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995-2002年原电力部安全生产工作专家组成员、国家电力公司名誉安全专家对一批供电公司进行了安全性评价,本书根据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和提炼,并针对当前电力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和建议。这些措施和建议对改进当前安全生产工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前言
第一篇 生产设备
第一章 电力变压器、电抗器和互感器
第二章 开关设备
第三章 变电所防止污闪工作
第四章 变电所过电压保护和接地装置
第五章 直流系统
第六章 变电所的电缆及其构架
第七章 防误闭锁装置和设备标志
第八章 无人值班变电所
第九章 继电保护
第十章 架空关电线路
第十一章 电力电缆线路
第十二章 配电网
第十三章 通信设备
重大危险源专项控制措施 ×××主要进行水工金属结构产品的切割、组装、焊接、防腐等制作工作,年生产能力10000吨,生产强度大,施工点多面广。针对本厂2007年工程项目及生产特点,编制×××重大危险源专...
要查思想,查制度,查纪律,查管理,查隐患。
事故处理完毕,绝缘测量良好,相位核对正确,就可以试送电了;
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
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 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生产设备、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 安全管 理。 一、生产设备安全性评价 (一)火电设备 三、主变压器 ( l)整体运行工况及技术状况。①变压器油温及温升是否存在异 常情况:各冷却器是否有杂物封堵, 温度相近,油温正常;油温较往 常同一负荷和同一冷却温度下,是否有高出 10℃及以上现象或负荷 不变油温不断上升;风扇、油泵是否齐全完好,备用冷却器是否能正 确投运。②油箱及其他部件是否存在局部过热现象: 油箱表面温度是 否分布均匀,局部过热点温升不超过 80℃;各潜油泵温度是否相近, 轴承部位无异常高温。 ③温度计、超温信号装置是否齐全,本体温度 计、远方测温温度计指示与本体实际温度是否一致, 超温信号是否准 确可靠。④套管引线接头是否有发热征象,接头温度监视是否完善。 ⑤充油套管、储油柜的油面、油色是否正常,套管及本体有无渗漏油。 ⑤预防性试验(含绝缘油,
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检查表30
评 价 标 准 评 价 结 果 ①查评总件数: ②抽样件数: ③不合格件数: ④不合格率: 发现的主要问题: 检查负责人: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评价为不合格: 1. 属于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并经过安全技术检验,贴有 安检标志; 2. 组件完好(包括:帽箍、顶衬、后箍、下额带等); 3. 帽舌伸出长度为 10 - 50mm,倾斜度在 30°-60°; 4. 顶部缓冲空间在 20-50mm; 5. 根据各种材质,有明确的老化、更新年限规定 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检查表(第 30号) 安全帽安全性评价检查表
1995~2002年原电力部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国家电力公司名誉安全专家对一批发电厂进行了安全性评价,本书根据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和提炼,并针对当前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共性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和建议。这些措施和建议对改进当前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主要是凸缘变形区的起皱——由于切向压应力引起板料失去稳定而产生弯曲和筒壁传力区——由于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引起板料断裂的拉裂,在汽车覆盖件比较常见 。
防止起皱可以采用压边圈,在材料周围放上一圈凸起的筋,俗称压料筋,把材料四周压住,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拉伸出来的产品会比较饱满,加大压边力可以防止起皱。压边力过大,将导致材料与凹模以及压边圈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会使材料壁部变薄甚至拉裂。压边力在试模的时候是需要做出相对调整的。
查看压边圈的刚性。刚性缺乏,提高压边力也会起皱,此时要更换压边圈。
拉伸时必要的润滑有利于拉伸工艺的顺利进行,筒壁减薄得到改善。但必须注意,拉伸专用油只能涂在凹模的工作表面,而在凸模和材料接触的面不要润滑,尽量加大凸模圆角粗糙度,因为凸模与毛胚表面间是属于有利摩擦,它可以防止材料滑动、拉裂以及变薄。
当筒壁拉应力超过筒壁材料的抗拉强度时,拉深件就会在底部圆角与筒壁相切处——“危险断面”产生破裂。凹凸模的圆角半径太小、太尖,就容易把产品拉裂,一般用的修模方法就是想办法把凸模圆角加大,设计拉深模具的时候,可以在客户产品要求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把圆角加大。2100433B
前言
第一篇 生产设备
第一章 电站锅炉
第一节 锅炉燃烧
第二节 主蒸汽再热蒸汽及过过器再热器管壁超温
第三节 “四管”爆漏
第四节 炉外承压部件爆漏
第五节 锅炉安全阀
第七节 汽包水位计
第八节 锅炉水压
第九节 锅炉主要辅机
第十节 除灰排渣设备及其系统
第十一节 空压机及压缩空气系统
第二章 燃煤贮运系统
第一节 卸船机及管理
第二节 贮煤设备
第三节 皮带机及转运部设备
第三章 燃油贮运系统
第一节 卸油站台
第二节 油泵房
第三节 油罐区
第四节 输油管道及伴热系统
第四章 汽轮机
第一节 汽车轮机超速
第二节 水冲击及大轴弯曲
第三节 机组振动的监测
第四节 轴承损坏
第五节 承压部件、压力容器的防爆
第六节 汽轮机油系统防火
第七节 设备设计制造遗留问题
第八节 运行管理
第五章 汽轮发电机
第一节 定子绕组端部及引出线振动
第二节 氢冷发电机漏氢
第三节 发电机内进油
第四节 内冷水质标准
第五节 发电机的预防性试验
第六节 发电机转子护环材质
第六章 电力变压器、电抗器和互感器
第一节 绝缘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
第二节 变压器绕组、套管以及互感器介质损耗试验
第三节 变压器存在缺陷
第四节 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检修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节 设计制造遗留问题
第七章 开关设备
第八章 防止污闪工作
第九章 过电压保护和接地装置
第十章 直流系统
第十一章 电缆及其构器
第十二章 防误闭锁装置和设备标志
第十三章 厂用电系统
第十四章 继电保护
第十五章 热工设备
第十六章 化学设备
第十七章 通信设备
第二篇 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
第一章 电力安全工器具
第二章 高气安全防护
第三章 焊接作业安全
第四章 防火防爆
第五章 生产厂房和作业环境
第六章 道路交通和车辆安全管理
第三篇 安全管理
第一章 安全生产责制
第二章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第三章 关于工作票、操作票的执行
第四章 发承包工程安全管理
第五章 反事故措施计划与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计划
第六章 严肃对待事故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