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设计的领域也一天天地扩大,各设计门类目渐趋向于专业化、细
分化。然而,各设计领域间必然有其共通的造型要素存在。这些共通的要素与各设计门类的特
性结合在一起时,才能展开其设计,产生出优秀的作品来。这种共通的基础造型要素,我们称
之为“构成”。
点、线、面的构成,不仅仅是学设计的学生所必须经过的卓有效率的训练。对于从事现代
艺术的画家,亦是不可缺少的造型基础。康定斯基是第一位提出把“点、线、面”作为抽象造
型基础课程的画家,现代各国所采用的“点、线、面”训练,都是在康氏所著的“点、线、面
”理论上的引伸和发展。由此可见“点、线、面”具有着双重含义:一方面是造型的基础;另
一方面是通过其抽象的构成,来表达意念。因此,无论初学者或是自修者,甚至已受过设计基
础教育的人,对于构成的训练,都应始终贯穿于其造型活动之中。
关于“平面构成”的技法书以及入门书,已经出版的有很多;在这些书籍里,可以看到许
多有关于基础设计的理论。所以本书尽量避免大量的知识性的允绍,而把重点放在构成的导入
及发展的方法上,运用实例来阐述平面构成的实践方法,注重实际的操作和应用能力。目的在
于引导初学者作广泛的造型实验,从而建立个人的审美能力和造型体系。
感谢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的同学们提供作品,希望本书对于基础设计教育有参考
的价值。
一 引
二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点的构成
线的构成
面的构成
点、线、面综合构成
从自然形象归纳构成元素
三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
分割
骨格
对称
重复
近似
渐变
发射
特异
疏密
对比
空间
错视
四 平面构成的特殊技法2100433B
形态构成作为一门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旨在加强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该课程一般分为3部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空间构成。从传统形态构成课程多年的教学内容来看,无论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机械设计,还是环境...
叶黄槿为常绿大灌木至小乔木,被星状毛。主干不明显,高可达3-4m。其叶大,如心形,叶柄长3-8cm。其花,雄蕊多数为单体,雄蕊筒包围花柱,花柱5枚,子房5室。蒴果球形,开裂。单叶,叶草质,互生,革质,...
北京兄弟快捷搬家有限公司的收费很合理,比较的实惠,他们公司位于北京丰台区角门西。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拼博和发展,目前兄弟快捷搬家在国内货运中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享有良好的声誉。服务也很不错,对物品的保护做...
张拉成形网格结构成形过程径向位移分析
张拉成形网格结构成形过程径向位移分析——张拉成形网格结构由上弦、下弦、腹杆和环向杆件组成,为进一步明确该结构成形过程径向位移特点,提出了两种张拉方案:整体分次和分批分次,并由张拉方式对结构节点径向位移的影响出发,选用ANSYS有限元程序,通过理论...
建筑初步课件第五章建筑形态构成
建筑初步课件第五章建筑形态构成
本书全面论述了建筑形态构成的基本知识,包括建筑形态与构成概述,建筑形态的基本形式要素,建筑形态的色彩要素,建筑形态的构成形式,建筑形态的视知觉。
本书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建筑设计、建筑装饰、园林工程等专业的所有学生、教师选用,也可以作为建筑师、规划师、园林设计师以及对建筑形态构成感兴趣的读者。2100433B
第1章 空间开态构成概论
1.1 设计与构成
1.2 形态与空间
1.3 教学目的和学习要素
1.4 空间形态构成的广泛应用
1.4.1 空间形态构成与建筑设计
1.4.2 空间形态构成与产品设计
1.4.3 空间形态构成与展示设计
1.4.4 空间形态构成与包装设计
1.4.5 空间形态构成与服装设计
第2章 形态的基础训练
2.1 认识形态
2.1.1 形态与造型
2.1.2 形态的分类
2.2 基础造型设计
2.2.1 层面造型
2.2.2 板式造型
2.2.3 柱式造型
2.2.4 几何造型
第3章 形态的创造训练
3.1 形态的要素
3.1.1 师法自然
3.1.2 感受材料
3.1.3 材质肌理
3.1.4 形态光影
3.1.5 形态色彩
3.1.6 形态量感
3.2 形态设计的手法
3.2.1 镂空
3.2.2 纺织
3.2.3 变形
3.2.4 解构
3.2.5 组合
3.2.6 仿生
3.2.7 装饰
3.2.8 错视
3.3 形态设计的法则
3.3.1 对比与调和
3.3.2 节奏与韵律
3.3.3 对称与均衡
3.3.4 比例与尺度
第4章 向大师学习
4.1 哈迪德与动态构成
4.1.1 灵动的瞬间形态
4.1.2 消解的建筑界面
4.1.3 流动的透明空间
4.2 贝聿铭与几何构成
4.2.1 理性的几何化造型
4.2.2 交融而协调的构成
4.3 装置艺术与构成
第5章 空间形态的创意表达
5.1 创意思维的训练
5.1.1 联想思想法—培养思维的拓展性
5.1.2 发散思想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5.1.3 收敛思想法—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5.1.4 逆向思想法—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5.2 创意表达的过程
5.2.1 寻找灵感—设计创意的动力
5.2.2 空间形态—设计创意的媒介
5.2.3 心理意境—设计创意的升华
参考文献2100433B
第1章 空间形态构成概论 1
1.1 设计与构成 2
1.2 形态与空间 3
1.3 教学目的和学习要素 4
1.4 空间形态构成的广泛应用 5
1.4.1 空间形态构成与建筑设计 5
1.4.2 空间形态构成与产品设计 8
1.4.3 空间形态构成与展示设计 10
1.4.4 空间形态构成与包装设计 12
1.4.5 空间形态构成与服装设计 14
第2章 形态的基础训练 17
2.1 认识形态 18
2.1.1 形态与造型 18
2.1.2 形态的分类 20
2.2 基础造型设计 36
2.2.1 层面造型 36
2.2.2 板式造型 42
2.2.3 柱式造型 50
2.2.4 几何造型 61
第3章 形态的创造训练 93
3.1 形态的要素 94
3.1.1 师法自然 94
3.1.2 感受材料 107
3.1.3 材质肌理 130
3.1.4 形态光影 143
3.1.5 形态色彩 151
3.1.6 形态量感 156
3.2 形态设计的手法 160
3.2.1 镂空 160
3.2.2 编织 161
3.2.3 变形 163
3.2.4 解构 165
3.2.5 组合 168
3.2.6 仿生 170
3.2.7 装饰 172
3.2.8 错视 174
3.3 形态设计的法则 176
3.3.1 对比与调和 176
3.3.2 节奏与韵律 178
3.3.3 对称与均衡 180
3.3.4 比例与尺度 182
第4章 向大师学习 184
4.1 哈迪德与动态构成 185
4.1.1 灵动的瞬间形态 185
4.1.2 消解的建筑界面 188
4.1.3 流动的透明空间 190
4.2 贝聿铭与几何构成 192
4.2.1 理性的几何化造型 192
4.2.2 交融而协调的构成 196
4.3 装置艺术与构成 199
第5章 空间形态的创意表达 207
5.1 创意思维的训练 208
5.1.1 联想思维法——培养思维的拓展性 208
5.1.2 发散思维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12
5.1.3 收敛思维法——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213
5.1.4 逆向思维法——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218
5.2 创意表达的过程 221
5.2.1 寻找灵感——设计创意的动力 221
5.2.2 空间形态——设计创意的媒介 221
5.2.3 心理意境——设计创意的升华 221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