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EIS技术基于平行电流场扰动模型实现,三维简化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三维简化的EIS仿真模型
(1:均匀介质,2:扰动目标,3:测量电极阵列,4:保护环,5:参考电极)
图2二维电场内电流分布示意图
图2是EIS检测技术的二维电流场分布模型, 通过建立两个平行的导电面A和B,在平行的导体面A和B之间设立阻抗均匀分布的场域,将导体面A接地即电位为零,导体面B接电压为V,则在导体面A和导体面B之间建立均匀电流场,导体面B上的电流密度分布也为恒定值I0;当场域中某一区域阻抗发生变化时,即当阻抗由均匀分布变为,其中;当阻抗分布不均匀时,电流场发生显著扰动时,原来导体面B均匀分布的电流密度,会在阻抗扰动区域的垂直投影位置产生一个扰动,电流分布存将在I0的基础上扰动形成一个峰值Imax;因而可以根据导体面B上均匀电流分布的扰动来判断场域中阻抗分布的扰动。电阻抗分布均匀的电流分布图如图2(A)所示,若电极阵列下方的检测区域内存在电阻抗异常扰动包块,则会使均匀电流场发生扰动(如图2B所示),体表电极阵列上探测到的电流值也发生扰动。包块正上方电极单元上测得的电流值显著增大,而其他电极上测得的电流值基本不变;由于电压恒定,探头电极阵列各电极上检测到得的电流值与其所覆盖的组织电阻抗成反比线性关系,因而乳房表面电极阵列上电流的分布代表了从平行板电场间的电阻抗分布;扰动目标体的可探测性与其深度、大小及病变与周围介质电导率的比值有关。EIS可检测到响应电流的幅值和相位信息,并按照电极阵列的位置形成二维信号分布,并以灰度图像显示。EIS图像不是解剖图像,其实质是经导纳的“映射”。
电阻抗扫描成像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包括激励源,检测电极,以及信号测量模块三大部分。EIS检测技术通常基于电压激励电流检测的模式实现,通过对目标体施加一定的交流电压,然后采集流过检测电极阵列上的电流信号并进行后续处理分析,其数据采集系统结构图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检测电极阵列、激励源及激励电极、信号检测处理模块、中心控制单元等主要部件。
图3 EIS数据采集系统结构图
EIS检测电极阵列在数据采集系统中实现信号传感的功能,是数据采集系统的关键部件。当EIS采用电压激励—电流检测的模式工作时,通过检测电极单元获取检测区域的检测电流。检测电极阵列由多个小尺寸电极单元等间隔均匀排列组成,电极单元的数目通常根据检测目标和检测模式确定。例如,用于乳腺EIS检测的TSCAN2000,其检测电极阵列分两种类型分别是8×8个电极单元和16×16个电极单元。第四军医大学乳腺EIS研究小组设计了8×8、11×11两种规格的检测电极阵列。韩国Kyung Hee大学的实现的乳腺EIS检测系统,采用类似乳腺钼靶的夹板式检测模式,其检测电极阵列由60×60个电极单元组成。
图4:EIS 检测电极阵列
激励源输出激励电压信号,通过激励电极施加于被测目标体。在系统的控制下激励源输出通常为可变频率和可调幅度的安全电压信号,以实现多频电阻抗信号的检测,根据EIS检测目标和检测方式的不同,激励电极的设计也有不同。常规乳腺EIS检测激励电极设计为病人手握的金属棒,激励源施加的激励信号传递到金属棒后,经手臂肌肉传递到胸大肌,此时将检测电极阵列置于乳房表面,则会在检测电极与胸大肌之间形成检测电场。采用夹板式乳腺EIS检测时,激励电极设计为平面电极板,乳房位于激励电极板和检测电极阵列之间。
EIS信号检测处理单元实现对检测电极单元上提取的电流信号的检测和预处理,主要包括电流—电压转换、多路信号切换、信号可变增益调节、信号滤波、等,其目的是确保稳定高质量的检测信号传递到数据采集单元。为提高采集速度,对于多路检测信号一般设计为多路并行采集工作方式。
中心控制单元主要完成对激励输出信号频率及幅度的控制、对多路开关的切换控制、对AD采集通道切换控制、以及响应上位机的命令的作用,中心控制单元协同上位机和采集系统之间有序的工作。
目前EIS检测技术的应用主要在乳腺癌、甲状腺癌、淋巴结、皮肤癌等方面,其中乳腺EIS技术研究最为深入。
基于EIS技术进行乳腺癌检测研究的国内外研究小组主要有以色列的Transscan研究小组,韩国Kyung Hee大学研究小组,国内第四军医大学电阻抗成像研究小组。
以色列的Transscan公司的TS2000乳腺检测设备于1999年获美国FDA的PMA(pre-Market Approval,PMA),被批准为可以辅助X线钼靶进行乳腺检测的设备,是迄今唯一获FDA认证的电阻抗乳腺检测设备。2005年前后该公司又研制了第二代EIS乳腺检测仪——TS2000ED,该设备进一步拓宽了检测频带,并使用了数据后处理算法(P-algorithm),该算法可以提示检测结果是否为可疑区域,可获取更丰富的检测信息。TS2000系列设备已经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验。
韩国Kyung Hee大学的研究小组,Oh TI等人在2007年建立了多频TAS(multi-frequency trans-admittance scanner)系统。该硬件系统激励源可输出的频率范围为10Hz~500kHz。系统采用的检测电极为320个电极单元组成的圆形电极阵列,其有效接触面积为3318.3mm,激励电极采用手握式金属柱。该小组于2013年有设计了类似乳腺钼靶检测方式的夹板式EIS检测设备,检测时乳房置于平板激励电极和检查电极之间,平板式检测电极阵列采用的电极单元数为60×60。目前设备仅在物理模型上进行了实验研究。
第四军医大学研究小组2004年成功研制出Angleplan-EIS1000型电阻抗成像检测仪,该设备设计了8×8、11×11两种规格的检测电极单元阵列,可以实现164种频率的测量。该小组于2010年研制了第二代实时动态乳腺EIS设备,该设备可实现25帧/s的检测速度,可有效减少操作依赖性,提高检测精度。
除了将EIS应用于乳腺癌的检查上之外,还有一些研究者将其用于淋巴结、皮肤癌等检查,以及动物实验上。代表性的研究如下:
Malich和Mentzel等在2001-2003年进行了炎症和恶性淋巴结的EIS研究,表明EIS可辅助超声探测恶性淋巴结,肯定了其对于分辨超声检查结果模糊的淋巴结疾病具有潜在的价值。
Facius等在2002年对腮腺和下颌下腺的超声可疑病变进行了EIS检查,表明EIS作为超声的辅助可以识别唾液腺的恶性病变。
Glichman等在2003年对人体可疑皮肤病变进行了EIS检查,表明EIS可作为分辨良性和恶性皮肤病变的客观的和非侵入性的工具。他们还对皮下注射人黑色素瘤菌株的裸鼠进行了EIS检查,结果发现随着裸鼠上肿瘤的生长,EIS的电导和电容也发生改变,说明EIS的电阻抗测量可以反映与恶性皮肤病变生长有关的形态学变化。
Malich等在2003年在白色新西兰兔的上腿肌肉中,植入1mm的VX2肿瘤细胞,然后分别用EIS和超声进行检查。结果表明VX2肿瘤可用EIS探测到,第一次被EIS探测到的平均肿瘤大小为52 mm,最小约为8mm。
DR成像技术是狭义上的直接数字化照相,即DDR(DirectDigit Radiography)或者DR(direct radiography),通常指采用电子成像板技术-平板检测器技术(FPD Te...
我也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我目前查询的资料来看,yu-gi-oh里面的战斗系统应该属于全息技术中的空气投影交互技术。目前已经实现的全息投影技术包括空气投影、激光投影、全息显示屏投影。还有一些技术只是...
现在有很多3d扫描设备,但是扫面出来的全部都是点云文件,也就是说你还是需要通过编辑点云文件的软件去修改成max可用的文件,甚至需要参照点云文件的形状重新建模
[1]. Scholz B, Anderson R. On Electrical Impedance Scanning-Principles and Simulations Electromedica 2000;68: 35-44.
[2]. Latge C.K. Souza M.N. Study of the electrical impedance scanning. 2001; Proceedings of the 23rd Annual EMB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stanbul,Turkey)
[3]. FDA. 1999. Available from : http://www.fda.gov/cdrh/pdf/p970033.html
[4]. Glichman Y A, Filo O, Nachaliel U, Lenington S, Amin-Spector S and Ginor R Novel EIS postprocessing algorithm for breast cancer diagnosis IEEE Trans. Med. Imaging.2002; 21: 710–712.
[5]. Stojainovic A, Nissan A, Gallimidi Z etc. Electrical Impedance Scanning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Breast Cancer in Young Women: 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Clinical Trial. J Clin Oncol 2005; 23: 2703-2715.
[6]. Tong I O, Jeehyun L, Jin K S, Sung W K and Eung J W 2007 Feasibility of breast cancer lesion detection using a multi-frequency trans-admittance scanner (TAS) with 10Hz to 500kHz bandwidth Physiol. Meas. 28 S71-S84
[7]. Malich A, Boehm T, Facius M, Freesmeyer M, Azhari T, Werner B, Anderson R, Kaiser WA. Electrical impedance scanning of lymph nodes: initial clinical and technical findings. Clinical Radiology, 2002; 57: 579-586.
[8]. Malich A, Boehm T, Facius M, Mentzel HJ, Fleck M, Boettcher J, Anderson R, Kaiser WA. Use of electrical impedance scanning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onographically suspicious and highly suspicious lymph nodes of the head-neck region. Eur Radiol, 2002; 12: 1114-1120.
[9]. Mentzel HJ, Malich A, Kentouche K, Freesmeyer M, Bottcher J, Schneider G, Gruhn B, Vogt S, Zintl F, Anderson R, Kaiser WA. Electrical impedance scanning – application of this new technique for lymph node evaluation in children. Pediatr Radiol, 2003; 33: 461-466.
[10]. Glichman YA, Filo O, David M, Yayon A, Topaz M, Zamir B, Ginzburg A, Rozenman D, Kenan G. Electrical impedance scanning: a new approach to skin cancer diagnosis. Ski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03; 9: 262-268.
[11]. Malich A, Bohm T, Freisch T, Facius M, Freesmeyer MG., Anderson R, Fleck M, Kaiser WA. Animal-based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minimum tumor size detectable with and electrical impedance scanning technique. Academic Radiology, 2003; 10: 37-44.
一种基于喷水耦合的复合材料结构超声反射法自动扫描成像检测系统
介绍了一种基于超声反射法的立式复合材料结构三维自动扫描成像检测系统,对系统的工作原理、构成以及各分系统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一种工业CT数字成像检测系统扫描时间的计算方法
针对当今对工业CT数字成像检测系统检测效率的要求,提出一种工业CT数字成像检测系统扫描时间的计算方法,研究工业CT数字成像检测系统不同扫描模式下扫描时间与探测器工艺参数的关系,获取扫描时间与探测器工艺参数的关系表达式,实现扫描时间的定量表示,为合理安排检测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电阻抗成像技术的原理、驱动模式、硬件测量技术,全面论述了以等位线反投影和快速Newton一步误差重构算法为主的动静态成像算法,阐述开放式电阻抗成像和开放式磁感应成像技术在理论和实验上取得的进展。全书共分10章。第1章概述了电阻抗成像的原理、特点和难点;第2章介绍了电阻抗成像的数学物理基础;第3章介绍了脑电阻抗地形图和临床应用研究;第4章介绍了电阻抗成像数据测量技术和硬件构成;第5章介绍了电阻抗成像测量原理和驱动模式;第6章论述了等位线反投影动态算法和应用;第7章论述了Newton类电阻抗成像方法和应用;第8章介绍了电阻抗成像中的优化方法;第9章论述了开放式电阻抗成像的原理和实验研究;第10章论述了开放式磁感应成像原理和装置。
本书可供电气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电子学等领域的科研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此专业的硕士生与博士生的参考资料。此外,本书论述的电阻抗成像方法还可供地球物理电磁成像、工业无损检测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
电阻抗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EIT)是医学成像技术的一个新方向,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人体内不同组织在不同的生理、病理状态下具有不同的电阻/电导率,采用各种方法给人体施加小的安全驱动电流/电压,通过驱动电流或电压在人体的测量响应信息,重建人体内部的电阻率分布或其变化的图像。
电阻抗成像(EIT)的起源可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地质学研究者提出了线性电极阵列的断层电阻率成像(Resistivity Imaging)技术,即通过把电流注入地层,测得地表电压来重构不同地层的导电特性,从而确定矿藏的分布。70年代,生物医学研究者提出了圆形电极阵列的断层电阻率测量技术(Tomographic Resistivity Measurement Technique)。第一幅电阻抗图像是由Henderson和Webster于1978年报道的,他们得到了可以显示人体肺和心脏的图像,但这还不是断层图像,而是类似X胸片的透视图像。1984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Barber研究组报道了电导率断层成像的实验,获得了电导率分布图像,开辟了电阻抗层析成像技术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目前美国、英国和中国等有30多个研究组在进行电阻抗成像的研究。电阻抗成像技术在医学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关于EIT在检测中风、肺气肿、心肌萎缩、膀胱疾病、乳腺癌等方面均有医学报导。
医学电阻抗成像方法按照激励器和测量器是否与成像目标体接触来划分,可以分为接触式、不完全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三类。接触式电阻抗成像采用电极激励、电极和非接触形式共同接受的方式,提取与人体生理、病理相关的电特性信号,包括注入电流电阻抗成像方法(applied current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ACEIT),磁共振电阻抗成像方法(magnetic resonance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MREIT)和电磁阻抗成像(electro-magnetic impedance tomography, EMIT)等;不完全接触式电阻抗成像采用线圈激励和电极接收的方式,或者采用电极激励和线圈接收的方式,包括感应电流电阻抗成像方法(induced current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ICEIT)和磁探测电阻抗成像(magnetic detection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MDEIT);非接触式电阻抗成像的激励器和接收器都不与成像体接触,主要包括磁感应成像方法(magnetic induction tomography,MIT)和电场电阻率成像方法(electrical field tomography,EFT)。
在农用变电所设计中,选择变压器时往往只注意到电压和容量,而忽视了变压器的阻抗电压数值。其实,变压器的阻抗电压乃是变压器特性中最重要的技术参数之一,并与诸参数有着密切关系。阻抗电压大,短路电流小,负荷特性较软(即阻抗电压大的变压器随着负荷的增加,二次电压下降较快),无功损耗大,相同负荷下的功率因数较低。
设计中,要选择适当的阻抗电压值。阻抗电压的大小决定于变压器的结构。正常运行要求变压器的阻抗电压小些,可使线圈端电压的波动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小些;限制变压器短路电流,则希望阻抗电压大一些。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