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1总则
2术语
3资料搜集与技术计划制订
3.1资料搜集
3.2资料分析
3.3技术设计书编写
4卫星图像数据采集
4.1一般规定
4.2卫星图像地面分辨率选择
4.3卫星图像采集
4.4质量检查
4.5资料提交
5卫星图像控制测量
5.1一般规定
5.2图像控制点布设
5.3图像控制点测量
5.4资料提交
6卫星图像调绘
6.1一般规定
6.2调绘范围确定
6.3地物与地貌调绘
6.4资料提交
7卫星图像区域网平差
7.1一般规定
7.2卫星图像连接点选择
7.3卫星图像坐标量测
7.4卫星图像区域网平差
7.5资料提交
8数字高程模型生成
8.1一般规定
8.2数据采集
8.3数据处理
8.4质量检查
8.5资料提交
9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
9.1一般规定
9.2数据处理
9.3质量检查
9.4资料提交
10数字线划地形图生产
10.1一般规定
10.2数据采集
10.3数据编辑
10.4质量检查
10.5资料提交
11地形图修测
11.1一般规定
11.2数据采集与编辑
11.3质量检查
11.4资料提交
附录A地形要素分类及属性
附录B地形要素变化率计算方法
本规程用词用语说明2100433B
《公路工程卫星图像测绘技术规程(JTG/T C21-02-2014)》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前言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互换性概述第二节 加工误差和公差第三节 极限与配合标准第四节 技术测量概念第五节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与基本要求思考题与习题第二章 光滑孔、轴尺寸的公差与配合第一节 公差与配合的...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卫星图像辅助测绘技术在港口工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图像的精度和清晰度越来越高,利用公用卫星图像辅助测绘小比例尺地形图成为可能。以某港口工程项目为例,研究利用卫星图像辅助测绘技术绘制小比例尺地形图的方法,探讨其具体操作流程和主要技术问题,提出相关实用性建议。
工程常用图书目录
1 工程常用图书目录(电气、给排水、暖通、结构、建筑) 序号 图书编号 图书名称 价格(元) 备注 JTJ-工程 -24 2009JSCS-5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128 JTJ-工程 -25 2009JSCS-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 136 JTJ-工程 -26 2009JSCS-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 ?动力 98 JTJ-工程 -27 2009JSCS-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 48 JTJ-工程 -28 2007JSCS-KR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暖通空调 ?动力 54 JTJ-工程 -29 11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 -剪力墙、框 支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 69 代替 00G101
内容简介
本规程是对原《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的全面修订。经批准颁发后以《公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JTG/T 3521—2019)实施。
本规程的修订主要结合国内已有相关基桩检测方面成熟的经验,兼顾地质区域分布,规定基桩检测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并适当考虑国内公路工程基桩检测中近期采用的新方法、新技术,遵循可操作性、协调性、针对性和先进性的原则。2100433B
《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是一本运用动力检测方法评定公路工程基桩完整性、承载力、试打桩及打桩应力监控的行业标准。根据交通部公路发[2000]722号文,本规程由浙江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站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省地球物理技术应用研究所、广东省交通运输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长沙理工大学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上海市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和福建省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中心等七家单位共同编制。
本规程是针对我国公路工程基础桩的特点,在总结多年来动力检测技术工程实践经验和科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编制组自成立以来,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其中包括我国相关行业的现有桩基设计、施工及其检测规程、规范和基桩动测方法的技术资料,并对若干课题进行了专项科学技术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召开了多次专家论证会,以充分考虑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公路工程基桩的使用情况,针对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各类基桩的工程性质和常见问题进行调研,以保证本规程的条款在全国公路工程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60年代初,美国在子午仪等卫星上采用了双频测速作为卫星定轨的主要手段( 400 MHz和150 MHz,频率比为8∶ 3)。采用双频是为了消除电离层对超短波传输的影响。在采用双频测速的同时就实现了遥测射频与双频信标的结合,星上遥测发射机亦是双频发射机,地面遥测接收机兼顾双频接收。这就大大简化了星上设备和地面设备,而且减少了射频的频率数目,更有利于卫星电磁兼容性。航天任务的迅速发展促使卫星测控迅速发展。美国在60年代后期,研制了阿波罗统一测控系统和戈达德统一S波段测控系统,完成了登月飞船及深空探测任务;在70年代,欧洲也发展和采用了统一S波段测控系统。
我国在70年代初处于混乱的状态,缺乏统一的考虑,只能按照卫星任务的需要,服从当时已有的分工体制来发展我国的卫星测控。为中低轨道卫星(包括返回卫星)分别研制超短波遥测、超短波遥控、双频跟踪测轨、雷达跟踪测轨,致使星上天线数目增多,电磁兼容性问题复杂,使每一地面站都增加设备和人员。另外,还为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研制了统一C波段测控系统。由于受到当时封闭的国际环境和技术的限制,测控的上行频率采用4. 7 G Hz。这既不同于通信信道的上行频率,也与国际上采用的通信卫星测控频率不一致,这就是"国内C波段统一测控系统"。此系统用于我国80年代中期发射的通信卫星。在90年代,我国发展了与国际接轨的"国际C波段统一测控系统"和" S波段统一测控系统"。对于中低轨道卫星,直到80年代中期还发展了超短波测控系统( 847工程) ,它仅仅是将双频测速和遥测射频合并(此系统即将停止使用)。自此,真正实现了卫星的射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