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声音的分频主要是受扬声器的控制,因为绝大多数扬声器都有自己最适合的频率范围,真正的高质量全频扬声器非常少见并且价格极端昂贵。同时为了克服不同频率声音扬声器引起的切割失真和减少同一音箱中的不同扬声器之间产生的声音干涉现象,必须对声音进行分频,将不同频段的声音送入不同的扬声器。从分频方式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分频(Passive Crossover),或者叫电子分频,也可以叫外置分频、有源分频;另一种是被动分频(Active Crossover),或者叫功率分频,也可以叫内置分频、无源分频。主动分频是指分频器不在音箱内部,而在功率放大之前,由于此时声音信号很弱,因此容易将声音彻底分频,缺点是相应的电子线路分频点较为固定,不容易和不同扬声器配合,常见于高端和专业音响,随着多路功放的普及,主动分频方式比以前普及很多。被动分频是指分频器在音箱内,此时声音信号已经经过放大,分频电路会造成一定干扰,但音箱可以适用于不同功放。
最简单的分频就是二分频,将声音分为高频和低频,分频点需要高于低音喇叭上限频率的1/2,低于高音喇叭下限频率的2倍,一般的分频点在2K到5K之间。但是这样分频对低音照顾仍然不够完善,因为低音为了获得更好效果,往往需要单独处理,并且扬声器的切割失真对低音的影响也最大,因此近些年三分频逐渐流行起来。
三分频是将声音分为低音、中音和高音,有两个分频点,低音分频点一般在200Hz以下,或者120Hz,甚至更低,高音分频点一般为2Hz-6KHz。此外也有少量的四分频或者多分频系统。显然更多分频数理论上更有利于声音的还原,但过多的分频点会造成整体成本上升,并且实际效果提升有限,因此常见的分频数仍然是二分频和三分频。
现在的音箱普遍使用的分频器都是电感和电容组成的。分频器分频比只用电容串到高音喇叭上或者只用电容并到低音喇叭上好的多。
楼下的是错的,楼主都说了是5.25寸低音+1寸高音,5.25寸低音的最高音可以做到7khz,1寸高音最低音一般在2k左右,分频点要求1k~3k,那么个人推荐2.5khz和3k最合适
一、最好当然是主动分频器也称为电子分频器。主动分频的优点很多,一是由于采用弱信号电子线路信号进行分频处理,故声音信号损失小、失真小,再现音质好;二是分频衰减率可以较被动分频做得更高,达到24dB...
S/U双波段小数分频锁相环型频率合成器设计
提出了一种覆盖S/U双波段的小数分频锁相环型频率合成器。该频率合成器采用一种新型多模分频器,与传统的小数分频频率合成器相比具有稳定速度快、工作频率高和频率分辨率高的优点。该锁相环采用了带有开关电容阵列(SCA)的LC-VCO实现了宽频范围,使用3阶MASHΔ-Σ调制技术进行噪声整形,降低了带内噪声。设计基于TSMC 0.25μm 2.5 V 1P5M CMOS工艺实现。测试结果表明,频率合成器频率范围达到2.450~3.250 GHz;波段内偏离中心频率10 kHz处的相位噪声低于-92.5 dBc/Hz,1 MHz处的相位噪声达到-120 dBc/Hz;最小频率分辨率为13 Hz;在2.5 V工作电压下,功耗为36 mW。
基于ACTEL反熔丝FPGA的分频器优化设计
为了提高反熔丝FPGA芯片分频电路的系统工作频率,针对ACTEL公司提供的反熔丝芯片A32100DX,提出了基于计数器、移位寄存器与状态机的分频器VHDL编程方法,给出了硬件开发设计流程及3种设计方法的源程序,并对采用局部时钟及全局时钟、同步复位、异步复位、以及复位置零的计数器法在高低温环境下进行了后仿真对比分析,后仿真对比及烧写后的实测结果表明同步复位的移位寄存器分频方法后仿真速度最高,但在烧写后工作的可靠性不高,容易出现无输出现象,采用全局时钟且同步复位清零的计数器法速度较高,且工作可靠,已经在型号设计中采用。
①频数(次数):是落在各类别中的数据个数。
②频数分布(次数分布):把各个类别及其相应的频数全部列出来。
③频数分布表:将频数分布用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
累计频数可以是向上累计频数,也可以是向下累计频数。向上累计频数分布是先列出各组的上限,然后由标志值低的组向标志值高的组依次累计频数。向下累计频数分布是先列出各组的下限,然后由标志值高的组向标志值低的组依次累计频数。
排列图全称为主次因素排列图,可用于确定系统安全的关键因素,以便明确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所在。排列图有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直方图和一条曲线组成。左边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纵坐标表示累积频率(0~100%)。横坐标表示事故原因或事故分类,一般按影响因素的主次从左向右排列。直方图的高低表示某个因素影响的大小,曲线表示各因素影响大小的累计百分数。按主次因素的排列,可分为三类:累积频率在0~80%的因素,称A类因素,显然是主要因素;累积频率在80~90%的因素称B类次主要因素;累积频率在90~100%的因素称C类次要因素。
交通事故的发生,常常是由于多种复杂因素影响所致,可通过因果分析图将引发事故的重要因素分层(枝)加以分析。在图上将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用箭头表示,分层(枝)的多少,取决于系统安全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要求。因果分析的结果可供编制安全检查表和事故树用。
事故树分析亦称事故预测技术,是将导致事故发生的所有基本原因事件(基本事件)找出,把它们通过逻辑推理方式用逻辑门连接起来,运用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的方法得到导致事故发生的基本事件的最小组合及预防事故发生的各种有效方案,这对事故的预防工作提供了较为全面、可靠的依据。
事件树分析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出希望或不希望的事件作为开始事件,按照逻辑推理方式,推论其发展结果。每一事件的发展趋势只有两种可能性,即失败或成功。把每一个结果都看作新的起始事件,不断推论下去,直到找出事件发展的所有可能结果。
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大量与交通事故相关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综合、分析,进而结合交通安全的规律,为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指明正确的方向。常用方法包括:比重图、趋势图、控制图、主次图和直方图、线性回归分析法。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