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发布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有利于强化公众节水意识,促进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下一步,水利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规范》宣贯落实,面向全社会广泛推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宣传热潮,推进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
水利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管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从“了解水情状况,树立节水观念”、“掌握节水方法,养成节水习惯”、“弘扬节水美德,参与节水实践”3个方面对公众的节水意识、用水行为、节水义务提出了朴素具体的要求。
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
第一条 了解水情状况,树立节水观念。懂得水是万物之母、生命之源,知道水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控制性生态要素,明白节水即开源增效、节水即减排降损;了解当地水情水价,关注家庭用水节水。提升节水文明素养,履行节水责任义务;强化节水观念意识,争当节水模范表率;以节约用水为荣,以浪费用水为耻。
第二条 掌握节水方法,养成节水习惯。按需取用饮用水,带走未尽瓶装水;洗漱间隙关闭水龙头,合理控制水量和时间;洗衣机清洗衣物宜集中,小件少量物品宜用手洗;清洗餐具前擦去油污,不用长流水解冻食材;正确使用大小水按钮,不把垃圾扔进坐便器;洗车宜用回收水,控制水量和频次;浇灌绿植要适量,多用喷灌和滴灌。适量使用洗涤用品,减少冲淋清洗水量;家中常备盛水桶,浴前冷水要收集;暖瓶剩水不放弃,其他剩水再利用;优先选用节水型产品,关注水效标识与等级;检查家庭供用水设施,更换已淘汰用水器具。
第三条 弘扬节水美德,参与节水实践。宣传节水洁水理念,传播节水经验知识;倡导节水惜水行为,营造节水护水风尚。志愿参与节水活动,制止用水不良现象;发现水管漏水,及时报修;发现水表损坏,及时报告;发现水龙头未关紧,及时关闭;发现浪费水行为,及时劝阻。
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1)淡水资源分布不均;(2)用水量大大增加;(3)水质污染严重;(4)使用浪费普遍。 解决措施:(1)节约和合理用水;(2)防止和治理污染;(3)防止水土流失;(4)兴修水利设施...
这个就靠个人的自觉遵守了
2019年以来,水利部率先垂范、刀刃向内,大力开展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制定发布了《水利职工节约用水行为规范(试行)》,引导水利职工争当节水模范表率,对促进水利机关节水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0年底,水利行业已累计建成1833家节水机关。近年来,水利部联合有关部门强势开展节水宣传活动,连续举办“节水中国 你我同行”主题宣传联合行动、全国节约用水知识大赛、“节水在身边”全国短视频大赛,开展了全国科普日节水科普活动,发布了节水绘本《阿狸和会飞的湖》,面向全国中小学校持续开展节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创建节水校园。各项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为《规范》的发布和推广奠定了良好舆论基础。本次发布的《规范》,结合了水利职工节约用水行为规范、行业外同类行为规范实践经验,考虑了节水的社会性特点,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形成。
《公司行为规范准则》
公司员工行为规范准则 第一条 公司办公秩序 一、工作时间禁止下列行为 (一)迟到、早退,不经请示随意旷工。 (二)办私事,电话聊天。 (三)看与工作无关书刊,听音乐,玩游戏、上网聊天、浏览与 工作无关网站。 (四)在办公区域或走廊、前台扎堆聊天、打牌;嬉戏、争吵、 打闹、大声喧哗。 (五)除因工作误餐,在上班时间吃东西、零食;在办公区内吸 烟;除业务需要,以醉酒状态上班工作。 (六)带与工作无关人员或亲属、子女到办公区。 (七)上班时间看股市行情,影响工作和个人情绪。 (八)违反《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 ,私下讨论、探听 任何有关公司业务的重要信息, 在公司内幕信息或经营动态依法披露 前,公开或者泄露信息,向外界传播信息。 二、其它办公规范 (一)爱岗敬业,珍惜时间,注重工作计划性、 主动性与效率性。 提高工作任务执行力度,注重办事结果。 (二)遵守职业道德,注重公司形象,维护公司利
教师行为规范准则
教师行为规范准则 为了加强我院师德师风建设, 提高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 建立一支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特制定本准则。 一、教师教学行为规范 1、要有端正的教学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教学工作中的每一项内容,全心全意 地做好教学工作。 2、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避免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学。既教知识,又教学法,培 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肯定学生的优点,尊重学生的特点,避免 学生对教师产生疏远倾向。 4、钻研业务,认真备课,熟悉教案。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充实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水平。 5、组织好课堂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训练学生思想,注重课堂教学 质量。 6、认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精心指导学生学习,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纠正错 误。把好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 7、定期做好教学质量检查工作,及时查缺补漏,把好教学质量关。 8、按时上下课,组织好课堂教学,在规定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了权利与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依照宪法规定在政治、人身、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享有的主要权利,也叫宪法权利。它是公民最主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权利。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所有的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公民都不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公民都不得强迫其他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简言之,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一宪法原则包括了司法平等,即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也包括了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即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有权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权利,及政治上表达个人见解和意见的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创造各种条件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国家保护。但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公民的人身自由是公民正常地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保障,是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享受其他权利和自由的前提条件,也是公民最基本的人身权利。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包括任何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
公民的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为了保障公民的批评、建议和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权利的行使,宪法还规定,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依据宪法,刑法对国家工作人员侵害公民行使上述权利的行为也作了惩罚性规定。宪法和国家赔偿法同时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
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物质保障,宪法对公民享有的社会经济权利作了具体的规定。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社会经济权利,这些权利包括公民的劳动权、休息权,以及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和物质帮助权。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劳动就业和获得相应劳动报酬的权利,以及为保护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效率而休息和休养的权利。值得一提的是,劳动也是公民的一项光荣义务,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必须通过积极参加劳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在退休后,有获得生活保障的权利;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后,有权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帮助。
宪法规定了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接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作为权利,公民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就有权进入各类学校或通过其他教育设施和途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任何人包括其监护人在内都无权剥夺公民的受教育权;国家要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以保证公民受教育权的充分实现。同时,受教育作为一项义务,公民又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在一定形式的教育设施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其监护人也有责任帮助公民接受教育。另外,宪法还规定了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要给予鼓励和帮助。
宪法除对所有公民应普遍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作出规定外,还对特定群体的公民,作了专门规定,给予特别保护。主要是指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等。
《走向公民建筑》编辑推荐:1、权威奖项——中国建筑传媒奖是中国首个侧重建筑的社会评价、实现公民参与、体现公民视角,以“建筑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为评奖标准的建筑奖,是中国首个将两岸三地的建筑全面纳入评奖范围,评委对参赛作品实地考察后再评选的建筑奖。该奖项在两岸三地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也被建筑界誉为当下中国最具社会意义的建筑奖项。2、理性观点——中国建筑思想论坛与中国建筑传媒奖隔年分别举办,《走向公民建筑》记录了所有入选中国建筑传媒奖和中国建筑思想论坛优秀作品和言论,囊括了业内最具创造力和公民意识的建筑师、建筑团队和学者,他们的作品和观点一反当今流行的官方宏大叙事,转而关注个体和弱势群体,这正是狂热的国家主义流行之时所急需的理性声音。3、图文并茂——所有作品都附有图片和文字说明,资料翔实,内文和封面均由陆智昌设计,厚重大气,值得珍藏。
组织行为规范是指任何特定组织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设计、管理工作程序、组织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技术操作制度等一系列标准的总称,是组织成员从事各种工作的行为标准和准则。组织行为规范可以用文字等表达出来,也可以用习惯和理念等方式为组织成员所感知,人们会自觉按此规范去行动。行为规范表明了组织内什么行为被鼓励和提倡、什么行为被制止,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导性和约束力。组织行为规范的基础是组织的价值观。
企业形象(corporateimage)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由外部特征表现出来的企业的形象称为表层形象,如招牌、门面、微标、广告、商标、服饰、营业环境,以及各种组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等,这些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容易形成印象;通过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形象称深层形象,它是企业内部要索的集中体现,如人员素质、生产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资本实力、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表层形象是以深层形象为基础,没有深层形象这个基础,表层形象就是虚假的,也不能长久地保持。组织文化是通过企业形象体现出来的,因而,企业形象构成组织文化的载体。这些内容分别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三个层面精神文化(共享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哲学、企业道德)制度文化(组织行为规范)与物质文化(企业形象)。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