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乔木,高可达17米,主干通直;树皮黑褐色,纵裂,叶互生,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倒卵椭圆形,长7-15厘米,宽3-7厘米,先端短尖或具短尾,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具不规则浅疏锯齿,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侧脉6-10对,在表面微隆起,背面明显隆起,嫩叶干时黑色;叶柄长5-15毫米;托叶披针形,早落。
雄花序头状,倒卵圆形至长圆形,长2.5-12毫米,直径2.7-7毫米,雄花花被片2-4裂,基部联合,长0.5-0.7毫米,雄蕊1枚;雌花序近头状,雌花花被管状,花柱伸出苞片外。聚花果近球形,表面粗糙被毛,直径约5厘米,成熟红色,肉质,干时褐色,苞片宿存;小核果10-15颗。总花梗长1.5-5毫米。花期4-5月。
为热带、南亚热带的树种,适生年平均气温18-23℃,最冷月平均温度14-18℃。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为干燥性砖红壤土。在中国海南海拔1000米以下的热带半落叶季雨林和常绿季雨林中散生,常在山腰和山谷的缓坡地上与海南韶子、橄榄、海南暗罗、大叶银叶树、细子龙、青皮、小叶达里木、广东刺栎、盘壳栎、绿楠、白木香、麻楝、秋枫、红椤、猫尾木、琼榄、肖榄等树种混生。在中国广东大陆亚热带季雨林山地常绿林中亦常见。
喜光、喜温湿及肥沃疏松的土壤,尤多散见于村旁溪边,树冠宽阔,枝叶浓密,生势优良。小苗及幼树稍耐荫,壮年喜光照。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州、高州和廉江)、海南(万宁、陵水、保亭、三亚、昌江、东方和乐东)、广西等地;泰国、柬埔寨、越南北部有栽培。
大白桂木是乔木植物,树形优美,枝叶繁茂,高10-25米,胸径40厘米;树皮深紫色,片状剥落;幼枝被白色紧贴柔 毛。叶革质且互生,椭圆形至倒卵形,长8-15厘米,宽4-7厘米,先端渐尖至短渐尖, 基部为...
黑木蕨的根3mm左右,茎较细,叶齿较少、较圆润,叶面不平整,透明度较高,较薄。是一种水生蕨类,具有互生性的叶部,叶片全裂呈羽毛状,色泽呈暗绿色。不论水上叶或水中叶只要有足够的光线,叶片就会直立生长。适...
俯重(硬)坡磊(Hopea nutens)树高18~30m,最高可达37m;树径130cm左右,分布于马来半岛及加里曼丹岛等地。心边材色区分困难:心材黄色,新鲜时绿色,久则材色转呈黄褐色或深红褐色;边...
桂木为肉质果,7-8月成熟,当果实由青色转为黄色带红,果肉变软时应及时采摘,果实盛于竹箩内揉搓,用清水洗净后得种子,并将其及时置于阴凉处晾干。该种为忌干性种子,注意保湿,不宜久藏,最好随采随播,若需短期贮藏,可用与种子等量的湿沙或半湿椰糠混拌保鲜贮藏。每千克种子1500-2000粒。
种子用清水浸泡5-6小时后捞起,用湿布盖着种子,保持湿度,第二天播种。撒播或条式点播在含沙量较多床面上,覆土、盖稻草、适当遮荫,约30天左右,开始发芽,新鲜种子发芽率达90%。用芽苗移入营养杯或分床,分床规格为20厘米×20厘米。1年生苗高40-50厘米,地径0.5厘米,可以出圃栽种。
造林地宜选择坡度较缓的山地,最好为土壤肥沃、湿润、疏松的冲积土和山谷、河旁等立地条件。造林前先砍伐杂灌木,清烧干净迹地,用穴状整地,植穴规格50厘米×50厘米×40厘米,株行距3米×3米;作为果树栽培的8米×8米,可间种其他短期农作物。幼苗栽种宜用带土苗,最佳为营养袋苗,由于幼苗期侧根较少,要注意保留主根,主根萌生力强,故起苗时应保留较长的主根。雨季连续阴雨天栽种为宜。
造林后2-3年内,要加强抚育管理,每年砍伐杂灌木、除草、松土、扩穴、施肥等2-3次;4年后每年砍伐杂灌木、除草、穴状松土1-2次。
病害:苗期多发生灰霉病,染病苗木从嫩叶向叶基、幼茎蔓延,使叶片变色、下垂,以至全枝干枯。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喷洒,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虫害:蚜虫危害嫩芽及顶芽较严重,用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2.5%敌杀死5000-10000倍液,速灭杀丁等2000-3000倍液喷洒。
潢川金桂历史渊源、形态特征与苗木等级划分
1潢川金桂的历史渊源潢川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度地带,是热带花木北移和温带花木南迁的适生地。《光州志》卷28记载:"木之属有桂,一名木樨花,有红、白、黄3种"。距黄国故城遗址西北,有一延绵数十公里的丘岭,自古就大面积种植桂花,每逢金秋,桂花盛开,香飘百里,因此得名曰"桂花
桂木叶中儿茶素的提取分离与含量测定
【目的】提取分离桂木叶中活性成分儿茶素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重结晶法分离桂木叶中儿茶素,通过光谱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儿茶素的含量测定,色谱条件:Phenomenex prodigy C18色谱柱(250 mm×4.60 mm,5μm),流动相:乙腈—体积分数0.4%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2 m 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经光谱和波谱分析鉴定,从桂木叶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为儿茶素,其纯度≥980 mg/g;儿茶素在20.04~120.24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不同批次桂木叶样品中儿茶素含量为0.58~1.85 mg/g,平均回收率为98.07%(sR=1.84%)。【结论】首次确认了桂木叶含活性成分儿茶素,并建立其HPLC含量测定方法,所建方法简便、快速、定量准确,可为桂木叶的质量标准及资源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由于白桂木野生种群数量日渐减少,很多白桂木种群呈单株散生的间断分布,林下幼苗少见,种群呈衰退趋势,1992年以珍稀物种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 ,被列为国家三级濒危保护树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濒危(EN)。
通过多数种群取样进行人工繁殖,尤其在遗传多样性比较高的种群中取样进行组织培养等快速繁殖来扩大和更新现有种群,同时通过打破白桂木种子休眠,创造条件提高种子发芽率,在较大的空间范围进行播种,增加种群中的幼苗数量,创造基因交流和充足的条件,进一步保护白桂木遗传多样性,稳定和壮大种群数量,保护和恢复白桂木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白桂木在群落中仅处于劣势的伴生地位,对生态空间的占据能力小,不利于其生存和发展,因此,在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进行迁地保护,通过人工更新的方法来保护和恢复白桂木这一濒危种群。所以可以采取人工繁殖、迁地保护、人工更新等方法来保护白桂木这一濒危物种。
白桂木濒危的原因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树种自身的原因,即由于白桂木个体数量少,近交、自交严重,雄、雌花序的分布不利于授粉等,造成单果结种率低,种子质量差,同时果皮含有抑制物质也是造成自然状态下种子发芽率低的一个原因。二是外部因素,即过度采挖等人为破坏导致的生境破碎化、动物对果实的取食,加上气候变迁导致花期不遇或开花时期雨水多造成结实量低等,这些原因导致白桂木在自然状态下可供更新的有效种子数量减少,最终只能成为群落中的伴生种或偶见种,无法成为建群种或优势树种。
【性味功效】甘、淡,温。祛风利湿,活血通络。内服煎汤15-30克;或浸酒。
【配伍禁忌】
风湿痹症:常与枫荷梨、木防己、枇杷树根、龙须藤等配伍使用。
头痛:常与枫荷梨、紫茉莉根等配伍使用。
【其他功用】果(桂木干)可生津止血,健胃化痰。
果味酸甜可食或作调味的配料或糖渍;木材坚硬,纹理通直,可供建筑、家具等用。
采种与种子处理选择:20年生以上的健壮优良母树采种。种子成熟8-10月,果实成熟由绿色转为黄色,于果实成熟盛期上树采摘,或摇动树枝震落后在地面捡拾。果实采回后,将其晾干碾碎,筛取种子;或将聚花果捣烂,洗去果皮肉,淘取种子;或堆沤数日,待软熟后放人密布袋中,在水中揉搓,除去花序托肉渣、皮屑及空粒,把沉下水中的瘦果,即种子,清洗干净,在室内晾干即可。种子千粒重200-250克,发芽率约70-80%。随采随播,或短期干藏,种子忌日晒失水。
育苗:播种繁殖。白桂木种子含水量高,贮藏时间长了种子容易失去活性,因此,要随采随播。床面平整细致,条播稍压紧,洒水湿透床面,用细孔筛筛过的草木灰与种子混匀,均匀撒于床面,播种量25-30g/m2,不再覆土,并搭防雨棚,每天早晚用喷雾器喷水,播后10天左右开始发芽。种子大量成熟是在夏季,随采随播后至出苗期要特别注意水分管理,及时遮荫。当苗高5-8厘米时移床或移入容器培育,搭50%透光度的荫棚。苗高40厘米左右,可出圃造林。
由于扦插月份、母树年龄和ABT浓度对白桂木插穗成活率有极显著的影响,经实验得扦插时间以7月份左右嫩枝扦插效果较好,选用低龄母树的穗条,配合100mg/L浓度的ABT处理,苗床基质采用河沙,能得到较高的扦插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