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一篇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工程教育改革
面向21世纪,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继续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
适应国家创新体系要求,加快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张志英张彦通试论中国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的高等工程教育
未来时代人的精神道德价值与高等工程教育的责任
面向工程实践,正确认识高等工程人才的素质培养
立足岗位,突出能力,构筑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新体系
关于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讨
发挥特色,合理定位
工程教育改革要有紧迫感
适应科学综合化发展的国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中美K12工程教育及其与高等工程教育衔接的比较研究
第二篇 工程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
科学技术发展与面向产品对象的工科学科建设
我国航空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设置的历史变迁
建立工程专业教学新体系
从教育计划的变化看建国后十七年“航空工程”的教育改革
关于专业教学计划制订中的几个认识问题
高等工程教育教学计划设计依据和原则的探讨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美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研究
浅析社会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与高等学校
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国内外比较研究
第三篇 工程教育课程改革
高等工业学校本科课程的分类和建设
我国工程本科课程改革刍议
课程综合化: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大工程观的美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设置特点分析——
麻省理工学院与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的比较研究
MIT航空航天系的课程改革
“BUS”模式: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改革与实践
以设计为主线、三维为核心的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现代
工程设计图形学(MEDG)教学研究与实践
第四篇 产学合作教育与工程教育的实践环节
关于合作教育
开展产学合作教育是深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试论中国合作教育的实质、形式和条件
关于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理论、机制、途径和形式的思考
应当注意区分认识性实习和生产性实习
工程实践项目:回归工程之本义
递进式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工程实践教学课程的创立与实践
第五篇 工程硕士培养和继续工程教育
关于我国工程硕士培养现状的调查报告
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若干问题分析
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看工程硕士教育
工程硕士培养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美国工程硕士教育模式观略
工程硕士与工学博士、硕士统筹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航空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建筑企业的继续工程教育
工程硕士的招生管理
校企合作推进继续工程教育
第六篇 工科大学生学习指导和工程伦理教育
珀瑞的智力发展模型与现代工程教育
关于理工科大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研究
关于理工科大学新生基础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
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学习——谈学习指导课中的创造教育
学习指导课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略论工程伦理及工程类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2100433B
《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收集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过去十多年间在工程教育领域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共计53篇。全书分为6个专题,分别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工程教育改革、工程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工程教育课程改革、产学合作教育与工程教育的实践环节、工程硕士培养和继续工程教育、工科大学生学习指导和工程伦理教育。这些专题是我国工程教育界长期关注的问题,有些研究虽然时间较早,但仍有其现实意义。同时,从书中也可看出我国工程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可供工程教育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和工程专业教师参考。
监理工程师注册有效期为3年,三年后须参加继续教育方可延续注册。
远程教育就是把教育的场所延伸到教室和 ___________ 围墙之外,凭借教育媒体代替 教师课堂面授的教育。
111111
造价工程师继续教育是三年进行一次。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内涵应贯穿和融合于各种专业教育活动中,像CD IO工程教育模式,其理念和方法本身就与创业教育的主体精神相吻合,应积极推广。与此同时,高校仍需开展一些关于创业方面的知识、技巧教育的课程以及有利于创业能力培养提高的第二课堂和其他实践活动。
工程教育认证
工 程 教 育 认 证 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 (2018版) 3 目 录 1.学生 ................................................................1 2.培养目标 ........................................................8 3.毕业要求 ......................................................12 4.持续改进 ......................................................27 5.课程体系 ......................................................32 6.师资队伍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丛书:工程教育基础: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是探究考察世界范围工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部专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丛书:工程教育基础: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运用一种有创意的系统方式,探讨工程教育的来龙去脉、周边环境,以及工程教育系统的目标设计、课程规划、教学运行和管理控制;从专业维度和教育维度两个视角,剖析作为高等教育一大门类的工程专业教育的若干基本问题。《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丛书:工程教育基础:工程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研究》资料翔实、信息丰足、立论新颖,旨在开拓创新思路、解决现实问题,满足读者探索高教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之两方面需要。
1987 年 4 月,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委托辽宁省科技干部局和辽宁省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在沈阳市建立中国继续教育信息中心。1987 年 10 月由国家教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中国科协制订《企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明确企业中级以上技术人员一般每三年给予累计不少于三个月的脱产进修期。世界各国继续工程教育方式方法灵活多样。一般采取举办研修班或专题讲座、攻读在职研究生或进修研究生课程、出国进修培养、专家带助手、到技术先进的企业参观实习、参加学术交流、结合工作实践业余自学、阅读文献资料等方法。美国工程师协会和大学建立各种类型的继续工程教育培训中心 1.2 万多个,这些中心在经费、师资、基建方面,都得到有关政府部门或公司企业的大力支持,每年接受继续工程教育的工程师人数约为全美工程师总数的 15%,工程师人均继续教育费用超过 3000 美元。法国 1977 年通过的继续工程教育法律规定:“凡雇佣 10 人以上的雇主必须用雇员工资的 2%左右作为继续工程教育费用。” 2100433B
第1章 引论:基本的方法和概念
1.1 为何研究工程教育
1.2 视为人工系统的工程教育
1.3 研究工程教育的系统方式
1.3.1 结构观念
1.3.2 功能观念
1.3.3 环境观念
1.3.4 层级观念
1.3.5 过程观念
1.3.6 五种观念的综合
1.4 预先说明的几个概念
1.4.1 工程中的技术和非技术
1.4.2 科学和工程
1.4.3 艺术和工程
1.5 小结
第2章 工程教育的历史
2.1 工程史略
2.1.1 古代工程
2.1.2 近代工程
2.1.3 现代工程
2.1.4 五大工程学科的形成
2.2 工程教育的开端
2.2.1 艺徒制的兴盛
2.2.2 艺徒制的衰微
2.3 工程教育的形成
2.3.1 大学的传统
2.3.2 在大学外崛起
2.3.3 大学的改革
2.3.4 在大学内确立
2.3.5 中国工程教育的缘起和成长
2.4 工程教育的发展
2.4.1 结构趋向合理
2.4.2 模式不断完善
2.4.3 内容日益丰富
2.4.4 职能逐步拓宽
2.5 工程教育未来展望
2.5.1 形势和挑战
2.5.2 未来的走向
2.6 小结
第3章 工程教育的环境
3.1 环境中的工程教育
3.2 科学环境和技术环境
3.2.1 科学和技术的分类体系
3.2.2 工程观点的科技结构
3.2.3 人工科学:工程的科学基础
3.2.4 “普通工程学”的探索
3.2.5 结论:要会考虑技术可行性
3.3 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3.3.1 历史性的抱怨
3.3.2 经济、管理及其教育
3.3.3 政治、文化及其教育
3.3.4 结论:要会考虑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
3.4 生态环境
3.4.1 人类新的觉悟
3.4.2 能源和环境的教育
3.4.3 结论:要会考虑生态可行性
3.5 小结
第4章 工程教育的专业维度
4.1 工程维:工程教育的基因之一
4.2 工程的领域
4.2.1 社会的观点之一:行业分类
4.2.2 社会的观点之二:职业分类
4.2.3 大学的观点之一:专业分类
4.2.4 大学的观点之二:学科分类
4.3 工程的活动
4.3.1 对象分析法
4.3.2 过程分析法
4.3.3 组织分析法
4.4 工程的方法
4.4.1 方法的一般概念
4.4.2 方法构成的三因素说
4.4.3 发想:方法的第四因素
4.4.4 问题的一般概念和分类
4.4.5 工程方法的几种定义
4.5 工程方法的新概念
4.5.1 设计:工程的基本方法
4.5.2 设计过程与模式
4.5.3 设计方法:一种流程图式
4.6 小结
第5章 工程教育的教育维度
5.1 教育维:工程教育的基因之二
5.2 教育、社会和人
5.2.1 教育与社会发展
5.2.2 教育与人的发展
5.2.3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教育的抉择与统合
5.3 教育的内在结构
5.3.1 教育范畴的发展
5.3.2 教育的基本要素
5.3.3 教育的基本关系
5.4 教育变革和发展
5.4.1 变革一:教育民主化
5.4.2 变革二:教育终身化
5.4.3 变革三:教育职能多元化
5.4.4 变革四:教育结构多样化
5.5 小结
第6章 工程教育的目标
6.1 作为“价值系统”的目标系统
6.1.1 目标逻辑结构
6.1.2 目标系统特性
6.1.3 目标系统悖论
6.2 区别于大学目标的教育目标
6.2.1 高等学校的多重目标
6.2.2 工科院校的教育目标
6.3 工程教育目标的外部考察
6.3.1 工程队伍的分层
6.3.2 工程师的定义和分类
6.3.3 研究、设计和开发
6.4 工程教育目标的内部考察
6.4.1 教育目标分类法
6.4.2 知识和技能的一般概念
6.4.3 “知识塔”:行为目标的空间性
6.4.4 “技能钟”:行为目标的时间性
6.4.5 作为行为动力的品性目标
6.5 工程教育目标的动态考察
6.5.1 “工程形成”的概念
6.5.2 预备教育阶段
6.5.3 大学教育阶段
6.5.4 继续教育阶段
6.6 小结
第7章 营造工程教育系统
7.1 课程设计的使命
7.2 工科课程:培养工程人才的“设计”
7.2.1 课程的一般概念
7.2.2 课程的单元类型和联系
7.2.3 课程的设计思想
7.2.4 工科课程单元及其配置
7.3 工科课程规划:“设计”的设计
7.3.1 泰勒模式
7.3.2 波比特模式
7.3.3 非模式的“模式‰
7.3.4 规划方法论的讨论
7.4 案例研究:工科课程方向
7.4.1 三明治课程
7.4.2 设计式课程
7.4.3 跨学科课程
7.5 小结
第8章 运行工程教育系统
8.1 教学运行的使命
8.2 教学和教学过程
8.2.1 教学的一般概念
8.2.2 教学系统
8.2.3 教学过程
8.3 学与教:活动与策略
8.3.1 学习和影响学习的因素
8.3.2 成功教学的标识和策略
8.3.3 学会学习和教师发展
8.4 教与学:方法与匹配
8.4.1 教学方法的层次和分类
8.4.2 常用教学方法举要
8.4.3 教学方法的选用
8.4.4 学法和教法的匹配
8.5 “教学一研究一生产”三结合
8.5.1 教学与研究的结合
8.5.2 教学与生产的结合
8.6 小结
第9章 控制工程教育系统
9.1 管理和控制的使命
9.2 教育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9.2.1 西方的管理运动
9.2.2 中国高教管理的进展
9.2.3 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
9.3 工程观点的教育管理
9.3.1 教育管理的控制论定义
9.3.2 人才培养的TQC
9.3.3 决策与评价
9.4 管理“迷宫”:组织/行为
9.4.1 组织理论的变迁
9.4.2 组织及其行为
9.4.3 杂烩还是拼盘"para" label-module="para">
9.5 小结
第10章 未完工的基础
参考文献
附录
《工程教育基础》(日文版)序言
《工程教育基础》(日文版)解说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