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工业自动化

工业自动化就是工业生产中的各种参数为控制目的,实现各种过程控制,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尽量减少人力的操作,而能充分利用动物以外的能源与各种资讯来进行生产工作,即称为工业自动化生产,而使工业能进行自动生产之过程称为工业自动化。

工业自动化基本信息

工业自动化电力自动

管理控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能的需要也在不断地增加,发电设备也相应增多,电网结构和运行方式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用户的用电,必须对电网进行管理和控制。

电力系统运行管理和调度的任务很复杂,但简单说来,就是:

①、尽量维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安全是电力系统的头等大事,系统一旦发生事故,其危害是难以估计的,因此,努力维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是首要任务;

②、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能,反映电能质量的三个参数就是电压、频率和波形。这三个参数必须在规定范围内,才能保证电能的质量。稳定电压的关键是调节系统中无功功率的平衡,频率 的变化,是整个系统有功功率的平衡问题,波形是由发电机决定的;

③、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使发电成本最经济。

电力系统是一个分布面广、设备量大、信息参数多的系统,发电厂发出电能供给用户,必须经几级变压器变压才能传输。各级电压通过输电线路向用户供电,电压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以利于能量的传送。电压的变换,形成不同的电压级别,形成一个个不同电压级别的变电站,变电站之间是输电线,因而形成了复杂的电力网拓扑结构。电网调度正是按照电网的这种拓扑结构进行管理和调度的。

一般情况下,电网按电压级别设置调度中心,电压级别越高,调度中心的级别也越高。整个系统是一个宝塔型的网络图。分级调度可以简化网络的拓扑结构,使信息的传送变得更加合理,从而大大节省通信设备,并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按中国的情况,电力系统调度分为国家调度中心,大区网局级调度控制中心,省级调度控制中心,地区调度控制中心,县级调度中心。各级直接管理和调度其下一层调度中心。

电网调度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一个总称,由于各级调度中心的任务不同,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规模也不同,但无论哪一级调度自动化系统,都具有一种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监视控制和数据收集系统,又称SCADA系统功能(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CADA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功能:

⑴数据采集; ⑵信息显示;⑶监视控制; ⑷报警处理;⑸信息存储及报告 ⑹事件顺序记录;⑺数据计算; ⑻具有RTU(远端终端单元)处理功能;⑼事件追忆功能。

自动发电控制功能AGC:AGC系统主要要求达到对发电机发电多少不是由电厂直接控制,而是由电厂上级的调度中心根据全局优化的原则来进行控制。

经济调度控制功能EDC(Economic Dispatch Control):EDC的目的是控制电力系统中各发电机的出力分配,使电网运行成本最小,EDC常包含在AGC中。

安全分析功能SA(Security Analyze):SA功能是电网调度为 了做到“防患于未然”而配备的功能。它通过计算机对当前电网运行状态的分析,估计出可能出现的故障,预先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如果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具有了SCADA+AGC/EDC+SA功能,就称为能量管理系统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数字传输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的提高,使得电网调度自动化也进入了网络化,目前电网调度中的计算机配置大多采用了开发分布式计算机系统。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现在也进入了大电网、大机组、超高压输电的时代。完全可以相信,随着中国新建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中国电网调度自动化水平会进一步地提高,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查看详情

工业自动化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自动化产品

  • XZSDP40D1 ASI盖板
  • 施耐德
  • 13%
  • 福州因维思工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自动化产品

  • XPSMCTC32 弹簧端子32针
  • 施耐德
  • 13%
  • 福州因维思工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自动化断路器支座

  • 「100×48×800
  • 腾达
  • 13%
  • 河北腾达电力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自动化产品

  • XPSMCTS16 端子 16针 螺丝
  • 施耐德
  • 13%
  • 福州因维思工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自动化产品

  • XN-ANBZ-WS产品描述:连接条白;订货号:140112;
  • 伊顿
  • 13%
  • 石家庄依顿商贸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自动送丝机

  • 台班
  • 韶关市2010年8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自动式铲运机

  • 斗容量10m3
  • 台班
  • 广州市2008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自动式铲运机

  • 斗容量12m3
  • 台班
  • 广州市2008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自动式铲运机

  • 斗容量16m3
  • 台班
  • 广州市2008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自动式铲运机

  • 斗容量7m3
  • 台班
  • 广州市2007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自动化元件

  • 自动化元件
  • 2套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4-05-27
查看价格

楼宇自动化监控软件

  • 楼宇自动化监控软件
  • 1个
  • 2
  • 不限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6-01
查看价格

楼宇自动化监控软件

  • 楼宇自动化监控软件
  • 1个
  • 3
  • 不限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5-31
查看价格

配电自动化测控终端

  • 配电自动化测控终端
  • 1.0台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6-04-29
查看价格

自动化仪表

  • CG-L-2.5 蓝、白、灰
  • 2只
  • 1
  • 普通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6-18
查看价格

工业自动化柔性制造

简介

柔性制造技术(FMS)是对各种不同形状加工对象实现程序化柔性制造加工的各种技术的总和。柔性制造技术是技术密集型的技术群,凡是侧重于柔性,适应于多品种、中小批量(包括单件产品)的加工技术都属于柔性制造技术。

柔性可以表述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系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可用系统满足新产品要求的程度来衡量;第二方面是系统适应内部变化的能力,可用在有干扰(如机器出现故障)情况下,这时系统的生产率与无干扰情况下的生产率期望值之比可以用来衡量柔性。“

柔性”是相对于“刚性”而言的,传统的“刚性”自动化生产线主要实现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其优点是生产率很高,由于设备是固定的,所以设备利用率也很高,单件产品的成本低。但价格相当昂贵,且只能加工一个或几个相类似的零件。如果想要获得其他品种的产品,则必须对其结构进行大调整,重新配置系统内各要素,其工作量和经费投入与构造一个新的生产线往往不相上下。刚性的大批量制造自动化生产线只适合生产少数几个品种的产品,难以应付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更加需要具有特色、符合顾客个人要求样式和功能千差万别的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发生改变,要求对传统的零部件生产工艺加以改进。传统的制造系统不能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需求,这就使系统的柔性对系统的生存越来越重要。随着批量生产时代正逐渐被适应市场动态变化的生产所替换,一个制造自动化系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在很短的开发周期内,生产出较低成本、较高质量的不同品种产品的能力。柔性已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分类

●机器柔性 当要求生产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产品时,机器随产品变化而加工不同零件的难易程度。

●工艺柔性 一是工艺流程不变时自身适应产品或原材料变化的能力;二是制造系统内为适应产品或原材料变化而改变相应工艺的难易程度。

●产品柔性 一是产品更新或完全转向后,系统能够非常经济和迅速地生产出新产品的能力;二是产品更新后,对老产品有用特性的继承能力和兼容能力。

●维护柔性 采用 多种方式查询、处理故障,保障生产正常进行的能力。

●生产能力柔性 当生产量改变、系统也能经济地运行的能力。对于根据订货而组织生产的制造系统,这一点尤为重要。

●扩展柔性 当生产需要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地扩展系统结构,增加模块,构成一个更大系统的能力。

●运行柔性 利用不同的机器、材料、工艺流程来生产一系列产品的能力和同样的产品,换用不同工序加工的能力。

柔性制造系统

是有一个由计算机集成管理和控制的、用于高效率地制造中小批量多品种零部件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它具有:

●多个标准的制造单元,具有自动上下料功能的数控机床;

●一套物料存储运输系统,可以在机床的装夹工位之间运送工件和刀具;FMS是一套可编程的制造系统,含有自动物料输送设备,能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实现信息集成和物流集成,它

●可同时加工具有相似形体特征和加工工艺的多种零件;

●能自动更换刀具和工件;

●能方便地上网,容易于其它系统集成;

●能进行动态调度,局部故障时,可动态重组物流路径。

目前FMS规模趋于小型化、低成本,演变成柔性制造单元FMC,它可能只有一台加工中心,但具有独立自动加工能力。有的FMC具有自动传送和监控管理的功能,有的FMC还可以实现24小时无人运转。用于装备的FMS称为柔性装备系统(FAS)。

查看详情

工业自动化市场分析

工业自动化是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的情况下,按预期的目标实现测量、操纵等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的统称。工业自动化是现代工业的重要标志,工业企业通过自动化技术,可实现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节省人力成本、降低消耗(原材料+能源)和确保安全等多重目的。

据统计,企业对自动化系统的投入和效益提升的产出比通常达1:4-1:6 之高。受益于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制造业升级趋势,在过去的十年内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以年均两位数的增速快速增长。2010 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已达943 亿元。

按照应用的领域划分,工业自动化设备包括过程自动化和工厂自动化(制造自动化)两大板块。过程自动化是指采用由检测仪表、调节器、计算机等元件组成的过程控制系统,实现石油化工、冶金、造纸等工业中的流体或粉体处理自动化。组成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备包括:1)控制层面:工业计算机(IPC)、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DCS(分布式控制器)等;2)检测层面:机器视觉、检测仪表等;3)执行层面:调节器(气动调节阀、闸板阀、球阀等)。

工厂自动化则是针对离散工件,自动完成产品制造的全部或部分加工过程。

工厂自动化中使用的设备种类庞杂,我们将其划分为三个大类:

一、通用自动化装备

包括数控机床(CNC)、工业机器人和自动仓储设备等。通用自动化装备普遍应用于各类制造行业,功能以替代人工、提高生产精度和可靠性、提升效率为主。

二、自动装配检测生产线

可实现自动供料、自动装配、在线自动检验、自动打标包装等一系列装配流程的自动化,能够大幅节省人力、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机械、汽车、食品饮料等行业。

三、专用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

应用于对各种电机拖动的工业专用设备(如造纸机械、纺织机械、注塑机、机床、风机等)的自动化控制,可实现调速控制、节能两种效果。按技术路线划分,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分为变频控制和伺服控制两大类,两种方式在控制的精度和可靠性上存在差异,但均包括控制层、驱动层和执行层三个部分:

1、控制层

与过程自动化系统类似,工控系统的控制层通常包括HMI(人机交互界面)和PLC/DCS/IPC,负责接受、处理、反馈信息,是工控系统的“大脑”;

2、驱动层

为变频器或伺服驱动器,通过整流、逆变的方式改变电流工作频率,以调节电机的转速,是工控系统的“心脏”;

3、执行层

变频控制的执行层为普通电机、阀门、气动部件等,伺服控制的执行层为伺服电机,负责完成动作的输出,是工控系统的“双手”。

工业自动化设备属于智能装备的范畴,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 年10 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在未来五年里,伴随着人口红利消失和原材料、能源成本的上涨,中国制造业将经历由粗放型、低附加值模式向集约型、高附加值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作为高端制造业的“基石”,工业自动化装备面临着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双重机遇,其中我们判断行业内将出现两条显著的高速成长主线:

1)高端智能装备加速成长:前期渗透率已经较高的数控机床、过程自动化系统、变频器等产品增速在明显放缓,而随着低端劳动力成本加速上行、产业升级进入白热阶段,“替代人工”属性更强、前期渗透率较低的“高端智能装备”(如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装配线、自动化仓储设备等)有望越过产品导入期、进入高速成长期,未来5 年保持年均20-30%的快速增长;

2)本土自动化龙头崛起:受益于国家支持国产化率提升的政策意图、关键零部件的突破,掌握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强劲的国内自动化装备企业)有望加快进口替代的速度,实现超过行业平均的高速成长。

查看详情

工业自动化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工业自动化定义概述

工业自动化是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的情况下,按预期的目标实现测量、操纵等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 的统称。自动化技术就是探索和研究实现自动化过程的方法和技术。它是涉及机械、微电子、计算机等技术领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工业革命是自动化技术的助产士。正是由于工业革命的需要,自动化技术才冲破了卵壳,得到了蓬勃发展。同时自动化技术也促进了工业的进步,如今自动化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机械制造、电力、建筑、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

查看详情

工业自动化热点技术

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的的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作为20世纪现代制造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主要解决生产效率与一致性问题。虽然自动化系统本身并不直接创造效益,但它对企业生产过程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中国工控自动化的发展道路,大多是在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进行消化吸收,然后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目前中国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产业和应用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国工业计算机系统行业已经形成。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⒈以工业PC为基础的低成本工业控制自动化将成为主流

众所周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依靠技术进步(即新设备、新工艺以及计算机应用)开始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使工业得到飞速发展。20世纪末世界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全球市场的形成。全球市场导致竞争空前激烈, 促使企业必须加快新产品投放市场时间(Time to Market)、改善质量(Quality)、降低成本(Cost)以及完善服务体系(Service),这就是企业的T.Q.C.S.。虽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结合信息集成和系统集成,追求更完善的T.Q.C.S.,使企业实现“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方式传给正确的人,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即“五个正确”。然而这种自动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是一种高投资、高效益同时是高风险的发展模式,很难为大多数中小企业所采用。在中国,中小型企业以及准大型企业走的还是低成本工业控制自动化的道路。

工业控制自动化主要包含三个层次,从下往上依次是基础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其核心是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

传统的自动化系统,基础自动化部分基本被PLC和DCS所垄断,过程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部分主要是由各种进口的过程计算机或小型机组成,其硬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价格之高令众多企业望而却步。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PC-based的工业计算机(简称工业PC)的发展,以工业PC、I/O装置、监控装置、控制网络组成的PC-based的自动化系统得到了迅速普及,成为实现低成本工业自动化的重要途径。中国重庆钢铁公司这样的大企业的几乎全部大型加热炉,也拆除了原来DCS或单回路数字式调节器,而改用工业PC来组成控制系统,并采用模糊控制算法,获得了良好效果。

由于基于PC的控制器被证明可以像PLC一样可靠,并且被操作和维护人员接受,所以,一个接一个的制造商至少在部分生产中正在采用PC控制方案。基于PC的控制系统易于安装和使用,有高级的诊断功能,为系统集成商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从长远角度看,PC控制系统维护成本低。由于可编程控制器(PLC)受PC控制的威胁最大,所以PLC供应商对PC的应用感到很不安。事实上,他们现在也加入到了PC控制“浪潮”中。

近年来,工业PC在中国得到了异常迅速的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PC主要包含两种类型:IPC工控机和Compact PCI工控机以及它们的变形机,如AT96总线工控机等。由于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对工业PC的运行稳定性、热插拔和冗余配置要求很高,现有的IPC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将逐渐退出该领域,取而代之的将是CompactPCI-based工控机,而IPC将占据管理自动化层。国家于2001年设立了“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基础的开放式控制系统产业化”工业自动化重大专项,目标就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C-based控制系统,在3(5年内,占领30%(50%的国内市场,并实现产业化。

几年前,当“软PLC”出现时,业界曾认为工业PC将会取代PLC。然而,时至今日工业PC并没有代替PLC,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系统集成原因;另一个是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 NT的原因。一个成功的PC-based控制系统要具备两点:一是所有工作要由一个平台上的软件完成;二是向客户提供所需要的所有东西。可以预见,工业PC与PLC的竞争将主要在高端应用上,其数据复杂且设备集成度高。工业PC不可能与低价的微型PLC竞争,这也是PLC市场增长最快的一部分。从发展趋势看,控制系统的将来很可能存在于工业PC 和 PLC之间,这些融合的迹象已经出现。

和PLC一样,工业PC市场在过去的两年里保持平稳。与PLC相比,工业PC软件很便宜。据Frost & Sullivan公司估计,全世界每年7亿美元工业PC市场里,大约8500万美元为控制软件,一亿美元为操作系统。到2007年会翻一番,工业PC市场变得非常可观。

⒉PLC在向微型化、网络化、PC化和开放性方向发展

目前,全世界PLC生产厂家约200家,生产300多种产品。国内PLC市场仍以国外产品为主,如Siemens、Modicon、A-B、OMRON、三菱、GE的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PLC生产厂家约有三十家,但都没有形成颇具规模的生产能力和名牌产品,可以说PLC在中国尚未形成制造产业化。在PLC应用方面,中国是很活跃的,应用的行业也很广。专家估计,2000年PLC的国内市场销量为15(20万套(其中进口占90%左右),约25(35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约为12%。预计到2005年全国PLC需求量将达到25万套左右,约35(45亿元人民币。

PLC市场也反映了全世界制造业的状况,2000后大幅度下滑。但是,按照Automation Research Corp的预测,尽管全球经济下滑,PLC市场将会复苏,估计全球PLC市场在2000年为76亿美元,到2005年底将回到76亿美元,并继续略微增长。

微型化、网络化、PC化和开放性是PLC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基于PLC自动化的早期,PLC体积大而且价格昂贵。但在最近几年,微型PLC(小于32 I/O)已经出现,价格只有几百欧元。随着软PLC(Soft PLC)控制组态软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安装有软PLC组态软件和PC-based控制的市场份额将逐步得到增长。

当前,过程控制领域最大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Ethernet技术的扩展,PLC也不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PLC供应商开始提供Ethernet接口。可以相信,PLC将继续向开放式控制系统方向转移,尤其是基于工业PC的控制系统。

⒊面向测控管一体化设计的DCS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问世于1975年,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美、日、德等国。中国从70年代中后期起,首先由大型进口设备成套中引入国外的DCS,首批有化纤、乙烯、化肥等进口项目。当时,中国主要行业(如电力、石化、建材和冶金等)的DCS基本全部进口。80年代初期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同时,开始了研制国产化DCS的技术攻关。

近10年,特别是“九五”以来,中国DCS系统研发和生产发展很快,崛起了一批优秀企业,如北京和利时公司、上海新华公司、浙大中控公司、浙江威盛公司、航天测控公司、电科院以及北京康拓集团等。这批企业研制生产的DCS系统,不仅品种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产品技术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2001年全国应用的4426套DCS系统中,国产DCS系统为1486套,占35%。短短几年,国外DCS系统在中国一统天下的局面从此不再出现。这些专业化公司不仅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积累了发展的资本和技术,同时使得国外引进的DCS系统价格也大幅度下降,为中国自动化推广事业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国产DCS系统的出口也在逐年增长。

虽然国产DCS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国外DCS产品在国内市场中占有率还较高,其中主要是Honeywell和横河公司的产品。中国DCS的市场年增长率约为20%,年市场额约为30(35亿元。由于近5年内DCS在石化行业大型自控装置中没有可替代产品,所以其市场增长率不会下降。据统计,到2005年,中国石化行业有1000多套装置需要应用DCS控制;电力系统每年新装1000多万千瓦发电机组,需要DCS实现监控;不少企业已使用DCS近15~20年,需要更新和改造。

⒋控制系统正在向现场总线(FCS)方向发展

由于3C(Computer、Control、Communication)技术的发展,过程控制系统将由DCS发展到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FCS可以将PID控制彻底分散到现场设备(Field Device)中。基于现场总线的FCS又是全分散、全数字化、全开放和可互操作的新一代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它将取代现场一对一的4~20mA模拟信号线,给传统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根据IEC61158的定义,现场总线是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之间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现场总线使测控设备具备了数字计算和数字通信能力,提高了信号的测量、传输和控制精度,提高了系统与设备的功能、性能。IEC/TC65的SC65C/WG6工作组于1984年开始致力于推出世界上单一的现场总线标准工作,走过了16年的艰难历程,于1993年推出了IEC61158-2,之后的标准制定就陷于混乱。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在经历了基地式气动仪表控制系统、电动单元组合式模拟仪表控制系统、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以及集散控制系统(DCS)后,将朝着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方向发展。虽然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FCS发展很快,但FCS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统一标准、仪表智能化等。另外,传统控制系统的维护和改造还需要DCS,因此FCS完全取代传统的DCS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同时DCS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可以肯定的是,结合DCS、工业以太网、先进控制等新技术的FCS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工业以太网以及现场总线技术作为一种灵活、方便、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在工业现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将在控制领域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⒌仪器仪表技术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方向发展

经过五十年的发展,中国仪器仪表工业已有相当基础,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生产、科研、营销体系。现有各类仪器仪表企业6000余家,年销售额约1000亿元,成为亚洲除日本之外第二大仪器仪表生产国。据海关统计,除去随成套工程项目配套引进的仪器仪表不计,去年进口各类仪器仪表近60亿美元,约占中国仪器仪表工业总产值的50%。但目前中国仪器仪表行业产品大多属于中低档水平,随着国际上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的产品逐渐成为主流,差距还将进一步加大。目前,中国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大多依赖进口。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国外产品占有中国市场60%以上的份额,而国产分析仪器占全球市场不到千分之二的份额。

今后仪器仪表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仪器仪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产生智能仪器仪表;测控设备的PC化,虚拟仪器技术将迅速发展;仪器仪表网络化,产生网络仪器与远程测控系统。

几点建议: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掌握核心技术;加强仪器仪表行业的系统集成能力;进一步拓展仪器仪表的应用领域。

⒍数控技术向智能化、开放性、网络化、信息化发展

从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第一台试验性数控系统,到现在已走过了51年的历程。近1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不同层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应运而生,发展很快。目前正朝着标准化开放体系结构的方向前进。就结构形式而言,当今世界上的数控系统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1.传统数控系统;2.“PC嵌入NC”结构的开放式数控系统;3.“NC嵌入PC”结构的开放式数控系统;4.SOFT型开放式数控系统。

中国数控系统的开发与生产,通过“七五”引进、消化、吸收,“八五”攻关和“九五”产业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基本上掌握了关键技术,建立了数控开发、生产基地,培养了一批数控人才,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数控产业,也带动了机电控制与传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型数控系统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有了较大的提高,逐渐被用户认可。

国外数控系统技术发展的总体发展趋势是:新一代数控系统向PC化和开放式体系结构方向发展;驱动装置向交流、数字化方向发展;增强通信功能,向网络化发展;数控系统在控制性能上向智能化发展。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将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科技和生产发展的资本与动力,而机床工业,作为机器制造业、工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装备部门,毫无疑问,其战略性重要地位、受重视程度,也将更加鲜明突出。

智能化、开放性、网络化、信息化成为未来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发展的主要趋势:向高速、高效、高精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向模块化、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向PC-based化和开放性方向发展;出现新一代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机械加工向虚拟制造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IT)与机床的结合,机电一体化先进机床将得到发展;纳米技术将形成新发展潮流,并将有新的突破;节能环保机床将加速发展,占领广大市场。

⒎工业控制网络将向有线和无线相结合方向发展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技术可以非常便捷地以无线方式连接网络设备,人们可随时、随地、随意地访问网络资源,是现代数据通信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无线局域网可以在不采用网络电缆线的情况下,提供以太网互联功能。在推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无线局域网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无线网通信协议通常采用IEEE802.3和802.11。802.3用于点对点方式,802.11用于一点对多点方式。无线局域网可以在普通局域网基础上通过无线Hub、无线接入站(AP)、无线网桥、无线Modem及无线网卡等来实现,以无线网卡使用最为普遍。无线局域网的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安全性、移动漫游、网络管理以及与3G等其它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成千上万的感应器,检测器,计算机,PLC,读卡器等设备,需要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控制网络,通常这些设备提供的通信接口是RS-232或RS-485。无线局域网设备使用隔离型信号转换器,将工业设备的RS-232串口信号与无线局域网及以太网络信号相互转换,符合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b和以太网络IEEE 802.3标准,支持标准的TCP/IP网络通信协议,有效的扩展了工业设备的联网通信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技术以及智能传感器技术的结合,产生了“基于无线技术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全新概念。这种基于无线技术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使得工业现场的数据能够通过无线链路直接在网络上传输、发布和共享。无线局域网技术能够在工厂环境下,为各种智能现场设备、移动机器人以及各种自动化设备之间的通信提供高带宽的无线数据链路和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在一些特殊环境下有效地弥补了有线网络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了工业控制网络的通信性能。

⒏工业控制软件正向先进控制方向发展

作为工控软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人机界面组态软件研制方面近几年取得了较大进展,软件和硬件相结合,为企业测、控、管一体化提供了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工业控制软件将从人机界面和基本策略组态向先进控制方向发展。

先进过程控制APC(Advanced Process Control)目前还没有严格而统一的定义。一般将基于数学模型而又必须用计算机来实现的控制算法,统称为先进过程控制策略。如: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鲁棒控制;智能控制(专家系统、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

由于先进控制和优化软件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这些软件也身价倍增。国际上已经有几十家公司,推出了上百种先进控制和优化软件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流程工业应用软件产业。因此,开发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控制和优化软件,打破外国产品的垄断,替代进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未来,工业控制软件将继续向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开放性发展方向。

工业信息化是指在工业生产、管理、经营过程中,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在集成平台上,实现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以及信息的综合利用等。

由于大力发展工业自动化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提高国家整体国力、调整工业结构、迅速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国家将继续通过实施一系列工业过程自动化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工业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化,解决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问题,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查看详情

工业自动化五大误区

引入机器人就是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

机器人的应用是自动化升级改造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方面。机器人的引入,能够大大解决人力成本攀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及稳定性。机器人作为人工替代,是最直接也是最具象征意义的自动化改造。

但有象征意义不等于能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动化,气动液压控制及非标设备自动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尤其针对一些特殊应用,机器人不能解决的,非标自动化设备才是答案。或是同一个应用,其他方式会比机器人应用费用更低或是更方便。自动化升级改造,切不可只盯着机器人看,多种渠道才是最好。 

机器人买回来就能用

机器人作为智能设备,并非简单安装调试即可使用,如果忽略机器人的开发(或二次开发)与应用,将会导致许多机器人买回来却用不上或使用不当。系统集成商能够根据企业产线的实际需求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包括使用什么机器人,如何使用,如何与原有产线设备有效连接等等。

自动化升级改造可以一步到位

真正的自动化升级改造,并非一个简单工位或是机器的更换就能完成,而会涉及到整条生产线或是整个工厂管理体系。完全自动化升级改造也是一项及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论是时间还是成本上都是规模非常庞大的。

对于中小企业,自动化改造需量力而行:从比较成熟的自动化技术开始,从工厂急待升级改造的部位入手,逐步进行。对实力大型企业:要理解自动化升级改造并非有钱就能解决的,切不可追求一步到位。按目前的技术水平,真正实现“无人工厂”、“黑灯工厂”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并不多见。

任何工序都可用自动化设备替代

举例来说,手机及小型家电的装配工序,例如布线专配,按目前的技术水平,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依然是靠人工来完成。一些其他自动化设备也是如此。所以进行自动化改造,需要仔细衡量目前的技术水平,并非所有工序都适合进行自动化改造。

实现自动化改造就是实现了工业4.0

近来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非常火热,以致很多企业盲目跟风。制造业企业更应该关注的是实际技术与问题的解决方案。当有一定数量的企业从狭义的机械与过程自动化,发展到以信息为核心技术的广义管理自动化,工业4.0时代也将应运而生。

查看详情

工业自动化自动仓库

简介

自动化仓库ABC ,自动化技术在仓储领域(包括主体仓库)中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人工仓储阶段、机械化仓储阶段、自动化仓储阶段、集成化仓储阶段和智能自动化仓储阶段。在90年代后期及21世纪的若干年内,智能自动化仓储将是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发展

第一阶段,物资的输送、存储、管理和控制主要靠人工实现,其实时性和直观性是明显的优点。人工仓储技术在初期设备投资的经济指标也具有优越性。

第二阶段,物料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传带,工业输送车、机械手、吊车、堆垛机和升降机来移动和搬运,用货架托盘和可移动货架存储物料,通过人工操作机械存取设备,用限位开关,螺旋机械制动和机械监视器等控制设备的运行。机械化满足了人们速度、精度、高度、重量、重复存取和搬运等要求。

第三阶段是自动化仓储技术阶段,自动化技术对仓储技术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50年代末和60年代,相继研制和采用了自动导引小车(AVG)、自动货架、自动存取机器人、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等系统。70年代和80年代,旋转体式货架、移动式货架、巷道式堆垛机和其他搬运设备都加入了自动控制的行列,但这时只是各个设备的局部自动化并各自独立应用,被称为"自动化孤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作重点转向物资的控制和管理,要求实时,协调和一体化,计算机之间、数据采集点之间、机械设备的控制器之间以及它们与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可以及时地汇总信息,仓库计算机及时地记录订货和到货时间,显示库存量,计划人员可以方便地作出供货决策,他们知道正在生产 什么、订什么货、什么时间发什么货、管理人员随时掌握货源及需求。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

第四阶段是集成自动化仓储技术阶段,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自动化技术被越来越多地用到生产和分配领域,显然,“自动化孤岛”需要集成化,于是便形成了“集成系统”的概念。在集成化系统中,整个系统的有机协作,使总体效益和生产的应变能力大大超过各部分独立效益的总和。

集成化仓库技术作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中物资存储的中心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人们在80年代已经注意到系统集成化,但至今在中国已建成的集成化仓储系统还不多。在集成化系统里包括了人、设备和控制系统,前述三个阶段是基础。

7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研究采用巷道式堆垛机的立体仓库。1980年,由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研制建成的中国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在北京汽车制造厂投产。(将拍摄自动化仓库的照片)从此以后,立体仓库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建成的立体仓库近三百座,其中全自动的立体仓库有30多个。中国的自动化仓库技术已实现了与其他信息决策系统的集成,正在做智能控制和模糊控制的研究工作。

第五阶段是智能自动化仓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了自动化技术向更高级的阶段——智能自动化方向发展。现在,智能自动化仓储技术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到二十世纪仓储技术的智能化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分类方式

1.按建筑形式分为整体和分离式。

2.按货物存取形式分为单元货架式,移动货架式和拣选货架式。

3.按货架构造形式分为单元货架式,贯通式,水平循环式和垂直循环式仓库。

4.按所起的作用分为生产性仓库和流通性仓库。

5.按自动化仓库与生产联接的紧密程度分为独立型,半紧密型和紧密型仓库。

查看详情

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

简介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谈起智能制造,首先应介绍日本在1990年4月所倡导的“智能制造系统IMS”国际合作研究计划。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共同体、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参加了该项计划。该计划共计划投资10亿美元,对100个项目实施前期科研计划。

毫无疑问,智能化是制造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在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几乎都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可以用于工程设计,工艺过程设计,生产调度,故障诊断等。也可以将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技术等先进的计算机智能方法应用于产品配方,生产调度等,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而人工智能技术尤其适合于解决特别复杂和不确定的问题。但同样显然的是,要在企业制造的全过程中全部实现智能化,如果不是完全做不到的事情,至少也是在遥远的将来。有人甚至提出这样的问题,下个世 纪会实现智能自动化吗?而如果只是在企业的某个局部缓解实现智能化,而又无法保证全局的优化,则这种智能化的意义是有限的。

从广义概念上来理解,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敏捷制造等都可以看作是智能自动化的例子。的确,除了制造过程本身可以实现智能化外,还可以逐步实现智能设计,智能管理等,再加上信息集成,全局优化,逐步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最终建立智能制造系统。这可能是实现智能制造的一种可行途径。

多智能体Multi-Agent系统

Agent原为代理商,是指在商品经济活动中被授权代表委托人的一方。后来被借用到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以描述计算机软件的智能行为,称为智能体。1992年曾经有人预言:“基于Agent的计算将可能成为下一代软件开发的重大突破。"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多智能体系统技术对解决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乃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多领域间的协调合作提供了一种智能化的方法,也为系统集成、并行设计,并实现智能制造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

整子系统HolonicSystem

整子系统的基本构件是整子(Holon)。Holon是从希腊语借过来的,人们用Holon表示系统的最小组成个体,整子系统就是由很多不同种类的整子构成。整子的最本质特征是:

●自治性,每个整子可以对其自身的操作行为作出规划,可以对意外事件(如制造资源变化、制造任务货物要求变化等)作出反应,并且其行为可控;

●合作性,每个整子可以请求其它整子执行某种操作行为,也可以对 其他整子提出的操作申请提供服务;

●智能性,整子具有推理、判断等智力,这也是它具有自治性和合作性的内在原因。整子的上述特点表明,它与智能体的概念相似。由于整子的全能性,有人把它也译为全能系统。

整子系统的特点是:

●敏捷性,具有自组织能力,可快速、可靠地组建新系统。

●柔性,对于快速变化的市场、变化的制造要求有很强的适应性。除此之外,还有生物制造、绿色制造、分形制造等模式。制造模式主要反映了管理科学的发展,也是自动化、系统技术的研究成果,它将对各种单元自动化技术提出新的课题,从而在整体上影响到制造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展望未来,21世纪的制造自动化将沿着历史的轨道继续前进。

查看详情

工业自动化课程设置

工业自动化考试课程及学分

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备注
01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02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030015英语(二)14
040023高等数学(工本)10
050420物理(工)5
062141计算机网络技术4
072293检测与转换技术3
082294微机控制技术3.5
092296控制系统数字仿真3
102297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3.5任选一门
2299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3.5
112306自动控制理论(二)4
122328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
132365计算机软件基础(二)4
140144企业管理概论5
S10421物理(工)(实践)1
S22295微机控制技术(实践)0.5
S32298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实践)0.5任选一门
3198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实践)0.5
S42307自动控制理论(二)(实践)1
S52329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1
S62366计算机软件基础(二)(实践)1
S77999毕业设计不计学分
合计73
152225电机与拖动基础5非直接报考加考课程
2226电机与拖动基础(实践)1
162269电工原理6
2270电工原理(实践)1
172288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6

工业自动化专业报考条件

凡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生均可以报考,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如下分类:

1、工业自动化、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

2、电工类非工业自动化、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生报考,须加考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课程;

3、其他工科类专业专科及专科以上毕业生报考,须加考电机与拖动基础(含实践)、电工原理(含实践)、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等三门课程。

查看详情

工业自动化文献

PLC在工业自动化的应用 PLC在工业自动化的应用

PLC在工业自动化的应用

格式:pdf

大小:1.6MB

页数: 1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逐步涌现出一批便于人们使用的控制系统。其中,PLC作为专为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数字系统,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PLC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和水平,本文主要分析PLC的概念及特征,阐述PLC在工业自动化应用中的作用,并讨论PLC的通信功能与发展趋势。

工业自动化仪表及系统的智能化研究 工业自动化仪表及系统的智能化研究

工业自动化仪表及系统的智能化研究

格式:pdf

大小:1.6MB

页数: 1页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进展,智能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现如今的生产生活中,各行各业都受到了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影响。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也运用了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优势,从而迈进了更技术化的阶段。当前,国际上自动化仪表与系统正进行着一场新的“变革”,即仪表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与开放性。

工业自动化仪表盘、柜、台、箱编制进程

199911年11月日,《工业自动化仪表盘、柜、台、箱》发布。

2000年5月1日,《工业自动化仪表盘、柜、台、箱》实施。

查看详情

工业自动化仪表与系统手册下册内容简介

《工业自动化仪表与系统手册》分为基础理论与产品两部分。基础理论部分着重介绍工业自动化仪表与系统常用术语和资料、检测与控制技术、可靠性工程、环境适应性试验与防爆安 全技术;产品部分介绍各种检测(含热工量、机械量、成分量)、显示、控制、执行仪表与系统。手册共有24篇,包括总论1篇、基础部分7篇、产品部分16篇,分上下两册出版。

本手册内容完整、门类齐全、产品丰富、专业覆盖面广,基本上反映了工业自动化仪表与系统技术和产品的全貌,是一部较完整的工业自动化仪表与系统专业手册。

本手册在表达方式上力求做到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直观易懂、归类便查。读者在了解工业自动化仪表与系统技术和产品的同时,可起备查、提示、启发的作用 。

本手册可供工业自动化仪表与系统行业的科研、设计、制造、应用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阅。

查看详情

工业自动化模拟屏概述

【详细说明】

一、产品概述

工业自动化模拟盘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轻工、电力等工业部门,作为过程自动控制和操作的集中装置。用于将设计规定的仪表、调节器、操纵设备、讯号连锁装置、接线端子、操作开关、照明装置等设备,集中装在仪表盘或操纵台中,并有很直观的线条与图形在仪表盘盘面上体现出来。对生产过程的工业参数进行指示、记录和调节,以实现远距离自动或手动控制。

二、引用标准

1. GB7353-87工业自动化仪表盘型式及基本尺寸

2. GB4208-93~IEC529(1989)外壳防护等级

3. GB11920-89电站电气部分集中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4. GB16655-1996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制造系统安全的基本要求

5. GB/T4026-92电器设备接线端子或特定异线线端识别及应用字母数字系统和通则

6. GB/T5094.1-2002工业系统装置设备以及工业产品结构原则与参照代号

7. GB/T4205-2003人机界面(MMI)操作规则

三、模拟盘材质分类:

1. 油漆面板上作丝网印刷

2. 有机玻璃模拟盘

3. 马赛克模拟盘

四、订货须知

1. 模拟盘盘面布置图

2. 模拟盘材质

3. 模拟盘型号、规格、数量

4. 模拟盘背面接线图

5. 模拟盘端子排出线图

6. 箱体颜色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