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标准规定了风电叶片用聚酰胺真空袋膜的分类、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储存及质量承诺。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酰胺(PA)为阻隔性树脂与其他树脂通过共挤复合生产的真空袋膜(以下简称:袋膜)产品,产品主要作为风电叶片真空灌注成型的辅助材料。
本标准由嘉兴市标准化促进中心牵头组织制定。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佑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浙江联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东华大学(排名不分先后)。
当然是大型货车,过去一车只能拉一个叶片,现在已经可以拉两个叶片。叶片的尾部都是常常的甩出去的。没办法,叶片太长。一般都是三十七八米,有的要四十多米,看机型。看着长长的拉叶片的货车从身边驶过,希望您没有...
复合材料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主要是转子叶片、机舱罩和整流罩的制造。相对而言,机舱罩和整流罩的技术门槛较低,生产开发的难度不大。而风力发电机转子叶片则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部件之一,其设计、材料和工艺决定风...
(1)低档水溶性涂料:常见的是106和803涂料. (2)乳胶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立邦漆,分高、低档两种.高档的有丝得丽(立邦漆)、进口ICI(多乐士)、进口GPM马斯特乳胶漆....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爱荣、田君、王海琴、颜雪娇、张征军、张玉梅、丁阳、江萍。
风电叶片结构设计
风机叶片结构设计 如我们在气动部分所提到的,叶片的设计初衷就是获得动力学效率和结构设计的平衡。 材料和工艺的选择决定了叶片最终的实际厚度和成本。因此结构设计人员在如何将设计 原则和制造工艺相结合的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设计人员必须找出在保证性能与降低 成本之间的最优方案。 叶片受力分析 叶片上承受的推力驱动叶片转动。推力的分布不是均匀的而是与叶片长度成比例分布。 叶尖部承受的推力要大于叶根部。如此设计的原因在前文已经提到过。 外部的推力除了驱动叶片转动,也会使其产生一定的弯曲。从叶根到叶尖弯曲程度逐 渐加大。叶尖处距离支点最远因此变形量最大。叶根承受最大的力矩,在叶尖处力矩 为零。 力矩和叶片位置关系图 因此在叶片设计中,叶根部具有最大的厚度和最高的强度,向叶尖部过渡的过程中厚度 逐渐减小。这也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设计要求:尖部弦长最短,牵引力最为重要因此需要 较薄的厚度。此外在强风条件下叶
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实验)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建设兆瓦级以上大型及超大型风电叶片设计、制造及工艺技术为主的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平台;以建设高水平的、可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为风电叶片产业的发展提供核心技术和装备;建设世界级的风电叶片研发中心及公共实验平台;成为国际知名的风电叶片检测中心;成为风电叶片研究与制造领域有影响的国际合作科研平台,并成为国际重要的风电技术研究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十二五”期间,中心将进一步开展风能利用关键技术及新技术开发,主要攻关新一代风电产业的 "瓶颈"技术,通过研制开发新型叶片及相关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我国风电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国际一流的实验条件和关键技术的开发,为风电行业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同时开展风电技术领域的技能和管理培训,扩大产业发展规模;通过与国外同类机构、大学或科研院所,共同探讨风电技术领域问题,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扩大中心的国际影响力。
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实验)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学术带头人及研发团队,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 设有学术委员会把握科研方向。中心紧跟国际风电叶片前沿技术的发展,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风电叶片设计开发体系,开展叶片研究、设计、制造、试验的理论、技术和工艺研究,在风能利用基础理论研究、风电叶片的开发研制及成果转化,风电叶片检测技术体系与检测标准研究等方面已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
中心成立以后,曾先后参与了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及中科院“十二五”期间风力发电行业的政策咨询及科研规划等起草工作,为国家制定风能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包括航空发动机研究、风能利用研究。充分发挥实验室在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学科方面的综合优势,将基础研究与产品研制相结合,为我国航空动力技术和风能技术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关键技术支撑。
■ 研究方向
1、 MW级大型风电叶片研发与产业化:5MW海上风电叶片的气动及结构设计;针对我国风场地形与气候特点的风资源评估及预报技术研究;风电叶片检测标准集技术研究;风电叶片噪声控制研究;智能叶片研发;风能储能系统和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以及海上风能利用技术开发。
2、 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对转发动机关键技术、关键部件的研究;100KW燃气轮机总体及关键部件的设计与试验;微小型燃气轮机热力循环研究。
■ 机构及人员组成
实验室目前在职职工2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研究员3名,副研究员6名。研究生3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0人,硕士研究生19名。返聘专家2人。
■ 2011年项目情况
2011年度本实验室争取新项目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能源局项目1项、院其它项目1项、企业委托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
■ 2011年主要成果与工作进展
中心2011年度在科研方面进行的工作主要有: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微小型燃气轮机热力循环”顺利通过中期检查;实验室承担的军品项目进展顺利;国家能源局“风电叶片试验与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进展顺 利;中丹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基于中国复杂风资源特点的风力发电关键技术研究”已开展多次技术交流,项目按计划要求进展顺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非定常运动风电叶片的噪声机理研究及生源 相关性耦合分析”按进度完成流场和声场的数值建模;开展2.5MW/3.0MW风电机组叶片的设计工作,设计通过整机校核,效果良好;完成了6MW风电叶片气动及结构铺层设计;完成发动机压气机气动设计与试验件设计加工;完成发动机涡轮气动设计;完成廊坊基地暂冲式实验台设计;开展新型空气涡轮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组织举办2011年海上风能与海洋能国际会议;开展与国际知名丹麦DTU技术大学、Resoe实验室和NREL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合作与技术交流活动;与英国Narec合作开展检测技术研究;与荷兰能源研究中心(ECN),WMC,Delft大学等国外研究机构开展了合作交流;与华锐、金风、国电、东汽等主机厂开展深入合作;建设小型风洞一座;参与参加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能源局、中国科学院、科技部等“十二五”规划风能方向的制定;参与863课题规划;参与北京科委的风光工程起草工作。
本年度共发表(含已录用)各类学术论文55篇,其中3篇发表在SCI源刊,33篇发表EI源刊。宣读的会议论文18篇,其中国际会议口头报告或报告6篇,国内会议邀请报告3篇。申请专利25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12项,已有9项专利获得授权,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招收研究生6名,其中2名博士研究生于2011年毕业。
(以上数据截止2011年12月31日)
2100433B
广泛用于油墨、热熔胶。
聚酰胺树脂,是性能优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按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非反应性或中性聚酰胺及反应性聚酰胺。中性聚酰胺主要用于生产油墨、热合性粘结剂和涂料,反应性聚酰胺用于环氧树脂熟化剂,和用于热固性表面涂料、粘结剂、内衬材料及罐封、模铸树脂。 中性二聚酸聚酰胺树脂在聚乙烯等基质上粘附性好,特别适合于在聚乙烯面包装膜、金属箔复合层压膜等塑料膜上印刷;中性聚酰胺树脂配制的油墨有光泽性,粘结性能好,醇稀释性优良,胶凝性低,快干,气味小。 二聚酸基的热合性树脂,广泛用于制鞋、制罐、包装及书籍装订;用于罐头包装的边缝密封;用于冷冻苹果、桔子及其它果汁的新型结构容器的粘结。热合性聚酰胺粘结剂,因具有耐干洗、耐强力洗涤剂、漂白剂及洗衣房与家庭的高温洗涤条件,对织物粘联强度大使用方便而用于强物粘联;因具有必要的粘结力及优良的抗湿性而用于热缩性电缆套。中性聚胺树脂的其它用途包括制备触变型涂料、民用水基胶、织物抗静电剂、透明蜡烛及洗涤剂。 反应性聚酰胺树脂进一步反应而用作环氧树脂的固化剂,产生广泛交联成为热固性树脂。用作固化剂时,具有配副随意性大、无毒性、能常温下固化以及柔软不脆等优点,可使环氧树脂具有极好的粘结性、挠曲性、韧性、抗化学品性、抗湿性及表面光洁性。二聚酸基酸胺树脂一环氧树脂的最大用途是粘结剂、表面涂料及罐封、模铸树脂。该粘结剂润湿性能好、粘结强度大、内增塑性好,比以胺熟化的环氧树脂能耐更大的冲击力。这种粘结剂可作金属的边缝粘结剂以及塑料、汽车车身的焊接剂及堵缝材料,还可作金属---金属粘联的结构粘结剂。二聚酸基聚酰胺熟化的环氧树脂,具有柔性、抗化学品、抗盐蚀、抗撞击及高光泽等优异性能,广泛用作表面涂料。
芳族聚酰胺(Polyamide Aromatic,简称PARA)的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具有高拉伸强度高模量较低的伸长率、耐燃烧、耐高温、耐有机溶剂和燃料、润滑剂等特性,因此在工程方面有广泛用途,目前已开发在工业上应用的有PPTA、MPIA、PBA等。
聚对苯酰胺,学名聚对苯甲酰胺,英文名Poly(p-benzamide),简称P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