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地方标准《高海拔高寒地区钢混凝土组合梁斜拉桥设计技术规范》(DB63/T 1857-2020)规定了高海拔高寒地区钢-混凝土组合梁斜拉桥的术语和定义、材料、作用、总体设计、构造设计、结构分析、施工及监控、可养护检修设计以及健康监测。该标准适用于青海省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钢-混凝土组合梁斜拉桥的结构设计。
前言 |
III |
---|---|
1 范围 |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
3 术语和定义 |
2 |
4 材料 |
3 |
5 作用 |
4 |
6 总体设计 |
6 |
7 构造设计 |
7 |
8 结构分析 |
17 |
9 施工及监控 |
20 |
10 可养护检修设计 |
21 |
11 健康监测 |
21 |
参考资料:
随着西部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和延伸,不少高速公路建设已进入高海拔、高寒地区,大跨径桥梁和长大隧道已成为高速公路的关键性工程,成为整个工程工期和造价的控制要素。但这些地区的桥梁暴露于自然环境中,工作温度很低,低温使得钢材及其焊缝的脆性进一步增加,脆性断裂的倾向加大。因此,钢结构在低温下的疲劳性能和断裂机理的研究非常重要。鉴于此,制定了地方标准《高海拔高寒地区钢混凝土组合梁斜拉桥设计技术规范》(DB63/T 1857-2020)。
标准计划
根据原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关于印发青海省2018年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青质监标函〔2018〕64号),《高海拔高寒地区钢-混凝土组合梁斜拉桥设计技术规范》列入2018年度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项目计划编号 2018-ZD-08。
起草过程
2018年1月-5月,标准制订前期,标准编制组通过对《高原高寒地区组合梁斜拉桥低温性能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提炼,赴相关省份进行广泛的考察、调研、资料收集等工作。
2018年6月-8月,在充分调研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反复验证,编制组初步确定标准的各项技术指标及设计方案,起草高海拔高寒地区钢-混凝土组合梁斜拉桥设计技术规范草案稿,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2019年4月27日,青海省高管局组织召开了征求意见稿阶段审查会,青海省高管局相关处室、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中铁大桥局桥梁科学研究院、中交二公院、长安大学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及特邀专家刘永健教授、张冬兵高级工程师等参加了会议。会议对地方标准的条款内容及格式进行了审查,并提出了修改意见。青海省交通运输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以青交标委秘函〔2019〕6号对标准提出了修改意见,同时相关建设、设计、施工、养护等单位对标准也提出了修改意见。根据修改意见和建议,标准编制组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2019年7月,标准征求意见稿在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了公示。期间,标准编制组又征求了青海省公路科研勘测设计院、青海省交通工程监理处、青海省育才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青海省地方铁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对标准的修改和建议。
2019年11月,根据征求到的修改意见和建议,标准编制组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送审稿。
2019年11月1日,标准在完成公示后,组织召开了青海省地方标准评审会,会议对地方标准的条款内容及格式进行了审查,青海省公路建设管理局、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西省长大桥隧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青海省交通工程监理处、青海省公路科研勘测设计院和青海省标准化研究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并提出了修改意见,标准编制组根据对标准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讨论,经修改完善后形成了报批稿。
发布实施
2020年12月9日,地方标准《高海拔高寒地区钢混凝土组合梁斜拉桥设计技术规范》(DB63/T 1857-2020)由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2021年1月1日,地方标准《高海拔高寒地区钢混凝土组合梁斜拉桥设计技术规范》(DB63/T 1857-2020)实施。
地方标准《高海拔高寒地区钢混凝土组合梁斜拉桥设计技术规范》(DB63/T 1857-2020)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20)的规定起草。
起草单位:青海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局、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季德钧、王克锦、王永亮、晁刚、赵新瑞、房建宏、杨洪福、薛兆锋、彭元诚、朱玉、黄古剑、陈楚龙、刘新华、赵鹏磊、张金保、范建闻、叶生春、张长福、张超、张志为、李彦君、马元元、迟娟、江明晖、李秀兰、陈干、胡俊亮、李立坤。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比钢结构(A、C、D )。A.防火性能好B.节约空间C.抗震性能好D.变形能力强
四川地区 1、型钢混凝土计算砼量是否扣除型钢体积? 2、非标型钢如何计算理论重量?是直接找生产厂家提供还是自己手工计算(手工计算误差大)?五金手册中应该没有此类构建理论重量 3、如图,此箍筋是怎么和型...
求一份“钢混凝土组合桥梁设计规范GB50917-2013”完整版,谢谢啦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GB/T 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3007 耐火材料含水量试验方法 GB/T 5224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 1437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GB/T 15532 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 GB/T 18365 斜拉桥用热挤聚乙烯高强钢丝拉索 GB/T 21073 环氧涂层七丝预应力钢绞线 GB/T 25823 单丝涂覆环氧涂层预应力钢绞线 GB/T 30826 斜拉桥钢绞线拉索技术条件 GB/T 32963 锌铝合金镀层钢丝缆索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917 钢-混凝土组合桥梁设计规范 GB 50982 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 CJ/T 297 桥梁缆索用高密度聚乙烯护套料 JGJ 5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T/T 737 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 |
JT/T 1037 公路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JTG/T 3310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JTG/T 3360-01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JTG 33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T B02-01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 JTG B05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 JTG/T D31-06 季节性冻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4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 JTG/T D64-01 公路钢混组合桥梁设计与施工规范 JTG/T D65-01 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 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T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JTG/T F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YB/T 152 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热镀锌钢绞线 |
参考资料:
地方标准《高海拔高寒地区钢混凝土组合梁斜拉桥设计技术规范》(DB63/T 1857-2020)的实施,推动了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钢-混组合梁斜拉桥的应用,降低了施工难度和养护成本,提高了青海省公路钢-混组合梁斜拉桥的设计水平,对指导以后同类大跨径桥梁的设计与施工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2100433B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某桥梁工程实际情况,在明确桥梁工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其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总体方案与工艺流程,然后深入分析了钢结构施工,提供施工控制要点,包括施工温度的控制、混凝土收缩裂缝的控制、主梁线形的控制,最后通过实践与监测得出本桥梁工程顺利完成,质量达到预期要求,所用施工技术方法合理可行,具有良好的参考借鉴价值的结论。
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发展,型钢混凝土构件由于其不仅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而且具有良好的延性,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结合型钢梁在厦门某酒店高层设计中的应用实例,对型钢梁在高层结构应用中的一些技术处理作了一些介绍,着重介绍了型钢梁的计算、梁柱节点处理等。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批准号 |
50954007 |
项目名称 |
高寒高海拔地区矿床开采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 |
项目类别 |
专项基金项目 |
申请代码 |
E0405 |
项目负责人 |
杨鹏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北京科技大学 |
研究期限 |
2010-01-01 至 2010-12-31 |
支持经费 |
8(万元) |
高海拔矿床开采是特殊地理区域内的工程实践活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矿山开采规模日渐扩大,高海拔地区的矿床越来越多。目前,在矿体开采过程中,高海拔矿床开采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高海拔地区的恶劣气候条件,导致高原职业病频频发生,从而使人的工作效率降低;二、特殊的气候地理环境对设备影响很大,使矿山设备的效率大幅降低;三、高海拔脆弱的生态环境容易遭受矿床开采的破坏。本课题针对高原职业病的严重现状,提出改善劳动环境和提高矿山人员工作能力的措施;研究高海拔矿山健康、安全和环境(HSE)标准管理体系;研究有利于高海拔生态环境保护的矿床开采关键技术,在低海拔矿山采矿规程、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解决高海拔矿山采矿中的关键问题,进一步完善采矿基础理论。 2100433B
汪双杰,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勘察设计大师。现任中国交建副总工程师、中交D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寒高海拔地区道路工程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多年冻土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公路学会工程地质和岩土分会理事长、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先后获交通部科技英才和十百千人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勘察设计科技创新带头人等称号。从事公路冻土工程科研和实践30 多年,主持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30 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省部级特等奖4 项、一等奖8 项,国家优秀设计金银奖3 项。主编行业标准6 项,专著8 部,论文100 余篇,获发明专利10 项。
刘建蓓,在读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交D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交通安全与数字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交通安全应急保障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执行主任。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综合预防与处置集成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高速公路行车条件提升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主持“高海拔高寒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技术”课题二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道路交通安全主动防控技术及系统集成”课题七的研究工作;参与和主持完成了交通运输部建设科技项目7 项。参与编著国家及地方公路技术标准7 部,在核心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 余篇。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