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涉及一种集装箱,尤其涉及一种罐式集装箱以及其上的调温系统 。
图1是《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罐式集装箱的实施例一的仰视图。
图2是《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罐式集装箱的实施例二的仰视图 。
图3是《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罐式集装箱的实施例三的仰视图 。
《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2011年技术的罐箱调温系统所存在的正常工作较易受到外部条件的限制,在热/冷源输出设备和卸料装备不是近距离设置时极易造成罐式集装箱加热/制冷或卸料困难的技术问题 。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提供一种罐箱调温系统,设置在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部,包括分布在所述罐体底部的多根温度流管道,所述调温系统还包括两进气管以及两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及出气管上均设置有可控制管道启闭的控制阀,所述进气管以及出气管设置在所述罐体底部的前后两端,且每端成对设置同时启闭的一进气管和一出气管,所述温度流管道连接在所述进气管与出气管之间且在位于罐体同一端的进气管与出气管之间形成通路。
所述的罐箱调温系统,其中,所述温度流管道包括沿着罐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根联通管以及平行间隔设置且沿罐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根纵向调温管,所述多根联通管分为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两端,所述进气管以及出气管分别连接不同的联通管,所述纵向调温管连接在位于所述罐体不同端的两联通管之间且位于罐体不同端的任意两联通管之间连接至少一根纵向调温管。
所述的罐箱调温系统,其中,所述联通管的设置数量为四根,所述纵向调温管的设置数量为四至二十二根。
所述的罐箱调温系统,其中,所述联通管包括一第一联通管、一第二联通管、一第三联通管以及一第四联通管,所述第一联通管以及所述第二联通管设置于所述罐体的一端,所述第三联通管以及所述第四联通管设置于所述罐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联通管以及第四联通管分别与一进气管相连,所述第二联通管以及第三联通管分别与一出气管相连。
所述的罐箱调温系统,其中,所述罐箱调温系统还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各联通管外壁上的两进口盒以及两出口盒,所述两进气管通过所述两进口盒分别与所述第一联通管以及所述第四联通管相连通,所述两出气管通过所述两出口盒分别与所述第二联通管以及所述第三联通管相连通。
所述的罐箱调温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联通管与所述第四联通管之间、所述第一联通管与所述第三联通管之间、所述第二联通管与所述第三联通管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联通管与所述第四联通管之间分别连接有一根或两根纵向调温管。
所述的罐箱调温系统,其中,所述进气管以及所述出气管的端部还设置有防尘盖。
《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主要目的还为了解决2011年技术的罐式集装箱所存在的其上的罐箱调温系统正常工作较易受到外部条件的限制,在热/冷源输出设备和卸料装备不是近距离设置时极易造成罐式集装箱加热/制冷及卸料困难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还提供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以及设置在罐体外部的调温系统,所述调温系统为前述的罐箱调温系统。
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中,所述调温系统为一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设置在罐体的底部或者设置在罐体的底部和顶部。
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中,所述调温系统为一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设置在罐体的底部和顶部 。
《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罐式集装箱以及其上的罐箱调温系统通过对其上的温度流管道、进气管以及出气管结构上的改变,使得在不影响原先加热/制冷效果的前提下,罐箱调温系统的正常工作可不受到外部条件的限制,即使在热/冷源输出设备和卸料装备不是近距离设置时也可正常工作,提高了罐箱调温系统的可操作性 。
罐体四周有起保护和吊装作用的角部承力框架。罐箱的外部框架尺寸完全等同于国际标准20'集装箱的尺寸(长20英尺,宽:8英尺,高:8英尺6英寸)。可用于公路,铁路及水上运输。可装载高达到14300...
你好, 铁路集装箱运费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常规计算法,由运费、杂费、装卸作业费和铁道部规定的其他费用组成;另一种是为适应集装箱需要而制定的集装箱一口价计算方法。 &...
沥青罐式集装箱是为运输食品、药品、化工品等液体货物而制造的特殊集装箱。其结构是在一个金属框架内固定上一个液罐。它由罐体和箱体框架两部分组成,装货时货物由罐顶部装货孔进入,卸货时,则由排货孔流出或从顶部...
做为液体、气体和各种危险品运输的理想包装和运载工具,罐式集装箱以其独具的安全、快捷、高效和低成本的综合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认可,使用率不断攀升。为了能够对罐式集装箱内部运输的介质加热或降温,故而需要在罐式集装箱的底部或顶部设置调温系统(可包括加热系统或制冷系统),因此调温系统已成为罐式集装箱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2011年的罐箱调温系统只是在位于罐式集装箱的后端部(亦即具有底部卸料口的一端)的位置设置有加热/制冷进出口管,也就是说热/冷源的进出口与卸料口位于罐式集装箱的同一端。该种结构的罐式集装箱在使用时,调温系统的正常工作较易受到外部条件的限制,也就是说卸料点的热/冷源输出设备以及卸料装备最好临近设置且罐式集装箱必须的安放在后端部靠近热/冷源输出设备以及卸料设备的位置。尤其对于30英尺和40英尺的罐式集装箱来说,如若卸料点的热/冷源输出设备和卸料装备不是近距离设置,由于热/冷源输出管线或出料管线均有一定的长度限制,当将罐式集装箱安放在后端部靠近卸料装置的位置时,就很有可能因管线长度不够而无法对集装箱内部运输的介质进而加热或制冷,而如若将罐式集装箱安放在后端部靠近热/冷源输出设备的位置,则就有可能由于出料管线长度不够造成卸料困难 。
1.一种罐箱调温系统,设置在罐式集装箱的罐体外部,包括分布在所述罐体外部的多根温度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系统还包括两进气管以及两出气管,所述进气管及出气管上均设置有可控制管道启闭的控制阀,所述进气管以及出气管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前后两端,且每端成对设置同时启闭的一进气管和一出气管,所述温度流管道连接在所述进气管与出气管之间且在位于罐体同一端的进气管与出气管之间形成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箱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流管道包括沿着罐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多根联通管以及平行间隔设置且沿罐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根纵向调温管,所述多根联通管分为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两端,所述进气管以及出气管分别连接不同的联通管,所述纵向调温管连接在位于所述罐体不同端的两联通管之间且位于罐体不同端的任意两联通管之间连接至少一根纵向调温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罐箱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通管的设置数量为四根,所述纵向调温管的设置数量为四至二十二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罐箱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通管包括一第一联通管、一第二联通管、一第三联通管以及一第四联通管,所述第一联通管以及所述第二联通管设置于所述罐体的一端,所述第三联通管以及所述第四联通管设置于所述罐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联通管以及第四联通管分别与一进气管相连,所述第二联通管以及第三联通管分别与一出气管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罐箱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罐箱调温系统还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各联通管外壁上的两进口盒以及两出口盒,所述两进气管通过所述两进口盒分别与所述第一联通管以及所述第四联通管相连通,所述两出气管通过所述两出口盒分别与所述第二联通管以及所述第三联通管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罐箱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通管与所述第四联通管之间、所述第一联通管与所述第三联通管之间、所述第二联通管与所述第三联通管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联通管与所述第四联通管之间分别连接有一根或两根纵向调温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箱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以及所述出气管的端部还设置有防尘盖。
8.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以及设置在罐体外部的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罐箱调温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系统为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设置在罐体的底部或者设置在罐体的底部和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系统为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设置在罐体的底部和顶部 。
为了进一步说明《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罐式集装箱包括罐体1以及设置在罐体1底部的罐箱调温系统2。
所述罐体1为一普通的罐式集装箱上的罐体结构,所述罐体1的后端设置有卸料口11,其余部分的结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所述罐箱调温系统2可为加热系统或者制冷系统,当为加热系统时可设置在罐体1的底部或者设置在罐体1的底部和顶部,当为制冷系统时可设置在罐体1的底部和顶部。所述罐箱调温系统2包括两进气管21、两出气管22、多个控制阀23以及多根温度流管道24,还可以包括两进口盒25、两出口盒26以及多个防尘盖27。
所述进气管21以及所述出气管22设置在所述罐体1底部的前后两端,且每端成对设置同时启闭的一进气管21和一出气管22,所述进气管21及出气管22上均设置有可控制管道启闭的控制阀23,所述控制阀23可为球阀。
所述多根温度流管道24分布在所述罐体1底部的外侧,所述温度流管道24连接在所述进气管21与所述出气管22之间且在位于罐体1同一端的进气管21与出气管22之间形成通路。所述温度流管道24可包括多根联通管241以及多根纵向调温管242以及。
所述多根联通管241分为两组分别设置在所述罐体1的底部两端,所述进气管21以及出气管22分别连接不同的联通管241,所述多根联通管241可沿着所述罐体1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联通管241的设置数量通常可为四根,包括一第一联通管2411、一第二联通管2412、一第三联通管2413以及一第四联通管2414。具体设置位置可为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以及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设置于所述罐体1的一端(该端可为后端,亦即所述罐体1设置有卸料口的一端),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以及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设置于所述罐体1的另一端(该端可为前端,亦即所述罐体1未设置卸料口的一端)。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以及第四联通管2414分别与一进气管21相连,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以及第三联通管2413分别与一出气管22相连。
所述纵向调温管242连接在位于所述罐体1不同端的两联通管241之间且位于罐体1不同端的任意两联通管241之间连接至少一根纵向调温管242。所述多根纵向调温管242可平行间隔设置且沿罐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纵向调温管242的设置数量可为四至二十二根,由罐体1的一侧向另一侧依次排布设置。图1至图3中所示的为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与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之间、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之间、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与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之间分别连接有一根或两根所述纵向调温管242时的情形,下面列举三个不同的实施例分别予以说明。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所示。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调温管242的总数量为四根,其中,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与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之间连接有一根纵向调温管2421,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之间连接有一根纵向调温管2422,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之间连接有一根纵向调温管2423,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与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之间连接有一根纵向调温管2424。
实施例二:请参阅图2所示。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调温管242的总数量为六根,其中,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与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之间连接有两根纵向调温管2421,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之间连接有一根纵向调温管2422,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之间连接有一根纵向调温管2423,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与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之间连接有两根纵向调温管2424。
实施例三:请参阅图3所示。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调温管242的总数量为八根,其中,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与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之间连接有两根纵向调温管2421,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之间连接有两根纵向调温管2422,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之间连接有两根纵向调温管2423,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与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之间连接有两根纵向调温管2424。
还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所述两进口盒25以及两出口盒26分别固定连接在各联通管241的外壁上,且所述两进气管21通过所述两进口盒25分别与所述第一联通管2411以及所述第四联通管2414相连通,所述两出气管22通过所述两出口盒26分别与所述第二联通管2412以及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相连通。
所述防尘盖27设置在所述进气管21以及所述出气管22的端部,当所述进气管21或所述出气管22不使用时,可关闭所述防尘盖27。
《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罐式集装箱在使用时,当需要对罐箱采取前端加热/制冷方式时,将位于罐体1后端的所述进气管21以及所述出气管22上的控制阀23和防尘盖27关闭,将位于罐体1前端的所述进气管21以及所述出气管22上的控制阀23和防尘盖27打开,将热/冷源输出设备连接到位于罐体1前端的所述进气管21上。打开热/冷源输出设备,则热/冷流从进气管21进入第四联通管2411中后分为两股热/冷流:一股热/冷流依次流过纵向调温管2421、第一联通管2411以及纵向调温管2422后流入第三联通管2413中,最后从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相连的出口管23中流出;另一股热/冷流依次流过纵向调温管2424、第二联通管2412以及纵向调温管2423后流入第三联通管2413中,最后也从与所述第三联通管2413相连的出口管23中流出。当需要采取后端加热/制冷方式时,则必须将位于罐体1前端的所述进气管21以及所述出气管22上的控制阀23和防尘盖27关闭,将位于罐体1后端的所述进气管21以及所述出气管23上的控制阀23和防尘盖27打开,再将热/冷源输出设备连接到位于罐体1后端的所述进气管21上,热/冷流进入罐箱调温系统2后的气流方式与前述前端加热/制冷方式中相类似,故而不再赘述。(图1至图3中的实心箭头所示的为采取前端加热/制冷方式时的热/冷流方向,图1至图3中的空心箭头所示的为采取后端加热/制冷方式时的热/冷流方向)。
《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罐式集装箱以及其上的罐箱调温系统通过对其上的温度流管道、进气管以及出气管结构上的改变,使得在不影响原先加热/制冷效果的前提下,罐箱调温系统的正常工作可不受到外部条件的限制,即使在热/冷源输出设备和卸料装备不是近距离设置时也可正常工作,提高了罐箱调温系统的可操作性。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保护范围,故凡运用《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的保护范围内 。
2020年7月14日,《罐箱调温系统及罐式集装箱》获得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
集装箱技术规范概况
1 集装箱技术规范概况 1. 总则 1.1 适用范围 一般技术规范概括了图纸、结构、材料、验收指南及通用干货集装箱的试验方法等。 此批箱制造厂是在有着严格质量控制体系的顺安达集装箱制造厂 ( SSCMC ) 生 产。该厂已得到诸如美国船级社 ( ABS ) 法国船级社 ( BV ) 德意志劳氏船级社 ( GL )等国际船级社的认可 1.2 运输环境 本集装箱的设计制造适用于国际间海运 ( 甲板上或甲板下 )公路,铁路的通用货 物运输集装箱所使用的材料在低于零下 40℃至 80℃的环境下 ,不致影响箱的基本结 构强度和密封性能 1.3 标准及准则 除非本规范中有特殊说明,集装箱应适用于下列最新的标准和规则 1.3.1 I.S.O / TC —104 ISO 668 —系列 1 集装箱分类,外部尺寸和重量定额 ISO 830 —集装箱名词术语 ISO 1161 —系列 1集装箱 —集装箱角
适用于各种小型电器、仪表、材料及元件等湿热试验,它还适应做老化试验。本试验箱采用目前最合理的结构和稳定可靠的控制方式,使其具有外观美观,操作简便、安全、温湿度控制精度高,它是做恒温恒湿试验的理想设备。
尺寸规格:
容积(单位:L) | 工作室尺寸(D*W*H)mm | 外型尺寸(D*W*H)mm |
LRHS-101-LH | 450×450×500 | 1200×1000×1650 |
LRHS-225-LH | 500×600×750 | 1300×1150×1900 |
LRHS-504-LH | 700×800×900 | 1450×1400×2100 |
LRHS-800-LH | 800×1000×1000 | 1550×1600×2250 |
LRHS-1000-LH | 1000×1000×1000 | 1850×1600×2250 |
它具有如下性能特点:
■ 采用水银导电表控制温、湿度,简易可靠;
■ 外壳采用优质薄钢板,表面喷漆;
■ 内胆采用不锈钢薄板,耐蚀性能好;
■ 采用喷淋加湿、控湿效果佳;
■ 具有过流保护装置及箱体主加热、加湿、水箱加热工作状态指示。
满足标准:
GB/T5170.5-2008 湿热试验设备方法
GB/T10586-2006 湿热试验箱技术条件
GB/T2423.1-2008试验A 低温试验方法
GB/T2423.2-2008试验B 高温试验方法
GB/T2423.3-2006试验Ca 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T2423.4-2008试验Db 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5.1 每次使用后,应将设备清理干净,并填写使用维修记录,便于下次检测使用。
5.2 每次使用后检查各连接处的螺钉是否有松动现象, 并及时加固, 擦试机身上的油污 和灰尘。
5.3 在使用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水箱的水位和储水瓶内的水,避免因断水而烧坏水箱内 的加热器。
5.4 经常检查加湿水泵和喷嘴工作是否正常。
调温型除湿机能自动调温、降温除湿功能,调温除湿机集除湿,制冷功效于一身,且制冷能力可调,特别适用于热负荷变化较大的高温高湿环境下除湿场所。机组自动运行冷风除湿模式,机组产生的热量通过室外机散发到室外大气中;在低温阴冷潮湿环境下,机组自动运行除湿工况。降温除湿机在降湿的同时有制冷功能,但制冷功能不可调节,适用于热负荷较大,相对湿度无要求的除湿场合