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是原电子设备结构设计专业的统编教材,1981年出版,1996年列九“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编写计划。丛书92万字,侧重电子整机结构设计的环境可靠性问题展开,分五篇35章:电子设备热设计;振动和冲击隔离;电磁兼容性结构设计;防腐蚀设计;电子设备造型设计。全书既有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基本原理的阐述,又有编著者各自长年科研积累的设计实例或数据,各篇均有相关的实验或测试知识,各章编有习题。教材适合少学时条件下的自学,也可做宽口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员从事机电产品结构设计的参考。
绪论
第Ⅰ篇电子设备热设计
1概述
2电子设备热控制理论基础
3电子设备的自然冷却
4电子设备的强迫空气冷却
5电子设备的液体冷却
6冷板设计
7电子设备的蒸发冷却
8热电致冷器
9热管
10电子设备热测试技术
附录
参考文献
第Ⅱ篇振动和冲击隔离
11设备周围的机械环境
12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13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14冲击隔离
15隔振设计与阻尼减振技术
16振动和冲击测试技术
第Ⅲ篇电磁兼容性结构设计
17电磁兼容性概述
18电磁场基础
19屏蔽
20接地与搭接
21线缆敷设
22滤波
23电磁兼容性测试
参考文献
第Ⅳ篇防腐蚀设计
24概述
25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26各种环境中的腐蚀
27金属材料的耐蚀性
28防腐蚀设计
29生物腐蚀与防护
30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和防老化
31腐蚀试验
参考文献
第Ⅴ篇电子设备造型与结构设计
32造型设计总论
33人机工程学
34电子设备结构设计
35计算机辅导造型设计简介
附录
参考文献
结构设计原理答案
一、钢筋和混凝土之所以能有效结合共同工作的原因是什么? 答: 1. 混凝土硬化后,钢筋和商品混凝土之间产生良好的粘结力,使两者结合为整体,从 而保证在荷载作用下,钢筋和商品混凝土能变形协调,共同工作,不易失稳。 2.钢筋与混凝土两者有相近的膨胀系数, 两者之间不会发生相对的温度变形而使粘结力遭到 破坏。 3.在钢筋的外部,应按照构造要求设置一定厚度的商品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包裹在混凝土之 中,受到混凝土的固定和保护作用, 钢筋不容易生锈,发生火灾时,不致使钢筋软化导致结 构的整体倒塌。 4、钢筋端部有足够的锚固长度。 二、影响粘结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 1,混凝土强度;粘结强度随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的提高而提高。 2,钢筋的表面状况;如变形钢筋的粘结强度远大于光面钢筋。 3,保护层厚度和钢筋之间的净距。因此,构造规定,混凝土中的钢筋必需有一个最小的净 距。 4,混凝土浇筑时钢筋的位置;对于梁高
电子设备产品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标准
-* 第一章 概述 1.1 电子设备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 1.1.1现代电子设备的特点 当前,电子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国防、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人民生活等各个 领域。 由于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超小型化元器件和中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和推广,使电子设备在电路上和结构上产生 巨大的变化。小型化、超小型化、微型化结构的出现,使得一些传统的设计方 法逐渐被机电结合、光点结合等新技术所取代,再加上电子设备要适应更加广 泛的用途和恶劣苛刻的工作环境,就使当代电子设备具有不同于过去的特点。 这些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设备组成较复杂,组装密度大 现代电子设备要求具有多种功能,设备组成较复杂,元器件、零部件数量 多,且设备体积要小,组装密度大。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其衍生的各种 功能模块的出现,使电子设备的组装密度较过去提高了很多。 2.设备使用范围广,所处的工作环境条件
南京工学院主编:《电子设备结构设计原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南京,1981。2100433B
《桥梁结构设计原理》是由蒋志刚 严波 宋殿义编写,并作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工程兵(渡河)指挥专业教学的基础。由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内容介绍
《桥梁结构设计原理》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结构设计原理”和“钢结构”教学大纲,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工程兵(渡河)指挥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在不断完善讲义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强迫通风冷却(风冷) 利用通风机迫使空气流过发热元件、器件的表面进行散热。风冷可分为抽风式和鼓风式两种。抽风式适用于风阻小、热源分布比较均匀的电子设备;鼓风式适用于风阻较大、热源比较集中的电子设备。必要时可将风机串联(提高风压)、并联(增大风量)或混联使用。同时,根据需要还可增加通风管道,对电子设备的各个部分(按发热量)分配风量。
液体冷却(液冷) 利用液体的热容量比空气大、冷却能力也比风冷大的原理进行冷却的方法。在用风冷不能将电子设备耗散的热量充分散发时,可以采用液冷。液冷分浸没冷却和强迫液冷两类。浸没冷却是将元件、器件连同印制板直接浸入冷却液中,利用冷却液的对流和气化进行冷却。浸没冷却的机箱设有冷凝器,用以冷却箱内的蒸汽。强迫液冷是用泵迫使冷却液流过发热元件、器件(直接液冷),或流过安装发热元件、器件的冷板(间接液冷)进行冷却。受热的冷却液经过换热器进行二次冷却,并流回到冷却液箱,然后再对发热元件、器件或冷板进行冷却。液冷的设计方法和风冷基本相同,其主要问题是正确选择冷却液、泵和换热器等。在直接液冷时,冷却液的比热、导热系数、绝缘强度要大,电气特性和化学稳定性要好,同时还应具有合适的密度、粘度、沸点和燃点等。目前常用的冷却液有去离子水、硅有机油、变压器油和氟碳化合有机液等。
蒸发冷却 利用液体(如水、氟碳化合物等)沸腾时吸收大量汽化热的原理,对大功率电子器件或功率密度很高的集成电路进行冷却。图3为大功率发射管的水蒸发冷却系统。蒸发锅内的发射管工作时,将自身耗散的热量传给水,水达到饱和温度后开始沸腾变成蒸汽,蒸汽经汽室上升沿蒸汽管道进入冷凝器,冷凝水经由回水管返回到蒸发锅。采用均压管和活动水箱,可将水位控制在一定的位置上。 电子设备热控制
汽水双相流冷却 利用水的自然循环冷却和蒸发冷却组成的冷却系统进行冷却。其冷却效果比单独的水冷或水蒸发冷却效果更好。
半导体致冷 又称温差电致冷,它是以塞贝克效应、珀耳帖效应为基础的一种冷却方法。半导体致冷的温差电偶是利用特制的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用铜连接片焊接或粘接而成。接通直流电源后,吸热的一端称冷端,放热的一端称热端,将发热元件、器件放在冷端的冷板上,其热量被传到热端散发掉。如将电源极性反接,就能逆向工作(加热)。因此,它适用于电子设备的恒温控制。改变致冷对的对数和工作电流的大小,便可获得所需要的致冷量。
热管散热 热管是一个含有工作液和多孔吸液芯的管状真空容器,它利用工作液的相变过程进行传热。热管的传热效率很高,并具有良好的等温性。它可以把大量热能以很小的温降输送到散热器。热管既适用于集中热源的散热,也适用于分散热源的传热。发热的电子元件、器件可以和热管做成一体,也可以安装在热管上,或安装在装有热管的冷板上(图4 )。电子设备中使用的热管有两种:一种是管状热管,用于热源和散热器分离的场合,设计时应尽可能减小热源和热管加热端之间的热阻;另一种是扁平热管,用于调平温度。 电子设备热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