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植物变异极大,我国古书上称叶全绿的为白苏,称叶两面紫色或面青背紫的为紫苏,但据近代分类学者E. D. Merrill的意见,认为二者同属一种植物,其变异不过因栽培而起。又白苏与紫苏除叶的颜色不同外,其他可作为区别之点的,即白苏的花通常白色,紫苏花常为粉红至紫红色,白苏被毛通常稍密(有时也有例外),果萼稍大,香气亦稍逊于紫苏,但差别微细,故将二者合并。
本植物在我国栽培极广,供药用和香料用。入药部分以茎叶及子实为主,叶为发汗、镇咳、芳香性健胃利尿剂,有镇痛、镇静、解毒作用,治感冒,因鱼蟹中毒之腹痛呕吐者有卓效;梗有平气安胎之功;子能镇咳、祛痰、平喘、发散精神之沉闷。叶又供食用,和肉类煮熟可增加后者的香味。种子榨出的油,名苏子油,供食用,又有防腐作用,供工业用。
全国各地广泛栽培。不丹,印度,中南半岛,南至印度尼西亚(爪哇),东至日本,朝鲜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1.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 2.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3.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偏寒...
紫苏梗的功效 理气,舒郁,止痛,安胎。治气郁,食滞,胸膈痞闷,脘腹疼痛,胎气不和。 ①《本草图经》:"宣通风毒。" ②《本草蒙筌》:"下诸气略缓,体稍虚者用...
不是梗,一个营销号自己发明的词语,天天在准热门微博下刷,没什么意思,但还真有盲目跟风的人在刷这个词,这下抽选哥就高兴了,等人气一高他就能接广告了。
一年生、直立草本。茎高0.3-2米,绿色或紫色,钝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长柔毛。叶阔卵形或圆形,长7-13厘米,宽4.5-10厘米,先端短尖或突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在基部以上有粗锯齿,膜质或草质,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被贴生柔毛,侧脉7-8对,位于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与中脉在上面微突起下面明显突起,色稍淡;叶柄长3-5厘米,背腹扁平,密被长柔毛。轮伞花序2花,组成长1.5-15厘米、密被长柔毛、偏向一侧的顶生及腋生总状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长宽约4毫米,先端具短尖,外被红褐色腺点,无毛,边缘膜质;花梗长1.5毫米,密被柔毛。花萼钟形,10脉,长约3毫米,直伸,下部被长柔毛,夹有黄色腺点,内面喉部有疏柔毛环,结果时增大,长至1.1厘米,平伸或下垂,基部一边肿胀,萼檐二唇形,上唇宽大,3齿,中齿较小,下唇比上唇稍长,2齿,齿披针形。花冠白色至紫红色,长3-4毫米,外面略被微柔毛,内面在下唇片基部略被微柔毛,冠筒短,长2-2.5毫米,喉部斜钟形,冠檐近二唇形,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侧裂片与上唇相近似。雄蕊4,几不伸出,前对稍长,离生,插生喉部,花丝扁平,花药2室,室平行,其后略叉开或极叉开。花柱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近球形,灰褐色,直径约1.5毫米,具网纹。花期8-11月,果期8-12月。
河西新梗街监理细则(旁站)
南京市河西新城区新梗街(红河路 -渭河路)工程 监理旁站实施细则 一、工程项目概况 1.1 工程简介 本项目为新梗街道路工程, 位于南京河西新城区南部地区低碳生 态城南侧,规划为城市次干道。道路东西走向全长约 3.2 公里,道路 红线宽 35~42m。路线起点西起红河路,自西向东依次与红河路、天 保街、双龙街、淮河路、天河路等 17 条主、次干道及支路相交,终 点至渭河路。实施里程 k0+048.43~k3+200.519, 施工内容包括新梗 街主线道路、天宝西河路( k0+692.961~ k0+712.221 )、天宝中河路 (k1+988.568~ k2+007.828)、五号河桥(k3+000.060~ k3+019.320)、 2-2*4 箱涵两座( k1+051.59 和 k2+599.418)、排水(雨水和污水) 工程等相关内容。 1.2 主要技术指标 设计主要技术标准 序号
洗梗工序过程质量控制改造研究与分析
为解决洗梗机预热时间长、水温波动大和水温过程能力指数低的问题,在洗梗设备上加装混水装置,缩短预热时间:通过优化PID控制参数,得到一组最佳参量:P=0.02,I=1m20s,D=10s;最后,利用DOE实验,找出洗梗流速、洗梗温度和网带速度的最佳组合:29Hz、50℃和32Hz。实验结果:洗梗机预热时间由45分钟缩短到13分钟,水温的过程能力指数由0.87提高到1.34,每年可节约蒸汽640吨,降耗明显。
老苏梗:呈方柱形,有槽。长0.3~1米,中部直径约0.7~1.3厘米。表面紫棕色或淡棕色。具纵沟及顺纹,上有稀疏的柔毛。分枝对生,或已除去。上部分枝常残留花萼或果实。质硬体轻,断面黄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或中空。嫩苏梗:色淡或青绿色,质松,髓部较大。以老而粗壮、外皮紫棕色、分枝少、香气浓者为佳。
生于山地路旁、林边荒地,或栽培于村舍旁。
产湖北、江苏、河南、四川、广西、山东、广东、浙江、河北、山西等地。中国各地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