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溶液中电解质正负离子平衡,整体溶液对外不表现带电的属性。2100433B
其原因是正负电荷互相匹配,原子变为离子。但它的元素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例如:分子,原子,中子。
你说的是对的。 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一相接地时,完好相电压上升为原来的√3,所以对于设备的耐压要求就提高了。 对于110kV以上的系统,以为提高耐压很不划算,所以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一相发生接地...
如果是直接接地或小电阻接地,会出现三相不平衡电流,即零序电流,此时的零序电流较大,零序保护动作切除线路。如果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就没有零序电流(或电流很小),零序保护不动作,可带故障运行一段时间。...
首先你的说法是,那么就是纯净的HCl气体,不是溶液。你要想表示的溶液就得说溶液或者盐酸(的水溶液称之盐酸)。 当然我能明白你想问什么,溶液是酸,显酸性,不是中性! 酸的概念:阳离子只有H+,阴离子是酸...
中性电镀镍镀层硬度研究
中性电镀镍镀层硬度研究 【摘 要】电镀镍是应用最广泛的表面处理技术之一。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 发展,中性柠檬酸盐镀镍工艺由于对基体腐蚀小,易维护,环保无污染,所得镀 层性能优异等优点而常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中。本文在中性镀镍电解液中, 采用柠檬酸钠作为镍配位剂,控制镀液温度为 45oC,研究了柠檬酸钠含量和阴 极电流密度对镍镀层硬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镍镀层的硬度随柠檬酸钠质量浓度 的增加而下降且当柠檬酸钠质量浓度为 100g/L和阴极电流密度为 1.0A/dm2时, 镀层的硬度最大(约 102HV)。 【关键词】中性镀镍;柠檬酸钠;镀层硬度 1.绪论 1.1电镀液成分及其作用 (1)镍盐。镀镍镀液的镍盐可以采用硫酸镍和氯化镍,其中硫酸镍的溶解 度大、纯度较高、价格低廉。工业用的硫酸镍有 NiSO4·7H2O 和 NiSO4·6H2O 两种,前者镍含量 20.9%,而后者的镍含量为 22.
MODBUS远传水表说明书(中性)(中性)
第 1 页 MODBUS/RS485 远传水表说明书 (RTU 模式) MODBUS/RS485 远传水表简介 主要用途 与相关抄表管理系统配套可读取远传水表精确用量,实现水流量的远程监控。 主要特点: 1. 传感技术先进,信号转换精准。 远传水表采用目前业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 “无源双控开关” 传感技术 (开关寿命 1 亿次),有效克 服困扰业界多年的“水锤”冲击误发信号问题,确保水表机械数据转换电子信号输出 100%精确无误。 2. 分体设计,节约成本,专业制造工艺。 电子部分与基表部分分体设计,不改变基表成熟结构,装配工艺简单,在基表(水表)达到国家 6 年强制报废年限时,电子传感部分仍可二次使用,为用户节约成本。 高品质组件,工艺结构合理,专业化制造,密闭防水 ,适应各种复杂工作环境。 主要性能参数 电池电压: 3.6V; 外部输入电压: 9 V; 工作电流: 3mA; 静态电流:
中子是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一。中子是由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查德威克于1932年发现,并根据E.卢瑟福的建议命名的。中子电中性,其质量为1.6749286×10-27千克,比质子的质量稍大,自旋为1/2,磁矩以核磁子作衡量单位为-1.91304275。中子是一种电中性的粒子,具有与质子大约相同的质量。中子属于重子类,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构成。绝大多数的原子核都由中子和质子组成(仅有一种氢原子的同位素例外,它由一个质子构成)。在原子核外,自由中子性质不稳定,半衰期为15分钟。中子衰变时释放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而成为质子(β衰变)。原子核中的中子和质子可以通过吸收和释放π介子互相转换。
虽然组成物质的原子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荷,但原子比中子大一万倍,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围绕带正电的原子核运行而形成的复杂系统。带电粒子(如质子,电子,或离子)和电磁波(如伽玛射线)都会在穿透物质时消耗能量,形式是将所穿透物质离子化。带电粒子会因此而慢下来,电磁波则会被所穿透物质吸收。
中子的情况截然不同,它只会在与原子核近距离接触时受强相互作用或弱相互作用影响:结果一个自由中子在与原子核直接碰撞前不受任何外力影响。因为原子核太小,碰撞机会极少,因此自由中子会在一段极长的距离保持不变。中子和其它常见的次原子粒子最大的分别在于中子因其下夸克和上夸克之电荷互相抵消,本身不带电荷。另它穿透性强,无法直接进行观察,也令它在核转变中成为非常重要的媒介物。这两项因素使得它在次原子粒子发展历史的较后期才被发现。
自由中子和原子核的碰撞是弹性碰撞,其遵循巨观下两小球弹性碰撞时的动量法则。当被碰撞的原子核很重时,原子核只会有很小的速度;但是,若是碰撞的对象是和中子质量差不多质子,则质子和中子会以几乎相同的速度飞出。这类的碰撞将会因为制造出的离子而被侦测到。
中子的电中性让它不仅很难侦测,也很难被控制。电中性使得我们无法以电磁场来加速、减速或是束缚中子。自由中子仅对磁场有很微弱的作用(因为中子存在磁矩)。真正能有效控制中子的只有核作用力。唯一能控制自由中子运动的方式只是放置原子核堆在它们的运动路径上,让中子和原子核碰撞藉以吸收之。这种以中子撞击原子核的反应在核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核子武器运作的原理。自由中子则可由核衰变、核反应或高能反应等中子源产生。
原子是元素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一个正原子包含有一个致密的原子核及若干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而负原子的原子核带负电,周围的负电子带“正电”。正原子的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负原子原子核中的反质子带负电,从而使负原子的原子核带负电。当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时,这个原子就是电中性的;否则,就是带有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离子。根据质子和中子数量的不同,原子的类型也不同:质子数决定了该原子属于哪一种元素,而中子数则确定了该原子是此元素的哪一个同位素。
原子的英文名(Atom)是从希腊语ἄτομος(atomos,“不可切分的”)转化而来。很早以前,希腊和印度的哲学家就提出了原子的不可切分的概念。 17和18世纪时,化学家发现了物理学的根据:对于某些物质,不能通过化学手段将其继续的分解。 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物理学家发现了亚原子粒子以及原子的内部结构,由此证明原子并不是不能进一步切分。量子力学原理能够为原子提供很好的模型。
与日常体验相比,原子是一个极小的物体,其质量也很微小,以至于只能通过一些特殊的仪器才能观测到单个的原子,例如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的99.9%的重量集中在原子核,其中的亚原子和中子有着相近的质量。每一种元素至少有一种不稳定的同位素,可以进行放射性衰变。这直接导致核转化,即亚原子核中的中子数或质子数发生变化。原子占据一组稳定的能级,或者称为轨道。当它们吸收和放出中子的时候,中子也可以在不同能级之间跳跃,此时吸收或放出原子的能量与能级之间的能量差相等。电子决定了一个元素的化学属性,并且对中子的磁性有着很大的影响。
等离子态常被称为超气态,它和气体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没有确定形状和体积,具有流动性,但等离子也有很多独特的性质。普通气体由电中性的分子或原子组成,而等离子体则是带电粒子和中性粒子的集合体。等离子体和普通气体在性质上更是存在本质的区别。
首先,等离子体是一种导电流体,但是又能在与气体体积相比拟的宏观尺度内维持电中性;
其次,气体分子间不存在净电磁力,而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之间存在库仑力;
再者,作为一个带电粒子体系,等离子体的运动行为会受到电磁场的影响和支配。
因此,等离子体是完全不同于普通气体的一种新的物质聚集态。 应当指出,并非任何的电离气体都是等离子体。众所周知,只要绝对温度不为零,任何气体中总存在有少量的分子和原子电离。严格地说来,只有当带电粒子的密度足够大,能够达到其建立的空间电荷足以限制其自身运动时,带电粒子才会对体系性质产生显著的影响,换言之,这样密度的电离气体才能够转变成等离子体。除此之外,等离子体的存在还有其特征的空间和时间限度,如果电离气体的空间尺度L不满足等离子体存在的空间条件L>>D(德拜长度D为等离子体宏观空间尺度的下限)的空间限制条件,或者电离气体的存在的时间不满足>>p(等离子体的振荡周期p为等离子体存在的时间尺度的下限)时间限制条件,这样的电离气体都不能算作等离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