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信道间隔
信道带宽
中心波长
信道隔离度
波长温度稳定度
信道差损均匀性
OADM在光域内实现了传统的SDH(电同步数字层次结构)分插复用器在时域内完成的功能,而且具有透明性,可以处理任何格式和速率的信号,这一点比电ADM更优越。鉴于OADM在骨干网节点及本地接入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各大学、公司和团体都展开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有力的推动了OADM商业化进程。美国于1994年开始的MONET计划,包含基于声光可调谐滤波器结构的8波长通道OADM节点的研究。欧盟于1995年开始的ACTS计划中有COBNET(联合光干线通信网)和METON(光城域通信网)两个项目都与OADM有关,该计划对OADM器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商业化程度来看,目前Lucent公司已经研制出40×10Gb/s带有完善网络接口的OADM节点,并成功推向市场。其它如Alcatel,Siemens,NEC等公司也都有成熟产品推出。目前国内对OAMD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在863-300项目"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中,大唐、武邮、中兴分别完成了8路波长,任意上下的OADM节点,具有完善的网络管理接口,可根据网络需求,对OADM进行灵活配置。
一般的OADM节点可以用四端口模型来表示,基本功能包括三种:下路需要的波长信道,复用进上路信号,使其它波长信道尽量不受影响地通过。OADM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从线路来的WDM信号包含N个波长信道,进入OADM的"Main Input"端,根据业务需求,从N个波长信道中,有选择性地从下路端(Drop)输出所需的波长信道,相应地从上路端(Add)输入所需的波长信道。而其它与本地无关的波长信道就直接通过OADM,和上路波长信道复用在一起后,从OADM的线路输出端(Main Output)输出。
根据不同的组网设计、业务需求情况和资源配置,光网络对用于其中的OADM节点有一定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性能要求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构性、可扩展性、透明性以及多通道处理能力。
此外,引入OADM对网络管理有利有弊。尽管OADM允许光信道的灵活管理,但其灵活性不是完全不受约束的,OADM带来的信号恶化需要认真考虑。在网络目标与OADM的光性能上存在一个技术选择的平衡点。
OADM节点的核心器件是光滤波器件,由滤波器件选择要上/下路的波长,实现波长路由。目前应用于OADM中的比较成熟的滤波器有声光可调谐滤波器、体光栅、阵列波导光栅(AWG)、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多层介质膜等。
根据可实现上下波长的灵活性,OADM可分为固定波长OADM、半可重构OADM和完全可重构OADM。从实际应用上看固定波长OADM和半可重构OADM已可以应用于系统中,而在大型网络节点中可以上下任意波长信道的完全可重构OADM实现起来还有一定难度。
从OADM实现的具体形式来看,主要包括分波合波器加光开关阵列及光纤光栅加光开关两大类。
1)分波合波器加光开关阵列
这种结构的波长路由采用分波合波器,OADM的直通与上下的切换由光开关或光开关阵列来实现。这种结构的支路与群路间的串扰由光开关决定,波长间串扰由分波合波器决定。由于分波合波器的损耗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这种结构的主要不足是插损较大。目前分波合波器多采用体光栅、多层介质膜和阵列波导光栅等器件。从物理上看分波器反过来用就成为合波器,当然在实际设计上分波器与合波器的考虑还是略有不同的,下面从构成分波器的角度对这三种器件分别加以简要介绍。
多层介质膜
多个FP腔级联构成多层介质膜,根据每个FP腔的透过波长不同来实现解复用功能,这是多层介质膜的工作原理。其优点是顶带平坦,波长响应尖锐,温度稳定性好,损耗低,对信号的偏振性不敏感,在商用系统中广泛应用。但由于它要通过透镜与光纤相连,因而光纤耦合需要精确校准,另外其稳定性也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在生产与复制过程中难以保证通带中心波长的精确控制。
体光栅
体光栅属于角色散型器件。衍射光栅在玻璃衬底上沉积环氧树脂,在其上制造光栅线,构成反射型闪耀光栅。入射光照射到光栅上后,由于光栅的角色散作用,不同波长的光以不同角度反射,然后经透镜汇聚到不同的输出光纤,从而完成波长选择作用。由于体光栅是体型装置,不易制造,价格昂贵。
阵列波导光栅
将光从普通的N×N星型耦合器的任何一处输入都将传到所有输出端,没有任何波长选择性。而在阵列波导光栅(AWG)中,任何工作频段内的输入光都将从一个确定的端口输出,这样就可以实现复用和解复用的功能。与目前常用的多层介质膜相比,AWG的特点是结构紧凑、价格便宜、信道间隔更窄,适用于多信道的大型节点。
AWG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偏振的影响、温度的影响、光纤的连接与耦合。
2)光纤光栅
光纤布拉格光栅(FBG)是使用紫外光干涉在光纤中形成周期性的折射率变化(光栅)制成的光器件。其优点是可直接写入通信光纤,成本低,生产重复性高,可批量生产,易于与各种光纤系统连接,连接损耗小,波长、带宽、色散可灵活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如温度、应变等因素的微小变化都会导致中心波长的漂移。
干线WDM信号经开关选路,每路的光栅对准一个波长,被光栅反射的波长经环行器下路到本地,其他的干线信号波长通过光栅经环行器跟本地节点的上路信号波长合波,继续在干线上向前传输。这个方案可以根据开关和光栅来任意选择上下话路的波长,使网络资源的配置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由于每个FBG只能下一路波长信道,由于生产成本的原因,这种结构只能适用于上下话路不多的小型节点。
白光LED的主要参数有:1、电参数:正向压降、反向耐压、正向电流、反向电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2、光参数:发光强度、色温、视角、显色指数、光衰;选择时一般要关注正向压降、正向电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发...
电梯技术参数 电梯名称或用途小机房乘客电梯 主要参数驱动方式永磁同步技术(必须采用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 额定载重(Kg)1150 额定速度(m/s)1.5 层/站/门8/8/8 控制系统32位微机一...
我们是做照明的,白光LED一般就问它的光通量LM值,色温,衰减,显色指数这几点
基于光纤光栅的新型光分插复用器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光栅的新型光分插复用器(OADM),并阐述了此新型OADM结构的复用和解复用原理,它具有插入损耗低、灵活性强和串扰低等优点。为验证结构设计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用OptiSystem软件对所设计的OADM结构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下载波长的边模抑制比高达20 dB,此新型结构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灵活性。
空间级联可调谐光滤波器方式实现光分插复用器
提出一种采用空间级联可调谐光滤波器方式实现的OADM。该器件不但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插入损耗低、信道间插入损耗差异小的特点,而且能够在控制电路的作用下灵活选择上下路波长及其数量,为构建灵活、高性能的WDM网络提供了选择。
目前的光分插复用器大部分是由多个分立光学(或光纤)元件组合而成的非全光纤器件,插入损耗大、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本项目首次提出一种新型保偏光纤光栅耦合器,该器件综合了光纤光栅优良的波长选择特性和光纤耦合器的多端口特点,特别是具有重要的偏振保持能力,可制成结构紧凑、性能稳定优良的全保偏光纤光分插复用器,以便和其它光纤器件构成全光纤系统尤其是全保偏干涉型光纤传感阵列系统,从而实现大规模全光纤密集波分复用传感阵列。项目通过建立保偏光纤光栅耦合器的理论模型,采用超模理论进行计算分析和结构参数优化,研究保偏光纤光栅耦合器的一体化制作工艺技术和指标测试方法,并研究两个以上的保偏光纤光栅耦合器级联在大规模全光纤波分复用传感阵列中的应用。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密集波分复用保偏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应用将会产生源头性的推动作用。 2100433B
第1章 光网络 (1)
第2章 光波导理论 (38)
第3章 光纤 (56)
第4章 光纤的传输性能 (86)
第5章 半导体物理基础 (108)
第6章 光源 (122)
第7章 光调制器 (178)
第8章 光放大器 (184)
第9章 光电检测器 (221)
第10章 波分复用器 (235)
第11章 光波长变换器 (250)
第12章 光分插复用器 (255)
第13章 光交叉连接器 (260)
第14章 光开关 (267)
第15章 光网络 (281)
第16章 光器件应用实例 (296)
第17章 光器件的研究方向 (344)
……
第1章 绪论
1.1 光纤通信网络
1.2 光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光传送网概述
2.1 光传送技术的概述
2.2 ASON的体系结构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ASON的传送平面
3.1 对ASON节点的要求
3.2 ASON传送平面的核心交换结构
3.3 光交叉连接器
3.4 光分插复用器
3.5 性能评估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ASON的控制平面
4.1 控制平面的基本结构
4.2 DCM与信令网
4.3 自动发现技术
4.4 路由技术
4.5 ASON控制平面的GMLPS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管理平面
5.1 管理平面体系结构
5.2 ASON网络管理功能的需求
5.3 CORBA在ASON网络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ASON的生存性与安全
6.1 影响生存性与安全的因素
6.2 SDH的保护与恢复机制
6.3 ASON保护恢复过程
6.4 故障检测和定位
6.5 多层网络生存性
6.6 分级子网恢复机制
6.7 基于GMPLS的生存性
6.8 基于网状网的恢复机制
6.9 ASON安全的典型攻击
6.10 ASON安全的对抗措施
6.11 安全保护方法
6.12 保密通信技术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RPR发展背景及技术介绍
第8章 RPR技术与其他城域网技术比较
第9章 RPR技术的安全性分析
第10章 无源光网络
第11章 EPON中的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