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工作时由工作泵输来的高压液体经过射流泵的喷嘴形成高速射流,使射流泵的吸入口形成低于大气压的低压区,孔内冲洗液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被抽吸入射流泵。其循环方式和原理与泵吸反循环相似。对于泵吸反循环和射流反循环,当砂石泵和射流泵位于地表时,其驱动压力相当于泵的真空度,不可能大于1个大气压,故只适用于浅孔反循环钻探。这两种反循环设施均能设计成正反循两用,以便用来排除管道堵塞及适应不同地层钻探工艺的需要。
20世纪40~50年代,反循环钻探技术开始在荷兰、德国兴起,很快推广到世界各地,并相继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反循环钻探技术。初期的反循环钻探只能采取岩矿屑。近年来在地质钻探中应用反循探环钻技术已能成功地连续采取岩(矿)心。反循环钻探时,由于冲洗介质在钻杆中心孔内以高速度上升,故排出钻屑的能力强,钻屑粒径大,钻屑在孔底的重复破碎少,能大幅度提高钻探效率,特别是在大口径钻探中效果明显。
利用砂石泵(离心泵的一种)的抽吸作用,在钻杆内形成负压,在大气压力作用下,循环液从泥浆池流入井口,经循环间隙流向井底,与井底破碎的岩粉混合在一起,被吸入钻杆内腔,上升至地面,经排出管、砂石泵进入沉淀池,沉淀后的循环液继续进入井内,形成反循环钻进。
泵吸反循环钻进之前,井内水位以上的钻杆内没有循环液,因此在启动砂石泵之前,必须设法使井内水位以上的钻杆、管内充满循环液。一种方法是在上部管内安装一真空泵,使砂石泵吸水口至井内水位以上的钻杆、管路内产生负压,从而使钻杆内的水位提高,最后使循环液充满整个砂石泵的吸水管路。另一种方法是安装一台注水泵(离心泵),向砂石泵吸水管路注水,吸水管路充满循环液后再启动砂石泵。泵吸反循环钻进所用循环液一般为清水,在易坍塌地层亦可用泥浆。为防止井壁坍塌,井内液面要高于地下静水位2m。泵吸反循环所用的砂石泵,其流量为240~500m3/h,有效吸水压力为6x104~7x104Pa。
泵吸反循环钻进效率随孔深的增加而下降,在井深50m以内,效率较高,称高效工作区段。当井深超过70m后,虽也能工作,但效率已很低,因此50~70m称为经济工作区段。
泵吸反循环钻进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选择和确定钻杆内循环液的上升速度。影响循环液上升速度的因素主要由以下几点:循环液中岩屑的含量,一般推荐循环液中岩屑含量不超过8%~10%;钻杆内壁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应有收缩、台阶等情况,避免循环液流动过程过大的摩擦损失和涡流损失;井壁与钻杆之间的环状间隙的循环液下降流速不能过大,以防止循环液冲垮井壁,推荐循环液下降流速为0.01~0.03m/s。钻杆内腔断面与井孔断面之比推荐1/100。
气举反循环的工作原理是将压缩空气通过供气管路送至井下的气水混合室,并使压缩空气与钻杆内的循环液混合,从而形成密度比钻杆外液体密度小的混合液柱。混合液在管内外压差的作用下,沿钻杆内腔上升经排渣管排至沉淀池,经沉淀后的循环液以自流方式连续不断地流入井内环状间隙,形成反循环。
当系统达到平衡时,可用如下公式:
(Lw H)γh=hγx Lwγxy
其中
H--混合室下入井内的深度;
h--混合室至排渣管中心的高度;
Lw--尾管长度;
γh--冲洗液重度;
γx---双壁钻杆内腔固、气、水三相平均重度;
γxy--尾管内固、液两相平均重度。
若不考虑各种阻力、惯性力,要使整个系统循环运动,则必须是:
(Lw H)γh >hγx Lwγxy。
这个只是旋挖钻机,如楼上所说,你说的正反循环是工法,图片的是山河220,旋挖钻机除了干成孔,也能湿成孔!
所谓反循环就是和正循环反过来,泥浆从钻杆里往上抽。 泥浆或水从钻杆进入,从井口流出。为正循环。泥浆或水从钻杆吸出,从井口流入。为反循环。正反循环是只钻井液(泥浆或水)的循环方式说的,钻头在钻进的时候会...
这是旋挖钻机,不是正循环也不是反循环。你补充是问题是旋挖钻机旋工方法的一种,旋挖可以打干孔。
压缩空气经输气通道进入混合室与钻孔冲洗液混合,在混合室上部钻杆内产生比重较小的气水混合流,而混合室以上钻杆外冲洗液由于没有掺入空气,因此比重较大,这样内外水柱由于比重不同而产生压力差,在此压力差作用下冲洗液按图2箭头所示方式循环。其驱动压力随混合室沉没深度增加而增加,沉没深度不大时,排出岩屑效率不高,沉没深度小于15米时工作不正常,故气举反循环常与其他循环方式组合使用。当采用高压空气压缩机时可使沉没深度增加,从而使驱动压力增大,因此可以钻较深的孔。
气举反循环连续取样钻探主要应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探,特别是一些特殊矿种和松散、破碎地层。如第三、四系砾岩型金矿或赋存在构造破碎带、蚀变带的金矿床,普通岩心钻探方法取心难,钻进中易人为造成矿物贫化或富集,使地质资料失真。高岭土、铝土矿则遇水膨胀,岩矿心易受泥浆污染。采用空气反循环连续取样钻探可以保证地质资料准确,且效率高。空气反循环连续取样钻探亦可在水文水井、工程施工等领域应用。
循环介质先从双壁钻杆的内外管环隙或钻孔环状空间泵入(流入)孔底钻头处,然后从钻杆的中心通道(或双壁钻杆内管的中心通道)返回地表,完成洗井功能。
1、冲洗介质上返通道断面小,流速快,对岩屑(包括可被地质部门利用的岩样)的携带能力强,孔底重复破碎现象大大减小,洗井效果好;
2、洗井介质对孔壁的冲刷小,有利于钻孔稳定,减少埋钻、断钻杆等孔内事故;
3、冲洗介质对钻头的冷却效果好,钻速快、钻头使用寿命长;
4、可实现边钻进,边取样,可随时了解到所钻地层情况。岩矿心采取率高,代表性强,方便地质编录和地层的真实描述;
5、以空气作为循环介质时,可实现节水钻进,在干旱、缺水地区施工优势更加突出。2100433B
“压送法”是将冲洗液压入钻杆与套管之间或双壁钻杆内外管之间的环状空间,而从钻杆中心孔返回孔口的循环方式,此时要密封钻杆与套管间的环状空间,或减小双壁钻杆与孔壁间环状空间的截面积,增加循环介质在此通过的阻力,或用设置导向罩等方法来迫使冲洗液从钻杆中心孔上返。在以空气为冲洗介质时常采用这类方法。
孔底局部反循环这种反循环是将上述射流反循环原理应用于孔底取心钻具,目的在于提高岩心采取率。取心钻具以上部分仍为正循环。
反循环连续取心这是将孔底切割断的岩心靠钻孔冲洗液以反循环方式输送至地表,这种取心方法是在钻探过程中连续进行的,不需要停钻和提出钻具,使钻速大幅度提高。目前主要应用于软的或中硬地层,特别在漏失钻孔冲洗液的地层或不稳定地层中钻探时更有效。
空气反循环连续取样钻探主要应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探,特别是一些特殊矿种和松散、破碎地层。如第三、四系砾岩型金矿或赋存在构造破碎带、蚀变带的金矿床,普通岩心钻探方法取心难,钻进中易人为造成矿物贫化或富集,使地质资料失真。高岭土、铝土矿则遇水膨胀,岩矿心易受泥浆污染。采用空气反循环连续取样钻探可以保证地质资料准确,且效率高。空气反循环连续取样钻探亦可在水文水井、工程施工等领域应用。
循环介质先从双壁钻杆的内外管环隙或钻孔环状空间泵入(流入)孔底钻头处,然后从钻杆的中心通道(或双壁钻杆内管的中心通道)返回地表,完成洗井功能。
1、冲洗介质上返通道断面小,流速快,对岩屑(包括可被地质部门利用的岩样)的携带能力强,孔底重复破碎现象大大减小,洗井效果好;
2、洗井介质对孔壁的冲刷小,有利于钻孔稳定,减少埋钻、断钻杆等孔内事故;
3、冲洗介质对钻头的冷却效果好,钻速快、钻头使用寿命长;
4、可实现边钻进,边取样,可随时了解到所钻地层情况。岩矿心采取率高,代表性强,方便地质编录和地层的真实描述;
5、以空气作为循环介质时,可实现节水钻进,在干旱、缺水地区施工优势更加突出。
武汉地质学院主编:《钻探工艺学》(上册),地质出版社,北京,1980。
反循环钻头的选用、正循环钻孔.
反循环钻头的选用、正循环钻孔.
反循环钻孔桩
1)钻孔灌注桩基础 (1)概述 桥基础采用钢筋砼钻孔灌注桩基础,数量: 454根,平均桩长: 65.41m/根, 最深为 69m,最短为 40m,桩径为 1.5m和 1.8m两种;混凝土为 25号砼。 (2)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钻孔桩施工工艺框图 桩位放样 埋设护筒 钻机就位 钻 进 清 孔 钢筋笼定位 设立导管 灌注水下砼 截桩头拔出护筒 制作护筒 钻机钻头准备 检查修补钻头 钻孔检查 钢筋骨架制作 钢筋骨架吊装 设置隔水栓 测量砼面高度 向孔中注清水或 泥浆 泥浆处理机 供水 泥浆备料检测调整 泥浆指标 试拼装检验导管 砼输送砼检验 否 是 平整场地 养生 结 束 检测管安装 (3)施工方法 如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有试桩要求,我公司将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之前先进行试桩,以验 算桩基承载力, 试桩的方法、 桩基承载力检验必须在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 具体试桩方 法见“ 11.3.6 桩基检测及试
DZ/T 0355-2020 气举反循环钻探规程,推荐性行业标准,自2021年5月1日起实施。
“多介质反循环复合钻探新技术的研究”是原地质矿产部的“九五”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项目“优质高效地质钻探新技术新设备研究”的一个课题。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把空气反循环连续取样与水力反循环连续取心钻探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由于上述两种反循环钻探方法各有优点和不足,为了发挥各自的优点,满足不同地质条件下钻探要求,把两种反循环钻探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采用一套器具,达到既能获得高的钻探效率和低的成本、又能满足地质要求和适用不同施工条件、优质高效钻探之目的,这就是“多介质反循环复合钻探新技术研究”的实质和目的。以此提高我国地质钻探的整体水平。其项目编号为9505403,课题编号为9505403-2. 2100433B
成果登记号 |
20150186 |
项目名称 |
反循环取样钻探装备及钻探工艺技术研究 |
第一完成单位 |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 |
王庆晓、王艳丽、许刘万、伍晓龙、汤小仁、任启伟、董靖瑶、赵远、李文秀、董向宇、孟义泉、车延岗、高鹏举、刘凡柏、张正元、王建华、花蓉 |
研究起始日期 |
2011-01-01 |
研究终止日期 |
2012-12-01 |
主题词 |
反循环取样;钻探装备;钻探工艺 |
任务来源 |
部门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