会有变化,影响桩侧摩阻力,并且往往也有时间效应。影响桩侧摩阻力的诸因素中,土的类别、性状是主要因素。
在分析基桩承载力等问题时,各因素对桩侧摩阻力大小与分布的影响,应分别情况予以注意。在塑性状态粘性上中打桩,在桩侧造成对土的扰动,再加上打桩的挤压影响会在打桩过程中使桩周围土内孔隙水压力上升,土的抗剪强度降低,桩侧摩阻力变小。待打桩完成经过一段时间后,超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再加上粘土的触变性质,使桩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抗剪强度不但能得到恢复,而且往往还可能超过其原来强度,桩侧摩阻力得到提高。
在砂性上中打桩时,桩侧摩阻力的变化与砂土的初始密度有关,如密实砂性上有剪胀性会使摩阻力出现峰值后有所下降。
桩侧摩阻力的大小及其分布决定着桩身轴向力随深度的变化及数值,因此掌握、了解桩侧摩阻力的分布规律,对研究和分析桩的工作状态有重要作用。由于影响桩侧摩阻力的因素即桩土间的相对位移、土中的侧向应力及上质分布及性状均随深度变比,因此要精确地用物理力学方程描述桩侧摩阻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较复杂。
如图1所示两例来说明其分布变化。
其中,a) 为上海某工程钢管打入桩实测资料,在粘性土中的打入桩的惦侧摩阻力沿深度分布的形状近乎抛物线,在桩顶处的摩阻力等于零,桩身中段处的摩阻力比桩的下段大。现常近似假设打入桩桩侧摩阻力在地面处为零;b) 图1为我国某工程钻孔灌注桩实测资料,从地面起的桩侧摩阻力呈线性增加,其深度仅为桩径的5一10倍,而沿桩长的摩阻力分布则比较均匀。而对钻孔灌注桩则近似假设桩侧摩阻力沿桩身均匀分布。
桩底阻力=f (土的性质,持力层上覆荷载,桩径,桩底作用力、时间及桩底端进持力层深度)
桩底地基土的受压刚度和抗剪强度大则桩底阻力也大,桩底极限阻力取决于持力层土的抗剪强度和上覆荷载及桩径大小的影响。由于桩底地基土层受压固结作用是逐渐完成的,桩底阻力将随土层固结度提高会随着时间而增长。
模型和现场的试验研究表明,桩的承载力(主要是桩底阻力)随着桩的入土深度,特别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而变化。这种特性称为深度效应,桩底端进入持力砂土层或硬粘土层时,桩的极限阻力随着进入持力层的深度线性增加。达到一定深度后,桩底阻力的极限值保持稳值。这一深度称为临界深度h。
h与持力层的上覆荷载和持力层土的密度有关。 上部荷载越小、持力层土密度越大,则h越大。
当持力层下为软弱土层也存在一个临界厚度tc 当桩底下卧软弱层顶面的距离t≤tc时,桩底阻力将随着t的减小而下降,持力层土密度越高、桩径越大,则tc越大。
由此可见,对于以夹于软层中的硬层作桩底持力层时,要根据夹层厚度,综合考虑基桩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和桩底下硬层的厚度。必须指出,群桩的深度效应概念与上述单桩不同。在均匀砂或有覆盖层的砂层中,群桩的承载力始终随着桩进入持力层的深度而增大,不存在临界深度,当有下卧软弱土层时,软弱土对单桩的影响更大。
第一种情况:
当桩底支承在很坚硬的地层,桩侧土为软上层其抗剪强度很低时,(如图2),桩在轴向受压荷载作用下,如同一根压杆似地出现纵向挠曲破坏。在荷载-沉降(P-s)曲线上呈现出明确的破坏荷载。桩的承载力取决于桩身的材料强度。
第二种情况:
当具有足够强度的桩穿过抗剪强度较低的土层而达到强度较高的土层时(如图3),桩在轴向受压荷载作用下,桩底土体能形成滑动面出现整体剪切破坏,这是因为桩底持力层以上的软弱土层不能阻止滑动土楔的形成。在PT曲线上可求得明确的破坏荷载。桩的承载力主要取于桩底士的支承力,桩侧摩阻力也起一部分作用。
第三种情况:当具有足够强度的桩入土深度较大或桩周土层抗剪强度较均匀时(如图4),桩在轴向受压荷载作用下,将会出现刺入式破坏。根据荷载大小和土质不同,试验中得到的P-S曲线上可能没有明显的转折点或有明显的转折点(表示破坏荷载)。桩所受荷载由桩侧摩阻力和桩底反力共同支承,即一般所称摩擦桩或几乎全由桩侧摩阻力支承即纯摩擦桩。
单桩轴向容许承载力
单桩在轴向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和桩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均能得到保证,变形也在容许范围之内所容许承受的最大荷载,它是以单桩轴向极限承载力(极限桩侧摩阻力与极限桩底阻力之和)考虑必要的安全度后求得的。
确定方法有多种 ,考虑地基土具有多变性、复杂性和地域性,几种方法作综合考虑和分析,合理地确定。
桩的有效长度
桩所受的荷载向下传递时,桩侧不同深度的摩阻力是异步发挥的,这表明了摩擦桩存在着有效长度,如同锚杆存在着有效长度一样。如深圳地区近些年来随着对前海片区及后海片区的开发建设,桩长超过 60、70 m 的超长桩应用越来越多。很多静载试验结果表明,桩的长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承载力与桩长不再成比例增长,其增长速率下降,即侧摩擦力的效率降低。这就意味着,当桩长较长时,如果不嵌岩,按照规范计算得到的桩长有时不一定够用,可能需要更长甚至入岩。深圳后海某桩基工程为非嵌岩桩,以强风化花岗岩为持力层,旋挖成孔,成桩后选3 条桩进行静载试验桩长50 ~ 60 m,试验结果表明,单桩承载力都达不到设计要求,最低的仅为设计值的40%:直径1.0 m,桩长54 m,设计承载力极限值17400 kN(其中计算书中桩侧阻力极限值13800 kN ),试验结果仅为6960 kN。虽然最终归因于施工质量欠佳(抽芯检测桩底有 1 m 多厚的沉渣 )。2100433B
单桩承载力是指单桩到达破坏状态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向静荷载,它取决于土对桩的支承力和桩身材料强度,并取用两者中的较小值。单桩承载力的估算是桩基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特别是在二级、三级建筑物单桩承载力的确定过程中。确定单桩极限力的方法很多 。
按土对桩的支承力确定单桩承载力的方法分为静力法和动力法两大类。前者根据室内和原位土工试验的资料,后者则根据沉桩过程中或沉桩后的现场动力测试的资料,然后应用理论分析方法或者应用工程实践经验来估算单桩承载力。静力法可分为经验公式法、理论计算法、现场静载试验法等。动力法可分为打桩公式法、应力波动方程法等。单桩承载力主要由土对桩的支承力所控制;但对于端承桩、外露段较长的桩、超长桩、混凝土质量不易控制的就地灌注桩等,有时可能由桩身材料强度所控制。
单桩抗压承载力通过桩侧阻力与桩端阻力直接相加方法计算得到时,不管是特征值设计法还是极限值设计法,在概念及理论上均存在着不完善之处,主要原因是桩侧阻力与桩端阻力的力学特性及对变形的要求不同、不能同步发挥所致。相对来说,极限值设计法更直接、更可靠、更准确,概念更明确,且易于与国际接轨,建议规范优先采用。
有桩的静载荷试验和按静力学公式计算等。单桩竖向承载力由桩身材料强度和土对桩支承力综合确定,其中确定土对桩支承力方法主要有:桩的静载荷试验和按静力学公式计算等。单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基桩承载力的最...
根据桩基规范5.2.8按下式计算 :Quk = Qsk + Qpk 一、设计资料 1. 基桩设计参数 成桩工艺: 混凝土预制桩 承载力设计参数取值: 根据建筑桩...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Ra=qpa*Ap+up∑qsia*lif,其中Ap为桩的截面积,up为桩截面的周长,lif为桩长度,qpa为桩端土承载力,qsia为桩周土摩阻力。即单桩承载力由桩长、桩径、桩端土承...
单桩承载力塔吊基础单桩承载力计算
Q80 桩径D(m) 土层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60 桩径D(m) 土层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0.5 1400 274.75 0.5 1400 274.75 土层 土层深度 d(m) 极限侧阻力值 qsik D*3.14*q*d 土层 土层深度 d(m) 极限侧阻力值 qsik D*3.14*q*d 2-1层 0 48 0 2-1层 0 48 0 2-2层 13.3 20 417.62 2-2层 13.3 20 417.62 2-3层 0 36 0 2-3层 0 36 0 2-4层 12.7 44 877.316 2-4层 6.7 44 462.836 3层 3层 4-1层 4-1层 5-2层 5-2层 6层 6层 7层 7层 8层 8层 桩长 26 桩长 20 1294.936 880.456 274.75 274.75 1569.686 1155.206
单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是什么?
所谓的单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是指桩的承载力随时间变化,一般出现在挤土桩中,特别是预制桩。上海的资料显示,随着打桩后间歇时间的增加承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间歇一年后的但桩承载力可提高30%~60%.
分析原因如下:
桩打入时,土不易被立即挤实(特别是软土中),在强大的挤压力作用下,使贴近桩身的土体中产生了很大的空隙水压力,土的结构也造成了破坏,抗剪强度降低(触变)。经过一段时间的间歇后,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土逐渐固结密实,同时土的结构强度也逐渐恢复,抗剪强度逐渐提高。因而摩擦力及桩端阻力也不断增加。
强度提高最快发生在1~3个月时。某种程度上可由高孔隙水压和排挤开的体积的影响,使紧靠桩的土产生迅速的排水固结来解释。实际上紧靠桩的土(大约50~200mm的范围内)往往固结的很厉害,以至使桩的有效直径增加。
桩的承载力随时间的增长的现象在软土中比较明显。但在硬塑土中的变化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是所有的桩的承载力都随时间增加,一些桩的承载力随时间降低。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经验计算方法综述
第2章 单桩承载力参数取值分析
2.1 现行规范方法存在的问题
2.2 侧摩阻力及桩端承载力极限值标准值确定
2.2.1 单桩承载力标准值取值要求
2.2.2 单桩承载力极限值统计分析
2.2.3 单桩承载力标准值确定
2.2.4 单桩桩土剪切刚度和桩端土抗压刚度确定
2.3 单桩成孔直径标准值确定
2.3.1 钻孔灌注桩成孔直径的统计
2.3.2 钻孔灌注桩成孔直径标准值的确定
第3章 超长桩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计算方法
3.1 单桩承载力设计计算基本思路
3.2 单桩承载力计算方法
3.2.1 单桩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基本原则
3.2.2 单桩承载力极限状态分析
3.2.3 单桩承载力设计计算表达式
3.2.4 单桩承载力设计计算
第4章刚度变形协调法计算实例
4.1 荷载试验情况及相关分析
4.2 钻孔桩设计计算
第5章 超长钻孔灌注桩承载能力可靠度研究
5.1 基本变量分布特征
5.2 极限侧摩阻力试验值
5.3 统计参数计算
5.4 可靠度指标β计算
5.5 目标可靠度指标确定
5.6 基桩承载能力分项系数
参考文献2100433B
单桩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承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勘察报告提供的qs、qp参数不准确
一些勘察单位提供的桩基参数过高,若设计单位据此进行桩基础设计,有可能造成单桩承载力不足。如果提供的桩基参数过低,但试桩所得单桩承载力又很高,如何选择合理的单桩承载力就很困难。
(2)持力层起伏较大,施工单位双控较难
预应力管桩优点是桩身强度高,为了经济节约,没汁时应在桩身强度允许的范围之内,使土的强度,即qs、qp充分的发挥。一般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如中密以上状态的砂层、卵石层和强风化岩作为桩端持力层。由于勘察手段不合理或取样间距过大,对持力层的起伏未查清,因此虽然设计要求采取双控,但施工单位很难把握,往往控制设计深度到了,而锤击贯入度或油压值达不到;或锤击贯入度或油压值达到了,而设计深度不到。为此,建议地勘单位能提供一定精度的桩端持力层的等深线图。
(3)预应力管桩挤土效应造成桩体上浮
对于无桩靴的预应力管桩,桩体排开的土体不可能全部进入管桩腔内或被压缩,实测表明进入管桩内的土芯长度只能达到桩长的1/3,挤土效应是很明显的。而有桩靴的预应力管桩挤土效应更大。挤土效应会使桩体上浮,对于长桩,由于桩下部进入硬土层较深,发挥嵌固作用,上浮不明显,而短桩比长桩更易发生桩体上浮事故。对于高层的核心筒群桩部位,因为群桩布桩挤土效应就更明显,造成打桩后土体隆起20至30cm,甚至达40—50cm。如果桩段之问焊缝质量不好的话,挤土效应会造成焊缝拉裂现象。桩体上浮将肇致工程桩试桩变形过大、承载力降低。
(4)恢复期桩周土未充分固结
预应力管桩在沉桩过程中将使桩周和桩端一定范围内的土体扰动,侧阻力和端阻力都有所降低。随着超静孔隙压力的消散,土体重新固结,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也不断增加。为获得较高承载力,一般要求桩施工完成后要间歇一定时间再检测承载力,称间歇期或恢复期。《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规定:预制桩在砂土中不得少于7天;粘性土不得少于15天;对于饱和软粘土不得少于2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