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构造地貌分为3个等级:第一级是大陆和洋盆;第二级是山地和平原、高原和盆地;第三级是方山、单面山、背斜脊、断裂谷等小地貌单元。第一级和第二级属大地构造地貌,其基本轮廓直接由地球内力作用造就;第三级是地质构造地貌,或称狭义的构造地貌,除由现代构造运动直接形成的地貌(如断层崖、火山锥、构造穹窿和凹地)外,多数是地质体和构造的软弱部分受外营力雕琢的结果。如水平岩层地区的构造阶梯,倾斜岩层被侵蚀而成的单面山和猪脊背,褶曲构造区的背斜谷和向斜山,以及断层线崖、断块山地和断陷盆地等。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地貌形态有明显的差异。地台区以宽广的平坦地面为主,如非洲高原、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华北平原。地台区的山地也是宽缓的褶皱山和断块山,如中国太行山和鲁南山地。
构造地貌学是研究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关系的学科,是地貌学的重要分支。地质构造指的是久远地质时期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各种构造,如岩层褶曲而成的背斜、向斜,岩层错断而成的逆冲断层、正断层等,以及它们的复合体;新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即新构造运动)形成的、并还在活动的各种构造。反映大地质构造的地貌有大陆、洋盆、山脉、大盆地、大平原等;反映小地质构造的地貌有背斜山脊、单面山、断层陡崖等。 2100433B
构造地貌(structural landform)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从宏观上看,所有大地貌单元,如大陆和海洋、山地和平原、高原和盆地,均为地壳变动直接造成。但完全不受外力作用影响的地貌,如现代火山锥和新断层崖是罕见的,绝大多数构造地貌都经受了外力作用的雕琢。故不论从构造解释地貌,或从地貌分析构造,都必须考虑外力作用的影响。
岩层产状(即岩层的产出状态,由倾角、走向和倾向构成)bed,attitude of岩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和方位的总称。除水平岩层成水平状态产出外,一切倾斜岩层的产状均以其走向、倾向和倾角表示,称为岩层产...
第一章绪论一、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二、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第一节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一、层理及其识别二、利用沉积岩层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
现代地质学把地球作为一次整体来研究,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板块构造说,就是吸收了地震研究、海洋地质调查和古地碰研究等方面的最新科学成果,较好地解释了全球构造问题。 至20世纪80年代,地质学已发展成为...
哈尔滨地区构造地质特征
依托1:5万哈尔滨市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综合分析、研究了哈尔滨地区的大地构造分区及活动性断裂,通过对二者的研究,探讨了哈尔滨地区中生代中期以来的地质发展史。
1
三个概念的定义
(1)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连接内外力作用的纽带则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分类 |
能量来源 |
表现形式 |
相互关系 |
内力作用 |
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
外力作用 |
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
(2)地质构造:是指岩层或岩体经地球内力引起的机械运动而发生变形与变位,是指岩层或岩体的变形与变位(或形态位置)。最基本的形式是褶皱和断层,它们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和“证据”。
(3)构造地貌:狭义的构造地貌是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但绝大多数构造地貌都经受了外力作用的雕琢。所以一般认为构造地貌指地球表面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而形成的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如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等。
2
联系与区别
地质作用中的内力作用引起岩层或岩体变形与变位,叫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形迹在岩层中的保留。所以地质构造由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导致,地质构造类型的判别主要看岩层的形态位置。
构造地貌是岩层运动后的地表形态。所以判断构造地貌时主要是看地表形态,地表的起伏状况。
褶皱和断层是地质构造,褶皱使岩层发生弯曲。而在地球表面,由于岩层弯曲,导致地表也弯曲不平,形成山地等地貌,这就是构造地貌。如断层是地质构造,而断裂导致地球表面形态下陷,成谷地形态,这就是构造地貌。
试 题 链 接
例1.2014 年北京卷
图4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第1~2题。
该河谷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2.本次洪水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答案】1.A【解析】1.图示岩层①位于岩层②的下面,表明形成时间较早,而图示岩层①受流水影响,侵蚀较严重,岩层②出露河谷处,岸线较平直,所以岩层①比岩层②易受侵蚀;该处是断裂形成的谷地,故选A。
例2. 2012年高考江苏地理卷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3~4题。
3.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从剖面线上看,①、②、③、④处都为谷地;从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线上看, ①、②、③、④处所对应岩层拱起处都为背斜,所以①、②、④谷地都应为背斜谷。
第4 题,⑤处同一岩层分布不连续, 发生向下位移,说明⑤处岩层断裂下降。
— END —
整理:李萍
构造地貌学研究明显反映静态构造的地貌,即静态构造地貌。地质时期形成的地质构造,其原始构造形态不可能完整地表现在地形上。因为后来的构造运动会使地形发生变化,以至倒转;外力的侵蚀作用使原始构造形态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由古老构造形成的背斜山、向斜盆地、断层陡崖等原始静态构造地貌上会出现一些次生构造地貌。
如背斜山顶部最易受侵蚀破坏,一旦顶部的刚硬岩层被蚀穿,裸露的下伏软弱岩层更容易被蚀低,于是在背斜山轴部形成一个顺背斜走向发育的谷地,称为背斜谷。背斜谷两侧即形成单面山。相反,顶面由硬岩组成的向斜在外力侵蚀中可能反而残留为高地,构成所谓倒转的向斜高地,称为向斜山等等。
构造地貌学还要研究明显反映动态构造的地貌,即动态构造地貌。现代构造地貌研究已不限于单纯地描述一个地区的地形和静态构造的关系,而是着重探讨不同地区和全球性新构造运动对地形的影响。
新构造运动所形成的褶曲、断层等遗迹,称为新构造。新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可分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地壳垂直方向运动使地形产生高低变化,表现为上升的山地、丘陵、高原或台地,下降的平原或盆地。也反映在水系的排列形式上,如地面大面积倾斜上升形成平行状水系,局部的隆起和凹陷依次形成放射状水系和向心状水系,沿穹状隆起的边缘形成环状水系。间歇性上升运动可能形成阶梯状的地貌,如山麓阶梯、河流阶地等。
大范围的地壳水平运动使地壳产生挤压或拉张。挤压区形成大陆边缘的岛弧、大陆上的褶皱山系和高原。拉张区形成大洋中脊、大陆上的大裂谷和断陷盆地等。最大规模的新构造运动表现在大陆的漂移与洋底的扩张上。对这种现象加以最新解释的是板块构造说,它认为地壳是由几个相对不连续的板块组成,在大洋中脊由于有来自地幔垂直上升的物质流到洋底转为水平流,所以洋底是在扩张的,这种运动进一步推动地壳的几大板块作相互运动,引起板块边缘的俯冲、隆升、错断、火山活动以及板块内部的大褶皱和断裂现象。
现代精密的水准测量发现,陆地上有大曲度半径的舒缓褶曲隆升或沉降,这种运动亦称为造陆运动。起因有的是地球内力作用,如岩浆的上升或地应力挤压与剪切引起;有的是由于大陆冰盖的消融的卸荷作用引起。后者又称为大地均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