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多模GNSS并存与发展的局面已初步形成,兼容与融合互用已成为卫星导航领域的前沿热点课题。本项目重点研究基于实测多模数据的GPS/GLONASS/北斗三系统融合精密定轨定位理论与方法,解决高精度时空基准统一的问题,并应用于多系统融合精密导航定位。项目具体研究多模GNSS时空基准转换与统一方法;突破多模系统误差消除方法,建立基于随机过程的多模信号延迟估计方法;建立基于赫尔墨特方差分量估计的多模观测值随机模型;实现统一时空基准下的融合精密定轨,并在融合轨道与钟差产品的基础上融合精密单点定位。 项目系统研究了建立GPS/GLONASS/北斗高精度融合定轨定位理论和方法;并在PANDA软件的基础上,建立GPS/GLONASS/北斗融合精密定轨定位软件平台;实现基于实测多模观测数据的GPS/GLONASS/北斗融合精密轨道确定,三系统融合定轨精度分别达到3cm、5cm和20cm级;三系统融合动态定位精度达到cm级,静态定位达到mm级。基于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标注SCI论文 4篇,标注EI论文 2篇,专利1项。 项目研究的融合精密定轨是融合精密导航定位的基础,将促进我国北斗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与应用;而融合精密单点定位又可提高GPS、GLONASS、北斗单一系统的导航定位性能;该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又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 2100433B
多模GNSS并存与发展的局面已初步形成,兼容与融合互用已成为卫星导航领域的前沿热点课题。本项目重点研究基于实测多模数据的GPS/GLONASS/北斗三系统融合精密定轨定位理论与方法,解决高精度时空基准统一的问题,并应用于多系统融合精密导航定位。项目具体研究多模GNSS时空基准转换与统一方法;突破多模系统误差消除方法,建立基于随机过程的多模信号延迟估计方法;建立基于赫尔墨特方差分量估计的多模观测值随机模型;实现统一时空基准下的融合精密定轨,三系统融合定轨精度分别达到3cm、5cm和20dm级;并在融合轨道与钟差产品的基础上实现mm级融合静态精密单点定位与cm级融合动态定位。项目研究的融合精密定轨是融合精密导航定位的基础,将促进我国北斗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与应用;而融合精密单点定位又可提高GPS、GLONASS、北斗单一系统的导航定位性能;该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又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
在CAD导图中,如果你全部都是导图的,应该是和你CAD中的模型是一样的,所以也只要一点定位就可以了。其它的如果要调整CAD图,可以用旋转、移动等功能的。不是太明白你的意思,仅供参考。 全部都是导...
选择同图元就是全部移动定位了。 “如何选择图元,再定位?”工具栏上“图元设置”。 “单点定位时,角度不同,不能重叠。”“选择同图元后定位还是单点定位,还是不能重叠”选择定位的点两者要相吻合...
专业一点的说法是,直线导轨的各项公差都比较小,适用于精密自动化行业。如要求行走平行度在2μm以上都属于精密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P级导轨。 但是,目前有个别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设备...
GP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
介绍了GPS的发展历程,探讨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定位原理,比较了精密单点定位与RTK,通过工程实例说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可大大提高GPS接收机利用效率和作业功效的结论。
GPS精密单点定位在城市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简单介绍了利用BERNESE 5.0软件精密单点定位的计算流程,分析了IGS目前提供的各种精密星历的精度和时延性,根据实验数据进一步比较了超快速星历和最终星历对精密单点定位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IGS的超快星历也可以达到厘米级定位精度,从而为城市静态GPS控制网和网络RTK测量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精密单点定位(PPP)是GPS定位技术中继RTK/网络RTK技术后出现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如何保障和评价PPP的精度和可靠性是PPP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书从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数据探测与抗差估计理论,系统地研究了PPP质量控制与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分别从PPP的数据处理前、中、后三个阶段提出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丰富了精密单点定位数据(预)处理的理论和方法,精化了PPP的函数模型及随机模型,拓展了PPP质量检验与优化的方法,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精密单点定位质量控制体系,为今后制定PPP 测量技术规范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2100433B
精密点检的定位有两种形式。
(1)除日常点检和专业点检外的设备检查活动都可作为精密点检范畴,如SIS点检、技术监督和监控、二十五项反措对标检查、重大危险源识别的数据,都可看成精密点检。也就是说,除日常点检和专业点检获得的设备状态数据外,其他数据都作为精密点检数据来定位和对待。
(2)一般理解的第三层防护就是用更加精密的仪器去检测设备状态,如通过振动分析仪、油液分析仪、红外热像仪、泄漏检测仪等完成设备的状态检测。进行设备的状态管理。
前苏联自1978年10月开始,发射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格林纳斯(GLONASS)试验卫星。GLONASS导航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均匀地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上。GLONASS系统在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上与GPS类似,也是由卫星星座、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设备3部分组成。
1.卫星星座
GLONASS系统采用中的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3个圆形轨道平面上,每个轨道面有8颗卫星,轨道高度为19000km,倾角为64.8°,轨道扁心率为0.01,地迹重复周期为8天,轨道同步周期为17圈,由于GLO NASS卫星地轨道倾角大于GPS卫星倾角,所以在高纬度(50°以上)地区的可见性较好。
与美国GPS系统不同的是,GLONASS系统采用频分多址方式,根据载波频率来区分不同卫星。每颗GLONASS卫星发播两种载波频率,分别为L1=1602+0.5625K(MHz)和L2=1246+0.4375K(MHz),其中,K=1~24为每颗卫星的频率偏号。GLONASS卫星的载波上也调制了两种伪随机噪声码:S码和P码。俄罗斯对GLONASS系统采用了军民合用、不加密的开放政策。
2.地面控制系统
GLONASS地面控制部分(Ground Control Segment,GCS)包括位于莫斯科的系统控制中心和分布于全俄罗斯的指令跟踪站CTS(Command Tracking Station)组成的网络。CTS站跟踪GLONASS可见卫星,它遥测所有卫星,进行测距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并向各卫星发送指令和导航信息。在GCS内有激光测距设备对测距数据作周期修正。
3.用户设备
GLONASS接收机用于接收GLONASS卫星信号并测量其伪距和速度,同时从卫星信号中提取并处理导航电文。接收机中的计算机对所有输人数据进行处理并算出坐标位置的3个分量以及速度矢量的3个分量和时间。
GLONASS系统可供国防和民间使用,不带任何的限制,也不对用户收费。民用的标准精度为水平方向50~70 m,垂直方向75 m,并声明不引入选择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