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用地面积 24927m2 。拥有世界排名第三的大型室内直线式加速加载试验系统,小型加速加载试验系统,土工离心模型综合试验系统,大型环境模拟实验系统,防撞护栏高速碰撞试验系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数控土工格栅拉拔试验仪,沥青混合料基本性能试验仪(SPT),扫描电子显微镜,高级GDS固结试验系统,GDS非饱和三轴仪,应力相关土水特征曲线量测系统(SDSWCC),多功能大型路基试槽,足尺路堤模型测试系统,美国材料试验机(MTS-810),WF动静三轴试验系统,振动成型机和压力实验机等实验仪器与设施。并拥有ANASYS、FLAC、GEOSLOP和PFC 3D等分析软件。
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涵盖了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交通运输工程),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 2100433B
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紧密围绕我国公路工程建设和运营中出现的工程技术难题,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拥有特殊土路基稳定与加固、道路材料及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桥梁结构分析与工程控制、人-车-路系统交通安全性研究与改善等四个研究方向。
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区别
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偏重理论研究,工程中心偏重工程应用,两者严格来说不好比较。一般认为,同级别的重点实验室含金量大于工程...
高校部分: 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 说明:关于每个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数目不好说,因为有实验室有合并组建和共建之说,不过已有详细说明;里面应该有少量错误,请注意。仅供参考。 清华大学 13 新型陶瓷与...
省级国家级质检站
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能源的高效转换和清洁利用为核心,以传热学、热力学、流体力学、化学及系统科学为基础,以满足国家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的安全高效利用提供科
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实验室是2000年教育部批准的重点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坚持“以材料液态研究为出发点、以材料液固相关性与结构演变为基本原理,控形控构控性三位一体”的实验室发展思路,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科院院士魏炳波教授,现任主任为刘相法教授。
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2005年批准立项建设以来,依托长沙理工大学,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和本实验室计划任务书的要求,实行“开放、流动、竞争、联合”的运行机制,坚持“边建设、边研究、边开放”的原则,组建了实验室研究机构与管理机构,根据实验室研究方向,建立了特殊土路基、路面材料与结构、桥梁结构工程控制、道路交通安全等四个研究室;成立了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委员会和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实验室管理办法与规章制度。
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围绕特殊土路基稳定与加固、道路材料及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人-车-路系统交通安全性研究与改善等三个方向开展研究,通过科学研究带动社会服务,以社会服务促进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助推行业发展,通过学、研、产、用的有机结合,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从而,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创新技术体系,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大幅度提升我国公路工程建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为我国“交通强国”和“走出去”两大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
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成果。在特殊土路基稳定与加固方面,提出了特殊土路堤修筑技术和边坡稳定技术。在道路材料及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方面,取得了集理论、方法、试验技术与新材料开发于一体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及结构性能提升系列技术。在人-车-路系统交通安全性研究与改善方面,构建了非均衡出行市场体系,系统研究了交通供需均衡与非均衡特性,提出了一套城市交通供需非均衡分析理论。多项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实验室主任郑健龙教授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道路工程耐久性新技术”教育部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015年通过验收,获评优秀并被滚动支持;“道路工程耐久性新技术创新团队”2016年被评为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团队;实验室固定成员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荣誉称号55人次。
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显著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和国家科技发展。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4项、二、三等奖27项;编制行业规范2部;技术在我国江西、湖南和山西第一条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湖南大浏、广东广佛肇、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重点工程中成功应用;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交通强国”发展战略的目标进程,为构建耐久、安全、可靠、绿色、互联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提供了基础支撑;有力带动了公路沿线经济发展;提高了道路运输能力,确保了国土安全。 2100433B
特殊地区公路工程实验室是我校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的重点依托实验室之一,该学科伴随着学校的诞生和发展经过了五十年的建设历程。北京公路学院1956年筹建,1958年在此基础上成立西安公路学院并开始招生,1995年更名为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并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4月,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三校合并,组建长安大学,隶属教育部。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接受世行第二批中国大学发展贷款项目以及“211工程“建设,我校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已成为我国公路交通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982年以来,先后取得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是交通部第一批设立的重点学科,相关实验室被列为交通部重点实验室。2002年1月,特殊地区公路工程实验室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据了解,该实验室通过“七五“及“八五“期间的重点投资以及“211工程“建设,已具有相当的水平与规模。实验室总面积5500m2,实验设备数量1200台套,其中十万元以上设备167台套,实验设备总值2500万元。拥有一批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为开展公路科学与技术重大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003年以来,“智能电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在电力系统仿真与控制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开展了大量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互相带动,原始优势学科方向与新兴学科方向相结合的综合性实验室。2006年9月向教育部提交验收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