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分布筋的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 2*150
分布筋、温度筋的计算方法
依据GB50010-2010,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 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温度筋的长度计算同板内负筋的分布筋计算一样.如图纸上设计有温度钢筋时可参照分布钢筋的长度进行计算.如下所示:
1、温度筋的长度=轴线长度-两边负筋标注长度 搭接长度*2 弯勾*2,加不加弯勾*2,看钢筋等级,一级钢可加也可不加,二、三级钢一律不加弯钩;
2、温度筋的根数=(轴线长度-两边负筋标注长度)/温度筋的间距-1才准确;不过有时候受力筋可以起到温度筋的作用,不单独配了分布筋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内侧,与受力钢筋垂直。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
是墙体内转角及轴线相交处设置的墙体抗震柱,它是在唐山大地震后总结出来的防震减灾技术措施之一,在此之前建筑上是没有的。
就是按国家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强制要求布设、不用经设计人员重新计算的配筋,就是构造配筋,如单向受力板中长向配筋、柱子核心区加密等 墙拉筋:是构造柱与墙体的拉结钢筋,保证在地震水平力作用下,墙体能连接成整体,不至于甩出后伤人。
是梁的高度超过一定高度后,防止梁侧向扭曲的构造配筋,这就是上面说的构造配筋,是按国家规范强制要求而布设的。
就是插筋,是为了新旧混凝土面的接槎牢固或满足受力要求而预先插设的。
属于腰筋的一种,是用以承受扭矩的钢筋,需要有“箍筋”和“纵筋”构成。
主次梁相交,在主梁内次梁钢筋下部布设的吊筋,解决次梁与主梁相交处主梁内部混凝土剪应力过大的问题。
在剪力墙上,墙梁与墙柱之外的墙体纵筋横筋亦称作分布筋,在16G101-1框架剪力墙图集中,就有剪力墙水平分布筋与剪力墙竖向分布筋的构造做法。
出现在单向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上部,属于构造钢筋。(满足构造要求,对不易计算和没有考虑进去的各种因素,所设置的钢筋为构造钢筋。)
板的上部的钢筋,放在最上面的就是受力筋,抵抗负弯矩的,之下的就是分布筋!正弯矩筋布置在下的钢筋为受力筋,在之上垂直分布的钢筋为分布筋,负弯矩筋(如悬挑板 )相反,在下的钢筋为分布筋,在之上的钢筋为受力筋
简单的说,分布筋是放在受力筋的内侧:
如果是下部,受力筋的内侧就是上边;
如果是上部,受力筋的内侧就是下边!
1、固定受力筋;2、将受力筋的荷载均匀的分散在受力筋上,使受力筋均匀受力。
分布筋、温度筋的计算方法 分布筋、温度筋的计算方法 分布筋、温度筋的计算方法 依据GB50010-2002,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
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
挑出长度=0.7的平方+0.7的平方,再开方=1.0,1.0*1.414=1.414米; 3倍挑出长度=1、414*3=4.24米。
广联达总结的钢筋计算方法
钢筋抽样常用公式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结 一、梁 (1) 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 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 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 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 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 判断问题: 支座宽≥ Lae且≥0.5Hc+5d,为直锚,取 Max{Lae,0.5Hc+5d }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 Lae或≤0.5Hc+5d,为弯锚,取 Max{Lae,支座 宽度 -保护层 +15d }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 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 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 2×
钢筋计算方法
钢筋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 钢筋重量 =钢筋长度 *根数 *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 =净长+节点锚固 +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柱 基础层: 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 =基础层层高 -保护层 +基础弯折 a+基础纵 筋外露长度 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 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 0) 筏板基础〉 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 =基础层层高 /2- 保护层 +基础弯折 a+基础 纵筋外露长度 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 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 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 =地下室层高 -本层净高 HN/3+首层楼层净高 HN/3+与首层纵 筋搭接 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 0) 首层:柱纵筋长度 =首层层高 -首层净高 HN/3+max(二层净高 HN/6,500,柱截面 边长尺寸(圆柱直径) )+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 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 0) 中间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锚固有哪些正确做法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是用以抵抗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剪力,是按整片墙肢进行配置的,并未扣除边缘构件的长度:边缘构件与剪力墙墙身之间的连接有别于不同构件(例如梁与柱)之间的连接,边缘构件并不是剪力墙墙身的支座,其本身是剪力墙的一部分,且规范中未考虑剪力墙边缘构件抵抗水平地震剪力,其中所配箍筋的作用是约束混凝土,改善混凝土的受压性能,提高剪力墙的延性能力,两者属于一个整体只是作用不同。因此应按标准图集(03GlOl-1)做法,将水平分布筋伸至墙肢端部垂直弯折15d.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锚固有哪些正确做法?
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是用以抵抗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剪力,是按整片墙肢进行配置的,并未扣除边缘构件的长度:边缘构件与剪力墙墙身之间的连接有别于不同构件(例如梁与柱)之间的连接,边缘构件并不是剪力墙墙身的支座,其本身是剪力墙的一部分,且规范中未考虑剪力墙边缘构件抵抗水平地震剪力,其中所配箍筋的作用是约束混凝土,改善混凝土的受压性能,提高剪力墙的延性能力,两者属于一个整体只是作用不同。因此应按标准图集(03GlOl-1)做法,将水平分布筋伸至墙肢端部垂直弯折15d.
在结构设计受力分析计算时,不考虑构造钢筋和分布钢筋受力,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不存在绝对不受力的钢筋,构造钢筋和分布钢筋有其自身的重要功能,在节点内通常有满足构造锚固长度、端部是否弯钩等要求;在杆件内通常有满足构造搭接长度、布置起点、端部是否弯钩等要求。分布钢筋通常为与板中受力钢筋绑扎、直径较小、不考虑其受力的钢筋。
应当说明的是,习惯上所说的剪力墙,就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里的抗震墙,称其钢筋为“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是历史沿袭下来的习惯,其实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均为受力钢筋,其连接、锚固等构造要求均有明确的规定,应予以严格执行。
剪力墙主要承担平行于墙面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作用,对平面外的作用抗力有限。由此分析,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在竖向分布筋的外侧和内面都是可以的。因此,“比较方便的钢筋施工位置”(由外到内)是:第一层,剪力墙水平钢筋;第二层,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和暗梁的箍筋(同层);第三层,暗梁的水平钢筋。剪力墙的竖筋直钩位置在屋面板的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