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广东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2021年上半年)

2021年9月,广东省不动产登记与估价专业人员协会发布《广东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2021年上半年)》(简称《报告》)。从地价水平值看,今年上半年,广东省总体地面地价为16857元/平方米,商服、住宅、工业平均地价分别为10099元/平方米、9301元/平方米、1105元/平方米。 

广东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2021年上半年)基本信息

广东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2021年上半年)简介

《报告》显示,珠三角地区总体地价水平相对较高,约为广东省平均水平的1.3倍;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总体地价水平相对较低,分别为全省平均地价的21.22%和23.31%。

各监测城市中,深圳、广州、珠海等地的总体地价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体地价水平依次为31913元/平方米、29878元/平方米和21793元/平方米,其次为佛山、东莞,依次为13220元/平方米和7276元/平方米,揭阳相对较低,为1893元/平方米;从总体地价增长率看,广州、佛山、东莞、惠州、汕头、珠海、湛江等地环比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深圳、茂名、肇庆、汕尾等地出现负增长。

根据这份《报告》,珠三角地区商服、住宅和工业地价均高于全省平均地价,分别是全省平均地价的1.21、1.30、1.18倍;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各用途地价均低于全省平均地价,其中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的商服、住宅和工业地价分别是全省平均地价的26.09%、23.15%和59.66%;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商服、住宅和工业地价分别是全省平均地价的25.21%、21.69%和41.34%。

《报告》预测,下半年土地价格整体将呈现小幅波动、区域分化的趋势。其中,商服用地受经济逐步好转的影响,预计地价整体趋于平稳,部分地区小幅下降;住宅用地受政策调控影响,预计地价整体会有小幅上涨,但区域间地价分化仍将持续;工业用地受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和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影响,预计地价将整体保持平稳。2100433B

查看详情

广东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2021年上半年)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参数监测功能

  • 品种:断路器附件;系列:iVD4 智能化组件;类型:中压产品;规格:其他;产品说明:断路器状态参数监测功能,MDC2/4 安装与开关柜低压室
  • ABB
  • 13%
  • 西安赢家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监测

  • 株洲中车机电
  • 13%
  • 株洲中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流量监测

  • 株洲中车机电
  • 13%
  • 株洲中车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监测装置

  • A-PHD300,可实现三相全电量测量,并监测断路器的工作及故障状态,并具有局部故障诊断和定位功能
  • 亚派
  • 13%
  • 南京亚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温升监测功能

  • 品种:断路器附件;系列:iVD4 智能化组件;类型:中压产品;规格:其他;产品说明:一次回路(触臂部分)温升监测功能,MDC2/4 安装与开
  • ABB
  • 13%
  • 西安赢家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人工动态日工资(2010定额)、2012修缮定额

  • 工日
  • 清远市英德市2022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人工动态日工资(2010定额)、2012修缮定额

  • 工日
  • 清远市英德市2022年1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人工动态日工资(2010定额)、2012修缮定额

  • 工日
  • 清远市英德市2021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人工动态日工资(2010定额)、2012修缮定额

  • 工日
  • 清远市英德市2021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综合工(适用于广东省10定额)

  • 工日
  • 江门市开平市2014年7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8米单臂路灯(2014上半年)

  • 灯杆采用SS400钢板,钢板厚度4mm,单臂,灯杆底径 Ф195mm,锥度12:1000,高压钠灯光源功率150W, 灯杆底板400 mm ×400 mm,钢板厚度20mm
  • 8套
  • 2
  • 信和路灯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6-04
查看价格

2011上半年30厚灰麻石价格

  • 100×100×30
  • 250m²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10-29
查看价格

广东省病案接口

  • 详见附件
  • 1人日
  • 1
  • ZLHIS 定制东华 定制东软 定制
  • 中高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2-05-13
查看价格

广东省中南电缆

  • VV22-4×25mm2
  • 300m
  • 1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1-09-26
查看价格

广东省政协大事记

  • 触摸一体机(55寸 1285X756X68mm)
  • 1套
  • 1
  • 梦派
  • 中高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0-12
查看价格

广东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2021年上半年)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广东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2021年上半年)文献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规范

格式:pdf

大小:54.2MB

页数: 52页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规范

2012年上半年监督工作总结 2012年上半年监督工作总结

2012年上半年监督工作总结

格式:pdf

大小:54.2MB

页数: 3页

南召县质监局 2012 年上半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总结 2012年,我们严格按照市局下发的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 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南召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职能,研究建立产品质量安全 监管长效机制,创新监管理念,完善工作措施,落实监管责 任,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及监管工作有效性,全面做好产品质 量监督工作。现将我局工业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总结汇报如 下: 一、企业基本情况 南召县境内目前有两家获证工业企业,分别为南召天 瑞水泥有限公司、南阳捷安防爆电机有限公司。另还有一家 企业为兴华化工厂,由于该企业设备已经变卖,该企业已不 存在,已经向市局请示注销该企业生产许可证。 二、推进制度建设,研究建立质量监督长效机制。 1、完善监管措施。按照分级监管的要求,全面履行监 管职责,落实监管责任。以县检测中心为重点,规范产品质 量检验行为,加大安检机构的现场检查力度,督促质检机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范围确定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的范围根据不同监测目标分别设置。城市内部按照城市某一种标准(如规划区红线、建成区界限等)界定地价动态监测范围。跨城市区域按照行政区划或者宏观经济区域划分城市地价动态监测范围。监测范围一旦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分为国家级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省级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和城市级地价动态监测3个层次。国家级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省级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属于区域性城市地价动态监测范围,城市级地价动态监测属于城市内部地价动态监测范围。

(一)国家级城市地价动态监测范围

国家级城市地价动态监测范围包括,全国范围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跨省区域的地价动态监测、重点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等。

全国范围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是指对全国范围内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大城市,以及主要中、小城市进行全面地价动态监测。

跨省区域地价动态监测是指对跨省经济区域(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大城市和主要的中、小城市进行地价动态监测。

重点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是指对在重要区域,甚至是全国范围内有重要影响的城市进行地价动态监测。

国家级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不对镇一级地价进行监测。

(二)省级城市地价动态监测范围

省级城市地价动态监测范围包括,全省范围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省内分区域的地价动态监测等。

全省范围的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是指对全省范围内的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进行全面地价动态监测。

省内分区域的地价动态监测是指对省内的一定区域的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进行地价动态监测。

(三)城市级地价动态监测范围

城市级地价动态监测范围包括城市主城区或建成区整体地价动态监测、城市各区域地价动态监测等。 2100433B

查看详情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内容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的具体内容包括:

(1)城市地价水平,包括城市土地级别、城市基准地价、监测点地价、交易样点地价、城市平均地价等;

(2)城市地价变化趋势,包括城市地价指数、城市地价增长率等;

(3)城市地价与土地供应的协调状况,包括城市地价增长率与土地年度供应计划量增长率、土地年度实际供应量增长率、土地年度闲置量增长率的比较情况等;

(4)城市地价与房屋供应的协调状况,包括城市地价增长率与房屋年度开发量增长率、房屋年度实际成交量增长率、房屋年度空置量增长率的比较情况、房屋价格增长率等;

(5)城市地价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状况,包括城市地价增长率与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房地产投资额增长率、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长率的比较情况等;

(6)城市地价与城市土地利用协调状况,包括城市地价增长率与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城市平均容积率增长率、城市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增长率、城市基础设施占地面积增长率的比较情况等。

查看详情

2021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2021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2021年,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2020年主要工作

  “十三五”时期是广州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5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广东视察,亲自为广东工作定位导航,明确要求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面贯彻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抓当前、打基础、利长远,认真落实省委“1 1 9”工作部署和市委“1 1 4”工作举措,努力探索引领新时代老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把广州放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科学谋划、建设和发展,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增长2.7%,5年年均增长6%,与全省同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9%和10.1%,高于经济增速。来源于广州地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55.8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1.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4%和5.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53.04亿元,年均增长11%。

  要素集聚力显著增强。国家营商环境评估所有18项指标我市均获评标杆,获得电力、跨境贸易等4项指标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政务服务指标排名全国首位,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居全国城市前列。年末实有市场主体269.67万户,其中企业158.43万户,比2015年分别增长1.03倍和2.01倍。累计引进百亿元以上项目37个。在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增加26家,总数达309家。实际利用外资328.3亿美元,比“十二五”增长35.8%;其中2020年近500亿元,增长7.5%,规模创历史新高。全国性资本市场均在穗设立机构。新增上市公司81家。常住人口年均增加45万人。

  全球地位不断跃升。全球创新集群百强排名由2017年第63位提升到2019年第21位,2020年穗深港联合排名第2位。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由2017年第37位提升到第21位。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由2015年第28位提升到第13位。《世界城市名册》公布的全球城市分级排名历史性跨进第一梯队,跃居全球一线城市。

  (二)动能转换显著加快。坚持创新第一动力,全力构建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推动完善重点产业全产业链,厚植发展竞争新优势。

  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明显增强。构建“1 1 4 4 N”战略创新平台体系,形成“一区三城”整体布局。国家、省重点实验室达21家和241家,分别占全省70%和61%。高新技术企业从1919家增至1.2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数连续三年居全国第1。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5.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1%提高到3%。专利、发明专利授权量比2015年分别增长2.9倍和1.3倍。共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04项。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000亿元,是2015年的8倍。颁发人才绿卡7623张。在穗工作两院院士增加38人,总数达115人。

  产业平台提质增效。中新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总体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南沙“三区一中心”加快建设。广州开发区综合实力居国家级开发区第2位。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设立。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集聚项目240多个,总投资超5800亿元。国际金融城、天河中央商务区、万博南站商务区、白鹅潭商务区、白云新城等多极支撑、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产业高端化加速迈进。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广州制造“八大提质工程”。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0.2%,比“十二五”高3.2个百分点,近两年均突破1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54.3%提高到59.7%。汽车年产量跃居全国城市首位。广州地铁中标巴基斯坦、长沙等国内外轨道项目,带动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建成5G基站4.8万座。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接入二级节点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金融业增加值2234亿元,年均增长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高到65.1%。

  (三)城市能级显著提高。牢牢把握“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提高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

 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功能不断增强。南沙科学城被省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开工建设。认可港澳32个工种职业资格、与香港互认建筑领域职业资格6项。建成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44个,入驻团队超600个。率先吸纳港澳籍人才担任公职人员。1.38万名港澳居民在穗参加养老保险,2.3万名港澳学生同等享有医疗保险。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投入运营。带动132个地级以上市共建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全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与深圳27项重点合作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广清接合片区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推进与东莞、中山、惠州等周边城市合作,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加快建设。

  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持续提升。打造国际航空枢纽,白云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商务航空服务基地建成投入使用,2019年机场旅客吞吐量7339万人次,从全球第17位提升至第11位,2020年跃居全球第1。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南沙港区三期、广州港深水航道拓宽工程、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等建成启用,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由全球第6、第7位提升到第4、第5位。推进“五主三辅”铁路客运枢纽建设,广深港高铁、穗莞深城际等建成通车。广州南站客流量居全国铁路枢纽站第1。布局“环形 放射线”地铁线网,新增地铁运营里程265公里,总数达531公里。加快建设“四环十九射”高快速道路网,新建成北三环二期、南沙大桥等重大项目。新增高快速路284公里,比“十二五”增长1.99倍。

  国际商贸中心优势更加突出。实施增强国际商贸中心功能行动方案。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52亿元,商品进出口总值突破1万亿元。会展业展览场次、展览面积比“十二五”分别增长46.1%和5.7%,稳居全国第2。珠江新城等都会级商业功能区繁荣发展,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天河路商圈成为内贸流通体制改革推广案例。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20.4%;对“一带一路”沿线进出口年均增长4.1%,跨境电商进口连续5年排名全国城市第1。

  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全面提速。成功举办《财富》全球论坛、世界航线大会、世界港口大会、海丝博览会、从都国际论坛、“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中国法治国际论坛等高端国际会议,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国际金融论坛等永久落户。白云机场国际旅客中转率25.5%,比2015年提高7.5个百分点。年均接待游客超2亿人次。新设立驻外办事处3个。新增驻穗总领馆13家、国际友城25个、国际友好港23个,总数分别达66家、87个和53个。首次当选世界大都市协会新一届主席城市。

  (四)城乡品质显著优化。坚持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发展,努力探索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彰显云山珠水、吉祥花城无穷魅力。

 城乡规划体系更加完善。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试点,划定“三条控制线”。交通发展战略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落地实施。优化“一江两岸三带”沿线规划,推进珠江两岸贯通。完成明珠科学园等22个重点功能区规划。出台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90%的历史建筑完成测绘建模。恩宁路、沙面、海珠广场等历史文化片区品质全面提升。开展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试点,形成全市“一张三维底图”。完成土地储备113平方公里,供应各类建设用地123平方公里。依法优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释放城市建成区277平方公里。划定工业用地红线621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

  城市更新强力推进。出台城市更新“1 1 N”政策体系,以空前力度推进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6个旧村、109个旧厂、44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转型疏解专业批发市场239个,清理收储低端物流园区81个,整治提升村级工业园超16平方公里。拆除违建1.48亿平方米,整治“散乱污”场所12.7万个。城市更新盘活存量用地67平方公里,新增公共服务设施45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871万平方米,有效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完成燃煤机组、中小型燃煤锅炉、“黄标车”整治,实现公交车纯电动化。PM2.5平均浓度连续4年稳定达标,空气质量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最优。新建污水管网1.89万公里,比“十二五”增长13.4倍。新(扩)建污水处理厂32座,污水日处理能力居全国第2。治水取得历史性成效,获评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在国家组织的2次督查中均获得督查激励。土壤污染保护和修复持续加强,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增效。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城乡全覆盖。建成5座资源热力电厂等一批垃圾处理设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开展厕所革命,新改建公厕4133座。新建生态景观林带728公里,新增森林公园19个、湿地公园13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平方米,居国内一线城市首位。

  乡村振兴成效明显。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连续两年获珠三角片区第1。建成高标准农田108万亩,比“十二五”增长56.5%。袁隆平等23个院士团队在穗开展科技兴农强农。成功创建1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全国示范村镇、12个省级专业镇、102条省级专业村,去年农业总产值增长10.2%,增速创26年来新高。获“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全国同类城市最好成绩。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00%自然村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建成“四好农村路”785.4公里。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试点。

  (五)民生福祉显著改善。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渠道发展民生事业,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坚持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约七成,支出总额比“十二五”增长79%。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3%。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经验获全国推广。长期护理险、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扎实推进。长者饭堂、“家政 养老”实现街镇全覆盖。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40张。低保标准比2015年提高66.15%,达1080元/月。4.68万名低保对象、6300多名低收入困难家庭成员、8100多名特困人员、1.7万名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累计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0.32万套,发放租赁补贴5.98亿元。租赁住房增加到505万套(间)。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交通拥堵点、内涝风险点整治持续推进。完成128个村社供水改造。旧楼加装电梯9725台。连续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制定实施就业培训、补助等系列政策。累计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0.01万人。广州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超九成。“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走在全省前列。新增城镇就业161.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5%以下。大专以上人才417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95万人,比2015年分别增长37.62%和30.87%。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获金牌数占全国四分之一、全省一半;第1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金牌数居全国城市首位,占全省四成。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扎实推进。提前完成学前教育“5080”任务,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为51.11%和87.04%。累计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16.54万个、示范性高中31所。成立教育集团86个,实现全市市属优质教育集团、中小学校校医配备“两个全覆盖”。缔结中小学国际友好学校88对、穗港澳姊妹学校271对,试点开办港澳子弟班25个。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一期启用、二期开工,广州科技教育城、广州医科大学二期全面动工。广州地区5所高校18个学科入选“双一流”、8所高职院校10个专业群纳入“双高计划”。

文化综合实力全面增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连续4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岭南文化中心区建设,实施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工程,杨匏安旧居陈列馆修缮开放。省“三馆合一”项目扎实推进,广州美术馆、文化馆、粤剧院主体工程封顶。8家博物馆晋升国家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33处。新增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新增图书馆184家,总数达246家。40余部文艺作品获梅花奖等国家级奖项,《掬水月在手》《点点星光》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刑场上的婚礼》获金鸡奖提名奖。建成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等16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成功创建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区。文交会成为“最广州”文化名片,国际纪录片节连续8年获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新增小型足球场等各类体育设施1.5万个。成功举办篮球世界杯等447场大型赛事。广州马拉松升级为国际田联金标赛事。我市选手荣获3项奥运会冠军、112项世界赛冠军,竞技体育走在全国前列。

  脱贫攻坚任务高质量完成。派驻扶贫干部1600多名,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14.59亿元,带动减贫超210万人。帮扶毕节、黔南、清远、梅州、疏附、波密、甘孜、巫山所有贫困县、贫困村全部摘帽出列,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与齐齐哈尔对口合作取得实效。市内扶贫开发成果不断巩固拓展。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全面小康特别贡献城市”。

  (六)城市韧性显著增强。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全力提升防灾减灾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医疗中心地位更加凸显。健康广州建设扎实推进,广医附一院、市妇儿中心成功创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市八医院新址二期、市中医院同德分院等建成启用,广州呼吸中心主体结构封顶。成立17个医疗集团,完成全市网格化医联体布局。医疗卫生机构增至5552个,实有床位数达9.34万张,比2015年分别增长49.1%和27.5%。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卫生服务圈基本建成。基层医改经验获全国推广。人均期望寿命由81.7岁延长到82.5岁。

  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成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推进“四标四实”常态化,网格化管理持续深化。打造“广州街坊”群防共治品牌队伍,建成覆盖基层治理各领域的组织网络。深化“社工 ”战略,村居议事厅实现全覆盖。有序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建成“线上30秒、线下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生态圈。深化来穗人员融合服务,完成约9万名来穗人员积分入户。

  平安广州建设有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构建起“六位一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案件类警情、刑事立案数连续5年下降,平安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考评名列全省第1。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加强。开展七类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率先建成危化品动态监管平台。未发生重特大事故,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年实现“双下降”。

  (七)行政效能显著加强。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动法治与改革同向发力,努力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

  法治政府建设走在前列。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各级人大代表建议2275件、各级政协委员提案2332件。坚持依法行政,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草案86件,专项清理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1770件。连续两年在法治广东建设考评中获全省第1,南沙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推动统计数据归真保真。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政府透明度排名全国前列。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精简市级行政权力3237项、精简率42.7%,取消证明事项470项。首创“一窗式”集成服务改革,市级事项“一窗”进驻率超95%,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压缩近九成。财政透明度居全国前列,商事制度等14项改革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数字政府建设成效凸现。市级依申请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98%实现“零跑动”。打造“穗好办”政务服务品牌,提供超1200项高频服务事项,越秀成为全省首个“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示范区。“穗智管”建成20个主题应用场景。全国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考核排名第2。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在副省级和省会城市中均位列第1。多语种服务平台、服务热线开通。12345政务热线提供服务4853万人次,被全球呼叫中心产业联盟评为全球最佳公共服务金奖。

  实现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建成退役军人四级服务保障体系。民族宗教工作深入推进。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七五”普法圆满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序推进。国防动员、妇女儿童、海防、信访、残疾人、侨务、对台、贸促、地震、人防、参事、文史、档案、保密、供销、修志、仲裁、慈善、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们迎难而上、砥砺奋进,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实现“十三五”顺利收官。

  一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面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坚持人物同防、环境同检,织密织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防线,成功打赢春节后返程高峰、复工复产复学、零星散发病例快速处置、防范冷链食品疫情输入等大仗硬仗。坚决扛起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交往中心责任担当,广州地区共派出14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荆州等地,每天动用约8000人、260辆车、147家酒店,累计对43.9万名境外抵穗人员实施全流程封闭管理,一视同仁做好在穗外国人员社区健康服务管理,牢牢守住守好祖国“南大门”;不计代价救治患者,本土病例治愈出院率一线城市最高。组织应急科研攻关,新冠检测试剂在获批时间、获批企业数量、销售规模、服务人群等方面均居全省第1,防控医用智能机器人等4个项目向联合国推荐并获全球推广。钟南山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扎实做好防疫物资生产保障,日产检测试剂约占全国三成。组织专家通过36场在线研讨会向国际社会分享抗疫经验,组织5批次向63个国际友城、3个国际组织捐赠防疫物资,4批次22人次医疗专家出国援助抗疫,用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二是“六稳”“六保”工作交出满意答卷。把保市场主体作为最基础、最根本的任务来抓,出台实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制定实施“统筹32条”“稳增长48条”“暖企15条”等政策措施,不失时机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经济运行逐月逐季向好、加快恢复常态。完善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市场化转贷服务机制,为2.8万多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信贷200多亿元,引导银行机构为13万多家企业提供优惠贷款超3000亿元。市场主体增速逆势跑出“加速度”,新登记55.27万户,增长24.9%,其中企业44.21万户,增长31.4%。加大援企稳岗力度,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532亿元,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18.96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29.5万人,完成年度预期目标的147.5%。城镇登记失业率2.53%,处于较低水平。

 三是重大项目建设开创新局面。我们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强力推动完成白云机场三期项目立项、征拆启动、选址稳定、融资获批等工作,实现了“6月份安置区开工、9月份主体工程动工”,创下民航审批项目的“广州速度”,项目建成后白云机场有望成为全球旅客吞吐量最大的机场。南沙港区四期加快建设,将成为首个采用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技术的集装箱全自动化码头。广交会展馆四期建设顺利开工,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会展综合体。呼吸领域国家实验室获批筹建,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等4大科技基础设施完成预研前期工作。广州期货交易所获批建设,将成为重要的国家级金融战略平台。恒大足球场开工建设,建成后可容纳10万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足球场。

  四是环境治理取得历史新突破。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6项指标首次全面达标,PM2.5平均浓度23微克/立方米、再创新低,优良天数比例首次超九成。新建成污水管网8383公里,国家督办的147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劣Ⅴ类水体断面全部清零,13个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首次全部达到省考核要求。兴丰应急填埋场第二填埋区等项目投入运营,优化设置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点1.6万个,住建部在穗召开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推介广州经验。还绿于民、还景于民加快推进,广州花园开工建设。建成开放云道6.2公里。新增口袋公园43个、绿道43公里、碧道400公里,城市绿化水平持续提升。

  五是社会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兜牢兜好民生底线,全力加强保供稳价,增加粮食和猪肉储备规模,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6%,控制在年度目标以内。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8.3%。阶段性将低收入居民价格临时补贴标准提高1倍,累计发放2.6亿元、惠及困难群众143.8万人次。资助20.1万人次参加医保,医疗救助119万人次。破命案积案数创历年之最,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保持在86%以上的高水平。

  各位代表!过去5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把群众急难愁盼的一件件事情办好;始终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千方百计把企业营商成本和市民生活成本维持在较合理水平,营造近悦远来、拴心留人发展环境,打造各类企业和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的福地;始终坚守节用裕民之道,努力把规划蓝图变成广大市民看得见、摸得着、共享得到的现实。“十三五”规划提出的6个方面36项主要指标,约束性的指标全面完成,预期性的指标较好完成,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三大战略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发展能级、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广州发展的基础更牢、环境更好、底气更足、前景更光明!我们深切体会到,广州的发展成就,归根到底靠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靠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靠的是总书记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靠的是总书记山高水长的关心厚爱!

  “十三五”时期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带领下勠力同心、砥砺奋进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岗位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穗中央有关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广州改革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创新驱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创新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技术和产业发展优势,新兴产业尚未形成强大支撑,缺少具有强大引领带动作用的头部企业和领军人才。二是实体经济经营仍较困难。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尚未完全恢复,商贸会展、文化旅游、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减收明显。三是改革系统集成水平不够高。政策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够强,直达快享不够精准。营商环境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离国际一流标准还有差距。四是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仍待提升。大气、水环境治理和垃圾分类处理成果仍需不断巩固拓展。城市本质安全水平还不够高,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预防压力仍然较大。五是民生领域尚有短板。教育资源布局有待继续优化,基层医疗、养老服务专业性不够强,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仍较突出。六是政府作风还需改进。一些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劲头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不同程度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等。

  二、“十四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期。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实现良好开局。

  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我们编制了《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今后5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推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取得决定性重大成果,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上新水平,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医疗中心功能大幅增强,省会城市、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宜居环境功能全面强化,城市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作用充分彰显,枢纽之城、创新之城、智慧之城、品质之城更加令人向往。

  (一)聚焦打造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典范。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支撑,以“一区三城”为主阵地打造科技创新轴,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建设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加快构建“一核引领、两极带动、三港辐射、多点支撑”的产业功能布局,突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坚决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等新兴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精细化工等新兴优势产业,打造沿江、东南部、西部三大产业带,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突出将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作为战略引擎,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建设智车之城、软件名城、显示之都、定制之都、新材高地,打造数产融合的全球标杆城市。

  (二)聚焦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城市。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为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发挥重要支撑作用。聚焦“两新一重”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建设国际品牌聚集地、时尚潮流引领地、中国制造展示地、岭南文化传承地、消费创新策源地,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高标准建成畅通全市、贯通全省、连通全国、融通全球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高水平建设国际数字信息枢纽、国际现代物流中心,提升综合门户枢纽功能。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加快建设广州都市圈,引领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拓展经济发展纵深。大力发展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高国际商贸中心能级。

  (三)聚焦打造全球资源要素配置中心。牢牢把握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契机,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推进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勇于推出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制度环境,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率先探索建立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经济制度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由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率先转变,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打造全球企业投资、国际人才汇聚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四)聚焦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范例。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全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下足“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建设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聚焦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建设韧性城市,强化本质安全,坚持依法治理,建设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国际大都市。

  (五)聚焦打造美丽宜居幸福新广州。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推动污染治理由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向精准施策、重在治本转变,打造世界级精品珠江。坚持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促进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水平教育医疗中心,深化“大城市大养老”模式,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水平。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品牌,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成为彰显文化自信的对外文化交流门户。

  (六)聚焦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效能政府。强化创新理论武装,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走深走心走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讲政治抓政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化责任担当抓落实,始终心系人民、情系百姓,竭尽全力把广州改革发展的一件件事办好,把人民群众的困难解决好、利益发展好、期盼实现好。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高专业能力、专业水平,努力成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强化科技赋能,不断提升“穗好办”政务服务质量水平,提升“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效率效能,打造最智慧、最便捷、最贴心、最高品质、最好体验的城市服务治理平台。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的年度任务;经济金融风险有效防范。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牢牢把握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面实施市科技创新条例,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释放科技创新潜能,增强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策源功能。

  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快建设以中新知识城、南沙科学城为极点,链接全市域科技创新关键节点的科技创新轴。全力做好呼吸领域国家实验室筹建保障服务工作。加快建设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动工建设人类细胞谱系、冷泉生态系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完善高超声速风洞、极端海洋科考设施科研布局与保障条件。继续推进生物岛等4家省实验室相关项目建设。支持建设11家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

  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展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实施“揭榜挂帅”机制,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推进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和环五山、环中大、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争取通过国家科技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500家以上。建立百家科技金融工作站、组建百人科技金融特派员队伍,推动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落户,力争科技信贷增速不低于30%。

  打造全球人才创新高地。完善“广聚英才计划”,培育引进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领军团队。加强科技人才激励,建立多元化科研人员评价机制。用好大湾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探索开展技术移民,做好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支持南沙建设国际化人才特区。加快建设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广州)研究中心,厚植技能人才培养优势。

  (二)实施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聚焦稳链补链强链控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争取更多国家、省先行先试政策在试验区实施。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在试验区设立研发总部、区域研发中心。高水平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支持打造自主创新信创产业生态。探索数字经济创新产品首购首用。推动数字经济立法工作。

  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实施“穗芯”工程,加快集聚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行业龙头企业。实施“智造”工程,推进建设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实施“全球定制之都”推广计划。实施“智行”工程,协同发展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加快广汽智能网联产业园建设,推进创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组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集团,加快建设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支持产业联盟拓展国内外市场。实施“新药”工程,充分发挥国际生物岛、国际医药港等重大平台载体作用,完善研发机构+医院+企业对接机制,争创生物安全与健康产业先导区和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先行区,促进中医药中华老字号振兴发展。实施“尚品”工程,建设中小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赋能服务平台,推动纺织服装、美妆日化、皮具箱包、珠宝首饰、食品饮料等特色产业数字化发展,加快向高品质时尚化定制化国际化转型。实施“强区”工程,推进建设广州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三大国家级工业园区,以及花都经济开发区、白云工业园区、从化经济开发区、番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四大省级工业园区,聚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在新的高度挺起广州制造的产业脊梁。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好用好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推进广交会展馆四期、广州国际会议中心建设。探索“新业态 会展”模式,提升广交会等品牌展会影响力辐射面。构建现代物流与供应链体系,推进建设广州空港、广州东部公铁联运、南沙海铁联运等物流枢纽。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会计、法律、咨询、人力资源、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业,打造一批高端专业服务业集聚平台。放宽养老、育幼、医疗等领域市场准入。促进商贸、餐饮、住宿等连锁化、品牌化发展。

  提高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大力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开业运营。推动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落地。研究设立港澳保险服务中心。健全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机制,搭建环境权益交易与金融服务平台。发挥好全国股转系统华南基地功能作用。大力发展科创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供应链金融,推动产融深度融合。力争新增上市公司20家。规范发展地方金融业态,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推进经济功能区开发建设。坚持南沙“一把手工程”,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应用,推动建设南沙(粤港澳)数据合作试验区。坚持中新知识城“一号工程”,落实中新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规划建设知识产权服务园区。打造临空经济示范区,推进建设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空港商务区、区块链国际贸易平台。做强做优国际金融城、白云新城、白鹅潭商务区、海珠广场文创金融产业创新区、万博南站商务区等经济功能区。支持天河中央商务区打造“四个出新出彩”示范区。

  (三)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深耕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为主攻方向,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深化对内对外经济联系,为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聚焦“两新一重”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建设国际品牌聚集地、时尚潮流引领地、中国制造展示地、岭南文化传承地、消费创新策源地,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高标准建成畅通全市、贯通全省、连通全国、融通全球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高水平建设国际数字信息枢纽、国际现代物流中心,提升综合门户枢纽功能。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加快建设广州都市圈,引领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拓展经济发展纵深。大力发展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高国际商贸中心能级。

  (三)聚焦打造全球资源要素配置中心。牢牢把握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契机,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推进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勇于推出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制度环境,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率先探索建立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经济制度体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由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率先转变,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打造全球企业投资、国际人才汇聚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四)聚焦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范例。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全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下足“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建设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聚焦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建设韧性城市,强化本质安全,坚持依法治理,建设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国际大都市。

  (五)聚焦打造美丽宜居幸福新广州。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推动污染治理由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向精准施策、重在治本转变,打造世界级精品珠江。坚持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促进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水平教育医疗中心,深化“大城市大养老”模式,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水平。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品牌,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成为彰显文化自信的对外文化交流门户。

  (六)聚焦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效能政府。强化创新理论武装,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走深走心走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讲政治抓政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化责任担当抓落实,始终心系人民、情系百姓,竭尽全力把广州改革发展的一件件事办好,把人民群众的困难解决好、利益发展好、期盼实现好。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高专业能力、专业水平,努力成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家里手。强化科技赋能,不断提升“穗好办”政务服务质量水平,提升“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效率效能,打造最智慧、最便捷、最贴心、最高品质、最好体验的城市服务治理平台。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的年度任务;经济金融风险有效防范。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牢牢把握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面实施市科技创新条例,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释放科技创新潜能,增强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策源功能。

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快建设以中新知识城、南沙科学城为极点,链接全市域科技创新关键节点的科技创新轴。全力做好呼吸领域国家实验室筹建保障服务工作。加快建设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动工建设人类细胞谱系、冷泉生态系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完善高超声速风洞、极端海洋科考设施科研布局与保障条件。继续推进生物岛等4家省实验室相关项目建设。支持建设11家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

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展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实施“揭榜挂帅”机制,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推进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和环五山、环中大、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争取通过国家科技部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500家以上。建立百家科技金融工作站、组建百人科技金融特派员队伍,推动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落户,力争科技信贷增速不低于30%。

打造全球人才创新高地。完善“广聚英才计划”,培育引进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领军团队。加强科技人才激励,建立多元化科研人员评价机制。用好大湾区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探索开展技术移民,做好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支持南沙建设国际化人才特区。加快建设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广州)研究中心,厚植技能人才培养优势。

(二)实施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聚焦稳链补链强链控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争取更多国家、省先行先试政策在试验区实施。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在试验区设立研发总部、区域研发中心。高水平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支持打造自主创新信创产业生态。探索数字经济创新产品首购首用。推动数字经济立法工作。

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实施“穗芯”工程,加快集聚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行业龙头企业。实施“智造”工程,推进建设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建设,实施“全球定制之都”推广计划。实施“智行”工程,协同发展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加快广汽智能网联产业园建设,推进创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组建轨道交通产业投资集团,加快建设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支持产业联盟拓展国内外市场。实施“新药”工程,充分发挥国际生物岛、国际医药港等重大平台载体作用,完善研发机构+医院+企业对接机制,争创生物安全与健康产业先导区和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先行区,促进中医药中华老字号振兴发展。实施“尚品”工程,建设中小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赋能服务平台,推动纺织服装、美妆日化、皮具箱包、珠宝首饰、食品饮料等特色产业数字化发展,加快向高品质时尚化定制化国际化转型。实施“强区”工程,推进建设广州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三大国家级工业园区,以及花都经济开发区、白云工业园区、从化经济开发区、番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四大省级工业园区,聚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在新的高度挺起广州制造的产业脊梁。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好用好国家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推进广交会展馆四期、广州国际会议中心建设。探索“新业态 会展”模式,提升广交会等品牌展会影响力辐射面。构建现代物流与供应链体系,推进建设广州空港、广州东部公铁联运、南沙海铁联运等物流枢纽。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会计、法律、咨询、人力资源、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业,打造一批高端专业服务业集聚平台。放宽养老、育幼、医疗等领域市场准入。促进商贸、餐饮、住宿等连锁化、品牌化发展。

提高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大力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开业运营。推动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落地。研究设立港澳保险服务中心。健全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机制,搭建环境权益交易与金融服务平台。发挥好全国股转系统华南基地功能作用。大力发展科创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供应链金融,推动产融深度融合。力争新增上市公司20家。规范发展地方金融业态,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推进经济功能区开发建设。坚持南沙“一把手工程”,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应用,推动建设南沙(粤港澳)数据合作试验区。坚持中新知识城“一号工程”,落实中新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规划建设知识产权服务园区。打造临空经济示范区,推进建设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空港商务区、区块链国际贸易平台。做强做优国际金融城、白云新城、白鹅潭商务区、海珠广场文创金融产业创新区、万博南站商务区等经济功能区。支持天河中央商务区打造“四个出新出彩”示范区。

(三)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深耕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为主攻方向,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深化对内对外经济联系,为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协同推进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及征拆安置,推进构建机场到广州北站空铁联运体系。推进建设南沙港区四期,开展广州港20万吨级航道、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和五期前期工作,规划建设狮子洋通道。加快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站改扩建、广州至广州南联络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承接好省交给的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管理牵头任务,开工建设广佛西环等项目,推进4个国铁、6个城际、11个地铁、6个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建设,建成南沙港铁路、广佛环佛山西至广州南站、佛莞城际广州南至望洪段等项目,地铁运营里程突破600公里。加快莲花山通道、广州东部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会展西路隧道、沉香大桥等6个项目开工,力争洛溪大桥拓宽、广汕路龙洞立交等7个城市道路项目建成通车。有序推进一批交通微循环建设改造项目。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进建设777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04亿元。实施数字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智能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成5G基站6.5万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动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推进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10个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项目落地。积极争取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企业债。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加快5G商用步伐。大力促进汽车消费,推动汽车平行进口、二手车出口创新发展。以时尚经济、首店经济、品牌经济、甜蜜经济带动消费增长。推进广州北站免税商业综合体建设。谋划上下九步行街区改造提升,推动建设北京路改造提升二期工程。优化中大纺织、流花服装、芳村茶叶、番禺茶具等特色商圈。打造一批羊城夜市消费地标,支持越秀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深化区域战略合作。深化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对接。加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联动,推进航运物流、贸易会展、高新技术、海洋经济等合作。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协同发展。

推动外经贸提质增效。支持高附加值、自有知识产权、自有品牌产品出口。深化服务贸易、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试点,推进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优化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建立全球招商机制,大力引进总部和头部企业,争取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谋划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欧投资协定机制,编制新一轮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行动计划。推进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推动中欧班列扩量增效,增加跨境电商专列。做好企业“走出去”服务工作。

(四)实行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着力推出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增创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开展营商环境4.0改革。全面落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化“一件事”主题套餐服务、“一窗式”政策兑现、“一站式”公共服务改革举措。提高国际民商事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水平。加快中国(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智慧型监管新机制,探索新产业新业态触发式监管和审慎监管,依法规范发展平台经济。全面推广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双免”清单。优化办理破产机制。推进不动产登记“跨城通办”“跨省通办”,提升“互联网 不动产登记”便利度。支持黄埔创建国家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

增强要素资源配置能力。争取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全面落实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探索混合产业用地、点状供地、新型产业用地等土地开发利用方式,完善工业产业区块布局。探索开展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易地有偿代保。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构建数据确权、流通、应用机制。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