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图书简介:
本书论述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新理论,由国际钢结构著名学者钟善桐教授在近40余年的研究基础上总结而成.书中阐述的内容为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成果,反映了我国学者在钢管混凝土结构领域保持国际领先水准的理论探索和工程实践.
“统一理论”是运用计算机技术,由钢材和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用数值分析法导出钢管混凝土基本构件典型应力应变全过程的关系曲线,并得到统一设计公式.“统一理论”的提出和确立,标志着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并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书可供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和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亦可作为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
目录
第1章前言
1.1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特点
1.2钢管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1.3钢管混凝土的理论研究概况
第2章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与圆钢管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2.1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
2.2圆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时的工作性能
2.3圆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时Nε(σ-ε)全过程分析
2.4圆钢管混凝土轴心受拉时的工作性能
2.5圆钢管混凝土受扭和受剪时的工作性能
2.6圆钢管混凝土受弯时的工作性能
第3章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强度
3.1圆钢管混凝土构件轴心受压时的强度
3.2各种截面钢管混凝土构件轴心受压时的强度和刚度
3.3各种截面钢管混凝土构件轴心受拉、受扭和受剪时的强度和刚度
3.4各种截面钢管混凝土构件受弯时的承载力和刚度
第4章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稳定和多种荷载作用下构件的承载力
4.1圆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的稳定
4.2各种截面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的稳定
4.3格构式圆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的稳定
4.4各种截面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的承载力
4.5多种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
第5章空心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强度与稳定
5.1空心钢管混凝土构件轴心受力时的工作性能和承载力
5.2空心钢管混凝土构件轴心受压时的稳定承载力
5.3空心钢管混凝土构件受扭、受剪和受弯时的承载力
5.4多种荷载作用下空心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
第6章钢管混凝土构件其他性能的统一性、连续性和相关性
6.1圆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抗震性能
6.2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施工初应力的影响
6.3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抗火性能
后记
参考文献 2100433B
钢管混凝土检测的一般都是混凝土,有专门的无损检测工具。 目前最流行的有两种技术:“超声波探伤”和“光纤传感技术” 相关技术用的仪器,可以在网上搜一下。例如:HUD30超声波探伤仪、非金属超声分析仪 C...
钢管混凝土就是把混凝土灌入钢管中并捣实以加大钢管的强度和刚度.一般的,我们把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以下的钢管混凝土称为普通钢管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以上的钢管混凝土称为钢管高强混凝土;混凝土强...
3.14×柱半径的平方×柱的高度,就钢管混凝土柱的方量
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的轴心受压钢管混凝土承载力的研究
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的轴心受压钢管混凝土承载力的研究
FRP加固钢管混凝土短柱理论研究
在国内外的现代建筑中,拱桥结构以及高层建筑等等工程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了钢管混凝土,所以为了预防受到外部灾害的影响,例如地震、火灾等,我们必须将对钢管混凝土的加固和修复放到重要的研究计划和课题中。
电弱统一模型的一个新奇之处是预言存在中性流。例如电子和中微子散射过程,在普通的弱相互作用V-A理论中只有由W 传递的带电流过程。而按照电弱统一模型,还应该同时存在,由Z0传递的中性流相互作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入射粒子和出射粒子的电荷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这两个图对散射过程的贡献是近似相同的。还有一类反应过程,只能由Z0传递,它们在V-A理论中是不存在的。例如,vμe→vμe的弹性散射。如果实验上能找到这种类型的事例,无疑是对中性流存在给出最可靠的证据。1973年在西欧中心(CERN)的实验家们分析了两年中拍摄的一百四十万张云室照片,终于发现了三个这样的事例,从而证明了纯轻子的弱相互作用中性流的存在。这使得电弱统一模型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并促成了1979年温伯格、萨拉姆和格拉肖三位理论物理学家共享了诺贝尔物理奖。
当时在他们建立的模型中一些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传递弱相互作用的媒介,W 、W-和Z0三个规范粒子,还没有发现。理论家们相信它们一定存在,而且预言W粒子的质量大约为80GeV,Z粒子约为90GeV。它们比质子重将近100倍。寻找这样重的粒子成为实验家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难题。
实验家们深知,电子-正电子对撞机是寻找新粒子的最好的工具。可惜的是,到70年代末,已建成的e e-对撞机中最大能量的是欧洲的PETRA,它能达到的最高能量只有38GeV,远远低于所需要的能量。当时运行的质子加速器,最大的有两台,一台是在美国费米实验室,最高能量是500GeV,另一个是西欧中心(CERN)的SPS,其最高能量为450GeV。表面上看,这两个能量值都比所预言的W和Z的质量高得多,似乎是可用的,但其实不然。原因是这两台机器都是把质子加速去轰击固定的靶中的质子。一方面,高速运动的质子束流与固定的靶质子碰撞时,很大的一部分能量要转化成靶质子的功能;另一方面,质子与质子碰撞产生新粒子靠的是质子中的组分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仅能分得质子总能量的一部分、所以有效的能量其实是很小的。费米实验室的质子加速器的有效的能量最高只有32GeV,而SPS不超过30GeV,因此都远远低于所需要的能量。
西欧中心(CERN)当时正在设计能量为100GeV的电子正电子对撞机LEP,它无疑是最理想的。但它要到八十年代末才能建成,CERN的实验家鲁比亚不甘心等待。这是一场激烈的竞赛,拖延时间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人能抢先得到发现这些重要粒子的荣誉。
1976年,鲁比亚(C.Rubbia)等开始探索一条捷径。到1981年他们成功地把超级质子加速器SPS改造成了270GeV×270GeV 的一台质子与反质子的对撞机。其后实验家们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使亮度提高了一百多倍。1982年底,UA1组得到了140000个碰撞事例,经过计算机筛选,终于找到了5个事例可以确认为W粒子的产生。能量为81±5GeV,与理论预言完全一致。W粒子终于被他们找到了。不久,UA2组也找到了四个事例,质量与UA1组的结果完全一致。1983年1月25日,他们正式发布了关于发现W粒子的消息。同年的5月份,6个Z0粒子产生的事例也被鲁比亚发现。 6月份,找到Z0粒子的消息正式公布于众。它们的质量也完全符合理论预言。由于这两项重要的发现,鲁比亚于1984年得到了诺贝尔物理奖。2100433B
基于十二面体单元主剪面应力对和主剪面应力对的作用这两个概念提出岩土发生剪切破坏的新机理,基于该机理提出岩土的三剪统一强度理论并对其进行微细观及宏观理论分析,完成所需的岩土在复杂应力条件下的强度和变形试验,特别是岩土破坏特征方面的试验,进一步完善对所提理论的实验验证;研究以三剪统一强度理论为基础的岩土弹塑性本构关系及其在岩土工程有限元计算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在实际岩土工程问题中如何依据工程岩土体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强度准则中所需岩土力学参数值的方法;针对采用有限元计算、岩土体为非均质体的复杂岩土工程问题,提出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用于解决岩土力学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分析、岩土力学参数随机场的离散、单元体力学参数的最优估值、单元体网格的合理划分等问题;根据所得理论研究成果,完成相应的有限元计算编程,对一些著名的岩土工程数值计算软件进行相应的二次开发。 2100433B
批准号 |
10862004 |
项目名称 |
岩土三剪统一强度理论研究 |
项目类别 |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申请代码 |
A1301 |
项目负责人 |
胡小荣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南昌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9-01-01 至 2011-12-31 |
支持经费 |
31(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